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渭南市临渭区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基本情况gai

渭南市临渭区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基本情况gai

渭南市临渭区苌沟水土保持示范园基本情况
渭南市临渭区位于陕西省关中东部,秦岭北麓,渭河下游,总面积1221 km2,水土流失面积460 km2。

临渭区苌沟水土保持示范园位于我区南部苌沟小流域上游,总面积150hm2,距石鼓山风景区1.3km。

省道107(渭蓝公路)和关中环线从示范园区穿过,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

行政村间道路已基本硬化。

临渭区苌沟水土保持示范园南侧毗邻景色优美的石鼓山风景区,通过在该区域实施水土保持示范园建设,将对治理水土流失、建设优美的生态环境,使之与石鼓山风景区融为一体,成为生态旅游观光景点,具有重要的意义。

加之园区先后实施过水土保持国债项目、淤地坝坝系、黄河水保生态建设、尤河水源地综合治理项目等多个水土保持项目,治理基础较高。

群众治理水土流失的愿望迫切,积极性高,且有多年水土保持治理的经验。

项目建设可有效促进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同时为我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提供技术支撑和示范带动作用。

临渭区苌沟水土保持示范园总面积150hm2,截止目前已治理水土流失治理面积92.4 hm2:其中水平梯田43.0 hm2,营造水土保持林21.0hm2,经果林27.4hm2,治理程度达到61.6%。

治沟工程共建骨干坝、及小型坝等小型水保工程3处。

根据临渭区水土保持生态科技示范园的所处位置及地形地貌特点,将示范园区划分为科研观测试验区、节水灌溉示范区、生态治理
区、生态果业示范小区、休闲观光区。

科研试验区:包括新建径流观测小区4处、可变坡面径流场5处、小型气象站1处。

节水灌溉示范区:利用蔡脑陂塘水源修建一座小型抽水站,采用微喷灌、滴灌高效节水灌溉模式对该区的200亩果树及蔬菜进行灌溉。

生态治理区:新修高标准基本农田60hm2,改造提高基本农田40hm2,配套田间生产道路1.6公里,并引进当地适生且较少见的优质黄花菜进行植物护埂。

休闲观光区:在淤地坝、陂塘岸边进行绿化、美化,新建垂钓休闲小区及核桃采摘园。

生态果业示范小区:该园区属临渭区核桃种植示范区,在立足当地果品的基础上,引进当地适生的优良树种。

栽植核桃178 hm2,引进优良苹果树40hm2,杏树20hm2。

包括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示范区、科研科普区、生态修复区、植物园区、百花园区和休闲娱乐区6大功能区。

园区内水土保持教育资源丰富,建有水土保持科普园、科普展示厅、气象科普园、植物根箱、人工模拟降雨等设施。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生态环境可持续维护、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促进人水和谐理念出发,将示范园建设成为集水土保持优良植物繁育、水土保持生态旅游观光于一体的多功能水土保持示范园地。

使之成为我区水土保持科普基地和水土保持户外教室,作为向公众及中小学生宣传和普及水土保持科技知识的窗口;建设优美的生态环境,使之与石鼓山风景区融为一体,成为旅游观光景点。

临渭区水土保持生态科技示范园将成为集水土保持生态旅游休闲观光、水土保持优良植物推广、水土保持科研观测试验于一体的多功能高标准科技示范园地。

为我区水土流失综合治
理提供技术支撑和示范样板。

临渭区苌沟水土保持示范园建设主管领导由临渭区水务局局长禹瑛担任;园区建设联系人由临渭区水土保持工作站长王正文担任。

根据区域特点和产业分布,我们结合实情,对各园区提出了明确的高标准要求。

先后建成了标准径流小区4个、降雨气象自动观测站1个;兴建了科普展厅、人工降雨试验场等设施,制作水保文化宣传版面50余处。

同时与教育部门联合开展了水保普及教育进学校、入课堂、进基地的宣传活动,编制完成了河南省洛阳市水土保持教育中小学科普读物等。

各园区建设坚持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突出了以水土保持科技支撑、典型示范和宣传教育为主要目标的建设理念,代表了本地域水土流失类型区最为成功的开发与治理模式,为同类型区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与水土资源开发保护提供了借鉴。

为了提升各园区的品味,扩大其社会效益,各园区都以本园区为基点,将已有水土保持试验研究成果实地复制进行展示,供中小学生参观学习及交流,园区建设取得的显著效益也得到了直观展示。

建设了高标准水土保持知识室内展览馆,更直观的展示了水土流失的成因、治理措施及成果,以及相关的知识,并与当地教育部门联合制定了“中小学水土保持教育活动方案”,内容详尽,为其他园区的后续建设提供了范本,受到了教育部、水利部联系评定小组的高度称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