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湖北省监利县第一中学2011高三八月月考(历史)

湖北省监利县第一中学2011高三八月月考(历史)

湖北省监利县第一中学2011届高三八月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A宗法制B郡县制 C 君主专制D中央集权制2.“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这一主张属于()A儒家“仁爱”思想 B 墨家“兼爱”思想C儒家“礼治”思想 D 墨家“非攻”思想3.史学家张荫麟先生在《中国史纲(上古篇)》中写道:“武王所肈创,周公所奠定的‘封建帝国’,维持了约莫六七百年”。

与这里的“封建帝国”直接相关的政治制度是()A郡县制 B 皇帝继承制 C 分封制 D 禅让制4.关于我国青铜器表述正确的是()①夏朝青铜器发现尚少②商朝青铜器供王公贵族使用③西周趋向生活化④春秋被铁器取代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①②④D③④5.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边,替天下百姓打算;唯有一家与其他各家不同,为君主作参谋,专替君主打算。

这一家是()A儒家 B 法家 C 道家 D 墨家6.战国时期,关中地区水利工程的兴修促进了秦国农业生产的发展,奠定了秦统一的经济基础,该水利工程是()A郑国渠B芍陂C都江堰D灵渠7.春秋末年,某思想家曾言;“高岸为谷,深谷为陵,社稷无长奉,君臣无常位,自古以然。

”这话表明他()A维护奴隶主贵族世袭制B否定奴隶主阶级的天命观C反对封建君主专制D为新兴地主阶级夺权制造舆论8.柳宗元《封建论》载:“时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

符合这一论断的历史时期是()A秦朝 B 西汉 C 南北朝 D 唐朝9.班超投笔从戎,立功西域,被封为定远侯,他在西域的主要活动是()①派甘英出使大秦②出使大宛、大月氏③任西域都护,管理西域④大败北匈奴,使其政权瓦解A ①②B①③ C ②④D③④10.春节是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因为正月是新年的开端。

这一节日应当是依据下列哪一古代历法而形成的()A《十二气历》B“太初历”C《大衍历》 D 《授时历》11.沈括《梦溪笔谈》载“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泥封炼之,锻令相入,谓之团钢。

”这项技术最早出现于()A春秋时期 B 西汉 C 南北朝 D 北宋12.下列不属于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发展的史实是()A吸收儒家思想对道教进行改造B吸收佛教思想以丰富道教教义C形成了道家主要经典《太平经》D开始变成为封建统治服务的宗教13.魏晋南北朝时期经济区域分布逐渐趋向合理,其表现有()①从江东扩展到长江流域和闽江流域②南北经济趋向平衡③河西走廊和辽东地区得到开发④经济重心开始南移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①③④14.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迅速发展,时人赞叹“江南之为国盛矣”。

形成这种局面的基本前提和最主要因素应是()A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B 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C大量北方人口的南迁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15.唐初,突厥贵族对内地不断侵扰。

假如你是当时一名中书令,秉承皇帝的旨意起草了一份关于如何出兵防御的作战计划,接下来你会()A交皇帝裁定 B 交门下省审议C交兵部出兵D交内阁处理16.《新唐书·食货志》载:“唐都长安,而关中号称沃野,然其土地狭,所出不足以给京师,备水旱,故常转漕东南之粟。

……节级转动,水通则舟行,水浅则寓于仓以待,则舟无停留,而物不耗失。

此甚利也。

”据此判断我国古代史书“食货志”记述的主要内容是()A主要历史人物的活动B京城的迁移和变化C社会经济状况及经济政策的演变D山川河流的走向17.钱穆在《国学新论》中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

下列能够说明唐代“委员制”的有()①宰相辅助皇帝处理军国大事②诏令需中书,门下两省共同认可③诏书需三省六部长官共同议决④拟诏,审核和执行机构共掌国事A ①②B 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18.武则天时期,未经考试而“起家至御史,评事,拾遗.补阙者,不可胜数”,时人讽刺这种现象“补阙连年载,拾遗平斗量”。

这种现象表明()A武则天反对科举制B武则天夸大自己的政绩C科举制不能选拔真正有才能的人 D 武则天不拘一格广揽天下人才19.据史书记载,唐朝时期的一个民族政权“南比新罗,以泥河为境,东穷海,西契丹筑城郭以居。

……地方五千里,户十余万,胜兵数万”。

这段史料说明的情况是()A回纥发展农业 B 黑水都督府的设置C渤海全盛时期 D 东突厥的文明进步20.2008年11月1日国际中医分会在美国纽约举行。

下列哪项不可能是与会学者的发言()A《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华医学的理论基础B《伤寒杂病论》是中医的重要经典C《千金方》总结了唐宋诊治经验之大成,对后世医家影响极大D《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由国家颁布的药典21.既非副贰,又非属官,故常与知州争权。

每云:“我是监郡,朝廷使我监汝!”举动为其所制。

材料中描述的和知州争权者应是()A西汉的刺史B北宋的通判C明朝的锦衣卫D清朝的军机大臣22.在古代,官方因急于将某些信息公之于众,便将“榜”作为一种传播信息的特殊工具。

例如,靖康元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殿前司降皇榜云:“金人游骑已及郊畿。

”该榜文反映的历史信息是()A北方畜牧业向南扩展 B 宋金联盟友好交往C金军兵临东京 D 金兵进攻临安23.当今教育和人才竞争正式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一个新视点和着力点。

宋真宗赵恒在《劝学诗》中有云:“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该诗反映了()①当时读书成为人生的目的②考试内容以儒家经典为主③教育的目的是为统治阶级培养统治人才④束缚了读书人的思想,阻碍了科技的发展A ①③④B②③④ C ②③D①②③④24.元史载“国家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

”这里的“内”是指()A蒙古汗国初建时的斡难河源一带B大都周围的河北,山西,山东C女真部落活动的东北地区D淮水以南原南宋统治区25.王安石设想其变法的理财方针是“民不加赋而国用饶”,为此他采取的措施有()①清查逃避土地税的“隐田”②向享有特权的官僚地主征收免役钱③寓兵于农,减少军费开支④向农民贷款,收取较低的利益A ①②B ②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26.古代中央政府对下列地区进行管辖的先后顺序是()①广东地区②黑龙江地区③新疆地区④西藏地区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①C②①④③D①③②④27.元代的地方行政区划采取“犬牙交错”原则,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行省级单位,江南各省多逆地理形势呈南北狭长状。

此举主要是为了()A遵守祖制实行地方分权B“强干弱枝”抑制行省力量C利用山川形势制约地方势力 D 依据山川走势分行省辖区28.君主专制在从秦到清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偶有特殊情况,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A战国时期秦国以王为首,统一后秦王称皇帝B汉武帝以身边近臣组成中朝执掌决策权,隋代实行内史,门下,尚书三省制C唐代决策,审议,执行权分离,宋代中央机构形成全面的权力牵制体系D明初废除丞相,清初“军国政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29.宋人邢某上疏称:“臣少时业儒,观学徒能具经疏者不一二,盖传写不给。

今(雕)板大备,士庶之家皆有之,斯乃儒者逢时之幸也。

”这说明()A藏书成为人们追求的时尚 B 儒者地位迅速提高C技术进步推动了文化发展 D 儒学得到广泛传播30.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 B 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D 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一.非选择题31. 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以华夏文化为基础,融汇各民族文化,不断丰富发展,生生不息。

阅读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20分)材料一:据《礼记﹒王制》记述,春秋时期“中国(中原华夏),戎夷,五方之民,皆有其性也,不可推移(改变)……言语不通,嗜欲不同”。

而至东汉初年,据《续汉书﹒祭祀志》记载,光武帝称其时已然“车同轨,书同文,人同伦”。

材料二:会宁(黑龙江阿城)及国家兴王之地,自……迁都永安(今北京),女直(即女真)浸忘旧风……宴饮音乐,皆习汉风。

——《金史·世宗纪》材料三:北方(指北方少数民族)奄有(统治)中夏,必行汉法,可以长久矣,故后魏(北魏),辽,金历年(统治时间)最多。

——(元)许衡《鲁斋遗书》⑴根据材料一,概括从春秋时期到东汉中国文化发生的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成这一变化的原因。

(6分)⑵根据所学知识,概括汉唐时期少数民族在哪些方面丰富发展了中华文化。

(4分)⑶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辽,金“行汉法”的原因,并概述其内容。

(8分)⑷简述从中华文明发展的历史中得到的启示。

(2分)32.阅读下列材料: (20分)材料一汉朝的选官制度有察举和征辟两种。

汉朝实行的察举制度,有各种名目。

有的叫孝廉,有的叫茂才异(才学出众)等,有的叫贤良方正,有的叫孝悌力田(孝父母,爱兄弟,勤恳种田)。

材料二东汉沿袭西汉,在任官制度上实行察举制,察举制注重孝廉一科。

……东汉后期,随着政治的腐败,察举不实的现象渐趋严重。

……大族出身的官吏为了维持本家族的利益,“朋党用私,背实趋华”。

士人为了做官,也投靠依托权门。

——白寿彝《中国通史》材料三唐取士制度大体沿袭隋朝。

士的来源主要是从学校的生徒和从州县来的乡贡……都受吏部考试……其中进士科尤为重要。

因此唐朝进士科特盛,名人多从进士科出。

——范文澜《中国通史》材料四今士之所宜学者,天下国家之用也。

今悉使置之不教,而教之以课(科)试之文章,使其耗精疲神,穷日之力以从事于此。

及其任之以官也,则又悉使置之而责之以天下国家之事。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今以少壮时,正当讲求天下正理,乃闭门学作诗赋,及其入宫,世事皆所不习,此乃科法败坏人才,致不如古。

——《二十五史》之宋史请回答:⑴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汉朝察举制度选官的主要标准是什么?(2分)⑵根据材料二,分析察举制度在东汉后期走向衰落的主要原因。

(6分)⑶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唐朝采用什么方式选拔人才?分析其积极作用。

(8分)⑷根据材料三,四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王安石认为唐朝选官制度的弊端是什么?(2分)湖北省监利县第一中学2011届高三八月月考历史试题答题卷一、选择题31、高三八月月考历史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5 A B C B B 6——10 A D B B B11——15 C C A C B 16——20 C B D C C 21——25 B C C B C26——30 D C D C C⑶契丹族和女真族社会文化落后于中原,统治中原,必须学习中原先进的文化。

政治重心的南移,采用中原王朝政治制度;采用中原的生产方式;接受汉族的文化习俗。

(8分)⑷考生回答出以下任一内容,如历史上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文明,继续发展仍需要各个民族共同努力;中华文明要发展应保持自己的优秀传统,广泛吸收世界其他各国的优秀文化等,言之成理,即可赋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