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建筑识图与构造培训课件PPT(共 42张)
建筑识图与构造培训课件PPT(共 42张)
原始社会 天然洞穴、原始木构架图
↓
奴隶社会
↓
封建社会
古代社会→建筑的发展
原始社会 天然洞穴、原始会
夯土墙、木构架为主体
瓦屋顶、彩绘装饰
砖、石料 木结构多样化
封建社会 (三次发展高峰)
(1)秦汉时期 特点:材料丰富、柔和与精美
(2)隋唐时期 特点:气魄雄浑、规模宏大、规划严整
广州中信 大厦,楼 高83层, 391米,在 全球十大 高楼之中 排名第七, 是中国第 三高楼。
金茂大厦共88层, 高420.5米 ,这幢 集现代办公楼、 豪华五星级酒店、 商业会展、高档 宴会、观光、娱 乐、商场等综合 设施于一体.
深圳地王大厦
中国深圳 高384米
国家大剧院60%的建筑在地下,其地下的高度有10层楼那 么高。工程于2001年12月13日开工,于2007年9月建成。
古 埃 及
建 筑
Back
塞浦路斯人文建筑---西亚
Back
印度建筑
Back
巴西--美洲建筑
Back
欧洲建筑
Back
伊斯兰建筑
中国古建筑建筑结构体系:木结构为主 。 优点:结构美和装饰美 。
中国建筑发展的几个阶段
古代建筑的发展 近代建筑的发展 当代建筑的发展
一、古代社会→建筑的发展
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 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 ,保护环境 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 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以人、建筑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为目标, 在利用天然条件和人工手段创造良好、健康的 居住环境的同时,尽可能地控制和减少对自然 环境的使用和破坏,充分体现向大自然的索取 和回报之间的平衡。
三、当代中国建筑
在经济和科技的的双重推动下,中国建筑业进 入了大发展阶段。
建筑向高层、大体量、大跨度、异性化、节能、 智能化趋势发展。
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与亚运村在总体规划和个体设 计上,处理好了建筑功能的使用与建筑造型的关系。 在满足功能要求和使用方便的前提下,努力使这些建 筑具有明显的特征性与标志性
生态建筑
所谓生态建筑,是根据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 运用生态学、建筑技术科学的基本原理和现代 科学技术手段等,合理安排并组织建筑与其他 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建筑和环境之间成为 一个有机的结合体,同时具有良好的室内气候 条件和较强的生物气候调节能力,以满足人们 居住生活的环境舒适,使人、建筑与自然生态 环境之间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系统。
具有空气层(缓冲层)的外围护结构,其隔热保 暖的性能优于实体外墙。因此,在该楼的设计中, 我们把“热缓冲层”的概念加以扩延,采用“热 缓冲空间”的办法
热缓冲中庭(边庭)。在该楼南部,我们设计了 一个体积较大的绿化中庭,其物理功能内涵较之 于传统的位于建筑内心的中庭要丰富。在冬季, 中庭是一个封闭的大暖房,在“温室作用”下, 成为办公环境的热缓冲空间,起到了保暖节能的 作用;在春秋过渡季节,由于中庭顶部设有可开 启的天窗,这里则变成一个开敞空间,有利于室 内外良好的自然通风;在夏季,中庭南向百页遮 阳板能有效地遮蔽直射阳光,使中庭成为一个巨 大凉棚,对办公空间起到热缓冲作用。该楼建成 后,这个绿化中庭的热缓冲作用明显,中庭绿化 空间已成为该楼内最舒适宜人的地方。
德国国会大厦——生态建筑
柏林(德国)国会大厦始建于1894年,原名帝 国大厦,帝国大厦在二战期间被严重破坏。德 国统一以后,对该建筑进行了重新改建。
(1) 自然光源的利用 (2) 自然通风系统 (3)议会大厅的遮阳和通风系统的动力于装
在屋顶上的太阳能发电装置 (4) 地下蓄水层的循环利用
(3)明清时期 特点:雄壮结实,建筑尺度感强
(1)秦汉时期
长城
秦始皇陵
(2)隋唐时期
(3)明清时期
二、近代建筑的发展
中国近代建筑基本上是指在中国国土上于近代社 会发展历史时期(1840--1949年)所建造的建筑。 1、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洋式建筑: 以模仿或照搬西洋建筑为特征的中国近代建筑 2、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传统式建筑: 以模仿中国古代建筑或对之改造为特征的中国近 代建筑 3、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新式建筑: 如:广州中山纪念堂,是中国近代跨度最大的会 堂建筑。
建筑识图与构造
长沙建筑工程学校 李宁宁 余静静
第一章 建筑的发展概况
本章要求
了解世界三大建筑体系,掌握中国建筑 发展的几个阶段。
古代世界曾有七个独立建筑体系
古埃及建筑 古代西亚建筑 古代印度建筑 古代美洲建筑 中国建筑
欧洲建筑 伊斯兰建筑
LOOK LOOK LOOK LOOK LOOK LOOK LOOK
首都机场3号航站楼南北长2900米,宽79 0米,高45米,总建筑面积98.6万平方米, 确认是全球最大的单体航站楼
智能建筑
以建筑物为平台,兼备信息设施系统、信息 化应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 系统等,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其优 化组合为一体,向人们提供安全、高效、便 捷、节能、环保、健康的建筑环境 如:CA通讯传输智能、 BA智能楼宇 、 FA 消防智能、 SA安保智能 、 OA办公智能等, 在技术应用方面主要涉及监控技术应用、自 动化技术应用等。
清华大学设计中心楼——绿色建筑
清华大学设计中心楼设计是从1997年开始进行的, 到2000年该楼竣工交付使用。设计本楼的目的就 是要为清华大学设计研究院的员工提供一个健 康、高效、舒适的工作环境,设计的总的目标 就是“运用常规建造技术(可适宜技术)和生 态建筑理念把本楼建成一座现代化的绿色生态 办公建筑”。 绿色生态建筑目标的四个方面的“设计策略” (或者说设计理念)即:热缓冲层策略;利用 自然能源策略;无害化、健康化策略;整体化 策略。
特点
新旧交织,中西交汇 新建筑材料及与之相应的新结构方 式、施工技术、建筑设备等的应用, 极大地冲击着传统的以木结构和手 工施工为主的建筑方式 . 西方建筑给传统的中国建筑的冲击。
沙逊大厦 是一幢10
层大楼 (局部13
层),总 高77米, 1929年9月 5日落成。
广州 中山 纪念 堂, 是中 国近 代跨 度最 大的 会堂 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