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用欣赏的眼光和宽容的心对待每一个孩子

用欣赏的眼光和宽容的心对待每一个孩子

用欣赏的眼光和宽容的心对待每一个孩子一、案例背景走上讲台,作为老师心中总是有着一种崇高的理想:希望在我的教育下每个孩子都是优秀的。

正所谓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

看见一些学生上课开小差,随便讲话,我心中的怒火一下子就直蹿头顶,免不了一顿严厉的批评。

学生也会低头认错,下次绝不再犯,但是刚一转身,老毛病就又犯了!周而复始,好像永远都不会停歇。

我一直在思考,是不是我的教育方法不正确?二、案例描述直到有一次,一节数学课,使我改变了对调皮学生的教育方法。

记得那节是一堂“用乘法解决问题”新授课,我结合多媒体动画出示了两道题目:“桌子上有2盒蛋糕,每个盒子里有4块,一共有几块蛋糕?”“桌子上有2盒蛋糕,第一盒里有4块,第二盒里有5块,一共有几块蛋糕?”本想用这两道题来让学生比较,两个相同的数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而两个加数不相同就不能用乘法计算了。

我的问题刚一出示,学生们就已经争先恐后地举起了手,眼睛里闪烁着自信的光芒。

大家都知道,前一题用加法计算是“4+4=8(块)”,用乘法计算是“4×2=8(块)或2×4=8(块)”;后一题只能用加法计算“4 +5=9(块)”。

“小林,你来回答第二题怎么做?可不可以用乘法计算?”我突然发现坐在第一排的小林正在玩手中的橡皮,没有认真听讲,所以我想借此问题给他来一个下马威。

小林果然十分胆怯地站起来,犹豫了一下,然后轻轻地说道:“4 +5=9。

”我追问:“可以用乘法计算吗?”他低着头轻轻地点了一下。

“用嘴巴回答。

”我不肯轻易饶过他,很想让他出出丑,除了给他一点教训外,还可以给其他爱走神的同学来一个警示。

“可以。

”他怯怯地说。

“怎么做?”我立刻追问。

他想了半天,又用很轻的声音说:“。

”“你说什么啊?大声一点。

”旁边的小朋友马上大声地说明,因为只有他听到了“”。

“哈哈哈哈-----”引起同学们一片笑声。

“嗯?同学们,是不是这样啊?”之所以这样问,是因为我想借其他同学之口,对他这种不听讲的行为进行斥责,使他能够留下深刻的印象。

也正如我所预料的,有人站起来-------“不是,因为加数不一样,不能用乘法计算,他上课一定是走神了,他没有认真听讲。

”小林的头也埋得更低了。

“老师,第二题可以用乘法计算,只要把小林的算式,再减1就可以了,因为第二题蛋糕是比两盒5块蛋糕还少一块。

我们其实要谢谢小林,没有他我还想不出这种方法呢!”平时最会动脑筋、最会发表自己看法的数学课代表小健的一席话无异于一枚重磅炸弹,使课堂更加不平静。

刹那间,我突然觉得自己很狭隘,作为一名孩子所敬仰的老师,我竟然没有学会去包容别人,孩子的话深深地触动了我。

是啊,为什么我要用这种手段去刺痛一个孩子的自尊心,为什么我不能从另一个角度去处理这件事呢?平静了一下心绪,我适时说道:“虽然小林开小差了,但是他也为我们打开了另一种解题的大门,我们是要感谢他的。

小健,你能够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老师真的很佩服你。

”这时,小林的头虽然还是埋在桌子边,但是脸上已经露出了笑容。

“那这道题还有其他的方法吗?我及时引导回正题,拓宽解题思路。

因为有了小健的启示,有了我的鼓励,学生们开始各抒己见,教室里又热闹起来。

大家开始讨论这种方法方法是否正确,还有没有其他方法。

我看见现在的小林,脸上洋溢着甜甜的笑容正和同桌热烈的讨论着。

这了一会儿,一只只小手高高举起,其中也有小林的手,其实他是一个调皮而又聪明的孩子。

我故意让小军来说说自己的看法。

这次,小军头抬得高高的,很有自信地大声地说:“还可以4×2 =8,8+1=9,因为第二题比第一题多了一块蛋糕。

”我立即表扬他:“小林其实很聪明,只要上课认真听讲,什么难题都难不倒他啊!”同学们以热烈的掌声表示了认可。

从此以后,小林在课上都会仔细地听老师说的每一句话,积极地开动脑筋去解决一些难题。

其他老师也说小林上课认真很多,成绩也突飞猛进了。

三、案例反思从这件事后,我尽可能地把对学生的评价由“批评”转化为“欣赏和激励”。

当差生被老师原谅,被同学欣赏里,那欣喜、宽慰的神情是多么的令人感动。

正因为有了老师和同学们对他的尊重和赞赏,课堂里才可能迸发出更大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我知道在课堂中要注重为学生创造交流、争辩的舞台,为他们提供自评、互评的机会,取人这长,补已之短,促进自我意识的形成,从而培养学生善于欣赏他人、学会欣赏他人的意识和能力。

开杰是五(3)班的一个聪明但很调皮的男孩,在我的眼中,他不太安分,说话油腔滑调的,一切都无所谓的样子,我想他在家里肯定是很受宠的。

说实话,我不太喜欢他,因为作为老师,总喜欢自己的学生在课堂上安安静静的,而他不是那种孩子。

记得有一次上英语课,学生们表现都很积极,顾开杰的手也举得很高。

可是几次我都没叫到他,他马上有了情绪,嘴里嘟囔着:“偏向。

”再看他时,竟然趴到了桌子上,根本不想听课了。

后来我也叫他回答问题,可是他却没什么积极的反应了。

还有一次,他上课说话,我批评过他,可也没起什么作用,下节课仍旧照说不误。

这个孩子有桀骜不驯的味道,我想不出什么好办法能走进他的心灵。

这节课又是五(3)班的英语课。

快上课了,我迈着轻快的步伐走进教室。

当我走到顾开杰位子旁时,听到他在哼流行歌曲。

“多好听的歌哟,你愿意为大家唱这首歌吗?”我轻轻地问到。

“好啊!”他回答得真干脆!“掌声欢迎!”我为他“助阵”,全班立刻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只见顾开杰落落大方地走到讲台前,亮起了歌喉,“……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一句话,一辈子,一生情,一杯酒……”全班学生全都跟着唱起来,好热闹啊!学生们笑了,他也笑了,我也笑了。

我欣赏地看着他说:”You sing beautifully!I like your song very much!”他似乎很激动,眉宇间透着自豪的神情。

之后这节课上学生们学得格外起劲,做小动作的少了,说话的少了,积极举手发言的多了…….我特别注意到以前不太安分的顾开杰,整节课都坐得笔直,精神抖擞,令人惊讶。

我暗自得意,这简直和以前的他判若两人。

原来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会有如此大的变化!让孩子展示了一下歌喉,他就很快地接受了你,接受了你的课!我知道,在那一刻我走进了一个孩子的心灵,而这个孩子从此走进了我的课堂。

关注学生,欣赏学生,用赞赏的目光肯定他们的优点,增加他们的自信心,这种方法抵得上老师无数次的说教。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道风景,我们要学会去发掘、去欣赏他们的美。

正如晶莹的雪山有冰清玉洁之美,孱孱的小溪有清秀自然之美,波澜壮阔的大海有宽广豪放之美,每一种美都给人以不同的享受。

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你会感受到真正的快乐,让我们都来做一名享受教育的幸福教师!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看物是这样,看人又何尝不是这样?随着高中的扩招,学生整体素质下滑,我们的学生观必须有一个根本的改变,这就是: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

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和闪光点,有的也许是教师无法比拟的。

学生作为发展中个体,固然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尽管如此,教师也要保持用欣赏者的眼光看待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怀、爱护和肯定,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欣赏,教师的欣赏正是他们勤奋学习和创新的目标和动力。

给每个学生信任的目光、鼓励的话语吧,也许你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话语就是一个孩子即将成功的基石。

那么,……其次,包容学生的缺点。

由于学生的自制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各有差异,部分学生成绩差,在学习中未免做出一些令人发笑、幼稚无知的事情,教师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审视一个孩子的所作所为,加于指责批评,甚至责骂,而应该正确、积极,因势利导地引导教育他,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从而使其进步。

教师,不仅有渊博的知识和奉献精神,更为重要的是从行动上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使他们相信自己也能行,享受成功的喜悦。

作为一个富有灵气、生动活泼的成长中的孩子,在他们的身上,值得我们用欣赏的眼光去看的方面还有很多很多,因为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只要我们换过眼光来看学生,就会发现:原来我们的学生都是非常可爱的!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在课堂上,所谓差生对于实验现象的一句回答改变了一个老师的固有看法;老师对学生的欣赏态度更是改变了一个学生的未来。

这堂课中的教学反思确实值得我们反思……作至今,已是四年有余,但那件事情,那位学生,那句话,一直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让我不敢忘却……那是一堂五年级的再普通不过的自然课,课题是《土壤的成分》。

根据教材要求,我让学生将采集来的土壤放在铁盖子中进行加热。

几分钟后,效果出现了。

我马上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的回答令我满意:“老师,我发现了土壤被加热后上面有一些烟飘出来。

”“老师,那不是烟,那是土壤里的水变成的水蒸气!”“老师,我发现了空气中有一些焦臭味。

”“老师,还有……”按照学生们的回答,已经可以顺势进入下一环节的教学了。

虽然,教室里仍有那么多林立的小手,而我视而不见。

见我似乎没有再点名回答的意思,部分学生失望地放下了手。

我满意地准备说出我精心酝酿的过渡语,不料,一个突兀的声音响起:“老师,我还有发现!”被打断的我顺着声音的方向望去,那是一个让所有老师头疼的孩子,每次上课都会因为好动好讲话而被点名批评。

今天,他又有什么新花样了。

勉强压住自己的火气,示意他回答。

他的话让我终身难忘:“老师,我发现了,土壤被加热了一段时间之后,它的颜色会变成灰白色!”一语惊醒梦中人:是啊,这是显而易见的现象,但为什么包括我自己在内的这么多人都没有注意到呢?我敏感地意识到,这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契机。

我向这位学生投以欣赏的目光,并用欣赏的口气对他说:“全班同学中,只有你一个人观察并说出了这一现象,我祝贺你! ”这以后,我发现这个学生好像变了一个人。

这样的事实告诉了我:作为学生,发现,并不意味着“我的眼里只有你”,相反,科学的真正发现,必须是“我的眼里并不只有你”。

而作为教师,面对着同样的一群或者一个学生,发现,也并不意味着用固有的眼光进行分析和评判。

我们也必须学会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学生们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

一、欣赏学生的“想入非非”科学探究,现在已越来越显现出它的创新性。

我们说,科学探究活动,其实归根到底,是一种创新活动。

创新,一言以蔽之,那就是探究者丰富的想象力。

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实在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

”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决定了他们常会有些奇思妙想。

他们善于冲破思维的樊笼,打开想象的翅膀,喜爱在更为广阔的天地中让思维翱翔。

他们会想到利用炸药产生的反冲原理来送自己进入太空,他们会想到发明圆形的永不会摔倒的热水瓶,他们会想到发明自动节约用水的水龙头,他们会想到发明帮助他们偷懒的工具,他们会想到月亮上去生活,因为月亮上没有化工厂没有污染……不要以为这是想入非非,不要怀疑这些想象中的东西能否实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