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课题:油画棒的渐变技法课时:2课时设计策略:突出三个结合:1.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的结合。
2.个体学习与合作学习的结合。
3.教师示范与当堂训练的结合。
教材分析:在此之前我们学习了简笔画创编,油画棒的基本涂色方法,本节所学内容是油画棒的渐变技法,为上节课的一个补充和延伸,与之前的技法相比更加具有灵活性,从而处理画面的效果更加活泼生动。
学情分析:由于我校学生属中专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我们以培养兴趣为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小部分同学对油画棒有一定了解的,可起学习骨干作用,从而带动课堂学习气氛。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与人合作的意识及能力。
加之学生自己的一些发挥,预想画面效果应该更加丰富多彩。
教学设计:课前部分先以复习导入,范例引入,简单明了,让学生回想之前所学的知识,并明确学习目的,产生学习兴趣,本课体现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方法,课堂中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小组讨论,分组发言的方式解决问题,实践训练为主要部分,进行教学。
在教学中不以教师的教为主导,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辅助教学的新课堂,促使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学习的能力。
教学目标:1、在教学中让学生学会油画棒渐变涂色的方法。
2、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想象力、创造力,将油画棒渐变的涂色方法运用到幼儿园实际教学工作和美化现实生活当中。
3、培养学生热爱家园、热爱自然的崇高情感,使学生在德、智、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教学重点:油画棒涂色的各类渐变方法。
教学难点:油画棒涂色的各类渐变方法进行有趣味的创作。
教学工具:1、教师:油画棒各类渐变的涂色方法范画若干、油画棒、笔、小刀等。
2、学生:收集素材若干、油画棒、笔、小刀等。
教学方法与手段:基于学校美术课程教学现状——学生对理论课学习缺乏兴趣进行反思,提出了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按照分析解读问题——讨论分析——提出解读问题的方案——课堂练习——自评互评——教师总结等多个环节进行的基础教学。
教师采用提问、辅导、总结的方法进行课堂教学。
学生在讨论、分析、实践中共同学习。
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活动:复习导入,出示范例。
教师问:同学们,课前老师让大家看这两幅都是油画棒素材的作品,你们觉得有什么不同么?学生活动:学生可能回答:好难哦,复杂,色彩丰富,颜色多,一种是平涂,另外一种是颜色在变化的……教师总结:对,左边的是我们上节课学习的平涂技法,右边的大家看起来比较难其实它是我们本堂要学习的新内容……设计意图:学生们带着兴趣和问题共同进行分析学习。
通过教师组织教学复习,从而刺激学生逐步回想起之前所学内容,一方面可以起到温故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达到全身心投入课堂的效果。
引出这节课的课题:油画棒的渐变技法(板书)二、讲授新课:教师活动:(一)概念:教师启发大家从字面的意思去理解什么是渐变,最后总结。
学生思考并回答:渐渐变化,一点一点变化教师总结:渐变,逐渐发生改变。
这里是指柔和晕染开来的色彩,从明到暗,或由深转浅,或是从一个色彩过渡到另一个色彩,充满变幻无穷的神秘浪漫气息。
(二)学习油画棒涂色的渐变方法意义所在。
1、有利于培养大家善于发现生活中美的事物。
2、学习油画棒的渐变技法应用于实际教学与生活之中,为制作玩具、教具及幼儿园环境布置提供基本的技能和方法。
逐渐改变,由深转浅,一个色彩过渡到另一个色彩实用(板书)(三)油画棒渐变的分类。
教师提问:观察图片渐变色的种类有那几种,举例说明?分组讨论,并派代表回答。
学生讨论并回答:一组回答:有一种颜色深浅变化。
比如图中……教师总结:回答的很对,我们把它称作单色渐变。
这种单色渐变可以从深浅简单的表现出画面的立体感觉,使画面相对丰富,是一种相对朴素的表现方法。
还有么?通过实物观察对比,进一步引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求。
通过潜移默化的感知,感受,色彩给学生带来了不同的艺术美感,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结合学生互动,来培养和提高学生对美术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表现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表现自我的能力,审美鉴赏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
通过教师提问——学生观察讨论得出结论——教师总结,这三个环节环环相扣,最后由学生的探究合作一步一步使学生发现所学习的内容。
教师边说边写:1、单色渐变 2、双色渐变 3、多色渐变(板书)(四)油画棒渐变的巩固练习。
教师示范:简单局部示范……单色、多色学生练习:拿出学生课前准备的未上色的画稿,运用本堂课所学技法,表现画面色彩。
(教师个别帮助、分组辅导、课堂辅导)设计意图:生对美术艺术文化的学习以及持久兴趣,积极主动的进行更深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学生分别练习,并且得到巩固。
(五)师生共同评论:教师活动:完成后,教师把学生的作品放到讲台上,让学生进行简单的自评、互评。
然后教师从作品的总体设计、比例、色彩、技法、最后效果上进行总评。
(以鼓励为主,对作品中存在的问题评价并提出改进方法。
)学生评论:进行自评:肯定自己画中的优点,剖析画中存在的问题。
进行互评:评论别组画中的优缺点,互相学习,互相促进。
师生在教师示范时,可以边做边分析,并进行适当的交流、问答,以带动课堂气氛并及时解决可能存在的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此种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好胜心,鼓励学生更好的学习美术课,根据自己对事物的直观感受,以大胆想象,运用油画棒,采用几种不同的表现技法,自主创作。
(六)教师示范:教师活动:当堂示范一种学生没有想到的类别。
例如:头发的处理。
(多色渐变)1、材料:油画棒、图画纸、铅笔等。
2、制作方法及步骤:(1)设计:在图纸上设计出带有头发的脸和形态,要有个性表情,有趣可爱。
最好是表情搭配协调、有故事。
我们共同设计一张《我的妈妈》。
(教师边说边画,如图)(2)头发的制作:1、先把头发涂成多色渐变。
(如图1)图12、再盖上一层黑色。
(平涂法)(如图2)图23、最后刮,可刮直线、波浪线、电话线等等(如图3)4、调整装扮完成:(如图4)图4头发出现一种自然的效果,就好像在阳光下自然的闪耀,比黑色、棕色更炫,更美哦!三、归纳小结:教师问:现在我们看到这些变化多样的渐变还会觉得难么?学生可能回答:不会了,比想象的简单多了,只要用心观察,耐心表现,都不难了。
教师:对,说得好!这节课我们共同合作探究,用自己灵巧的双手把这些纸上的植物、动物、人物活灵活现的表现出来;变成了有趣的东西;课后请每位同学利用自己的素材表现一个有个性的形象。
(课后作业)设计意图:保持迁移,拓展延伸。
总结本堂课的学习内容,加深印象,并启发学生对本堂课的延展性。
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轻松、愉快的完成本课的活动。
鼓励学生大胆的说出今天在美术课上的收获,增强其自信心,成就感,从而增强其在此方面的持久兴趣。
教师:对于你们,幼师的学生、未来的园丁,油画棒的表现技法在你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工作中是很实用的课程,它可以装饰环境、制作教具、玩具等等。
大家要怀有一颗爱心和一双带有艺术的眼睛,去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培养更美好的灵魂。
有一位哲人曾经说过:“世上最好最美的事物是看不见的,摸不到的...只有心性、感情和勇气可以察觉。
”尽情地发挥你的审美才能和动手能力,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吧!下课。
第二课教学重点:油画棒涂色的各类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油画棒涂色的各类表现方法进行有趣味的创作。
教学工具:1、教师:油画棒各类表现技法的涂色方法范画若干、油画棒、笔、小刀等。
2、学生:收集素材若干、油画棒、笔、小刀等。
一:油画棒的几种表现技法1.平涂法:平涂法是油画棒最基本的涂色方法,主要是根据物体的形状和走向,采用竖涂、横涂、粗细涂、螺旋涂、轻重涂等手法,将各色油画棒均匀地涂在纸上,平涂法能将大小不等、形状变化的各种对比的色块组织在画面上,画面的色彩将显得醒目和漂亮。
2.色彩叠加法(混色法):先涂一种颜色后没,在上面再涂一种颜色,两种色彩互相混合,经过来回揉擦后,产生自然过渡、柔和的效果。
既可整个色彩混合,也可将色彩与色彩之间相连部位混合。
上下色彩叠加最好按相同走向涂色,一般涂色规律是在浅色上叠加深色,或在深色上叠加浅色,初学的儿童应多在冷暖相同的颜色中选择练习。
红和绿、黄和紫、蓝和橙等对比色,互相叠加后易产生脏色,初学的小朋友不宜过多使用,对于学画较久的孩子,他们对色彩有了进一步感受,在掌握了一定色彩调和知识后,可大胆运用于写生画面中。
3.色彩并置法(点彩法):把不同颜色的油画棒画出的线和点并列放置在画面中,使画面的色彩有更加丰富的变化,其效果类似于欧洲印象派画家用的点彩法。
此法虽然较费时间,但却能磨练小朋友的意志,培养他们耐心细致、仔细思考的好习惯。
在儿童绘画中,特别适宜表现草地、天空、及画面的背景。
点线的并置,应尽量密实,少留空白。
也可采用由密到稀的表现手法。
4.色彩渐变法:在同类色中,在两种颜色相接处来回揉合,多涂几次,可以使颜色互相融合而自然过渡。
在一种或两种颜色的基础上,适当添加一些其他颜色,可以使画面中的物体产生一定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色彩之间的自然变化,丰富了儿童画的表现力,使画面上的物体更加真实。
如苹果又绿到黄的变化,花瓣、树叶深浅的变化,都能用渐变的画法来表现。
5.刮画法:油画棒刮画法是指,在白纸或有色纸上,均匀德涂上一层或多层油画棒颜色,根据造型和画面的需要,用竹筷、小刀、牙签、梳子等各种硬器代笔,挂涂表现部分的颜色,透出底色,通过点、线、面的表现,使画面出现用水彩或水粉等常见绘画材料所不能表现出来的特殊效果。
6.拓印法:油画棒拓印需要先制版,要采用剪、刻、撕、拼贴、折叠、揉纸等方法制版,表现多种效果。
材料也可多样化,然后把纸(可用高丽纸、宣纸等较薄的滤纸)盖在图形上,用各种颜色的油画棒在纸上来回涂抹,这样,底板上的图案就显示在纸上面了。
四、巩固练习。
1、个别辅导2、分组辅导3、课堂辅导五、师生共同评论。
1、自评2、互评3、教师总结六、归纳小结及作业。
归纳小结及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