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物化学题

生物化学题

考点分析本章为重点难点章节,知识点多,考点多。

以下列出详细考点:一、蛋白质(1)元素组成:碳、氢、氧、氮、硫等,各种蛋白质的氮元素含量接近为16%(即每克氮相当于6.25克蛋白质),据此可以通过测定生物样品中的含氮量而推算出样品中蛋白质的大致含量。

(2)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氨基酸(20种)必需氨基酸概念:人体需要又不能自身合成,必须由外界供给的氨基酸。

种类:苯丙、蛋、赖、色、苏、亮、异亮、缬。

(3)蛋白质多肽链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称为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它是蛋白质的基本结构。

肽键是维持蛋白质一级结构的主要化学键。

(4)二级结构的类型:α-螺旋、β-折叠、β-转角和无规则卷曲。

二、蛋白质的理化性质,特别是两性电离、等电点和蛋白质的变性。

2、蛋白质变性:在某些理化条件下,蛋白质空间结构改变,生物活性丧失。

应用:杀菌消毒3、蛋白质沉淀——应用:重金属中毒抢救。

本章重点掌握酶的概念,酶催化化学反应的特点,酶的活性中心,酶原及酶原激活的意义。

另外需要理解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

1.酶: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蛋白质。

特点:高效、专一、敏感、可调。

2.酶活性中心:酶分子上能结合底物并把底物转化为产物的部位。

3.酶原:没有活性的酶的前身。

酶原激活:酶原变成具有活性的酶的过程。

4.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温度,pH值,底物浓度,酶浓度,激活剂与抑制剂。

抑制剂:能降低酶活性但不使酶变性的物质,分为可逆和不可逆两类。

①、不可逆抑制:抑制剂+酶——→结合牢固,不能用物理方法解除,可用化学方法解除,难解除。

有机磷农药中毒和重金属离子中毒②、可逆抑制:抑制剂+酶——→以非共价键结合,可用物理方法解除,易解除A、竞争性抑制:抑制剂与底物相似,冒充底物,占领活性中心,可以通过增加底物来解除抑制B、非竞争性抑制:(不相似,不能冒充,不能占领),破坏酶的活性中心以外的基团本章重点掌握如下糖代谢的主要途径的概念及意义。

一、糖酵解:葡萄糖或糖原在无氧或缺氧的条件下,分解生成乳酸并产生少量ATP 的过程。

生理意义①、机体缺氧时迅速提供急需的能量(肌肉)②、有些组织不缺氧,但仍以糖酵解作为主要的供能途径。

(例如:成熟的红细胞③、糖酵解过度同时肝功能障碍引起乳酸堆积和酸中毒二、有氧氧化:萄糖或糖原在有氧的条件下,彻底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并产生大量ATP的过程。

生理意义;机体最重要的供能途径三、糖的磷酸戊糖途径:产生5-磷酸核糖和NADPH+H+ ,为核酸合成提供原料并为体内还原反应提供供氢体。

四、糖原的定义和分类①、定义:体内糖的贮存形式②、分类:肌糖原:为肌肉自身收缩提供能量。

肝糖原:一般情况下维持血糖浓度③、糖原的合成与分解生理意义:储存或者动员能量,一般情况下维持血糖浓度五、糖异生定义:非糖物质(乳酸、丙酮酸、甘油、生糖氨基酸)转变为G或糖原的过程。

生生理意义:饥饿12小时以上维持血糖浓度乳酸再利用,防止酸中毒六、血糖:清晨空腹:3.9—6.1mmol/l血糖的来源和去路食物淀粉↘糖的有氧氧化糖异生—→血糖——→糖酵解糖原分解↗糖原合成磷酸戊糖途径考点分析本章重点掌握脂类的基本概念如脂类、类脂和营养必需脂肪酸,脂肪动员、酮体及其生成的意义。

掌握血浆脂蛋白的分类以及各自的特点。

一、脂类的概念:脂肪和类脂的总称1、脂肪(三酰甘油、甘油三酯)2、类脂:磷脂、胆固醇二、脂肪的动员(脂肪的分解)定义:甘油三酯——→甘油+3分子脂肪酸场所:脂肪细胞质反应过程:关键酶:三酰甘油脂肪酶(—)活性:胰岛素( +)活性: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生理意义:一般情况下补充能源,在严重饥饿时提供能源。

三、酮体的生成酮体包括:乙酰乙酸、β-羟丁酸、丙酮场所:肝脏关键酶:HMGCoA合成酶生理意义:有益:是大脑的重要能源物质。

有害:酮症酸中毒四、血浆脂蛋白---血脂的运输分类(密度法电泳法)CM CMVLDL 前-β脂蛋白LDL β脂蛋白HDL α脂蛋白功能:CM功能:从小肠运输外源性三酰甘油到各组织。

VLDL功能:从肝运输内源性三酰甘油到各组织。

LDL功能:从肝运输内源性胆固醇到肝外。

HDL功能:从肝外转运胆固醇到肝内。

可以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本章重点掌握氮平衡、必需氨基酸、蛋白质互补作用、蛋白质腐败作用的概念以及氨基酸的来源去路、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

1.氮平衡:每日摄入食物中的氮量与排泄物的氮量的比例关系。

分为氮总平衡(见于正常成年人)、氮正平衡(见于儿童、青少年)、氮负平衡(见于营养不良及消耗性疾病患者)。

2.必须氨基酸:人体需要,但自身不能合成,必须由食物供给的氨基酸,包括苯丙氨酸、蛋氨酸、赖氨酸、色氨酸、苏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共8中氨基酸。

3.蛋白质的互补作用:把几种营养价值较低的蛋白质混合食用,使所含的必须氨基酸相互补充,从而提高其营养价值,称为蛋白质的互补作用。

4.蛋白质的腐败作用:肠道细菌对食物中未消化的蛋白质及未吸收的蛋白质消化产物的分解,称为蛋白质的腐败作用。

5.氨基酸的来源去路:氨基酸来源:(1)食物蛋白质经过消化吸收进入体内的蛋白质。

(2)组织蛋白质分解释放的蛋白质。

(3)体内代谢过程中合成的非必须氨基酸。

氨基酸去路:(1)合成组织蛋白。

(2)脱氨基与脱羧基作用。

(3)转变成其他含氮化合物6.氨基酸的脱氨基生成的氨有毒,主要经过肝脏转化成尿素随尿液排出体外,脱氨基的方式有以下三种:(1)转氨基作用:需要转氨酶。

(2)氧化脱氨基作用。

(3)联合脱氨基作用,最主要的方式。

掌握体液的分布特点。

水的来源与去路。

钾的含量、分布、吸收及排泄特点。

影响钙吸收的因素。

血钙存在形式及调节钙磷浓度的因素。

一、体液的分布(所占体重百分比)细胞内液40% 细胞外液20% 血浆5% 组织间液15%二、水的摄入和排出摄入:饮水1200ml 食物水1000ml 代谢水300ml排出:肾排出1500ml 肺呼出350ml 皮肤蒸发500ml 粪便排出150ml、人体每天必然失水量:1500ml三、钾的代谢肾对钾的调节: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

故易发生低血钾。

四、钙磷的代谢甲状旁腺激素:升高血钙,降低血磷降钙素:降低血钙、血磷掌握血液的缓冲体系。

氢离子代谢与血钾、血氯的关系。

PH、PCO2等生化指标的含义、正常值及其意义。

一、酸碱调节三种方式:体液的缓冲作用肺对CO2呼出的调节肾对H+或NH4+排出的调节二.血液中的缓冲体系:1.血浆中的缓冲体系NaHCO3/H2CO3Na2HPO4 /NaH2PO4Na-Pr /H-Pr (Pr:血浆蛋白)2.红细胞中的缓冲体系KHCO3/H2CO3K-Hb/K-HbO2K2HPO4 /KH2PO4H-Hb /H-HbO2(Hb:血红蛋白 HbO2:氧合血红蛋白)三.酸碱平衡的主要生化诊断指标血浆pH值范围为7.35~7.45,平均为7.40。

pH值>7.45为失代偿性碱中毒;pH值<7.35为失代偿性酸中毒。

血浆PCO2是指物理溶解于血浆的CO2产生的张力,正常范围为4.5~6.0kPa,平均为5.3kPa。

掌握生物转化的概念、方式及意义。

胆红素正常代谢。

三种黄疸的原因及血、尿、粪的变化。

一、生物转化概念:非营养物质经过肝脏转化,使其毒性降低、极性或活性改变,易于排出体外的过程方式:第一相反应:氧化、还原、水解反应第二相反应:结合反应二、胆红素的代谢正常成人血清胆红素浓度3.4~17.1mol/L (0.2~1mg/dl),其中4/5为未结合胆红素。

当超过 34.2 mol/L时,可扩散至组织,导致皮肤、黏膜、巩膜黄染的现象称为黄疸未结合胆红素,又叫间接胆红素、游离胆红素,对细胞膜的通透性及毒性大,不能通过肾小球,水中不溶解结合胆红素,又叫直接胆红素,毒性小,与葡萄糖醛酸结合,能溶于水,能通过肾小球单选:一.蛋白质:1.测得某一蛋白质样品氮含量为0.32g,此样品约含蛋白质多少?A.2.00g B.2.50g C.6.40g D.3.00g E.6.25g2.蛋白质含氮量平均约为:A.20%B.5%C.8%D.16%E.23%3.维持蛋白质一级结构的主要化学键是()BA.离子键B.肽键C.氢键D.疏水键4.维持蛋白质空间结构的化学键不包括()CA.盐键B.疏水键C. 肽键D.氢键5.煮沸消毒属于()BA.核酸的变性B.蛋白质的变性C.核酸的复性D.蛋白质的复性6蛋白质分子中α-螺旋,β-折叠均属于A.一级结构B.二级结构C.三级结构D.四级结构E.五级结构7.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A.氨基酸B.核苷酸C.核苷D.磷酸E.脂肪酸8下列哪组氨基酸都是营养必需氨基酸:A.赖、苯丙、酪、色B.蛋、苯丙、苏、赖C.赖、缬、异亮、丙D.蛋、半胱、苏、色E.蛋、丙、苏、色9.下列因素不能使蛋白质变性的因素是:A强酸 B强碱 C中性溶液D高温 E超声波二.核酸:1.下列哪种碱基只存在于RNA而不存在于DNA:AA尿嘧啶 B腺嘌呤 C胞嘧啶 D鸟嘌呤 E胸腺嘧啶2.多核苷酸链中核苷酸间的连接键是()DA.肽键B.二硫键C.氢键D.磷酸二酯键E.DNA分子中碱基丢失3.核酸分子中,碱基配对规则错误的是()DA A与T配对B G与C配对C A与U配对D A与C配对4.RNA彻底水解的产物是()CA.碱基、脱氧核糖、磷酸B.核苷、磷酸C.碱基、核糖、磷酸D.核苷酸5.DNA彻底水解的产物是()AA.碱基、脱氧核糖、磷酸B.核苷、磷酸C.碱基、核糖、磷酸D.核苷酸6.以下四种碱基,RNA中不含有的是()DA 胞嘧啶B 尿嘧啶C 鸟嘌呤D 胸腺嘧啶7.维持DNA双螺旋纵向稳定的力量是()BA.二硫键B.碱基平面间的堆积力C.磷酸二酯键D.碱基对间的氢键8.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是:CA.核苷B.磷酸戊糖C.核苷酸D.多核苷酸E.脱氧核苷9.下列不符合DNA双螺旋结构要点的是哪项:A.反向平行B.碱基互补配对C.围绕中心轴右手螺旋上升D.碱基朝向外面作为骨架E.磷酸和脱氧核糖作为骨架10.具有三叶草样二级结构的核酸分子是:A.DNA B.mRNAC.tRNA D.rRNA E.snRNA三.酶:1.有机磷杀虫剂对胆碱酯酶的抑制作用属于:EA.可逆性抑制作用B.竞争性抑制作用C.非竞争性抑制作用D.反竞争性抑制作用E.不可逆性抑制作用2.下列关于酶促反应的影响因素,说法不正确的是()CA 低温时,酶的催化活性低B 偏离某种酶的最适pH值越远,其活性越低C 抑制剂通过使酶变性而降低酶的活性 C 温度过高,反而会使酶促反应变慢3.酶能加速化学反应的进行是由于哪一种效应?CA.向反应体系提供能量B.降低反应的自由能变化C.降低反应的活化能D.降低底物的能量水平E.提高产物的能量水平4.下列哪个不是同工酶特点()AA 催化不同的化学反应 C 分子结构不同D 理化性质不同 D 免疫学性质不同5.磺胺类药物的类似物是 CA.四氢叶酸B.二氢叶酸C.对氨基苯甲酸D.叶酸E.嘧啶6.对可逆性抑制剂的描述,哪项是正确的? CA.使酶变性失活的抑制剂B.抑制剂与酶是共价键结合C.抑制剂与酶是非共价键结合D.可逆性抑制剂即指竞争性抑制剂E.抑制剂与酶结合后用透析等物理方法不能解除抑制四.糖代谢:1.饥饿12小时后血糖的主要来源途径是:EA肠道吸收B肝糖原分解C肌糖原分解D肾小管重吸收E糖异生2.糖酵解的终产物是:DA.丙酮酸B. CO2 ,H2OC.乙酰辅酶AD.乳酸E.乙醇3.葡萄糖-6-磷酸酶主要分布于下列哪一器官? BA.肾B.肝C.肌肉D.脑E.心4.下列哪个激素可使血糖浓度下降?EA肾上腺素 B胰高血糖素 C生长素 D糖皮质激素 E胰岛素5.肌糖原分解不能直接补充血糖的原因是:CA.肌肉组织是贮存葡萄糖的器官B.肌肉组织缺乏葡萄糖激酶C.肌肉组织缺乏葡萄糖-6-磷酸酶D.肌肉组织缺乏磷酸酶E.肌糖原分解的产物是乳酸6.1分子葡萄糖酵解时净生成多少个ATP?BA.1 B.2 C.3 D.4 E.57.关于糖酵解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DA.在细胞的胞浆中进行B.净生成2或3个ATPC.在有氧情况下,红细胞获得能量的主要方式D.它的完成需要有线粒体内酶的参与E.它的终产物是乳酸8.体内构成核酸的核糖主要来源于下面哪种代谢途径?A.糖的磷酸戊糖途径B.糖有氧氧化途径C.糖无氧酵解途径D.糖异生作用 E.糖酵解9.糖酵解的反应部位是:A细胞质 B线粒体C细胞质或线粒体 D肝E肾脏10.糖的有氧氧化的生理意义是:A机体在缺氧情况下获得能量以供急需的有效方式B是糖在体内的储存方式C糖氧化功能的主要途径D为合成核酸提供磷酸核糖E与药物、毒物和某些激素的生物转化有关脂代谢:1.正常血浆脂蛋白按密度低→高顺序的排列为:BA.CM→VLDL→IDL→LDLB.CM→VLDL→LDL→HDLC.VLDL→CM→LDL→HDLD.VLDL→LDL→IDL→HDLE.VLDL→LDL→HDL→CM2.体内贮存的脂肪主要来自CA.类脂B.生糖氨基酸C.葡萄糖D.脂肪酸E.酮体3.电泳法分离血浆脂蛋白时,从正极→负极依次顺序的排列为:DA.CM→VLDL→LDL→HDLB.VLDL→LDL→HDL→CMC.LDL→HDL→VLDL→CMD.HDL→VLDL→LDL→CME.HDL→LDL→VLDL→CM4.胆固醇是下述哪种物质的前体?DA.辅酶AB.辅酶QC.维生素AD.维生素DE.维生素E5.下述哪种情况机体能量的提供主要来自脂肪?CA.空腹B.进餐后C.禁食D.剧烈运动E.安静状态6.脂肪酰CoA的β-氧化,其酶促反应的顺序为:CA.脱氢,再脱氢,加水,硫解B.硫解,脱氢,加水,再脱氢C.脱氢,加水,再脱氢,硫解D.脱氢,脱水,再脱氢,硫解E.加水,脱氢,硫解,再脱氢7.脂肪大量动员时肝内生成的乙酰CoA主要转变为DA.葡萄糖B.胆固醇C.脂肪酸D.酮体E.草酰乙酸8.导致脂肪肝的主要原因是: EA.食入脂肪过多B.食入过量糖类食品C.肝内脂肪合成过多D.肝内脂肪分解障碍E.肝内脂肪运出障碍9.严重糖尿病患者,不妥善处理可危及生命,主要是由于AA.代谢性酸中毒B.丙酮过多C.脂肪酸不能氧化D.葡萄糖从尿中排出过多E.消瘦10.某高脂蛋白血症患者,血浆VLDL增高宜以何种膳食治疗为宜 DA.无胆固醇膳食B.低脂膳食C.低糖膳食D.低脂低胆固醇膳食E.普通膳食11.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受抑制时,影响脂肪酸生物合成是因为:DA.乙酰CoA生成减少B.柠檬酸减少C.ATP形成减少D.NADPH+H+生成减少E.丙二酸单酰CoA减少12.酮体生成过多主要见于 EA.摄入脂肪过多B.肝内脂肪代谢紊乱C.脂肪运转障碍D.肝功低下E.糖供给不足或利用障碍E.HMG合成酶与还原酶13.胆固醇在体内不能转化生成:CA胆汁酸 B肾上腺素皮质素 C胆色素 D性激素 E维生素D3生物氧化:14.下列哪组氨基酸都是营养必需氨基酸BA.赖、苯丙、酪、色B.蛋、苯丙、苏、赖C.赖、缬、异亮、丙D.蛋、半胱、苏、色E.谷、色、蛋、赖15.氨中毒的根本原因是:DA.肠道吸收氨过量B.氨基酸在体内分解代谢增强C.肾功能衰竭排出障碍D.肝功能损伤,不能合成尿素E.合成谷氨酸酰胺减少16.转氨酶的辅酶含CA.VitB1B.VitB2C.VitB6D.VitppE.VitC14.下列氨基酸中哪种能生成血管扩张物质:CA.精氨酸B.谷氨酸C.组氨酸D.天冬氨酸E.色氨酸15.体内尿素是经下列哪条途径生成的:CA.蛋氨酸循环B.乳酸循环C.鸟氨酸循环D.尿素的肝肠循环E.嘌呤核苷酸循环17.脑中γ-氨基丁酸是由哪种物质转化产生的BA.天冬氨酸B.谷氨酸C.α-酮戊二酸D.草酰乙酸E.苹果酸17.S-腺苷蛋氨酸的重要作用是: CA.补充蛋氨酸B.合成FH4C.提供甲基D.生成腺嘌呤核苷E.合成同型半胱氨酸18肾小管中排出的氨主要来自BA.血中游离氨B.谷氨酰胺分解C.氨基酸氧化脱氨D.联合脱氨基作用E.嘌呤核苷酸循环19.四氢叶酸不是下列哪种基团或化合物的载体: BA.-CHOB.CO2C.-CH=D.-CH3E.-CH=NH20.由氨基酸生成糖的过程称为 DA.糖原分解作用B.糖原生成作用C.糖酵解D.糖异生作用E.以上都不是21.苯丙酮酸尿症患者,尿中排出大量苯丙酮酸、苯丙氨酸,因为体内缺乏哪种酶 CA.酪氨酸转氨酶B.磷酸吡哆醛C.苯丙氨酸羟化酶D.多巴脱羧酶E.酪氨酸羟化酶22.氨基酸脱羧酶的辅酶是CA.硫胺素B.硫辛酸C.磷酸吡哆醛D.辅酶AE.Vitpp水无机盐代谢:1.甲状旁腺素对钙、磷代谢的影响为:BA.使血钙↑,血磷↑B.使血钙↑,血磷↓C.使血钙↓,血磷↑D.使血钙↓,血磷↓E.使尿钙↑,尿磷↓2.钾、钠、氯的排泄器官主要为:DA.皮肤B.肺C.肠道D.肾脏E.肝脏3.血浆约占体重的:BA.1% B.5% C.10% D.15% E.20%4.下列哪组物质不能自由进行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间的交换?EA.O2、CO2 B.水 C.尿素、尿酸D.Cl-、HCO3- E.K+、Na+5.给病人输注葡萄糖后,会出现:BA.细胞内K+逸出细胞外B.细胞外K+进入细胞内C.无K+移动D.以上都错6.病人出现高血钾时,应当: CA.输入NaClB.输入NaHCO3C.输入葡萄糖中加适量胰岛素D.输入全血E.输入NaCl+葡萄糖7.Na+ 和K+ 在细胞内外分布的显著差异,是因为细胞膜上有: AA.K+ -Na+- ATP酶B.腺苷酸环化酶C.碱性磷酸酶D.碳酸酐酶E.酸性磷酸酶8.肾脏对水盐代谢的调节主要是通过:EA.肾上腺素B.抗利尿激素C.醛固酮D.A + BE.B + C9.钾、钠、氯的排泄器官主要为:DA.皮肤 B.肺 C.肠道 D.肾脏 E.肝脏10.影响ADH分泌的因素中,哪项是错误的:BA.体液渗透压↑ADH分泌增多B.体液渗透压↓ADH分泌增多C.体液渗透压↓ADH分泌减少D.血容量增加ADH分泌减少E.动脉血压↑ADH分泌减少11.细胞膜上Na+ - K+ATP酶的作用是: CA.K+ 泵出细胞外, Na+ 泵入细胞内B.K+ 泵出细胞外, H+ 泵入细胞内C.K+ 泵入细胞内, Na+ 泵出细胞外D.K+ 泵入细胞内, H+ 泵入细胞外E.Na+ 泵出细胞外, H+ 泵入细胞内酸碱平衡:1.习惯上所谓“碱储”是指100ml血液中: CA.NaH2PO4含量B.Na2HPO4含量C.NaHCO3含量D.KHCO3含量E.NaHb含量2.呼吸性酸中毒可由哪一因素引起?BA过度通气 B肺气肿 C呕吐 D食入过量NaHCO3 E饥饿3.严重腹泻病人常引起:AA.代谢性酸中毒B.代谢性碱中毒C.呼吸性酸中毒D.呼吸性碱中毒肝胆生化:1.生物转化过程最重要的目的是:DA.使毒物毒性降低B.使药物失效C.使生物活性物质失活D.使非营养物质极性增强,有利排泄E.使某些药物药效增强2.下列有关胆汁酸盐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BA.为脂肪消化吸收所必需B.胆汁中只有胆酸和鹅脱氧胆酸C.是乳化剂D.能进行肝肠循环E.缺乏可导致机体维生素A,D,E,K的缺乏3.溶血性黄疸时下列哪一项不存在:DA.血中未结合胆红素增加B.粪胆素原增加C.尿胆素原增加D.尿中出现胆红素E.粪便颜色加深4.肝脏进行生物转化时活性硫酸的供体是BA.H2SO4B.PAPSC.半胱氨酸D.牛磺酸E.S-腺苷蛋氨酸5.胆红素主要是体内哪种物质分解代谢的产物:AA.血红素B.核苷酸C.胆固醇D.铜蓝蛋白E.脂肪酸6.正常人血清清蛋白/球蛋白之比值为: CA.0.5~1.5B.1.0~1.5C.1.5~2.5D.3.0~3.5E.2.5~3.57.参加初级结合胆汁酸生成的氨基酸是 BA.鸟氨酸B.甘氨酸C.S-腺苷蛋氨酸D.丙氨酸E.半胱氨酸8.下列哪种物质是次级胆汁酸?AA.脱氧胆酸B.鹅脱氧胆酸C.甘氨胆酸D.牛磺胆酸E.甘氨鹅脱氧胆酸9.血中哪一种胆红素增加会在尿中出现胆红素?AA.结合胆红素B.未结合胆红素C.血胆红素D.间接胆红素E.胆红素-Y蛋白10.血氨升高的主要原因是 DA.体内合成非必需氨基酸过多B.急性、慢性肾功衰竭C.组织蛋白分解过多D.肝功能严重受损E.便秘使肠道吸收氨增多11.短期饥饿时,血糖浓度的维持主要靠:AA.肝糖原分解B.肌糖原分解C.肝糖原合成D.糖异生作用E.组织中的葡萄糖利用降低血液生化:1.非蛋白氮中含量最多的含氮物是: CA.尿素B.氨基酸C.尿酸D.肌酐E.胆红素2.食物中铁吸收后,以哪一种形式运输?DA.Fe2+B.Fe3+C.Fe2+—运铁蛋白D.Fe3+—运铁蛋白E.Fe3+—清蛋白3.红细胞中的G-SH的主要生理功用是EA.作为葡萄糖的载体B.促进糖的氧化C.是Na+— K+-ATP酶的辅基D.氧化供能E.保护巯基酶及巯基蛋白不被氧化4.成熟红细胞主要靠下列哪条途径供能: BA.糖的有氧氧化B.糖的无氧酵解C.磷酸戊糖途径D.脂肪酸β-氧化E.以上都不是5血浆胶体渗透压的大小决定于:AA.血浆清蛋白的浓度B.血浆球蛋白的浓度C.血浆葡萄糖的浓度D.血浆脂类的含量E.血浆无机离子的含量6.ALA合成酶的辅酶是CA.辅酶AB.生物素C.磷酸吡哆醛D.磷酸吡哆胺E.FH47.体内生成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主要器官是:CA.肝脏B.肺C.肾脏D.胰E.小肠大题:一.蛋白质:1.何谓蛋白质沉淀?沉淀蛋白质的方法有哪些?2.什么是蛋白质变性?在临床上有哪些实际应用?二.核酸:1.依5'→3'顺序写出以下DNA片段复制的互补顺序:A.GATCAAB.TCGAACC.ACGCGTD.TACCAT三.酶:1.何谓酶的竞争性抑制作用和非竞争性抑制作用?试用竞争性抑制作用原理阐明磺胺药物能抑制细菌生长的机理.2.什么是酶作用的最适pH?什么是酶作用的最适温度?3.什么是酶?有哪些作用特点?四.糖代谢:1.什么是糖酵解?关键酶有哪些?其生理意义是什么?2.升、降血糖的激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调节糖代谢的?3.什么是糖异生?关键酶有哪些?其生理意义是什么?4.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