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日光温室葡萄栽培关键技术 (1)

日光温室葡萄栽培关键技术 (1)

日光温室葡萄栽培关键技术-园林
日光温室葡萄栽培关键技术
刘英胜
(河北省衡水市林果病虫害防治检疫站河北衡水053000)
衡水具有多年葡萄栽培的历史,种植品种多面积大,且多以陆地栽培为主,成熟期一致,造成葡萄上市集中价格低效益少。

近年来依托科研院所成功引入日光温室设施葡萄栽培模式,经过发展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截止目前种植面积达十余万亩。

葡萄设施栽培分为促成栽培、延迟栽培和避雨栽培,在衡水以提早成熟上市的促成栽培为主。

1 品种选择
选择适合短枝修剪,穗大整齐、色泽鲜艳、风味好、坐果率高、抗病力强、需冷量少、花芽容易形成、耐温室高温高湿的早熟或极早熟品种,如维多利亚、藤稔、金手指、无核白鸡心、红无核等。

2 园地选择
园地应选择背风向阳,地势平坦,土质肥沃,土层深厚,无高大遮挡物体的地块。

土壤以透气性好的沙壤土为宜,切忌在重盐碱地、低洼地和地下水位高及种过葡萄的重茬地建园。

3 环境控制要求
3.1 休眠期
3.1.1 扣棚预冷葡萄落叶后须经过一定低温才能度过休眠,早熟品种一般在0~7.2 ℃经过800~1 000 小时才能顺利通过自然休眠,并正常萌芽生长开花坐果。

设施栽培为使葡萄提早萌芽,需提早扣棚,扣棚时间要求在外界最低气
温连续5 天低于7 ℃时进行。

衡水地区一般10 月中下旬至11 月上旬扣棚,棚膜上覆盖草帘,夜间揭开草帘并开启通风口让冷空气进入,白天盖上草帘并关闭通风口保持棚内低温,使气温在2~7 ℃ ,空气湿度80%~90%,以满足葡萄需寒量以尽快通过休眠期,经过30~40 天可结束自然休眠。

3.1.2 化学破眠葡萄经过自然休眠后开始升温,经过20 天左右开始发芽,由于品种和株间差异发芽很不整齐。

为使葡萄植株发芽整齐一致,一般于12 月上中旬升温2~3 天后进行化学破眠,用棉球蘸取药液涂抹冬芽,将冬芽外围鳞片完全浸湿,涂抹长度为枝蔓的1/3,枝条顶端1~2 个芽不涂,以避免顶端优势的影响。

晴天进行,药剂现配现用,20 天后芽眼开始萌发。

①石灰氮处理:石灰氮又名氰氨化钙,15%~20%上清液具有促使葡萄提早萌芽的作用。

将50~70 ℃的7~8 份温水倒入1 份石灰氮中搅拌均匀,加盖浸泡4~5 小时,自然冷却后用毛刷蘸药液涂抹葡萄休眠芽眼上或取上清液直接喷洒枝条。

该药剂呈粉末状,易四处飘散,管理不慎会引起人体中毒,使用过程中应戴手套和口罩,防止药剂进入口、眼、鼻,若粘在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

②单氰胺处理:1.5%~2.0%单氰胺在葡萄上具有良好的破眠效果,使用时一定要注意单氰胺有一定毒性,如不慎粘在皮肤上应立即用清水反复冲洗。

若出现头晕、恶心等症状应迅速将病人转移至通风处。

3.2 生长期
3.2.1 温度调控催芽期是升温、调温;开花和结果阶段主要是控温,防止棚内温度过高通风降温。

冬剪结束10~15 天后即开始升温催芽,一般升温前灌透水,棚内地面铺黑色地膜,1 月上旬加盖二套棚、三套棚加温。

前期升温要缓
慢,否则枝条会抽干或影响花芽分化,导致产量降低或绝收,如超过20 ℃需及时通风降温。

①催芽期:12 月上中旬,白天揭开草帘开始升温,第1 周气温白天15~20 ℃,夜间5~10 ℃;第2 周白天15~20 ℃,夜间7~10 ℃;第3 周至萌芽时白天20~25 ℃,夜间10~15 ℃。

②新梢生长期:温度白天25~28 ℃,夜间15 ℃,不低于10 ℃,中午温度过高覆盖草帘遮光降温,晚上温度过低要生火提高温度。

③花期:避免白天温度过高和夜间温度过低,白天25~26 ℃,最高不超过28 ℃,过高花粉活力降低,代谢速度加快不容易坐果且落花落果严重,夜间15~20 ℃,不低于14 ℃。

④果实发育期:自幼果开始白天25~28 ℃,夜间20~23 ℃,不宜低于
20 ℃。

⑤着色成熟期:白天20~32 ℃,夜间14~16 ℃,昼夜温差10 ℃以上利于糖分累积。

3.2.2 湿度调控催芽期空气相对湿度90%以上,土壤相对湿度70%~80%;新梢生长期空气相对湿度60%,土壤相对湿度70%~80%;花期空气相对湿度50%~65%,土壤相对湿度65%~70%,湿度过高消耗营养影响花芽分化,叶片蒸腾受阻影响根系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和利用,过高还会引发灰霉病,过低柱头干燥影响授粉受精和坐果;浆果发育期空气相对湿度60%~70%,土壤相对湿度70%~80%;着色成熟期空气相对湿度50%~60%,土壤相对湿度60%~70%。

降低设施内空气湿度的措施是通风换气,萌芽后至芽伸出期土温提升后,覆盖黑色无滴地膜,减少土壤表面水分蒸发,有效降低室内空气湿度,
对提高和保持低温及抑制杂草有重要作用。

3.2.3 光照调控光照时数受当地纬度、季节和天气的影响,而光质受棚膜种类的影响。

棚膜对光线的阻隔造成光线不足成为温室栽培的核心问题。

选择蓝色无滴塑料膜,架下北墙铺设银灰反光塑料膜。

3.2.4 空气调控在密闭温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CO2)浓度明显低于自然环境,不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

可在新梢长至15 厘米时开始,日出后利用CO2 发生器释放CO2,每日补充800~1 200 克/亩,连续30 天能显著增加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高果实产量,成熟期一致。

人工施用CO2气肥方法:
①利用CO2 发生器:利用碳酸氢铵与稀硫酸反应产生CO2 直接施于设施中,同时产生的硫酸铵又可作为化肥使用。

②制作CO2 简易装置:温室内每隔7~10 米,高度1.5 米吊置1 个塑料盆或桶,倒入适量稀硫酸,随时加入碳酸氢铵释放CO2 气体。

开花前后、幼果膨大及浆果着色成熟期尤其要施用CO2。

4 整形修剪
一般采用棚架或篱架,修剪时间为落叶后至伤流前,即11 月下旬至翌年1 月底,冬剪后结果母枝留3 500 个/亩,通过抹芽定梢调节枝穗留量。

结果枝长出8 片叶摘心,营养枝长出12 片叶摘心,结果枝与营养枝顶部副梢6 片叶进行第1 次摘心,3 片叶进行第2 次摘心,其他副梢3 片叶进行第1 次摘心,以后副梢均2 片叶摘心。

开花前后环割能提高坐果率,果实成熟着色前环割能促进果实成熟提高品质,以采前15 天进行为宜。

5 枝蔓管理
5.1 抹芽
当芽萌发至2 厘米时芽眼只留1 个健壮主芽其余除去,萌蘖及隐芽去除。

5.2 定梢
新梢长15~20 厘米按照植株适宜负载量和架面新梢疏密度进行定梢,每米2留14 个生长健壮新梢,避免留枝过多影响通风透光引发病虫害。

5.3 摘心
葡萄花序5%~10%开放时进行结果枝摘心。

6 花果管理
花前7~10 天对花序上部进行扭梢,在展叶5~6 片时进行疏穗,疏除穗肩和部分副穗,掐穗尖1/4,疏掉果穗中畸形果、小果、病虫果以及比较密挤的果粒,在落花后2~4 周进行1~2 次疏粒。

对于大果穗品种,每个结果枝留1 个穗;果穗在500克以下小果穗品种,强壮结果枝留1~2 穗,中庸枝留1 穗,弱枝不留;落花落果较重的品种需进行保花保果处理,在终花期5~7 天果粒火柴头大小时用赤霉素10 毫克/千克加氯吡脲2 毫克/千克蘸果穗1 次,15 天后再用氯吡脲10 毫克/千克蘸果穗1 次。

7 肥水管理
7.1 秋施基肥
8 月下旬至9 月下旬,施充分腐熟有机肥4 000~5 000 千克/亩,菌肥如佐田氏生物有机肥80~100 千克/亩,复合肥30~40 千克/亩,硅钙镁钾肥50~80 千克/亩,过磷酸钙10 千克/亩,硼砂1 千克/亩,硫酸锌1~2千克/亩。

有机肥以牛羊粪为主,鸡粪中因含有尿激酶、盐、抗生素、火碱及重金属不宜施用。

开沟施肥后不宜立即浇水,因为根系伤害尚未愈合,马上浇水会使根系遭受病菌侵染诱发根腐病,一般开沟施肥2天后浇水。

7.2 催芽肥水
升温后2~3 天,以氮肥为主配合施用磷钾肥,尿素15 千克/亩,复合肥30 千克/亩,施肥后浇水,促使发芽整齐和枝梢花穗发育。

7.3 开花前肥水
开花前7~10 天,高氮复合肥20~30 千克/亩,浇水1 次,满足开花坐果需要,铺设地膜控制棚内湿度。

7.4 膨果肥
第1 次花后5~7 天施高氮复合肥40~50 千克/亩,第2 次隔7 天施用高钾复合肥40 千克/亩,促进果实膨大。

7.5 采果后
施用高氮复合肥15~20 千克/亩,并浇水恢复树势。

7.6 叶面喷肥
新梢3~4 叶时喷施天赐宝叶肥600 倍液,花序分离期喷速乐硼1 000 倍液,开花前2~3 天喷速乐硼1 000 倍液和硫酸锌300 倍液,坐果后10 天喷磷酸二氢钾300 倍液。

8 病虫害防治
(1)冬季清理园内的病僵果、病虫枝叶并销毁,减少棚内病虫源。

(2)芽鳞开放期喷3~5 波美度石硫合剂,防治霜霉病、黑痘病、白腐病、白粉病、红蜘蛛等,开花前后连续喷2~3 次200 倍液波尔多液防治黑痘病,采收前15 天霜霉病重发时喷25%瑞毒霉500 倍液。

(3)萌芽至开花前全园喷70%安泰生可湿性粉剂700 倍液加40%施佳乐悬浮剂1 000 倍液加2.5%功夫乳油1 500 倍液防治灰霉病和绿盲蝽,果实
生长期喷70%拿稳水分散剂2 500 倍液防治白腐病、炭疽病。

(作者联系电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