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语文核心素养与思维导图整合研究
作者:关小荣
来源:《文理导航》2020年第07期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与实施,对于教育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学会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同时,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思维导图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思维导图引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有着促进作用,实现高效语文教学。
本文就语文核心素养与思维导图整合研究策略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初中语文;核心素养;思维导图
语文是重要的基础性学科,对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教师要注重语文教学,开展高质量的语文课堂。
思维导图是新课改提出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有着促进作用,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想象力与思维能力,帮助学生获得全面能力的发展。
而且,将思维导图运用到初中语文教学中,能够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运用能力,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
一、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语文学科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求较高。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教学途径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能够自主的探究知识,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渐的使学生形成学习思维,在遇到新知识的探究时,就会主动的探究知识。
教师要将思维导图运用到语文教学中,教会学生运用思维导图的方法,在课堂中使学生熟练的掌握思维导图的运用方式,教师逐渐的放手,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学生会自觉的选择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知识的自主探究,有效的解决问题,让学生掌握开展语文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的掌握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
二、高效开展语文知识的复习
思维导图的应用的方式之一就是归纳重点知识。
特别是对于初三的学生来说,初三学生正面临着高考的压力,若是学习的内容都进行复习,会杂乱无章,同时容量大,很容易产生烦躁感,学生的复习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效率低下。
初三学生的复习时间有限,复习的内容多。
此时教师一定要运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开展教学,通过直观的线条以及明显的色彩将重点知识标注,使学生能够对重点知识一目了然,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先要求学生就相关的内容进行讨论和研究,之后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
这个过程学生不仅将知识再一次的巩固,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
思维导图是学生开展高效复习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