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和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的发展格局及现状随着中国有色金属的生产和消费在世界上的地位日益重要,中国有色金属的进出口贸易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目前,中国有色金属市场对外开放程度虽然很高,但外商直接从事有色金属进出口贸易以及一些产品的进出口还受到一定的限制,而这些都会在入世后发生巨大的变化。
入世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的市场环境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中国有色金属工业企业也将面对实力强劲的国外大型有色金属跨国公司的挑战,中国的有色金属工业如何应对值得认真分析探讨。
(千金难买牛回头我不需再犹豫)一.全球有色金属工业的发展格局随着全球经济发展的放缓,有色金属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全球有色金属的生产和消费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全球有色金属工业的发展格局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总体来讲,1991至2000年间,世界有色金属消费量稳步增长,但消费增长低于同期产量增幅。
由表1的数据中可以看出这种趋势:从1991-2000年间,主要有色金属产品的生产和消费都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在大多数的年份里,全球有色金属市场呈现供大于求的局面。
预计未来五年内,全球铜、铝的需求仍保持2%-3%的增长率,铅、锌需求也将保持1%-2%的增长率,供大于求的总体趋势不会改变,竞争也会更加激烈。
(剖析主流资金真实目的,发现最佳获利机会!)国际贸易日趋活跃:1999年世界铜、铝、铅、锌贸易量分别为669万吨、1302万吨、150万吨和293万吨,分别比1990年增长了89.7%、68.1%、72.4%和51.2%。
而且,贸易增长幅度远远高于同期生产的增长幅度。
国际有色金属市场还有如下一些新的特点:l.联合重组加快,产业集中度提高。
为了适应市场竞争,国外大企业近年来普遍加快了收购、兼并的步伐,组建更大规模的跨国公司,实现规模化经营,扩大市场份额。
例如,美国铝业公司(Alcoa)就靠兼并和重组成功地增强了自身实力,扩大了市场份额。
1998年美国铝业公司兼并了美国阿鲁玛克斯公司,收购了世界第三大制铝公司美国雷诺兹(Reynolds)公司,从Reynolds获得大量的原铝产能。
依靠成功的兼并,美国铝业公司取得不俗的业绩,当年销售额达210亿美元,年生产铝352万吨,占世界铝产量的15%。
2.初级产品向资源丰富国家转移。
随着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受资源条件、能源供应、劳动力价格等因素影响,有色金属初级产品生产向资源条件好的国家转移。
1999年智利、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加拿大和秘鲁五个铜资源丰富国家生产铜精矿含铜量700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比重由1995年的43.8%提高到55%。
未来铝的增长则主要集中在非洲、南美、中国及南亚等地。
3.依靠科技进步,生产成本不断降低。
以铜的技术进步为例,湿法炼铜成本比传统火法炼铜成本低30%左右。
1999年,世界湿法炼铜产量占世界铜产量的16.2%,与1992年相比,年均递增17.1%。
预计未来十年内,湿法炼铜产量占总产量的比例将提高到25%左右。
在铝的技术进步方面,拜耳法和大型预焙槽电解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广泛采用,使氧化铝、电解铝生产成本也不断降低。
4.新材料发展迅速。
大直径半导体硅材料、磁性材料、复合材料、智能材料、超导材料生产技术的开发、完善,使得结构材料复合化及功能化、功能材料集成及智能化得以不断实现,如镍氢电池已实现大规模产业化,锂离子电池普遍用于通讯、计算机生产领域。
二.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的现状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有色金属大国。
2001年十种常用有色金属产量达到857万吨,连续7年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上第二有色金属生产国。
与此同时,中国有色金属进出口贸易也在大幅增长,2001年主要有色金属贸易额达到100亿美元以上,成为世界上主要的有色金属进出口贸易国。
(一).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发展状况1、10种有色金属产品产量超过800万吨2001年10种有色金属产量856.5万吨,同比增长13.97%。
其中铜产量142.6万吨,同比增长7.59%;铝产量342.5万吨,同比增长21.11%;铅产量117.2万吨,同比增长13.36%;锌产量207.8万吨,同比增长8.29%;镍产量4.95万吨,同比下降2.82%;锡产量9.16万吨,同比下降17.02%;锑产量13.4万吨,同比增长25.92%;镁产量18.6万吨,同比增长34.01%;2001年氧化铝产量472.9万吨,同比增长9.3%;矿产粗铜产量111.33万吨,同比增长13.21%。
2、6种常用有色金属矿山原料产量回落2001年六种精矿产量295.9万吨,同比下降5.02%。
其中铜精矿产量56.5万吨,铅精矿产量59.9万吨,锌精矿产量157.2万吨,镍精矿产量5.2万吨,锡精矿产量7.88万吨,锑精矿产量9.24万吨。
3、有色金属加工产品产量继续增长2001年铜材产量185.2万吨,同比增长19.41%;铝材产量230.9万吨,同比增长14.65%。
4、规模以上企业实现销售收入继续增长规模以上有色金属工业企业2001年实现销售收入2356.6亿元,比2000年增长6.54%。
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204.1亿元,所占比例为51.1%;非国有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152.5亿元,所占比例为48.9%。
5、有色金属工业实现利润超过70亿元2001年规模以上有色金属企业实现利润71.37亿元,比2000年增加利润5亿元,同比增长7.64%。
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40.97亿元,同比增长6.58%,占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润的57.4%;非国有企业实现利润30.4亿元,同比增长9.12%,占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润的42.6%。
2001年规模以上有色金属企业实现利税177.3亿元,比2000年增长4.55%。
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税110.8亿元,占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税的62.47%。
6、90年代以来,随着国内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有色金属消费出现大幅度增长。
据测算,1998年国内各种铜产品的消费量达200万吨,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铜消费国;国内各种铝产品的消费量已达300万吨;铅消费量接近50万吨,锌消费量85万吨,在世界上都居第二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主要的有色金属消费国。
钨、锑、锡、锌、稀土等原材料矿产品在产量上占世界主导地位,而且其产量远远超过中国国内的消费能力,需要长期出口。
(二)我国有色金属行业进出口贸易状况随着中国有色金属的生产和消费在世界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中国有色金属的进出口贸易也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关注。
中国的有色金属由自然资源条件所决定形成有进有出的格局:铜、铝国内生产满足不了国内需求的快速增长,需要大量进口,铜、铝在我国有色金属产品进口额中一直占90%左右;而锡、锑、钨、稀土等是中国有色金属出口的传统产品。
2001年主要有色金属进出口贸易额达到100亿美元以上,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有色金属贸易国之一。
在中国的有色金属进口中,原材料的进口十分可观。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氧化铝进口国之一,年进口量在150万吨左右。
铜精矿的进口也逐年上升,2001年将超过200万吨。
近几年间,由于国内铅锌产量激增,导致铅锌精矿的需求大大上升,而中国的铅锌精矿产量已经无法满足国内需求,因此中国已从1995年由铅精矿的净出口国成为铅精矿的净进口国。
虽然锌精矿目前仍是净出口,但出口增长速度明显慢于进口增长速度,净出口量在下降中。
据统计,1995-2000年期间中国累计出口铅精矿10.02万吨,比1990-1995期间减少29.4%;进口90.54万吨,是1990-1995期间的16.2倍。
与此同时,1995-2000年期间累计出口锌精106.41万吨,比1990-1995年期间增长52.4%;进口62.60万吨,是1990-1995年期间的4.2倍。
在冶炼产品进出口方面,主要的品种是铜,这主要是因为中国长期以来缺铜,随着中国电解铜生产能力的稳步增加,未来电解铜进口将不会增加太多。
从2000年下半年起,中国取消了对一般贸易项下出口铜的禁令,取消了30%的出口关税并给予13%的出口退税。
在铝方面,中国基本上是有进有出,但出口远远小于进口。
在1981年至2000年间,只有1988年和1998年两年出口大于进口。
镍的进出口基本平衡,进口略大于出口,不过随着国内对不锈钢需求的日益增加,估计今后镍的进口将呈上升趋势。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发展迅速,我国有色金属产品出口出现由矿山原料为主向冶炼产品出口为主转变的趋势。
1998年我国有色金属产品出口额中,冶炼产品出口额占71%,比1990年增加了20个百分点;矿山原料产品出口额占3.3%,比1990年减少了近80个百分点。
自1990年后,中国开始大量出口铅、锌等贱金属。
铅年净出口能力可达30-40万吨,锌可达50-60万吨。
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铅出口国和第二大锌出口国,分别占到世界铅锌贸易总量的20%。
中国铅、锌金属的主要出口地区是东南亚。
从1996年开始,中国铅锌金属逐步进入美国市场和欧洲市场,逐步走向多元化。
中国有色金属产品的出口今后还将进一步实现由冶炼产品出口为主向加工产品出口为主的转变。
近几年里,中国的有色加工产品已成功地打入了东南亚市场,但由于质量、包装等问题,对发达国家的出口并不多。
(三) 中国有色金属进出口贸易的管理1、进口产品的管理措施:中国对有色金属产品进口基本上放开经营(1)对矿山原料产品进口免征进口关税(2)氧化铝、铜精矿的进口实行双限(限量、限进口经营单位)优惠进口关税和优惠进口环节增值税的政策(3)氧化铝自2001年10月1日起,实行进口自动登记管理(4)边境小额贸易、进(来)料加工方式,减免关税或进口环节增值税进口(铝锭除外)(5)废杂金属进口有较为严格的管理措施中国在有色金属产品进口方面基本没有设置什么非关税贸易壁垒,目前中国政府对有色金属原料进口持鼓励态度。
2000年中国有色金属产品进口关税优惠税率平均为7.2%,远低于中国进口商品平均进口优惠税率17%的水平。
2001年初,中国又将电铜的进口关税从5%降至2%。
与此同时,中国还大幅降低了有色金属加工产品的进口关税,仅在铜材方面就平均降税10%-15%。
2、出口产品管理措施:中国虽然对出口采取鼓励措施,但是对部分资源性商品的出口管理却比较严格(1)钨、锡、锑、稀土为保护性开发的矿种,出口执行配额加出口许可证管理的办法(2)铅锌精矿、精锌出口执行出口许可证管理(3)铜、铝、镍等有色金属冶炼产品出口制定了出口关税3、引进外资采取的政策中国对引进外资发展有色金属工业一直是积极的。
一方面,外商在中国投资有色金属工业项目享有减免所得税的优惠,享有进口设备、材料减免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的优惠;在一些地区进行风险探矿享有减免资源税和资源补偿费的优惠等超国民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