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节 帕累托最优与产权分析

第四节 帕累托最优与产权分析


• 有人为历史上最牛钉子户欢呼,将他视之为英雄, 甚至将其视为中国公民维护物权法精神和维护个人 财产权利的一座丰碑。 • 在网络上,钉子户获得了众多的同情和支持,这种 同情和支持绝对不是一个偶然。在中国改革开放的 20多年来,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城市中每天都在 进行大量的拆迁,而拆迁过程却充满着对个人私有 财产的漠视和侵犯,制造了很多不公和矛盾,并由 此催生出了许多钉子户,但最终,这些钉子户几乎 都被政府及其他相关机构拔之而后快。即使是钉子 户,在公权力面前也都总是显得那么软弱和无助, 更不说那些甘当良民的人了。重庆的钉子户恰恰出 现在物权法通过之时,对它的支持是人们渴望私有 财产获得法律强有力保护的一个生动反映。
4、张五常的产权理论 特别强调交易费用的高低与产权制度 的关系 私有产权交易费用最低,所以也就是 经济效率最高的产权制度。 (1)明确性 (2)自由交换 (3)便于市场决策的形成 (4)有利于信息的传播
结论: (1)由于交易费用的存在,产权的界定 对资源配置效率就有影响,并且不同 的产权界定方式也会影响最终效果。 (2)私产制度的交易费用最低。 (3)每一种产权制度都有交易费用问题, 而且一种产权制度向另一种产权制度 的转变也存在变迁成本。 (4)制度的选择对于资源配置的效率非 常重要。
科斯定理的要点: • 交易费用为零 • 产权明确 • 结果与产权如何分配无关 • 经济主体受法律保护并严格遵守 法律
局限性: • 交易费用不可能等于零,涉及人太多 会导致协商成本过高——交易费用指 交易者为了缔结契约和达成协议而导 致的费用。 • 需明确产权分配,但有些资源无法私 人化 • “搭便车” 心理 • 忽略收入分配效应,不同的产权分配 方式会造成不同的收入分配
第四节 帕累托最优与产权分析
• 帕累托最优是社会福利的标准,反映了社 会资源配置的效率状况。 • 前面我们已经论述了实现帕累托最优的基 本条件和福利经济学基本的定理,说明了 完全竞争市场可以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 最优。如何理解这一定理呢?什么因素是影 响资源配置帕累托最优效率的根本因素呢? 因为市场经济本身是一种经济体制形式, 决定市场经济最佳效率的是一系列的市场 经济制度,最根本的制度是产权制度。
2、产权的类别 国有产权:财产权利由国家拥有, 并且按照可接受的政治程序来决定 谁可以使用或不可以使用这些权利。 公有产权:在共同体内的每一成员 都有权分享产权所包含的权利。
私有产权:将权利界定给某一个特 定的人,产权所有人对产权的行使 不受任何限制。
二、产权理论和资源配置效率 1、科斯的产权理论 关于产权界定和交易费用对交易 契约影响的理论。只要交易费 用为零,无论初始产权如何界 定,都不影响最终的资源配置。
• 第一是在工厂的烟囱上安装一个除 尘器,其费用为150元; • 第二是给每户提供一个烘干机,使 它们不需要去晒衣服,烘干机的费 用假设为每户50元,因此第二种 办法的成本总和是250元。 • 显然,在这两种解决办法中,第一 种成本较低,代表最有效率的解决 方案。也就是帕累托最优状态。
• 按照科斯定理的含义,不论给予工厂 以烟囱冒烟的权利,还是给予5户居 民晒衣服不受烟囱污染的权利(即上 述的财产所有权的分配), • 只要工厂与5户居民协商时其协商费 用为零(即交易费用为零), • 那么,私有制的市场机制(即私人之 间自由进行交易)总是可以得到最有 效率的结果(即采用第一种方法)
例3:石场与科斯定理
• 有一个经营石场的商人,他靠炸石山 卖石头赚钱。这个商人在石场周围又 买了一大片地,一直闲置着。他买这 么大片的空地干什么? • 石场主人把石场周围的土地都买下来, 是为了阻止房地产开发商在石场周围 盖楼房。
• 因为一旦盖好楼房住宅,住户 就势必会联合起来投诉石场的 爆破声扰民,石场的生意就永 无宁日了。 • 有鉴于此,石场主人就赶紧把 周围的空地买下来,避免了以 后的纠葛。
2. 3. 4.
5.
6. 7.
2、阿尔奇安的产权理论 关心产权对人行为的影响 认为通过产权界定可以使成本或收 益的外部性内在化,提高经济效 率。 特别重视产权要素的可分割性和可 转让性,也就是财产的所有权和 使用权的分离问题。 是现代股份制企业制度的理论基础。
3、德姆塞茨的产权理论 强调产权与外部性的关系,并分析 了影响交易费用的主要因素 影响产权重组的主要因素有: 产权配置 外部性 交易费用 规模经济
• 石场主人显然不知道谁是科斯,但他 的聪明作法,是与科斯定理相符的。 • 就是说,资源会落到能创造最高价值 的用途上。 • 石场旁边的土地,最高价值的用途就 是空置。 • 若这片土地用来盖房子的价值超过石 场的收入,房地产开发商是会倒过来 买下石场的。
例4:数字例子
• 波林斯基,《法律学和经济学引论》, 1983年版 • 假设有一工厂,它的烟囱冒出的烟尘使 得5户居住于工厂附近的居民所洗晒的 衣服受到损失,每户的损失为75元, 从而5户损失的总额为375元。 • 要想矫正这一受污染之害的状态,又假 设只存在两种治理的办法:
次优原理
•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赫伯特· 西蒙以心理学的刺激和 反应相互作用原理出发,认为人具有熟悉环境和 适应环境的能力。在纷繁复杂的环境面前,人们 对情况的认识、综合、分析和行动的能力是有限 的。决策者认识的有限性,西蒙称之为“有限度 的合理性”,在理论上证明了追求“最大化原则” 的不合理性。西蒙通过有限度合理性的分析,提 出了“令人满意的行为原则”新概念,来代替 “最大化原则”。这种称之为“次优理论”。 “次优理论”的提出,在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上, 为我们拓展出一个新的思维空间。
一、产权理论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
• 1、产权的概念: • 是指对财产等资源的排他性占 有和使用及其他相关的权利。 • 产权制度:对财产如何界定权 利的规定。
张五常:在经济竞争中约束人与 人之间的竞争规则的制度,界 定人与人之间权利的制度。 德姆塞茨:规定人们怎样受益和 怎样受损以及人们之间的相互 补偿问题。
小利与大害的选择与德国磨坊的故事
• 有人认他个人的相对较 小利益而造成了大得多的利益损失,是因小失大。 是这样吗? • 从局部和短期看,为了商业开发或公共利益,政 府出面扫清障碍,甚至依靠超经济力量强行拆迁 似乎是值得的、应该的,因为快刀斩乱麻,节约 了处理问题的成本,而如果少数人不顺从政府似 乎造成了更大的损失,反而是不应该的,被视为 所谓的“钉子户”或麻烦制造者。但是,我们
科斯第二定理 当交易费用不为0时,财产权的初 始界定影响最终资源配置。
对科斯定理的学术批评和评论
1. Arrow, K. 1969, The organization of economic activity: issues pertinent to the choice of market versus non-market allocation. Cooter, R. 1982, The cost of Coase, JLS Cooter, R and Marks, S. 1982, Bargaining in the shadow of the law; a testable model of strategic behavior, JLS Groves, T. 1976. Information, incentives, and the internalization of production externalities. Harsanyi, 1967. Games with incomplete information palyed by “Bayesian ”players, Management Science. Regan, D. 1972. The problem of social cost revisited.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 Spitzer, M. 1982. The Coase Theorem: some experimental
• 楼上的人唱歌对楼下的人造成外部 负效应 1. 传统的解决思路:征税或罚款 2. 科斯定理:把唱歌的产权交给楼上 的人,或者,把免受噪音干扰的产 权交给楼下的人,让他们进行交易 3. 谈判以后,达到帕累托最优
例2:生产的外部负效应
• 上游工厂污染对下游居民造成外部 负效应 1. 传统的解决思路:征税或罚款 2. 科斯定理:把污染的产权交给上游 工厂,或者,把拒绝污染的产权交 给下游居民,让他们进行交易 3. 谈判以后,达到帕累托最优
应该怎样算账?算什么帐?大帐还是小账? 是谁制造了问题或麻烦?
• 短期的和局部的利益的背后却有着巨大的成本被大家所忽 视,这就是对对人的基本权利的侵犯和制度、规则的破坏。 如果算上这个成本,那么在漠视私有财产情况下的强制拆 迁将变得不再经济。我们可以想象德国磨房的故事。很显 然,磨房的存在实在是有碍观瞻,损害了城市形象,磨房 本身按照市场价格一定不会很高,如果拆除,仅从局部来 说似乎是合算的,是值得的。但是,如果国王可以拆除他 人的磨房,也就可以拆除别的所有的东西。国王可以随意 拆除私人的磨坊,其他所有的人也就可以随意侵犯别人的 财产。那么,德国从此公权力对私有财产的侵犯和漠视的 现象以及私人之间相互侵犯财产的现象就会不断和普遍化, 司法独立原则就受到挑战和破坏。法律对于个人的产权保 护力度大大削弱,而这对于整个社会的损害是不可估量的。 也正是因为此,磨房才被一直保护下来,并成为了德国司 法独立和保护个人财产的象征!有了司法独立和法律对于 个人财产的强有力保护,有了对制度的尊重和维护,才可 能有更大的发展。这是一个多么大的经济账?但是,反观 我们当今的许多做法,不得不说我们是短视的,我们的所 得是暂时的、局部的和微小的,时极度不经济的。可悲的 是:我们的政府官员还自认为是在“替天行道”,责怪老 百姓不理解、不支持、难对付。
1960年,《社会成本问题》 通过私人协商及产权界定的方式来 解决外部性问题。 科斯定理认为: • 外部影响之所以导致资源配置失当 是由于产权不明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