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民收入分配统计分析

国民收入分配统计分析

❖ 尽管三次分配我们关注了很多年,但一直到现在还 是我们最短的短板。有的企业想捐助,但是目前政 策法律不到位,还没有形成系统的体制,比如捐款 减免税等都需要改革,应当建立新的捐赠税收减免 机制。
但也有人认为中国收入差距被夸大了。央行官 员认为用‘购买力’计算的中国基尼系数,要比用‘名 义收入’计算的数值小很多,中国的收入差距实际上 被夸大了。 ❖ “在北京卖到150万元的一套住宅,在西北某个小县 城也许只能卖到10万元。”易纲认为,没有考虑地 区价格差异,仅从“名义收入”简单地计算出基尼系 数,既不能正确反映我国真实的收入差距,而且会 对改革的进程产生负面影响。 ❖ 前国家统计局局长邱晓华也曾经指出中国的基尼系 数应该打“国情折扣”,我国不能照搬国际统计口径 。 ❖ 斯坦福大学学者尼妮·郭和约翰·潘卡维发表文章指 出,由于中国居民收入变动性很大,现在计算出的 基尼系数,将误导戒线,就容易产生社会动 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增长的同时,贫富 差距逐步拉大,综合各类居民收入来看,基尼系数 超过警戒线已是不争的事实。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的基尼系数不仅已 达到国际公认的警戒线,而且也大大高于国际平均 水平。
很多人认为,中国社会的贫富差距已经突破了 合理的限度,总人口中20%的最低收入人口占收入 的份额仅为4.7%,而人口中20%的最高收入人口 占总收入的份额高达50%。
那么,在现实社会中,有多少富人拿出了自己 的财富参与进行“三次分配”了吗?
❖ 从民政部门的统计看,2005年民政部门直接接受社 会捐赠30亿,加上其他社会慈善组织的捐赠款,共 61.9亿,我国每年的慈善捐款只相当于美国的 1/400,差别非常大。国内工商注册登记的企业超 过1000万家,但有过捐赠记录的不超过10万家, 99%的企业从来没有参与过捐赠。
是相互作用项,是各个组内部收入分布 fi的函数,其大小取决于各个组之间收入分布 的重叠程度,特别的,当各个组之间收入分 布完全不重叠时, =0。
此公式意义在于它形式化地表达了对总体
基尼系数进行分解的思路和框架,但由于未 给出Wi,Ih和 的具体算法,所以还不是估 算基尼系数的具体方法。
经济学家Sundrum(1990)在他的《欠发达国 家的收入分配》一书中介绍了一种对一个国家或地 区基尼系数进行分解的方法,其数学公式为:
国务院国资委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白津夫教授分析说, 目前我国的收入差距体现在:
(1)城乡之间,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2005年为3.2:1,2007 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比扩大到3.33∶1,绝对差距达到 9646元。全国收入差距的60%以上出自于此。
人大检查组分析,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的根本原因是农民收 入基数低,同时受现有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影响,农民收入的增长速度 低于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
❖ 横轴OP:按收入从低到高排列的累计家庭户数百分 比
❖ 纵轴OI:对应的收入百分比
❖ OC:45o线,是当参与分配的每一户家庭的收入完 全相等时才会出现的一条直线,称绝对平均线
❖ OPC:绝对不平均线
❖ L:位于绝对平均线与绝对不平均线之间的实际收 入分配曲线
❖ 洛伦兹曲线L离绝对平均线OC越近,说明居民收入 分配越平均;反之,说明越不平均。
是基尼于1912年规定:
G= /2u,0≤G≤1
(2)
基尼于1919年证明了一个重要定理:G= /2u 是收入分配绝对平均线OC和洛伦兹曲线所围 面积的2倍,即G= /2u=2SA
由(1)、(2)式得:
(3)
注:应用该种方法计算基尼系数,运算量非常 大。
2.三角形面积法 基尼系数的一般公式为
均线当重S合A=,0表时示,收G=入0分,配洛绝伦对兹公曲平线;与绝对平 当SA=1/2时,G=1,洛伦兹曲线与绝对
❖ 严格地说,采用城乡分解法估算基尼系数时,必 须满足两个前提条件:一是在估算城乡内部的基 尼系数时所用的居民收入数据的口径是相同或相 近的;二是农村与城镇的收入分布完全不重叠, 因为对照前面两个公式,后者只含有前者对应的 前两项,即 =0。
(三)我国基尼系数现状及收入分配研究 国际上通常把基尼系数为0.4作为贫富差距的
(二)主体分配格局:是由政府、企业和居民三 者构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最终分配格局是一个向 个人倾斜的过程。
1978年可支配收入比例为55.0%、11.1%、33.9%; 2002年这一比例为65.2%、14.3%、20.5%; 2004年这一比例为57.83%、21.79% 、20.38%
(三)规模分配格局:指三大主体内部的分配 格局,如企业部门内部各企业之间的收入分 配格局,政府部门内部中央与地方、地方之 间的收入分配格局,以及居民部门内部居民 或家庭之间的收入分配格局。
在宏观经济分析中,国民收入(NI)仅指按市场价格计 算的国民总收入。
二、国民收入分配流程
国民收入分配流程包括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两个层次。国民经济生产过程 结束后,首先要在生产领域进行初次分配,然后在全社会进行再分配。
1.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流程
经过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政府、企业和居民得到各自的原始收入。
3.1.3 国民收入再分配流程
息、知识产权、管理等。 ❖ 要素分配格局又称功能分配格局,属于国民收入初
次分配的范畴。 ❖ 要素分配格局的数据来源主要是统计部门编制的资
金流量表和财政、金融、居民收入等统计数据。 ❖ 从增加值的初次分配构成来看,要素收入就是除了
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以外的部分。在资金流 量表中,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环节的要素收入有两项 :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财产收入又分为利息、 红利和其他三项。
且有

由前面图形可知:三角形OIC的面积与A的面积 之和等于扇形OIC的面积

其中


❖ 这种方法和三角形面积法类似,是一种借助 于洛伦兹曲线求基尼系数的一种估算方法, 但这种方法并不依赖于洛伦兹曲线的函数关 系式,因而也就不受回归曲线法中那两个条 件限制。在求扇形OIC面积时,是用k个梯形 的面积累计而成,这种用线段代替弧线的做 法,容易造成对SA的明显低估。不过,分组 越多,误差越小,可通过适当选择组数k来控 制误差大小。
国民收入分配统计分析
2020年5月22日星期五
❖ 第一节 国民收入分配理论 ❖ 第二节 个人收入分配分析
第一节 国民收入分配理论
一、国民收入分配起点 起点:国民收入(NI),包括以下五个指标:
1.国民总收入(GNI),即国民生产总值(GNP),是一个 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全部生产要素收 入的总和。
(2)区域之间,东中西部已有的收入差距,由于倾斜式发展 战略实施而被进一步扩大。
(3)行业之间,有数据表明,近4年行业差距扩大了1.6倍, 按全要素收入来分析,最高收入与最低收入之间相差5-10 倍。
(4)阶层之间,收入最高的20%群体的收入是最低20%群体 的收入的33倍。 白津夫认为这种不平衡的财富分配结构严重弱化了社会 总消费能力,因为高收入阶层消费倾向低,低收入阶层消费 倾向高,社会收入过分集中在高收入阶层的结果是,“钱多 的不去买,钱少的没钱买。”
(二)基尼系数的估算方法 1.直接计算法
基尼最早提出收入不平等的一种度量时 ,已经给出了基尼系数的具体算法,而且这 种算法并不依赖于洛伦兹曲线。基尼于1912 年给出了无替换的基尼平均差计算公式:
(1)
式中, 是基尼平均差, 是任何一对收入 样本差的绝对值,n是样本容量,u是收入均 差。
显然, 是收入不平等程度的单调增函数,于
(2)这个函数是可积的。
❖ 事实上,面对一个具体的国家或地区,人们 很难得知相应的洛伦兹曲线是何种函数。在 使用该估算方法时,人们往往假设洛伦兹曲 线为一种可导可积的函数,这就形成了极易 产生误差的一个环节,误差率可能相当高。
4.人口等分法
这是一种利用洛伦兹曲线分组求和的方 法,其基本步骤是:把全部人口(或家庭) 按收入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并等分为k组, 设第i组的收入额为Yi,则该组的收入额占全 部收入的比重为:
式中,G表示总体基尼系数, G1和G2分别表示农村和城镇的基尼系数, P1和P2分别表示农村人口和城镇人口占总人口
的比重, u1、u2和u分别表示农村、城镇和总体的人均
收入。
❖ 该公式给出了总体基尼系数G的一种具体分解方 法,倒过来,也可以认为是一种用城乡各自的基 尼系数估算总体基尼系数的方法。值得注意的是 ,在用这种方法之前,必须先用其他方法估算出 城镇和农村内部的基尼系数,从这种意义上说, 城乡分解法不是一种独立的估算方法。
不平均线重合,表示收入分配绝对不公平。 SB。对基尼系数的求解本质上就是求面积SA或
首先计算图中红色三角形面积为: 所有这些三角形面积之和为: 然后计算所有的矩形面积为:
最后从所有三角形面积和矩形面积之和中减去对 角线以上的直角三角形面积,即1/2,则:
则基尼系数
将上式整理可得:
3.回归曲线法
❖ 再分配即各种转移性收支,主要包括税收收支、社 会缴款和社会福利、其他经常转移收支三大类。
❖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最终结果,是形成各个机构部 门的可支配收入,即
可支配收入=初次分配收入+再分配收入-再分 配支出
三、国民收入分配格局 (一)要素分配格局:指国民收入在投入生产的各个
要素之间的分配比例关系。 ❖ 投入生产的要素如:劳动、资本、土地、技术、信
2.国民净收入(NNI),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全部生产要素净 收入加总和,即国民收入。 国民净收入=国民总收入-固定资本消耗
3.按要素成本价格计算的国民净收入(NNI at FC) 4.个人收入(PI) 5.个人可支配收入(DPI),居民实际上可供支出的收入部分
,它等于国民收入减去一切直接税,及公司未分配利润,再 加上政府给予的补贴。是最接近于居民实际购买力的指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