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画布上的阳光 (2)
印象派产生的背景:
1.印象派画家们看惯了古典绘画以严苛素描为基 础、以棕褐为主色调、以画室为阵地的学院派作画程 式,出现了反学院派的创作思想,主张走出画室,到 大自然中去观察光色变化,提倡对景写生。
2.印象派的理念是着重于通过色彩变化去表现自 然的光感,19世纪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光学理论和 实践的成果给印象派画家们提供了启发和理论支持。
响。德加富于创新的构图、细致的描绘和对动作的透彻 表达使他成为19世纪晚期现代艺术的大师之一。他最 著名的绘画题材包括芭蕾舞演员和其他女性、以及赛马。 他通常被认为是属于印象派,但他的有些作品更具古典、 现实主义或者浪漫主义画派风格。
德加作品
阿尔弗莱德·西斯莱(1839-1899)
印象派的重要成员,他受莫奈画风的影 响较大,以风景为主要素材。特别擅长描绘 天空,他所画的天空辽阔、深远,色彩变幻 丰富,充满大气的感觉。
马奈 《福利·贝热尔的吧台》
马奈《酒馆女招待》
马 奈 《 威 尼 斯 大 运 河 》
马 奈 《 晾 晒 》
马奈 《西班牙芭蕾》
《死了的斗牛士》
马奈 《死去的斗牛士》
《吹笛少年》
埃德加·德加(1834年-1917年) 生于法国巴
黎,印象派重要画家、雕塑家。 他曾在巴黎艺术学院学习绘画,受到安格尔的很大影
高更早期作品追求形式的简化和色彩的装饰效果,但还没 有摆脱印象派的手法,后期把虚构和象征置入画作。
赛尚认为“线是不存在的,明暗也不存在,只存在色
彩之间的对比。物象的体积是从色调准确的相互关系中表现出 来”。他的作品大都是他自己艺术思想的体现,表现出结实的 几何体感,忽略物体的质感及造型的准确性,强调厚重、沉稳 的体积感,物体之间的整体关系。有时候甚至为了寻求各种关 系的和谐而放弃个体的独立和真实性。
修拉生活在印象主义画派的初期,而且推动了印 象主义的发展。他对色彩的专门研究,使得他的作品 层次分明,而他自己也成为新印象画派“点彩派”的 代表。
修拉 《大碗岛上的一个星期日》
修 拉 作 品
文森特·威廉·梵高(1853-1890),荷兰后印
象派画家。出生于新教牧师家庭。是后印象主义的先 驱,并深深地影响了二十世纪艺术,尤其对野兽派与 表现主义影响深刻。
梵高 《星夜的咖啡座》
梵高 《向日葵》
梵高自画像
梵 高 《 阿 勒 尔 小 镇 》
梵 高 《 空 星 》
பைடு நூலகம் 高 《 在 阿 勒 尔 的 卧 室 》
保罗·高更(1848—1903)法国后印象派画家、雕
塑家,与梵高、赛尚并称为后印象派三大巨匠,对现当代绘画 的发展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
高更生于法国巴黎,他把绘画的本质看作是某种独立于自 然之外的东西,当成记忆中经验的一种创造,而不是一般所认 为的那种通过反复写生而直接获得的知觉经验中的东西。和大 多数同时代的艺术家相比,他的探索在更大程度上受到原始艺 术的影响,特别是他对南太平洋热带岛屿的风土人情极为痴迷。
西斯莱作品
修拉印象画派代表人物是诞生在科学革命中的最
早的新型艺术家——艺术家兼科学家。他文艺复兴传 统的古典结构和印象主义的色彩试验结合起来。把最 新的绘画空间概念、传统的幻象透视空间、以及在色 彩和光线的知觉方面的最新科学发现结合起来。对二 十世纪几何抽象艺术有很大的影响。
在印象派之前也有不少画家探索光的变化, 但一般是依靠明暗变化造成炫目的光感效果。
莫奈说“我不画什么实体,我只看到有颜 色的实体”。
我致力于对微妙光影的感官捕捉。
是物 不体 同没作 光有品 色所的 下谓呈 的的现 感“暗 官客示 印观了 象展印 。现象
”派 ,的 我创 们作 能理 看念 到: 的一 只个
《日出.印象》是莫奈于1873年在阿弗尔港口画 的一幅写生画。他在同一地点还画了一张《日落》, 在送往首届印象派画展时, 两幅画都没有标题。一 名新闻记者讽刺莫奈的画是"对美与真实的否定, 只 能给人一种印象"。莫奈于是就给这幅画起了个题目 ——《日出·印象》。
此画作为一幅海景写生, 整个画面笼罩在稀薄 的灰色调中, 笔触画得非常随意、零乱, 展示了太 阳从海面升起时光辉灿烂的瞬间景象,巷口和船只若 隐若现,具有使人倾心的抒情气息。岸上景色隐隐约 约, 模模糊糊看不清, 给人一种瞬间的感受。
义务教育湘版美术教科书九年级上册
画布上的阳光
楚雄北浦中学美术备课组:胡正彪
根据对上述作品的欣赏,请从下面词句中选出描 述古典主义绘画的四个词句:
棕褐色调 阳光感强 无笔触感 画面轻松 笔触明显 明暗突出 色彩绚丽 刻画细腻
棕褐色调
无笔触感
刻画细腻
明暗突出
欣赏莫奈的《日出.印象》,谈谈你的感受
说他是印象派的奠基人。马奈出生于巴黎,父亲是内务部首席 司法官。父母希望儿子学法律或当海军军官。16岁的马奈在开 往巴西轮船上当见习水手,旅途中大自然的魅力深深诱发了他 那用色彩和线条描绘自然美的激情。在18岁时毅然走进巴黎古 典主义画家托马斯·库迟尔的画室学习绘画。在这里前后学6年 之久,受到严格的绘画基本功训练,获得了扎实的造型功力, 但他不满古典主义。在这期间,他常到卢浮宫观摩历代大师作 品,并游历德国、意大利、荷兰和比利时,以独立自主的见解 获取了在画室中难以得到的真正清新厚实的艺术修养。
梵高的作品有《星夜》、《向日葵》与《有乌鸦 的麦田》等,已跻身于全球最著名、广为人知与珍贵 的艺术作品的行列。1890年7月29日,因精神疾病的 困扰,曾割掉左耳,后在法国瓦兹河饮弹自杀,时年 37岁。
梵高 《收割》
梵 高 《 麦 田 》
梵高 《乌鸦群飞的麦田》
梵 高
《 行 走 在 田 野 的 人 》
莫 奈 作 品
莫奈《干草垛》
阳光感强 笔触明显
色彩绚丽 画面轻松
返回
印象派前作品
棕褐色调 刻画细腻 无笔触感 明暗突出
印象派作品
阳光感强 笔触明显 色彩绚丽 画面轻松
雷 诺 阿 作 品
雷诺阿作品
雷 诺 阿 作 品
爱德华·马奈(1832—1883年)不是真正意义上的
印象派画家,他从没有参加过印象派的画展, 但他和印象派画家关系密切,深受印象派画家崇敬,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