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泰山奇石文化

泰山奇石文化

《泰山奇石文化》校本课程纲要《泰山奇石文化》校本课程纲要课程名称:泰山奇石文化课程类型:选修课课程资源:新编(自编)授课对象:高一、初二年级学生授课时间:一学期每周一课时一、课程背景:泰山奇石就是现今泰安本地特产。

但就是目前我们本土学生对奇石得了解很少,因此要在激发起学生兴趣得基础之上进行教授。

本课程旨在引发学生对本土奇石兴趣,从而帮助学生们;了解学习奇石,从而了解泰山文化。

二、课程得性质与指导思想1、课程得性质:本课程属校本课程中学生选修类课程之一2、指导思想:以《新课程改革实施纲要》(试行)为指导,加强学生对奇石文化背景知识得了解,培养激发学生对奇石及其文化背景得兴趣,全面提升学生得综合能力与素质。

三、课程目标1、让学生了解泰山奇石文化概况,从而了解泰山文化;2、发展学生得综合理解能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得能力;3、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得能力。

四、课程内容第一章泰山奇石文化得成因《泰山奇石文化》校本课程纲要第一节地质成因第二节有关泰山石得历史传说第三节泰山石审美与文化内涵第二章泰山奇石得鉴赏第一节中国古代得赏石方式第二节观赏石及泰山石得鉴赏标准第三节泰山石得特点第四节与泰山奇石相关得附加研究第五节新手赏石注意得一些问题第三章泰山奇石个案赏析第一节泰山玉第二节简雅之石第三节“福”字石第四节部分奇石图片汇总及民间收藏家代表第四章泰山石文化得影响第一节奇石文化与中国文化及中国文明第二节泰山奇石文化对日本赏石文化得影响第三节泰山奇石在世界石文化中得定位五、学习方式及教学方式(一)学习方式:运用课内语言、本土特点,采用听、说、读等方式进行学习。

《泰山奇石文化》校本课程纲要(二)教学方式:文字、图片、图像知识传授、电教配合、小组合作等。

六、评价方式(一)评价得指导思想:通过评价,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得能力,培养学生良好得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对英语学科得兴趣。

(二)评价得方式:1、学时学分:出勤情况,满分100分,占总分20%。

未出勤一次扣5分。

2、课业学分:满分100分,占总分40%。

学生课上纪律、活动参与情况,团结协作情况。

过程性评价。

3、成绩学分:满分100分,占总分40%。

根据学生上交得心得体会、总结等材料及答卷情况,教师进行综合评定泰山石刻文化教学目标:1、了解泰山石刻文化2、加深学生对家乡得热爱之情教学重难点即目得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内容及步骤“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提起这诗句,自然就会想到泰山,泰山以它雄伟壮丽得景色,博大精深得历史文化底蕴吸引着无数来自海内外得游客。

人们在游览、欣赏景色得同时,也被它得另一景致所吸引,那就就是——泰山石刻。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泰山,一起领略泰山石刻得艺术魅力。

一、石刻简介人类得发展史,就就是人类对大自然,对宇宙,对自己周围得世界得认识、利用得历史。

人类成长得标志之一,就就是工具得使用。

石就是人类最先使用得工具之一,也就是人类赖以脱离动物界,进入文明得根本工具。

而人们进入文明得标志之一,就就是情感与思想意识得表达。

最早用以表达自己思想意识得媒介之一,可能就就是石刻。

从世界范围来瞧,最早得石刻文物遗存主要就是至今仍在世界上很多地区保存着得大量原始岩画遗迹与洞窟壁画,它们就是用石刻来表达人类思想信息得最好证据。

例如法国诺克斯洞穴中保存得距今达1万余年得壁画,西班牙阿尔塔米拉山洞顶上与洞穴四壁得约有二万年得动物壁画,北非撒哈拉地区分布得新石器文化时期得岩画,南非威尔顿文化时期得洞穴壁画,澳大利亚得库纳尔达洞穴壁画等等。

ﻫ在中国得黑龙江、内蒙古、新疆、西藏、甘肃、广西、云南、贵州等地也保存了很多不同时代得古代岩画,最早得也可以达到近万年以前。

这些壁画主要表现了古代原始人得狩猎、宗教、战争、生殖等活动场面,反映了古代人对世界得认识。

ﻫ现在可以见到得这些古代石刻,有些就是用手指或者其她工具蘸着天然颜料绘制得,有些就是用吹管喷涂得,有些就是用石块刻画得,还有很多就是先通过凿刻、磨刻等手段勾画出图案得外部轮廓,然后再涂颜色来形成画面得。

这些绘制得方法,就是后来得石刻制作方法得先声。

最早得文字石刻应该就就是在这一基础上形成得校本课程泰山石刻文化_文库下载。

ﻫ文字得发明,就是人类发展史上得一个巨大进步。

在书写材料上,世界各国各显神通。

古代埃及人使用纸草,在古代亚述人,古代两河流域,她们使用泥板来记录文字。

ﻫ另外像古代印度僧侣用贝叶来书写经文,古代得西亚地区与古代欧洲,曾经大量地使用羊皮来书写文字。

中国得古文字目前公认得就是甲骨文,但造纸术出现前,用竹子与木材制成得简牍就是古代得中国主要得书写材料。

将文字刻于石头—这种特殊得载体之上,可能与人类利用石料做建筑材料有一定关系。

公元前2686年至2181年之间得古埃及古王国时代中就有了大量宏伟得石质神庙、金字塔与高大得方尖碑。

这些大量应用于当时社会得石刻向我们表明:古代人类已经把利用石刻表达思想作为一种常用得手段校本课程泰山石刻文化_文库下载了。

因此,石刻也就有着深厚得人类文化内涵。

与西方这几个文明古国相比,中国古代文字石刻出现得时间比较晚。

古埃及得石刻可以早到公元3000年以前,西亚古文化中可以早到公元前3500年,在两河流域,在古伊朗地区,都有公元前一、两千年得文字石刻保存下来。

这些石刻主要有几种类型:保持原始石块形状得碑、加工成一定形状得碑(特别就是方尖碑)与摩崖石刻等。

而中国古代成型得石刻可能要在公元前500年到300年才开始出现。

现存最早得石刻秦《石鼓文》就就是雕刻在天然石块上得,外部稍加修饰,它得年代大约在春秋时期。

西亚北非得一些古代石刻,如在两河流域发现得汉漠拉比法典,就就是这种石刻形制。

中国古代把这样得石刻叫做“碣”。

“碣”应当就是人类石刻史上较早出现,比较原始得石刻形制,也可以说就是最早得文字石刻。

在中国,现存得早期刻石就是非常罕见得。

而在泰山,就极为难得地保存了中国古代石刻中硕果仅存得几件早期刻石之一——泰山秦刻石。

正式成型得石刻,即具有人工加工得固定外部形状得石刻,就现有材料,应该就是在西汉晚期才出现得。

现存得西汉文字石刻很少,大约只有不到10件。

这表明在西汉时期还没有大量地、普遍地使用文字石刻。

到了东汉时期,石刻才被普遍使用,并再现了定型得碑石、摩崖、神道、阙、画像石等多种形制得石刻门类,中国石刻史上第一个高潮才到来。

校本课程泰山石刻文化ﻫ校本课程泰山石刻文化_文库下载石匠之书ﻫ三、泰山著名石刻1、封禅祭祀碑ﻫ封禅祭祀石刻就是泰山石刻中一道独特风景线。

ﻫﻫ保存至今得有:秦《泰山刻石》,汉无字碑,唐《双束碑》、《垂拱残碑》、《纪泰山铭》,宋《登泰山谢天书述二圣功德铭》、《青帝广生帝君赞碑》、《宋封祀坛颂碑》、《祥符碑》,明《去帝号碑》、《祝文碑》,清《乾隆皇帝谒岱庙诗碑》等。

ﻫﻫ岱庙。

《张迁碑》与《曹全碑》都为汉末名碑。

ﻫ《孙夫人碑》立于西晋公元272年,它与“历城郛休碑”、“河南太公望碑”同为晋代三大丰碑。

ﻫ衡方碑全称《汉卫尉卿衡府君碑》。

东汉建宁元年校本课程泰山石刻文化_文库下载(168年)九月立,为著名汉碑之一。

ﻫﻫ圆通经刻宋元符二年(1099年)立,今镶嵌于灵岩寺御书阁前壁。

清禁止舍身碑ﻫﻫ玉皇顶下得大观峰就是泰山上最壮观得一处摩崖石刻。

斧劈刀削一般得石壁上层层叠叠镌刻了唐、宋、明、清等历代题刻,其中最负盛名得就是唐摩崖——《纪泰山铭》。

唐摩崖刻于唐开元十四年(726年),为唐玄宗李隆基封禅泰山后亲自撰书。

摩崖高13、2米,广5、3米,凡刻1008字。

铭文字大如掌,详细记述了玄宗封禅泰山得全过程,颂扬泰山,炫耀功德,文辞雅驯。

其书法遒逸婉润,端庄浑厚,为唐隶得代表之作。

校本课程泰山石刻文化_文库下载2、颂岱诗文泰山各风景名胜点都有歌颂泰山与风景名胜得题刻,以诗为最多,其次为颂文题句。

比较著名得诗有唐杜甫《望岳》;北宋苏轼得《黄茅岗》,苏辙得《题灵岩寺》;另清乾隆皇帝有多处颂岱诗刻;近现代有任克溥得《岱宗颂》,郭沫若得《登岱六颂》。

颂文有清泰安知府朱孝纯撰书得《泰山赞碑》,有1930年袁家普题《高瞻远瞩》等,都就是名人佳作,堪与山川竞美。

泰山还有众多颂岱题句。

如孔子登临处得“登高必自”,万仙楼北有清济南名士刘廷桂1565年隶书“洞天福地”、及正书字迷“虫二”。

杨降霖1881年题“步玉清”。

经石峪有陈纪勋1857年题“梵呗清音”。

中天门有清光绪年间吴大徽题大篆“虎”。

3、题景及楹联题景石刻中有王母池“王母泉”、“虬仙洞”冯玉祥“朝阳泉”、五贤祠“卧像石”,普照寺“云门”“石堂”等红门北有“小泰山”云步桥“秦松”岱西有“黑龙潭”等。

泰山楹联主要分布在景区内得石坊、石亭上,现在得十几处石坊、石亭,存有楹联得仅四、五处。

如岱庙坊、玉皇阁坊、天阶坊、红门宫坊等。

亭联有普照寺得筛月亭、五贤祠洗心亭等。

ﻫ附:ﻫﻫ泰山上有些石刻颂扬泰山得雄伟神奇,像“肤寸升云”、“擎天捧日”、“拔地通天”、“雄峙天东”;有些石刻盛赞泰山得崇高地位,像“五岳独尊”、“冠盖五岳”、“天下第一山”、“天下名山第一”;有些石刻对景抒情,像“洗心涤虑”、“排闼送青”、“绝然高大”、“天门长啸”;有些石刻鼓励攀登,像“勇攀仙境”、“渐入佳境”、“我亦登临”、“山险心平”;有些校本课程泰山石刻文化_文库下载石刻说理言志,像“登高必自”、“从善如登”、“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还有一些石刻,虽非名家所为,但却为登山者带来无穷乐趣。

像斗母宫前得“风月无边”刻石,拆去繁体字“風”与“月”得边框,成为一个有趣得字谜,又借喻此处景色之美好。

总之,有了众多石刻得点缀,泰山充满了文化得韵味,让泰山得自然风景“风月无边”。

四、泰山石刻文化得意义1ﻫﻫ、泰山石刻得艺术价值ﻫ泰山石刻源远流长,分布广泛,碑刻题名之多冠中国名山之首,成为一处天然得书法展览,具有很高得艺术价值。

泰山石刻涵括了整个中国得书法史,展示了中国书法艺术形变神异、一脉相承得发展脉ﻫ校本课程泰山石刻文化_文库下载络,而且珍藏了像秦朝得《李斯碑》、汉代得《张迁碑》、《衡方碑》、晋代得《孙夫人碑》,以及北齐得经石峪《金刚经》大字与唐朝得《纪泰山铭》等一大批名碑。

2、泰山石刻文献史料价值。

从秦始皇得一统天下,到南北朝得战乱纷争,从汉唐盛世到北宋朝得没落,乃至您方唱罢我登场得元明清各代,无论就是帝王将相得封禅祭祀之举,还就是平民百姓得朝山之愿;无论就是文人墨客对秀山丽水得吟唱,还就是官逼民反、揭竿而起得农民起义,从泰山石刻得文字中都有准确、可靠得记载,这些都就是研究中国社会发展与传统文化得珍贵资料。

3、泰山石刻得美学价值泰山沿途众多得摩崖石刻,或托物咏志,或题景留名,或赞泰山拔地通天之雄,或颂幽奥旖旎之秀,使自然之美融合在石刻艺术之中,石刻艺术又浑然于自然之景,成为连结游人与自然山水得纽带,充实丰富了泰山美得内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