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先天性消化道畸形是一种常见的出生缺陷

先天性消化道畸形是一种常见的出生缺陷


空回肠闭锁或狭窄
3
3
3
1
2
3
1
2
1
食道闭锁或食道气管瘘 4
4
44
1
2
1
1
十二指肠狭窄或闭锁
2
2
2
2
2
胎粪性腹膜炎
1
1
1
1
1
肛门闭锁或狭窄
5
23
22
3
1
1
膈疝
1
1
1
1
脐肠瘘
2
2
1
2
合计
33
24
21
10
6
13
11
①呕吐 : 最常见症状 , 33 例中出现呕吐者 24 例 ( 72. 7 %) , 肠旋转不良患儿中 80 %在生后 2~ 6 d 出现呕吐 , 呕吐物多为胆汁 (80 %) , 少数吐奶 汁 ; 十二指肠及空回肠闭锁均在生后 1~2 d 出现 呕吐 ,呕吐物含胆汁或粪样物 ;食道闭锁及食道气 管瘘患儿 4 例均在生后第 1 天或第 1 次喂奶时发
(上接第 30 页) 确诊后应及早行手术治疗 。年龄不是选择 1 期根 治术的主要因素 , 如术前诊断明确 , 手术操作熟 练 , 麻醉安全和术后护理跟得上 , 新生儿期 1 期 根治术也是可行的 。肠旋转不良及十二指肠畸形 因常合并其他消化道畸形 , 故手术中应仔细检查 以防漏诊 。
参考文献
1 Elhalaby EA. ,Coran AG. , Blane CE. ,et al. Enterocoliti sassociated with Hirschsprung’ sdisease : a clinical radio logicalcharacterization based on 168 patient. Jpe
发病原因主要为热卡摄入不足 , 胎便迟排及感染 性所致 3 , 入院后予胃肠减压及光疗等处理后黄
影响了胆红素代谢 。
疸迅速消退 。约 80 %肠旋转不良患儿在生后 2~
2讨论
6 d 出现呕吐 ,呕吐物多为胆汁 ,少数吐奶汁 ,早期
消化道畸形的形成多于胎儿期 4~8 周时 ,因 多无腹胀 , 胎便排出正常 , 后期随进食减少 , 呕吐
25 % ,故有明显腹胀的新生儿均应考虑此病 ,其诊 行保守治疗能改善症状 , 但文献报道 2 ,5 , 其预后
断首选钡灌肠 ,必要时行肛门直肠测压及结肠 、直 很难预测 ,早期临床表现往往不能预示其发展 ,且
肠组织学检查 ,当巨结肠合并小肠结肠炎时 ,钡灌 易并发小结肠炎而致病情恶化 , 甚至失去手术机
为某种原因引起消化管的发生发育障碍而造成 , 加重 , 便秘合并肠绞窄 , 坏死及穿孔时可出现腹
除少数是染色体异常综合征的局部表现外 , 多数 胀 、便血及呕血 ,当钡灌肠盲肠位置异常时肠旋转
受环境因素影响 , 特别是感染因子在胚胎早期作 不良可确诊 ,但有一定局限性 ,此时可选择钡餐检
用的结果 。围产期 TORCH 感染造成的畸形已有大 查 。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01 ,7(1) :29~30
1期
Journal of Hainan Medical College
29
新生儿期消化道畸形 33 例分析
林涛
(海南省人民医院新生儿科) 海口 570311
关键词 消化系统异常 ;畸形 ;婴儿 ,新生
先天性消化道畸形是一种常见的出生缺陷 , 可以发生在从食管到肛门的整个消化道 , 临床症 状以呕吐 、腹胀 、黄疸多见 , 了解其特点有助于早 期诊断和治疗 , 本文对我院新生儿病房 1994~ 1998 年间收治的此类 33 例患儿作回顾性分析 。
新生儿消化道畸形的临床特点见表 1。
表 1 新生儿消化道畸形的临床特点
病名
例数 症状开始时间(d) 呕吐 呕吐物性质 腹胀
黄疸
发热 胎便迟排 体质量
( n) < 2 2~7 > 7
奶 胆汁 粪
TB > 120 g/ L
及便秘 下降
肠扭转不良
5
4
1 5 14
2
2
1
2
巨结肠
10
32
573
4 10
3
3
8
5
2. 1 小肠闭锁或狭窄
见舟状腹等 ,发生越早病情越严重 ,伴肺发育不良
本症最早症状是生后 1~2 d 内频繁剧烈的 时 , 生后即出现严重紫绀 , 且气管插管复苏无效 ,
呕吐 ,临床表现与闭锁部位有关 ,高位闭锁呕吐发 常于数分钟后死亡 ,胸 、腹部 X 线摄片可确诊 。
生早而频繁 ,呕吐物为胆汁 ;低位闭锁呕吐物为大 2. 6 治疗及预后
肠造影可显示结肠扩张 ,结肠 、直肠粘膜针刺状和 会 ,加上保守治疗给家庭也带来许多麻烦 ,故主张
结节性改变及直肠狭窄 。
(下转第 33 页)
1期
周期等 . 喉罩的应用体会
33
控 制 呼 吸 时 , 应 避 免 气 道 压 力 超 过 1. 47 ~ 1. 96 kPa , 非腹部手术 , 最好保留呼吸 。 ④据报道 喉罩插入的成功率为 95 %~99 % 2 , 本组正反插 第 1 次不成功者 , 第 2 次均成功 , 且没有明显差 异 。用正插法时 ,如气囊完全放气未能插入时 ,可 试用气囊部分充气插法 ,可能会有用3 。⑤喉罩插 入时要确保一定的麻醉深度 ,要求达到意识消失 , 下颌松弛和咳嗽反射消失 。否则可能诱发喉痉挛 导致插入困难 。本组 2 例出现屏气现象 ,碰到此类 患者 , 应不再刺激 , 稍等 20~30 s 后 , 屏气会自动 消失4 。⑥喉罩到位的判断 ,喉罩不到位常是由于 型号选择不当 ,位置不佳 (如会厌下垂) ,喉罩内气 体容积不足 ,以及小嘴 、大舌 、扁桃体增大引起 ,可 通过听诊双肺 ,观察呼吸末二氧化碳波型来判断 , 以便调节其位置或重插 。 ⑦由于喉罩只能部分保 护喉 ,防止咽部分泌物 ,但不能防止胃反流引起的 误吸 ,为此应在患者有气道反射后 ,最好是患者能 在指令下张口后 ,方可行罩囊放气 ,拔除喉罩 。为 避免患者咬喉罩 ,有反射后 ,应放入牙垫 。 ⑧与气 管内插管相比 , 喉罩操作简便 , 易掌握 , 不需要特
Sore throat and intracuff pressure : Comparison among
endotracheal intubation , laryngeal mask airway and
cuffed oropharyngeal 1328~1331
airway.
Masui , 1999 , 48 (12) : ( 2000 - 09 - 06 收稿)
生吐奶 、呛咳 、紫绀等 ; 先天性巨结肠患儿中 70 % 出现呕吐 , 多于生后 7 d 吐奶或粪样物 ; 1 例胎粪 性腹膜炎在生后 3 d 呕吐粪样物 。 ②腹胀 : 约 63. 6 %患儿有腹胀 。10 例先天性巨结肠均有腹 胀 , 其中 8 例同时有便秘 , 2 例伴有胎便次数增 多 ; 5 例肠旋转不良中 2 例 (40 %) 后期出现腹胀 ;
治 。本组 9 种消化道畸形除肛门狭窄或闭锁 、脐肠 胸片检查或食道碘油造影有助于此症诊断 。
瘘 2 种属体表畸形在生后经体查能发现外 , 其他 2. 5 先天性膈疝
7 种属内脏畸形 , 需掌握其临床特点 , 并选择合适
多于生后出现呼吸困难 、紫绀 , 可有典型体
的检查 ,以提高早期诊断率 。
征 , 如心脏浊音界移位 、胸部可闻及肠鸣音 , 并可
1 临床资料
1. 1 一般资料 1994~1998 年我院新生儿病房共收治消化
道畸形 33 例 ,其中男 27 例 ,女 6 例 ;早产儿 2 例 ,
过期产儿 1 例 ,足月儿 30 例 ;体质量 2 000 g 2 例 , 2 000~2 500 g 6 例 , 2 500~4 000 g 24 例 , 4 000 g 1 例 ; 畸形类型共计 9 种 , 其中新生儿巨结肠最多 见 ,共 10 例 ,其次为肠旋转不良 5 例 ,肛门狭窄或 闭锁 5 例 ,食道闭锁与食道气管瘘 4 例 ,空回肠闭 锁或狭窄 3 例 , 十二指肠狭窄或闭锁 , 脐肠瘘各 2 例 ,胎粪性腹膜炎 、膈疝各 1 例 。 1. 2 临床特点
two methods for laryngeal mask insertion. Rev - Esp Anestesiol - Reanim , 1999 ,46 (7) :286~289 4 杭燕南 . 当代麻醉与复苏 . 上海 :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 社 ,1995. 159~164
5 Saeki - H. , Morimoto - Y. , Yamashita - A. Postoperative
10 例先天性巨结肠均有腹胀 , 虽经过开塞露 水回流灌肠无效 ,并发肠穿孔 ,并发小肠结肠炎非
塞肛或灌肠后缓解 ,但不久又重复出现 ,且易并发 手术治疗无效 , 则作肠造瘘 。造瘘部位原则上在
小肠结肠炎而出现腹泻及顽固性腹胀 1 , 据文献 狭窄段近端有正常神经节细胞的结肠或小肠 , 例
报道 2 , 新生儿巨结肠发病率占低位性肠梗阻的 如普通型者作乙状结肠造瘘 。虽然新生儿巨结肠
anomalies , abdominal walldefects . Ped Clin Nor Amer , 1993 ,40 :1289 5 吴桂章 , 席伟 , 宋连杰 . 新生儿巨结肠根治术 41 例 .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1995 ,16 (6) :361
泻 ,大便稀 ,量少 ,为合并小肠结肠炎所致 ;十二指 转不良引起门脉回流受阻 , 肝动脉血流量代偿增
肠 、空回肠闭锁患儿多无胎便或只有少量胎便 。 多 ,使未经处理的间接胆红素重回血循环 ,同时因
④黄疸 : 约 1/ 3 病例伴有此症 , 均为病理性黄疸 , 门静脉血流量减少造成肝细胞缺氧而影响酶的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