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常见皮炎介绍PPT课件

常见皮炎介绍PPT课件


香脂化妆品 洗发水 工业 指甲油 皮革制品 颜料 假牙
六氯酚 肥皂 去垢剂 杀虫剂
精品课件
12
• 发病机制:
有些在浓度低时可以为致敏物,浓度高 时为刺激物或毒性物质。
精品课件
13
• 原发刺激反应:接触物对皮肤有强烈的刺 激性或毒性,任何人接触该物质后均可发 生皮炎,这种刺激称原发性或毒性刺激。
• 原发性刺激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刺激性 很强,接触后短时间内发病,如强酸或强 碱等化学物质所引起的皮炎;另一种是刺 激性较弱,由较长时间接触后发病,如肥 皂、有机溶剂等所引起的皮炎。
精品课件
18
精品课件
19
精品课件
20
诊断及鉴别诊断:
• 发病前有接触史,在接触部位突然发生, 除去病因后经过适当处理皮损很快消退。
• 斑贴试验可明确病因。
精品课件
21
特殊类型的接触性皮炎:
(1)化妆品皮炎:系由接触化妆品或染发剂 后所致的急性、亚急性、慢性接触性皮炎。
(2)尿布皮炎:尿布更换不勤,产氨细菌分 解尿液后产生较多的氨刺激皮肤所致。
精品课件
36
• 在药疹的高潮时,一些化学结构不同的药物 也可能诱发过敏,称为多原过敏;药疹患者 ,如使用一种或多种与初次过敏的药物化学 结构相似的药物,或使用的药物的代谢产物 与初次致敏原结构相似或一致时,常能引起 同样的过敏反应,称交叉过敏;
• 抗过敏治疗常有效(如糖皮质激素)。
精品课件
37
• 非变态反应 能引起非变态反应性药疹的药物较少。
• 大都先由外用药物引起局部接触过敏,发 生湿疹样皮炎后,再服用或注射同样的或 化学结构相似的药物,即可发生泛发的湿 疹样皮损。一般无全身症状。停药后逐渐 好转,病程1个月以上。
精品课件
58
• 多形红斑型药疹 :常由磺胺类﹑巴比妥类 ﹑解热镇痛类等药物引起。
• 皮损为豌豆到蚕豆大圆形或椭圆形水肿性 红斑﹑丘疹,红斑中心呈紫红色或有水疱 ,有虹膜样或靶样损害,境界清楚。多对 称分布于四肢﹑躯干皮肤,口唇及口腔黏 膜水疱﹑糜烂,有痛痒感。
精品课件
54
• 麻疹样或猩红热样发疹型药疹患者皮疹虽 然鲜明但全身症状轻,无麻疹或猩红热的 其它症状。
精品课件
55
• 这类病人白细胞数可升高,少数患者肝功 能可有一过性异常。停药后1~2周,皮疹颜
色变淡,糠状或大片脱屑,体温下降,若 不及时停药,则可发展为重症药疹。
精品课件
56
精品课件
57
• 湿疹样型药疹 :以青霉素﹑链霉素﹑磺胺 类﹑汞剂及奎宁等引起者较多。
61
• 紫癜型药疹 :可由噻嗪类﹑吩噻嗪﹑奎宁 ﹑奎尼丁﹑磺胺等引起。
• 轻者双小腿出现针头到豆大或更大的紫红 色瘀点或瘀斑,散在或密集分布,皮疹平 或略隆起,重者可累及四肢﹑躯干,有时 可有风团,甚至中央有小水疱。发疹可因 血小板减少或血管的损伤引起。
精品课件
62
• 大疱性表皮松解萎缩坏死型药疹 :是最严 重的一型。常由磺胺类﹑解热镇痛类﹑抗 生素﹑巴比妥类等引起。发病急,1~4日 皮损遍布全身,全身中毒症状重,有高热 ﹑疲乏﹑咽痛等。
• 随作药物增多,发生药物过敏的频度亦增 多。具有苯核和嘧啶核的药物抗原性高。
精品课件
26
病因:
• 个体因素:遗传因素,某些酶的缺陷,机 体病理或生理状态的影响等。
• 药物因素:绝大部分药物在一定条件下都 有引起药疹的可能。
精品课件
27
(1)抗生素类:青霉素多见。 (2)磺胺类:磺胺嘧啶。 (3)解热镇痛类:以吡唑酮类和水杨酸盐制
触蛋白质、花粉等抗原后,可引起接触部 位的湿疹样皮肤损害。
精品课件
16
临床表现:
• 急性接触性皮炎:典型为境界清楚的红斑, 皮损形态和接触物一致。其上可有丘疹和 丘疱疹,严重时可有水疱和大疱,甚至糜 烂和坏死。常自觉瘙痒和灼痛。
精品课件
17
• 亚急性和慢性接触性皮炎:接触物的刺激 性较弱或浓度较低,皮损开始可呈现亚急 性,表现为红斑丘疹,境界不清。长期反 复刺激可导致局部慢性化,表现为皮损轻 度增生及苔藓样变。
精品课件
38
– 效应途径的非免疫活化:有的药物可直 接使肥大细胞及嗜碱粒细胞脱颗粒释放 炎症介质,引起荨麻疹,如阿司匹林、 阿片类药物;
– 或可直接激活补体引起荨麻疹,如放射 照影剂;
精品课件
39
– 或可通过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途径中的 环氧化酶活性,减少前列腺素合成,增 强花生四烯酸代谢途径中的脂氧化酶功 能,增加炎症介质白三烯(LTB)的产 生,从而增强炎症反应,易发生药疹, 如阿司匹林及非甾体类抗炎药。
醇类 酮类溶剂等
精品课件
10
常见接触性致敏物及可能来源 • 变态反应性接触物可能来源
重铬酸盐 硫酸镍 皮革制品 服装珠宝 水泥 二氧化汞 工业污染物 杀菌剂 巯基苯丙噻唑 二甲呱等 橡胶制品 对苯二胺 染发剂 皮毛 颜料 松脂精 颜料稀释剂和溶剂 甲醛 擦面纸 俾斯麦棕 纺织品
精品课件
11
• 秘鲁 • 环树脂 • 碱性菊棕 • 丙烯单体 • 合成树脂 • 除虫菊酯
精品课件
40
• 蓄积和过量反应:药物排泄慢、患者有肝 肾功能障碍延缓排泄、使用太久造成药物 蓄积,诱发药疹,如砷剂可致皮肤色素沉 着、角化过度、甚至皮肤鳞状细胞癌;溴 化物、碘化物蓄积可致痤疮样皮损。
精品课件
41
• 有些药物治疗量和中毒量很接近,易发生 过量反应,如甲氨蝶呤等常引起白细胞减 少、出血性皮疹、口腔溃疡等。
精品课件
45
精品课件
46
精品课件
47
• 荨麻疹型药疹 :几乎所有药物都可引起, 多由青霉素﹑血清制品﹑水杨酸盐类﹑呋 喃唑酮等引起,用青霉素中约5﹪可发生荨 麻疹型药疹。
精品课件
48
• 表现为大小不等的风团,颜色较一般荨麻 疹红,持续时间长,自觉瘙痒,可有刺痛 及触痛感。
• 也可发生血管性水肿,也可以是血清病样 综合征和过敏性休克是的症状之一。
精品课件
49
• 血清病样综合征包括瘙痒性荨麻疹或发疹 性皮疹,伴有发热,有肝肾或关节累及等 症状。呋喃唑酮引起的荨麻疹皮疹广泛, 持续时间长,全身症状重。
精品课件
50
精品课件
51
• 麻疹样或猩红热样发疹型药疹: 多由解热 镇痛类﹑巴比妥类﹑青霉素类﹑磺胺类﹑ 别嘌呤醇﹑卡马西平等药物引起,发病多 突然,常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精品课件
14
• 接触性致敏反应:属于Ⅳ型变态反应。接 触物基本上是无刺激的,少数人在接触该 物质致敏后,经过一定潜伏期在接触部位 的皮肤黏膜发生变态反应性炎症;
• 再接触该物质经12-48小时在接触部位的 皮肤黏膜发生变态反应性炎症。
精品课件
15
• 近来发现变态反应性接触性皮炎中还存在 一种IgE介导的即刻型(Ⅰ型)超敏反应。 由于表皮LCs具有高亲和力IgE受体,在接
酸类:硫酸 硝酸 盐酸 氢氟酸 铬酸 磷酸 氯碘酸等 碱类:氢氧化钠 氢氧化钾 氢氧化钙 碳酸钠 氧化钙
硅酸钠 氨等 金属元素及其盐类:锑或锑盐 砷和砷盐 氯化锌等 • 有机类 酸类:甲酸 醋酸 石碳酸 水杨酸 乳酸等 碱类:乙醇胺类 甲基胺类 乙二胺类等 有机溶剂:石油和煤焦油类 松节油 二氧化硫 脂类
精品课件
52
• 麻疹样发疹型药疹表现为密集﹑红色﹑帽 针头到米粒大的斑疹或斑丘疹,以躯干为 多,类似麻疹。黏膜,掌跖也可受累,有 程度不等的瘙痒,常发生于用药后一周内 ,持续1~2周。
精品课件
53
• 在AIDS患者用复方新诺明长发生麻疹样发 疹型药疹。猩红热样发疹型药疹开始为小
片红斑,从面颈上肢躯干向下发展,快者 24小时,慢者3~4日遍及全身,为水肿性鲜 红色斑疹﹑对称﹑互相融合;到高潮时, 全身遍布红斑,面部和四肢肿胀,很似猩 红热。
剂多见。
(4)镇静催眠药和抗癫痫药:如苯巴比妥、 苯妥英钠、卡马西平等。
(5)异种血清制剂及疫苗等。
精品课件
28
• 其他如:呋喃类、吩噻嗪类、别嘌呤醇等 引起的药疹也不少。
• 中药也可以引起药疹,包括单味中药和复 方成分。
精品课件
29
发病机制:
• 变态反应 • 非变态反应
精品课件
30
变态反应
• 大分子药物(血清、疫苗、生物制品等) 具有完全抗原的作用,更多的是小分子药 物,属于半抗原,需在机体内和大分子量 的载体(蛋白质、多糖、多肽等)通过共 价键结合后才能成为完全抗原并激发免疫 反应。
精品课件
3
精品课件
4
精品课件
5
接触性皮炎
精品课件
6
精品课件
7
概念:
接触性皮炎(contact dermatitis) 是由于接触某些外源性物质后在皮肤
黏膜接触部位发生的急性或慢性炎症反应。
精品课件
8
• 病因 :
根据发病机制的不同可将病因分为原发 性刺激和接触性致敏物 。
精品课件
9
常见原发性刺激物 • 无机类
– Ⅲ变态反应:如血清病样综合征、迟发性荨麻疹 、血管炎、药热、肾小球肾炎、药物引起的肺部 症状等。
– Ⅳ变态反应:如药热、剥脱性皮炎、湿疹样型药 疹、麻疹样型药疹、肺部过敏引起的胸膜炎和胸 腔积液等。
精品课件
33
• 未确定类型:药物过敏的症状种类很多, 且往往不是单独一型临床表现,它们究竟 属于哪种变态反应,还不完全了解,如光 感型、红斑狼疮综合征、固定型药疹、嗜 酸粒细胞增多、肺嗜酸细胞浸润症和淋巴 结肿大等。
精品课件
42
某些药物必须经光照后才发生皮疹,有两种机制: ①光毒反应,发生于任何服用较大量药物及光照时 间较长者。因为光感性药物吸收一定能量中波及 长波紫外线,损伤了细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