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426凌晨跨界创新的利器——人本创新方法理论体系目录(草稿)作者/杨远锋没有任何方法是万能的,triz是,人本创新方法也是;任何方法都可以用在任何行业,因为方法在一定的思维高度其道理是相通的,可以实现跨界,但是,不能迷信任何方法,请不要奢望一套方法解决任何难题;任何方法或多或少都是有用的,任何方法的好与坏都是相对的,没有最好也没有最坏,有的只是适不适合自己。
——杨远锋分理论版和应用版理论版用于学术交流分享探讨应用版用于企业和创新爱好者使用,去掉概念性的东西保留工具,直接切入主题以下是理论版的目录人本创新方法体系主要是以分析:人、本、环境,3项作为切入点;理清现有,才能更好的创造人:包括效(理想化需要或为满足社会需求,例如现有的需求?潜在的需求),及创新人员包括团队的物(资源等)、事(知识经验等);及创新人员本身的资源和能力分析,包括能力分析创新人员需要具备的能力(包括技、力、心。
等等)及创新人员(包括团队)的资源分析;本:本的来源及问题本身分析和解题环境:包括微观中观宏观的各层面例如国家和官方政策导向,这个很重要是创新的土壤,创新和创业一样,环境土壤非常关键往往决定成败,例如小环境微观环境公司,公司老板是不是支持?公司有没有实质性的投入?国家有没有相关发了或者文件保障?。
等等序前言体系的目录(大概内容及架构和相关工具,先后还没有调整,写的时候排序是为了避免杂乱无章;具体应用的时候可以按照顺序也可以按照实际需要选择性的应用其中一项,灵活应用是关键,)一.概论人本创新方法介绍二.人本创新方法体系目录1什么是创新及其定义创新是指:以现有的思维模式提出有别于常规或常人思路的见解为导向,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中,本着理想化需要或为满足社会需求,而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包括但不限于各种产品、方法、元素、路径、环境),并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
2创新的符号及其应用创新号是一种新的符号,即代表创新的符号又应用于提示创新,其核心理念是:在创新号的后面没有标准答案,只有合理或能被大部分人认可或经得起实验的解;建立创新号可实现创新符号化,并打破了传统各种数理符号的思维定势,尤适于在创造学课程中应用,以创新号这个符号作为介媒,普及教育非标化(无标准答案)理念,可起到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中促进和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作用,促进发明创造事业的发展;3创新的评价体系6个级别4创新者的4种类型5人(含团队)的分析及其工具6环境的分析及其工具三创新之本(本的来源包括选题、辩题和解题等等)7创新的三要素(物、事、效)8创新的7个公式9创新的选题方法及工具主要讲获得创意的方法、狭中求狭等等力心技等等及随机及结合环境政策。
等等或者狭中求狭10辩题选题的辩证及分析结合人、市场、创新团队的资源知识等等,同时结合环境的分析,当前的社会科技水平等等现实状况,去掉不着边际的创意;即真假的辨别及其可行性分析11创新的策略,创新成果来源的9个途径(1学2换3代4合5购6偷7借8创9抢)(偷和抢:常见于企业和企业及国家和国家,或者国家对企业,日本和德国在二战中就偷和抢其他国家的创新成果,美国、苏联人黄雀在后于二战结束以后偷和抢了日本和德国的大量创新成果,包括抢了很多能够提供新成果的科学家)。
12创新中的两仪及其应用无为而创乃创之巅;理想解13一十百千万{一题十问百列(列顺序和例证、例子)千联万能(功能及用途)}14创新中的五方东南西北中及其应用南西北东四方会中;15跨界创新的利器——八维立体分析法(上\下\左\右\前\后\中\综)核心工具四:人本体系的相关工具(海纳百川无为而广纳之)16相关行业的数据库及其应用方法17创新原理18效应知识库19相关的谋略20相关的哲理及其门派21创新相关的学习平台(知识补充创新人员充电)五人本创新方法体系的应用图解案例-----------------------------------------------------------------------------------------------------------------------------------------------------------------------------------------------------------------------------------------------------------------------------------------------------------------------------------------------------------------------------------人本创新方法体系应用版目录草稿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教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
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爱因斯坦人本创新方法体系应用版去掉概念性的东西,给企业工程师和民间发明人用,概念性的东西越少越好,搞创新很难,想搞一套理想的创新方法更难,需要考虑到方方面面的问题,是一个及其复杂的工程,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往往是聪明是商人和学术界的某些砖家,而把复杂的问题简单画的则需要真正静的下心来研究的专家才行,目前自己还处于半瓶酱油半瓶醋的阶段,想成为专家是没那么容易的,起码需要通过验证并得到大量应用者的肯定才行,因此我必须空杯心态尽可能的向业界的前辈和专家们学习,并竭尽所能是对于人本创新方法进行简化、简化再简化,以便让方法能够尽量的接地气,目标是让小学生、初中生、大学生、技术员、工程师、教授、院士、政治家。
等等各行各业的人理解和应用,都可以利用这一套方法获得创新成果,或者自己想要的创意;简单的东西才是最好的,简化很难只能慢慢修改完善,一步一个脚印,好的方法都是最简单的。
因此我尝试下的把创新的过程简化成为:思、行、评三个步骤。
一.思:确定目标选题与辩题(无题先选题,有题则辩题题的真假和可行性)1如何选题?A选题的切入点1人(团队)的分析,(理想化需要或为满足社会需求,例如现有的需求?潜在的需求),及创新人员包括团队的物(资源等)、事(知识经验等);及创新人员本身的资源和能力分析,包括能力分析创新人员需要具备的能力(包括技、力、心。
等等)及创新人员(包括团队)的资源分析;B选题的切入点2环境的分析:环境的应用、新闻、政策、职业、专业。
等等C选题的切入点3选题的方法工具:包括狭中求狭等等创新的切入点: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万事开头难,说的都是“始”,在创新过程中,最难的不是解题流程中的实施验证,而是如何找到最佳的切入点?比如创意,这个是始,决定了方向;即通常说的选题(还没有题的情况下,如何选题选择什么题)与析题(如何在已经有题的情况下,找到最佳的突破口);为什么说解题流程中的实施验证不是最重要的而切入点才是最重要的呢?因为,中国人做事情很厉害,有的是做事情的人才,而在选题或者说创意这个思维层面,往往善于抄袭和模仿,这个包括许多科学家也是这样的;选题需要好的思路,更需要一定的创造力,例如中国的科技最高奖就发生了很多中国科学家抄袭外国人的创意和成果而得奖的丑闻,再如中国的cctv及湖南卫视等等热门节目几乎百分百是模仿或者抄袭外国电视台或者直接引进外国的,军工也差不多是这样的,再例如中国创新方法专家张武城教授在给我们上课的时候也说:“他带的很多博士根本就不会选题,甚至有博士直接要求他老人家帮他们选题的”(注:原话的大概描述);其实,在现实中类似的例子很多很多,主要是中国人都被应试教育给洗了,不敢想了或者想了也很难有突破的;例如好看的科幻片都是来自日本和美国,科幻片的第一步就是要敢想,具有突破性的;当然不是瞎想,他们想出来的作品表面看似无厘头,实际上是有一定逻辑,因为美国日本科幻片里面的很多东西在几十年以后都被已被实现了;所以说创新的切入点是非常关键的。
在无题时,如何选题?选什么题?;在有题时,如何分析?如何快速且准确的找到问题的症结?这些都是在具体创新的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切入点问题。
在无题的情况下,物、事、效3个要素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作为选题;当然,具体分析切入点的时候,经验是绝对不能忽视的,通常情况下,创新方法的专家往往是纸上谈兵但知识面丰富的外行人,这需要专业人员的共同参与协作才能更好的发挥创新方法的效果;如果经验不足或者知识面过窄或者数据不正确往往会误判或忽略最佳的切入点,而导致选择切入点的错误或者偏差,最终导致创而不新或者南辕北辙或者得非所需;2如何辩题?有题辩题的流程人与本的综合分析及资源与环境等等相关分析方法二.行:析题与解题及验证析题与解题过程中,通过分析找到解决难题的切入点是关键:一个问题,其切入点往往不是唯一的,而是有很多的;不同的人来解决相同的问题,切入点不一定完全相同;这和经验及所用的工具及相关资源有直接的相关性;这个时候分析的手段和分析的工具及经验及相关资源是非常关键的,分析的工具很多例如资源分析、因果分析、用途功能分析、关联性分析。
还有各行各业的专用分析方法,当然,不同的分析方法完全可以跨领域跨行业使用,可以整合或者综合使用,没有好坏之分,简单、适合自己就是最好的;此外,找到一个理想的切入点以后,一个切入点往往还会产生多种解决方案,这个时候需要根据目标来优化和筛选,其起始理想目标是以最低的成本为了出题者解决实际的问题,但是最终的目标往往是追求益效,因此,在最终确定方案的时候,首选以低成本而能获得高益效的解决方案才是最理想的解;而不是成本最低的解决方案!1创新成果来源的9个途径A创新成果来源的9个途径:1学2换3代4合5购6偷7借8创9抢;其中(偷和抢:常见于企业和企业及国家和国家,或者国家对企业,日本和德国在二战中就偷和抢其他国家的创新成果,美国、苏联人黄雀在后于二战结束以后偷和抢了日本和德国的大量创新成果,包括抢了很多能够提供新成果的科学家)。
B创新成果来源的9个途径:创新包括了创造和改进,改进里面还有微创新(小改进),微创新按照目前的中国的环境,微创新(小改进)无所谓,如果大改进或者自己发明最好还是利用策略,自己发明其实是下策,万不得已才提倡自己发明,因为已经有很多免费的发明在数据库里面等者您,搞不好就是重复发明木车轮;因此9个创新成果来源的途径是获得创新的策略,以最低的成本实现自己的目的,尤其是国家或者企业,创新本身是要结果为了实现目标,而不能因为创新而创新,否则往往得不偿失),所以万不得已再创比较好,也许会有人笑:“教创新方法,却让人“不要”创?”不是不要创而是以目标作为重点这样风险比较小,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或者在有足够条件的支持下再创比较妥;那样是上策,不容易半途而废且成功率会高许多,当然如果是爱好发明的人,那么是另当别论,爱发明的人和企业不同,企业要的是结果,爱发明的人是为了享受发明的过程;(当然笑也没有关系,我见的太多了,也经历过,经验所得,爱信不信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