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王夫之

王夫之

王夫之的哲学思想
❖ 王夫之(1619-1692年),明末 清初哲学家,是我国古代唯物主义 集大成者。主要哲学著作有《张子 正蒙注》、《周易外传》、《尚书 引义》等
王夫之的哲学思想
❖一、唯物主义自然观
❖ (一)气构成天地万物
❖ “天人之蕴,一气而已。” ❖ “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亦
无间隙,天之象,地之形,皆其所范围也。”
王夫之的哲学思想
❖三、唯物主义认识论
❖ (一)认识主体和客体的关系
❖ 王夫之用“能”和“所”来表示认识的主 体和客体
❖ 1、主体和客体是相互作用的 ❖ “能”是能作用于客体而有功效的主体;
“所”是有待于主体作用的客观对象
王夫之的哲学思想
❖ 2、“所”是第一性的,“能”是第二性的 ❖ “因所以发能”,“所”是“能”的依据
手足而心不能指使。一官失用,而心之灵已 废矣。”
王夫之的哲学思想
❖ 2、没有理性思维认识也不能深入 ❖ “声色之丽耳目,一见闻之而然,虽进求
之而亦然,但为物所蔽而蔽尽于物。岂如心 之愈思而愈得,物所已有者,无不表里之具 悉。耳目但得其表。”
王夫之的哲学思想
❖ (三)知和行的关系
❖ 1、行先知后 ❖ “君子之学,未尝离行以为知也。” ❖ 2、行重于知 ❖ “行可兼知,而知不可兼行” ❖ “知也者,固以行为功者也;行也者,不
❖ “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 ❖ “江河之水,今犹古也,而非今水之即古
水。灯烛之光,昨犹今也,而非昨火之即今 火。” ❖ “爪发之日生而旧者消也。” ❖ “肌肉之日生而旧者消也。”
王夫之的哲学思想
❖ (三)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 “一气之中,二端即肇,摩之荡之,而变 化无穷。”
❖ “天下之万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而要归于两端。”
以知为功者也。行焉,可以得知之效也;知 焉,不可以得行之效也。”
王夫之的哲学思想
❖ 3、知行相互作用 ❖ “知行相资以为用” ❖ “知行并进而有功” ❖ “由知而知所行,由行而行所知”
王夫之的哲学思想
❖ 思考题 ❖ 1、怎样评价王夫之的自然观? ❖ 2、王夫之的辩证法思想 ❖ 3、王夫之的认识论思想
王夫之的哲学思想
❖ 2、“天下惟器” ❖ “天下惟器而已矣。道者器之道,器者不
可谓之道之器也”。 ❖ “器”指具体事物,“道”指事物的规律。
世界上只有具体的东西是实际存在的,规律 不能脱离具体事物而存在。我们只能说规律 是事物的规律,不能说事物是规律的事物
王夫之的哲学思想
❖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 (一)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和基础,主体的作用是客体引发出来的,所 以说客体是第一性的;“能必副其所”, “能”是“所”的副本,主观是客观的复写、 反映,主观认识必须符合客观实际,因此主 体是第二性的
王夫之的哲学思想
❖ (二)感觉经验和理性思维的关系
❖ 1、感觉经验是理性思维的基础 ❖ “一人之身,居要者心也。而心之神明散
寄于五脏,待感于五官。” ❖ “无目而心不辨色,无耳而心不知声,无
❖ “动、静,皆动也。” ❖ “静者静动,非不动也。” ❖ “动而趋行者动,动而趋止者静。” ❖ “动而成象则静。”
王夫之的哲学思想
❖ “太极动而生阳,动之动也;静而生阴,动 之静也。废然无动之静,阴恶从生哉?一动 一静,阖辟之谓也。由阖而辟,由辟而阖, 皆动也。”
王夫之的哲学思想
❖ (二)“天地日化日新”的发展观
王夫之的哲学思想
❖ (四)“理气”、“道器”关系
❖ 1、理在气中 ❖ “气者,理之依也” ❖ “气外更无虚托孤立之理也。” ❖ “天下岂别有所谓理?气得其理之谓理也。
气原是有理底。尽天地之间,无不是气,即 无不是理也。”
王夫之的哲学思想
❖ “未有弓矢而无射道,未有车马而无御道, 未有牢醴璧币、钟磬管弦而无礼乐之道。则 未有子无父道,未有弟无兄道。”
王夫之的哲学思想
❖ (二)物质不灭
❖ “车薪之火,一烈已尽,而为焰,为烟, 为烬。木者仍归木,水者仍归水,土者仍归 土,特希微而人不见尔。”
王夫之的哲学思想
❖ (三)对“诚”范畴的新界说
❖ “诚”原是一个道德范畴,本意是“诚 实无欺”。王夫之赋予其新的含义,用来说 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真实存在
王夫之的哲学思想
❖ 1、用“诚”说明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 “诚也者,实也,实有之,固有之也。” ❖ “夫诚者实有者也,前有所始,后有所终
也。实有者,天下之公有也,有目所共见, 有耳所共闻也。”
王夫之的哲学思想
❖ 2、用“诚”说明规律的客观性 ❖ “诚者则天之道也。二气之运行,健诚乎
健,而顺诚乎顺;五行之变化,生诚乎生, 而成诚乎成。天固然其无伪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