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妊娠恶阻中医护理

妊娠恶阻中医护理

妊娠恶阻
一、概述
妊娠恶阻是指妊娠早期因冲脉之气上逆,胃失和降所致,以严重的恶心呕吐,头晕厌食,甚或食入即吐为主要临床表现,又称为“妊娠呕吐”“病儿”“子病”“阻病”等。

妊娠早期若仅见择食、恶心、晨起呕吐等为早孕反应,一般于3个月后可逐渐自行消失,不作病论。

本病常因反复呕吐不能自止,或呕吐进行性加重,易影响孕妇营养状况,而出现消瘦,甚至影响胎儿的发育,应及时治疗。

恶阻的病名首见于《诸病源候论·恶阻候》:“恶阻者,心中愤闷,头眩,四肢烦疼,懈惰不欲执作,恶闻食气。

”详细描述了恶阻的症状特点。

《万氏妇人科》曰:“轻者不服药无妨,乃常病也。

重者需药调之,恐伤胎气。

”《妇人大全良方》提出了本病的病因和方药,曰:“妊娠恶阻病……由胃气怯弱,中脘停痰……半夏茯苓丸主之。

”《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中比较全面地概括了妊娠恶阻的病因证治,明确提出:“当以胃弱为主,更审其或因胎气阻逆,或痰饮阻逆,与夫兼热、兼寒,而分治之。


西医学的“妊娠剧吐”,可参照本节辨证施护。

二、病因病机
本病的常见病因是脾胃虚弱和肝胃不和,素体脾胃虚弱或肝气偏旺,孕后血聚养胎,冲脉之气较盛,其气上逆,胃失和降而致呕恶。

病位在胃,与肝、脾有关,主要病机是冲气上逆,若病情严重则可发展为气阴两虚证。

病因病机见图
3-7。

图3-7 妊娠恶阻病因病机示意图
三、常见证型
1.脾胃虚弱
【临床症状】妊娠早期,口淡厌食,恶心呕吐,甚则食入即吐,呕吐清涎或食糜,脘腹胀闷,头晕体倦,怠惰思睡。

舌淡,苔白,脉缓滑无力。

【辨证分析】脾胃素虚,孕后血聚于下以养胎元,脾胃愈虚,加之冲气偏盛而上逆,胃气失于和降,冲气夹胃气上逆,所以呕吐不食,或食入即吐;脾胃虚弱,运化失职,因而脘腹胀闷,口淡厌食,呕吐清涎或食糜;中阳不振,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则头晕体倦,怠惰思睡;舌淡,苔白,脉缓滑无力,为脾胃虚弱之征。

【施护法则】健脾和胃,降逆止呕。

【代表方】香砂六君子汤。

2.肝胃不和
【临床症状】妊娠早期,呕吐酸水或苦水,胸胁满闷,头晕目眩,口苦咽干,嗳气叹息,心烦急躁,便秘溲赤。

舌红,苔黄燥,脉弦滑数。

【辨证分析】素体肝旺,孕后阴血下聚养胎,致肝失濡养,肝火偏亢,冲气夹肝火上逆犯胃,胃失和降,故恶心呕吐;肝气上逆则胆热液泄,故呕吐酸水或苦水;肝郁气滞,气机不利,所以胸胁满闷,嗳气叹息;肝火上逆,因而头晕目眩,口苦咽干;热盛伤津,故心烦急躁,便秘溲赤;舌红,苔黄燥,脉弦滑数,为肝热内盛之征。

【施护法则】清肝和胃,降逆止呕。

【代表方】加味温胆汤。

3.气阴两虚
【临床症状】妊娠呕吐不止,甚则呕吐带血样物,发热口渴,饮食量少,口舌干燥,小便短少,大便秘结,精神萎靡或淡漠。

舌质红,苔薄黄或光剥,脉细滑数无力。

【辨证分析】呕吐伤气,吐而伤阴,因妊娠呕吐剧烈或长期呕吐,可耗气伤阴,阴虚内热,热伤胃络,故呕吐带血样物;阴液亏损,虚火内炽,故可见发热口渴,口舌干燥,尿少便干;气随津伤,胃失濡养,则饮食量少,精神萎靡或淡漠;舌质红,苔薄黄或光剥,脉细滑数无力,均为气阴两虚之征。

【施护法则】益气养阴,和胃止呕。

【代表方】生脉散合增液汤。

四、施护
(一)辨证施护
1.病情观察观察患者的食欲、口味、呕吐的情况,记录呕吐的次数,呕吐物的色、质、量和气味,对恶阻反复发作或病情加剧者,观察尿量、皮肤弹性、有无眼眶凹陷等,正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遵医嘱抽血检查电解质及化验尿比重等。

必要时,遵医嘱做B超等检查以排除葡萄胎的可能。

密切注意患者的妊娠情况,观察是否有因剧烈呕吐引起的腰腹疼痛、阴道少量流血等异常情况,防止发生胎漏、胎动不安、堕胎等。

呕吐剧烈而不能进食者,或已经出现明显伤津表现者需静脉补液;如出现呕吐频频,头晕头痛,倦怠烦躁,甚至嗜睡昏迷,发热口渴,尿少便秘,要特别警惕发生代谢性酸中毒。

如呕吐频繁或持续日久,出现形体消瘦,眼眶下陷,肌肤干皱失泽,口干口苦,苔薄黄而干,为阴液亏损、正气耗伤之象。

以上两种情况常伴随出现,为妊娠呕吐气阴两伤的严重证候,应及时报告医生,给予输液,纠正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

若经治疗无好转,患者体温持续38℃以上,心率超过120次/分,出现黄疸、蛋白尿等,应报告医生,必要时遵医嘱终止妊娠。

2.生活起居因妊娠早期易出现“恶闻食气”的现象,故应保持室内整洁、安静、无异味,温湿度适宜,及时清理呕吐物及被污染的衣物,避免各种噪音和
不良刺激,避免一切可诱发呕吐的因素。

每次呕吐后用清水漱口,防止发生口腔溃疡。

进食前刷牙或漱口,以清除口腔异味,保持口腔清洁,增进食欲。

3.饮食护理饮食宜营养丰富、易于消化且清淡,随孕妇喜好鼓励其进食,注意色、香、味的调配,促进食欲。

切不可因恶心呕吐而停止进食。

进食宜少量多餐,经常更换饮食品种花样,注意营养搭配,进食时间宜安排在不易呕吐的时段为佳。

脾胃虚弱者宜食健脾和胃之品,如山药、莲子、南瓜、大枣、薏苡仁等,忌生冷瓜果及寒性食物,以免进一步损伤脾胃。

肝胃不和者可食米汤、稀粥、豆浆、藕粉等,多食新鲜蔬菜、水果;鼓励患者多饮水,或少量多次饮新鲜果汁;可用陈皮泡水代茶饮以和胃理气,食用一些酸味食物以抑肝止呕,如乌梅、陈皮等。

4.用药护理用药宜轻清芳香之品,以醒脾助运化、平肝以降逆气,使胃气和降,呕逆得解。

指导患者遵医嘱服用止呕的药物。

汤药宜浓煎,少量频频饮服,或以生姜和药兑服,或服药前用鲜生姜汁擦舌,以降逆止呕。

脾胃虚弱者,汤药宜偏热服;肝胃不和者,汤药宜偏凉服,若烦渴口苦明显,可滴鲜竹沥汁于药液中服用。

服药后嘱患者静卧休息,并观察用药后反应。

5.情志护理护理人员和家属应多给予孕妇安慰和心理支持,稳定孕妇的情绪,避免紧张、焦虑、抑郁、恼怒等不良情绪。

指导患者采用放松疗法,如听音乐、看娱乐性电视节目等,转移和分散孕妇注意力而减轻焦虑。

6.适宜技术呕吐剧烈者,可针刺足三里、内关、中脘等穴,宜轻刺激,每天1~2次,留针20分钟左右。

脾胃虚弱者,应遵医嘱指压双侧内关,轻揉足三里,或按摩脾俞、胃俞穴。

用丁香、半夏加生姜汁熬成膏,敷于神阙穴。

(二)主要症状护理
本病的主要症状是恶心呕吐。

护理措施如下:
1.保持室内的整洁、安静、空气新鲜,避免异味刺激。

2.每次呕吐后用清水或银花甘草液漱口,进食前刷牙或漱口,以清除口腔异味,保持口腔清洁,增进食欲。

3.保证充足休息睡眠,待病情恢复后鼓励孕妇下床活动,促进胃肠蠕动,增进食欲。

4.密切观察恶心呕吐的情况,对呕吐反复发作或病情加剧者,正确记录24h
出入量,遵医嘱抽血检查电解质及化验尿比重等。

密切注意是否有因剧烈呕吐引起的腰腹疼痛、阴道少量流血等异常情况,防止发生胎漏、堕胎等。

5.给予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清淡饮食,注意色、香、味的调配,促进食欲。

随孕妇喜好鼓励其进食,切不可因恶心呕吐而停止进食。

进食宜少量多餐,经常更换饮食品种花样,注意营养搭配。

6.对服药即吐者,中药汤剂宜浓煎,并少量多次频服。

服药前,可先用数滴鲜姜汁擦于舌面,以减轻呕吐。

7.向孕妇解释孕吐只是早期的生理反应,说明孕吐持续的时间,让孕妇消除顾虑,缓解情绪,树立信心。

(三)健康教育
1.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避免异味刺激。

2.保持心情舒畅,安心静养,适当给予安慰和鼓励,稳定孕妇的情绪。

3.向患者讲解妊娠后的生理现象及正常反应,消除紧张,正确对待孕育问题。

4.注意休息,防劳倦,孕期适当进行户外活动,以调畅气机。

5.生活有规律,慎起居,适寒温,节房事,定期孕期检查。

6.注意饮食卫生,饮食宜营养且易消化,可采取少吃多餐的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