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JIT精益生产实务教材

JIT精益生产实务教材

合理地设定作业顺序能使操作者安全地、有效地、 自信地按照标准进行生产,从而保证质量和生产效率。
4、标准在制品
为了使生产活动能够重复地持续下去,必须在生产 线内保持有一定的在制品。
有时为了质量检查或下工序加工条件的需要,也必 须设定一定数量的在制品。
如:降温或干燥之后进行下工序加工等。
标准在制品
成品 材料
劳动生产效率=

上月:需求 1000台/日 本月:需求 800台/日
工序 10个
工序 10个
人员 10人
人员 8个
问题点:1个工序1个操作者,减员不可能
着眼点:抛弃单一工序操作、定岗定员观念 实行多岗位操作、非定员制观念
7、多工序操作
适合 特点
单工序操作 大批量生产 一人一岗、专业操作 人员作业适应性差 生产及人员难调整 操作者易失去积极性 有时能达到省人化目的
9
8
作业顺序与加工物
7
流同向时:工序间需要1
个在制品。
6 作业顺序与加工物
流逆向时:工序间不需 要在制品。
5、非标准作业处理
标准作业
生产安定化
标准作业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非标准作业
线上操作者负责 线外“水蜘蛛”负责
对“水蜘蛛”来说 是标准作业
全体标准作业
“水蜘蛛”
将生产岗位的非标准作业内容抽出来,作为 “水蜘蛛”的标准作业内容,以每次供应一套均 衡物料的方式保证生产线的持续作业。
“水蜘蛛”必须动作迅速,头脑清醒灵 活,掌握生产线的瞬间变化并能采取对应措 施。一般有一线骨干或后续一线干部担任。
6、少人化
少人化
用最少的人数、用最低的 成本生产市场需要的产品数量。
省力化 省人化 少人化
通过机械化和工序改善, 减少操作者体力消耗。 通过多工序作业,减少操作人员。
省力化+省人化+消除动作浪费, 用最少的人仅生产市场需要的数量。
多工序操作 多品种小批量生产 一人多岗、多技能操作 人员作业适应性强 生产及人员容易调整 能发挥团队效应 能达到少人化目的
流线化 生产
U型布置
专用型 小型设备
消除 离岛作业
安全的 作业环境
多工序 操作
设备 离人化
将人的工作与设 备的工作分离,设备 运转时人能离开。
走动作业
走动操作不同的 工序。
多能工 培养
每日有效工作时数:
标准出勤时间8H即480min
非生产时间
85min
有效工作时间 395min
市场需求量:
1000台
产距时间=395*60/1000=23.7s
3、作业顺序 ——操作者的动作顺序
成品
9
8
7
材料
6
作业顺序: 从材料到成品的变化过程
· 工件的传送 · 机械上料、下料 · 操作者的动作顺序
确定“水蜘蛛”作业场所、准备货架及 仓库。原则上作业场所尽可能靠近相关工序, 货架分上下两层,做到不用弯腰即可作业。
“水蜘蛛”作业 实施步骤
设置供料台
在生产线旁设置供料台,物料从台车上 移至供料台应方便容易,便于操作者拿取。
设计检料车 确定人员
设计成手推式、可自由转向,一部台车 放置一套物料,“水蜘蛛”一面推车一面读 取《检料单》。
☆ 把握生产进度 ☆ 把握实际产距时间
“水蜘蛛”作业实施步骤
确定目标 设计容器 车型配备 仓库调整
确定实施“水蜘蛛”作业的产品和工序, 确定改进目标为:按产距时间准备一套、供 应一套的均衡供应方式;据此做出检料单。
考虑工序作业性质及质量要求,设计容 器的标准容量、尺寸大小和形状。
设计“水蜘蛛”作业用的台车车型,并 相应考虑仓库的物品配置。
人员安定化管理 设备安定化管理 质量安定化管理 切换安定化管理 现场安定化管理
(一)人员安定化管理
1、标准作业 2、产距时间 3、作业顺序 4、标准在制品 5、非标准作业处理 6、少人化
7、多工序操作 8、多能工实施要点 9、作业动作“三不”政策 10、动作改善的20个原则
1、标准作业
标准作业
非标准作业
2、产距时间 ——生产的指挥棒
不过量生产,不建立库存是JIT的基 本目标。
产距时间根据市场需求量确定,各生 产线按照产距时间组织生产,就能避免过 量生产及由此造成的种种浪费。
有效工作时数(月或日) 产距时间= ————————————
市场需求数量(月或日)
例 产距时间
早会10min 准备 5min 工休10min 中餐40min 工休10min 整理 5min 晚会 5min
有规律的重复 性作业,如:组装工 序的螺栓紧固。
没有规律的非 重复性作业,如:补 充螺栓。
如果操作者在作业中同时需要进行 标准作业和非标准作业,必然造成生产动 作的停顿,从而使生产不稳定。
标准作业
为达到人员的安定,首先要分离标 准作业和非标准作业。
生产安定化
标准作业
非标准作业
线上操作者负责 线外“水蜘蛛”负责
对“水蜘蛛”来说 是标准作业
全体标准作业
标准作业是为了将作业人员、设备布置 及物流过程作最适当的组合,以有效地达成 生产目标而设立的标准化文件。
生产线设备布置
标准 作业
产距时间 作业顺序 标准手持品
工序加工顺序 物流过程
标准在制品制定 作业人员配置
作业人员动线
标准作业由现场管理者自主制定有利 于提高现场人员的积极性,达到“我制定我 遵守”的效果;同时必须根据市场需求量的 变化而改进。
《生产管理》课外补充阅读材料之一
JIT精益生产实务
《JIT》系列课程之四
安定化生产
(一)人员安定化管理 (二)设备安定化管理 (三)质量安定化管理 (四)切换安定化管理 (五)现场安定化管理
顾 回
J I T ust n ime
适品 ·适量 ·适时
流线化 生产
安定化 生产
平稳化 生产
适时化 生产
安定化 生产
一人具备多个岗 位的操作技能。
作业顺序并非物流顺序,必须符合生产线运行的 规律,避免因操作者不遵守作业顺序而造成事故,如: 误把未加工完毕的工件传入后工序而导致机械损坏或 停线等。
作业顺序
设定作业顺序应考虑的因素: · 工作量的均衡性 · 工作量再分配的可行性 · 双手使用方式 · 双脚站立位置
设定作业顺序可以避免员工作业的随意性。
实行“水蜘蛛”供料的主要目的,是要让生 产线管理者通过供料与产距时间的差距,发现生 产线运行过程中的问题点,以便迅速改善。
所以,“水蜘蛛”作业的目的不仅仅是搬运 的合理化。
“水蜘蛛”作业的效果
☆ 动作质量提高 ☆ 作业时间缩短 ☆ 生产速度稳定 ☆ 生产持续进行 ☆ 便于员工多能化 ☆ 成套供应避免错装漏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