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3 发热的护理
卧床休息,保持室内安静、温度适中、通风良好。衣被不可过厚 ,以免影响机体散热。 为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汗腺阻塞,可用温热水擦浴,并及时更换 被汗湿的衣被。加强口腔护理。每4小时测量一次体温,并准确记 录。退热处置1小时后复测体温,并随时注意有无新的症状或体征 出现。如有虚脱表现,应予保暖,饮热水,严重者给予静脉 补 液 。
【护理评估】
(二)身体状况
2.两种特殊类型上感
疱疹 性咽 峡炎
病原体为★柯萨奇A组病毒,好 发于夏秋季。全身症状明显,检查 可见咽峡部黏膜上有灰白色的疱疹, 周围有红晕,1‾2日破溃形成小溃疡。
疱疹性咽峡炎
»表现:急起高热、咽痛、流涎、厌食、呕吐 咽充血,咽腭弓、腭垂、软腭有疱疹 柯萨奇A组病毒引起,好发于夏秋季 »病程:1周左右
【护理评估】
(二)身体状况
2.两种特殊类型上感
腺病毒
咽-结 合膜 热
病原体为★腺病毒,好发于
春秋季。可发生小流行。以发热、 咽炎、结合膜炎为特征。病程1‾2 周。
咽-结合膜热
(1)急性起病,高热、咽部充血, 疼痛明显、眼睛发红显著
(2)体温可达39℃~40℃或更 高,高热时间比普通的感冒要长, 常可持续3~5天。
❖❖生理特点
▪ 呼吸频率呼吸节律:节律不齐,☆年龄越小越快 ▪ 呼吸型随年龄变化:腹膈式 胸腹式
呼吸中枢调节能力差→ ☆婴幼儿易出现呼吸不规则
第一节 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二) 生理特点
1.呼吸频率和节律
各年龄儿童呼吸和脉搏频率比较
年龄
新生儿 1岁以下 2‾3岁 4‾7岁 8‾14岁
呼吸 (次/分)
40~50 30~40 25~30 20~25
18~20
脉搏 (次/分)
120~140 110~130 100~120 80~100
70~90
呼吸:脉搏
1: 3 1:(3~4) 1:(3~4)
1:4 1:4
• 上、下呼吸道感染 • 异物 • 变态反应 • 胸膜疾病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感染性喉炎 毛细支气管炎 急性支气管炎
幼儿期1-3岁:呼吸道感染和感染后咳嗽,上 气道咳嗽综合征,咳嗽变异性哮喘,气道异物, 胃食管反流和肺结核。
学龄前期3-6岁:病因与基本幼儿期相同,此外尚 有支气管扩张等。
学龄期6目岁-青春期: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咳嗽变 异性哮喘,感染后咳嗽,肺结核,心因性咳嗽,气道 异物以及支气管扩张等。
小儿呼吸系统常见病
(3)咽结合膜热的眼睛发红多数仅 限于一侧眼睛,并且眼分泌物少, 这是区别其他疾病的眼睛发红的关 键。
(4)病儿的颈部、耳后及颌下的淋 巴结常肿大;有时有胃肠道症状,
3.上感的并发症
中耳炎
鼻窦炎
扁桃体炎
颈淋巴 结炎
气管炎
咽后壁 脓肿
上感 并发症
肺炎
脑炎 心肌炎
急性 肾炎
风湿热
【护理评估】
(三)辅助检查
血常规 病毒感染者:白细胞正常或降低 细菌感染者:白细胞增高
(四)治疗要点
1. 支持疗法及对症治疗为主,防止并发 症
2. 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环境 3. 多饮水,补充维生素C 4. 抗病毒药物的应用(利巴韦林) 5. 酌情选用抗生素
如链球菌感染,使用青霉素10~14天
【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
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一节 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第二节 小儿呼吸系统常见疾病和症状 第三节 急性上呼道感染 第四节 急性支气管炎
第一节 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一)解剖特点 思考: 与成人相比,小儿呼 吸系统有什么特点? 有何临床意义?
解剖特点
以环状软骨为界划分上,下 呼吸道
上呼吸道:包括鼻、鼻窦、 咽、咽鼓管、会厌、喉
12
第三节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系由各种病原体引起 的上呼吸道炎症,简称上感,俗称“感 冒”,主要是指鼻、鼻咽、和咽部的急性 感染,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
本病90%以上为病 毒感染引起,病毒感染 后可继发细菌感染。
【护理评估】 (二)身体状况
鼻流 涕
全身症状:发热、烦躁不安、头痛、 全身不适、乏力等。部分 患儿有食欲不振、呕吐、 腹痛、腹泻等
② 咳嗽变异性哮喘 (CVA);
③ 感染后咳嗽:呼吸道感染本身急性期症状消失后,咳嗽仍 然迁延不愈,临床上称之为感染后咳嗽,患者多表现为刺 激性干咳或咳少量白色黏液痰,可以持续3~8周,甚至更 长时间。
小儿呼吸系统常见病
11

因儿 素童
慢 性 咳 嗽 病 因 诊 断 中 的 年 龄
婴儿期<1岁:呼吸道感染和感染后咳嗽、先天性气管 肺组织发育异常、胃食管反流、肺结核及其他先天性 胸异常。
肺炎
流涕 咽痛
咳嗽
咳痰 呼吸困难 胸痛
咳嗽
1.
急 喘
性咳嗽 等。

<
3
周)

因:
急性

、下
呼吸
道感

,支
气管

2.
亚急性咳嗽:感染后咳嗽和非感染后咳嗽(病因与慢性咳嗽 相似)
3. 慢性咳嗽(>8周)的主要病因:
① 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又名鼻后滴流综合征,是 指由于鼻部疾病引起分泌物倒流鼻后和咽喉部,甚至反流 入声门或气管,导致以咳嗽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
体温过高 与呼吸道感染有关 潜在并发症 热性惊厥
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 注意休息,减少活动。做好呼吸道隔离,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2 促进舒适 保持室温18-22℃,室温50%-60%,以减少空气对呼吸道 粘膜的刺激。 保持口腔清洁,婴幼儿饭后喂少量的温开水以清洗口腔,年 长儿饭后漱口。 及时清除鼻腔及咽喉部分分泌物和干痂,保持鼻孔周围的清 洁。嘱患儿不要用力擤鼻,以免炎症经咽鼓管像中耳发展引 发中耳炎。 咽部不适时可给予咽喉含片或雾化吸入。
下呼吸道:气管、支气管、 毛细支气管、呼吸性细支 气管、肺泡管及肺泡
上呼吸道解剖及生理特点
上呼吸道 鼻 腔:短、狭、嫩、血管多 鼻 窦:口大、上颌窦、筛窦易感染 咽鼓管:宽、直、短、平 扁桃体:咽扁桃体、腭扁桃体发育(一岁以内发育不
完善);扁桃体炎多见于年长儿。 喉 部:漏斗形、腔窄、声门裂相对窄
下呼吸道解剖及生理特点
易发生感染导
致呼吸道道阻塞
气管异

• 气 管:相对狭窄,粘膜柔嫩,血管丰富,软骨缺乏弹 力组织
肺部感 • 支气管:纤毛运动差;右支气管粗、短 染 • 肺:弹力纤维发育差,血管丰富,间质发育好,肺泡

• 胸廓与纵膈:桶状,肋骨水平位,膈肌位置高,呼吸肌 发
育差;纵膈移位
第一节 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