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保障水平理论分解

社会保障水平理论分解


原理,把GDP分为两块:
1、劳动生产要素投入而产生的总量; 2、由资本投入而产生的总产量。
条件4:
依据社会保障水平要达到“保护与
激励相统一”和“与国家生产力水 平相适应”的目的,设定社会保障 水平是否适度的判定标准。
(二)社会保障水平数理模型的逻辑起点和内在逻辑关系
把“社会保障支出总额”、“工资收 入总额”和“国内生产总值”三项要 素按其内在逻辑关系组合在一起,依 次看其前者占后者的比重如何,怎样 的比重才算合理,才能保证国民经济 的健康发展。 最后,把两个合理的比重系数相乘,
(一)社会保障水平数理模型的假设条件
条件1:
以国内生产总值作为总基数,社
会保障总水平是指社会保障支出 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条件2:
从社会保障资金供给角度分析社
会保障水平,主要说明社会保障 支出水平在怎样一个度内才能适 应国民经济供给能力
条件3:
依据柯布-道格拉斯“总量生产函数”
社会保障水平理论
面对市场再分配领域失灵的问题, 政府要干预,但,干预程度的深 浅关系到效率与公平问题,关于 干预的“度”的问题,就是社会 保障水平高低的问题,也就是本 章要讨论的问题。
第一节 社会保障水平概述
在最微观的层次上:
社会保障水平是指社会成员享受社会保障经济待遇的
高低程度,可以用受益给付与社会工资水平之比来测 量。
(—)社会保障负担系数的假设条件和数理分折
社会保障负坦系数分析的主要理论依 据之一是人口结构理论。
社会保障负担系数主要是计算劳动力人
数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及其创造的总产值 所能供养和资助的抚养人口比重数,其 主要理论依据是抚养比,其中包括少儿 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 抚养比是指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数与劳 动年龄人数之比。它表明,从整个社会 来看,每100名劳动人口负担多少非劳动 人口
取决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
社会保障水平的“适度”.就是保持社会保 障的“需求”和“供给”在适度水平上的平 衡发展
第二节 社会保障水平的测定模型
一、社会保障水平“度”的数理模 型
社会保障体系从表面看只是对社会弱
者和失去劳动能力者的照顾,但从更 深层次上看,它直接进人国民经济运 行体系,具体讲直接进入国民收人再 分配体系和劳动力供需体系
条件1:
社会保障支出由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
利、社会优抚支出组成、社会保险包括养老保 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生育保险。
条件2:
养老保险支出占工资收人总额的比重,由老年
在“社会保障支出总额”和“国内生产总值”两 个变量之间引入中间变量——“工资收入总额”, 进而推导出负担比重系数公式和劳动生产要素分 配比重系数模型公式,这样逐渐把社会保障水平 研究引向微观和深入。
二、社会保障负担系数的数理分析
社会保障水平的综合模型公式由负担系数 模型公式和劳动生产要素分配系数模型公 式的乘积组成。 只要分别找出负担系数和劳动生产要素分 配系数计算的理论依据和实际数据,并分 别求出这两个系数的合理数值即适度值, 二者的乘积就是社会保障水平“度”的具 体数量界限和范围。
从政府(中观)的角度看:
社会保障水平是社会保障支出占政府财政支出的比重。
在最宏观的层面上:
社会保障水平是指社会保障支出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
(GDP)的比重、它反映的是一国或一个地区社会保障 发展的深度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本书是使用宏观层面上的社会保障水平这一概念
社会保障水平的特点
宏观性、整体性指标:反映在国民收入分配 中社会保障具有的份额和现实的保障水平。 相对性:社会保障水平是相对于国民经济发 展程度而言的。 质与量相统一: 从量上讲,社会保障水平有“高”、“低” 之分,具体衡量方法是社会保障费用总额 占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比; 从质上讲,社会保障水平有“适度”、 “不适度”之分,具体衡量标淮是社会保 障费用支出是否与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以 及各方面的承受能力相适应
比重过低,不能保障老年人等的基本生
活 比重过高、不利于激励劳动者的积极性, 容易造成养懒人
(2)测定国民经济的生产和扩大再生产能 否正常进行:“工资收入总额”占“国内 生产总值”的比重。
公式中,H代表工资收入总额占国内生产总 值的比重系数,又称劳动生产要素分配比 例系数。
经过推导与组合,我们就得出社会保障水平“度” 的测定或数理分析模型即公式:
公式的分解
(1)“社会保障支出”占“职工工资和农 民收入总额”(称工资收入总额)的比重
公式中,Q代表社会保障支出总额占工资 收入总额的比重系数,又称社会保障负担 比重系数;W代表工资收入总额。
“社会保障支出”占“称工资收入总额” 的比重作为一个指标用以测定社会保 障支出份额能否既保证公民的基本生 活又激励劳动者积极去劳动。
(二)社会保障水平的供需制约条件
社会保障水平的确定,离不开现实的国情和 条件、决定社会保障水平的条件:
1.社会保障需求条件
保障规模(退休人数、失业人口数、贫困人口数)
保障项目(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
给付水平(贫困线标准,养老金替代率) 给付条件(退休年龄、缴费年限)
2.社会保障供给条件
依据人口零条件下的人口金字塔,设定人 口平均寿命最高达85岁,这样我们把人门 总量按5年一组分为17段,共85等份,内含 三个人口层次即少儿段、劳动力年龄段和 老年段。依据公式求得老年人口占总人口 的比重为30.5%、少儿人口比重为16.5%, 劳动力人口比重为52.9%。 人口零条件:指人口出生数和死亡数相等, 人口的年自然增长率为零,从而人口规模 维持在一个固定的水平。
即合理的“社会保障支出总额”占“工
资收入总额”的比重系数与合理的“工 资收入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 重系数相乘。就得出适度社会保障水平 的比重系数。
(三)社会保障适度水平数理模型
宏观意义上社会保障水平的测定指标和公 式:社会保障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公式中,S代表社会保障水平;Sa代表社会 保障支出总额;G代表国内生产总值GDP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