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鲁番盆地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及地下水循环研究
我国地下水的超期持续超采为保障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农业稳产高产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地下水开采强度不断加大、地表水利工程大量修建等人力活动增加和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我国地下水资源与地质环境整体状况与以往相比发生了很多很大变化,含水层枯竭、地下水污染、地面沉降地裂缝发育、土壤盐渍化和沙化程度加剧。
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包括:○1建立了吐鲁番盆地水文地质结构三维数字模型,查明了地下水系统空间分布于结构;○2评价了盆地地下水资源量及补、排条件及其变化○3查明了盆地地下水开采现状及又与地下水超采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4采用Processing Modflow建立盆地的区域地下水流数值模拟,并进行了模拟预测;○5开展了地下水资源评价,提出了盆地地下水资源优化配置和合理开发利用方案。
1)收集整理地质、水文地质和钻孔资料,完善地址空间结构模型。
2)充分分析已有资料了研究成果,完善区域地下水系统空间结构模型。
3)开展盆地内地下水补给条件、区域地下水位、重点区域开采现状及与地下水有关的环境问题。
4)开展地下水资源功能,环境与生态功能评价及区划工作。
5)重点建立区域地下水系统数值模型,提出超采区综合治理方案。
河北87.12亿治理地下水超采,涉及115个县主要漏斗区
本报讯(记者刘清波通讯员刘丁雷、何菲)日前,省政府印发《河北省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方案(2016年度)》。
根据方案确定的治理范围,我省2016年度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新增52个试点县(市、区),从而将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扩大到全省9个设区市和定州、辛集市,共115个县(市、区),涵盖了全省全部7个主要漏斗区。
为此,我省今年共安排投资87.12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助71亿元。
我省地下水超采总量及超采面积均占全国的1/3,引发了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沉降和湿地萎缩等问题,威胁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2014年国家确定在河北省开展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以来,我省各级各有关部门以“节、引、蓄、调、管”为着力点,大力实施“四节一增”等措施,创新体制机制,初步形成农业压采能力15.2亿立方米,试点区地下水下降趋势得到一定遏制,治理的理念和思路进一步清晰,治理模式初步形成。
根据方案,2016年度全省试点区将累计形成农业地下水压采能力22.30亿立方米,占试点区农业地下水超采量的54.8%,其中新增压采能力7.08亿立方米,2014
年度、2015年度试点已形成压采能力15.22亿立方米。
方案强调,我省将强力关停地下水开采井。
各试点设区市、县(市、区)政府要加强关停地下水开采井责任,关停结果纳入省政府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
年底前,南水北调工程受水区城市自备井填埋570眼、封存1680眼。
2014、2015年度项目区超采治理措施稳定达效后,试点县(市、区)农业灌溉
机井填埋990眼、封存3200眼。
2016年规划关停井2084眼,待2-3年超采治理措施稳定达效后实施关停。
同时,大力调整种植模式。
2016年度在地下水超采的冬小麦种植区,压减
冬小麦种植面积96.66万亩,亩均减少用水180立方米,实现新增压采能力1.74亿立方米。
2016年度推广节水抗旱小麦品种700万亩,亩均节水50立方米,综合考虑已实施的1000万亩节水抗旱小麦节水能力逐年衰减等因素,新增压采能力1.7亿立方米。
方案明确,我省将实施精准补贴,政府对地下水超采治理项目给予一定补贴,引导农民和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参与调整种植结构和采取各项节水措施。
对调整种植模式项目,按每亩500元给予补助。
对旱作农业项目,按每亩100元给予补助。
对非农作物替代农作物项目,按亩均1500元给予补助。
对推广冬小麦节水配套技术,按亩均75元给予节水品种物化补助。
对喷灌、微灌、水肥一体化等高效节水项目,按亩均1500元(含灌溉计量设施)给予综合补助。
对管道输水项目,按亩均870元(含灌溉计量设施)给予综合补助。
对保护性耕作项目,按每亩
50元补助农机作业费。
河北水资源税改革首个征期结束抑制地下水超采效果初显
在7月份启动的资源税改革中,水资源税格外受到关注。
在全国唯一一个试点水资源费改水资源税的河北省,首个税收征期的水资源税收入1.22亿元,计税取水量为1.34亿立方米。
首个征期的水资源税收入与近3年河北省水资源费月均收入相比增加0.56亿元,增幅为86%。
改革后每立方米水资源税的平均税额,地表水为0.3元,地下水为1.23元,地下水是地表水
的4.1倍,两者税额差比改革前水资源费的费额差明显扩大。
差异化的水资源税抑制地下水
超采的调控作用初步显现。
“通过加大对取用地下水企业的征管力度,引导企业调整用水结构,部分企业已在采取措施,
少用稀缺的地下水,尽量使用地表水,税收宏观调控作用正在显现。
”河北省武安市地税局局长王振英说。
处于地下水严重超采区的河北唐山三友集团及时调整用水结构,取用地下水与地表水的数量比由原来的6:4调整为改革后的1:9。
宣化钢铁公司目前正在制定将城市中水进行处理后作为生产用水的计划,以替代取用地下水,不断降低总用水量。
“改革前后水资源税费负担变化总体表现为三增三平,总体符合政策设计初衷。
”据河北省地税局总经济师朱清郁介绍,“三增”即抽取地下水企业税负增加,超采区企业税负增加,特种行业税负增加;“三平”是居民生活用水负担持平,企业正常用水负担基本持平,农业用水负担不变。
国家税务总局财产和行为税司负责人表示,税务部门下一步将继续落实好资源税全面改革各项措施,加强与国土资源等部门的协作,对重点纳税人开展一对一的辅导,不断放大改革效应,助推资源行业转型升级,促进绿色发展。
山东超采地下水酿两大漏斗沉降区从济南绵延至潍坊
壹点记者近日从山东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我省因地下水超采导致的沉降面积达到1.4万平方米,面积覆盖济南、淄博、潍坊,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漏斗区。
据悉,山东省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全国的1/6、仅为世界的1/24,居全国第26位,属北方严重缺水地区之一,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与生产力布局不相适应的矛盾十分突出,人多地少水缺是我省需要长期面对的基本省情。
省水利厅副厅长马承新表示:山东水资源总量严重不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全国人均的1/6,全省耕地亩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5。
二是地区分布不均。
全省平均降水量从鲁东南沿海的850毫米向鲁西北内陆的550毫米递减。
因此对调水依赖程度高。
黄河水、长江水等外调水量占全省当地水资源可利用量的41.4%。
对外调水依赖程度高,导致我省供水的主动性较差。
由于水资源严重不足,加上满足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文化娱乐等各个方面的综合利用水的需求量日益增加,造成了我们这些年一些生态环境问题,表现比较突出的有地下水超采形成的漏斗区。
马承新表示,地下水超采,顾名思义,就是我们把地下水该用的量我们用超了,所以叫超采。
超采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形成一个大的漏斗区。
马副厅长表示,在山东,目前地下漏斗的总的面积,大概是1.4万平方公里。
有几个大的漏斗区,一个大的漏斗区,就是淄博、潍坊这个漏斗区,而且这个漏斗区向西发展,已经是和济南市、章丘连接起来了。
再一个大的漏斗区,就是我们和苏北交界的,还有平度、汶上的漏斗区,总面积是1.4万多平方公里。
壹点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国有近50个城市发生了地面沉降。
据调查,全国沉降面积48655平方公里,年均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
一些房地产楼盘新建不到几年,便因为地面沉降而出现严重质量问题。
在山东北部的河北沧州,资料显示,沧州地面沉降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大约沉降了2.4米。
从沧州市地面沉降中心穿过的京沪铁路,由于地面沉降碎石路基一再加高,在地面沉降中心附近铁轨下的垫石比原垫石层加厚了500毫米,不仅增加了维护成本而且影响铁路运行安全。
京沪高速铁路也面临新的考验。
深圳市则自2001年以来共发生39次路面坍塌事故。
针对这个问题,山东将通过对超采区各市县逐级下达年度地下水开采量控制指标,从严控制区域地下水开采量。
第二,通过实施雨洪资源利用、非常规水利用等工程,替代和置换超采区地下水水源。
马承新还透露,山东推动实施亚行贷款鲁中地区地下水超采区治理项目,这是我们利用世界亚行贷款来做的,进一步加大水源置换、修复补充等措施实施力度。
通过这些措施,通过综合施措,逐步恢复和提升地下水位,缩小地下水超采区和漏斗区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