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城区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望城区拼音:Wàag Chéng Qǖ在湖南省的位置望城区概况国家中国省份湖南省地区长沙市区划类型市辖区行政驻地高塘岭镇名称来历治所始设望城坡得名历史建区时间2011年6月20日建区前名称望城县成立时间1951年5月26日行政区划乡镇(2011)14镇、1乡村级区划(2009)126个行政村和30社区人文人口-户籍人口-常住人口511,189(2009) 523,489(2010人口普查)方言湘语望城话地理面积969.42公里²毗邻县市开福区、长沙县汨罗市、湘阴县益阳赫山区宁乡县、岳麓区经济GDP总量(2010)-本币-美元242.95亿元35.89亿美元其他区划代码430122长途区号0731-邮政编码4102XX车牌首号湘A-在城区位置望城区为中国湖南省长沙市市辖区,2011年6月21日设立[1]。
地理上,望城位于湖南中部偏东,长沙城区西北部,周边与开福区、岳麓区、长沙县、宁乡县、湘阴县、汨罗市和益阳市赫山区相邻。
全区辖14个镇、1个乡,政府驻高塘岭镇。
经济上,传统农业为水稻种植,家畜以饲养生猪为主,传统工业有水泥建材、陶瓷和化工,湘绣为传统手工艺品。
撤县设区之前的望城县为较具实力的县市之一,其综合竞争力位居湖南省各县(市)的第四位,2010年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的第九十二位,全境纳入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
目录• 1 历史 • 2 居民 • 3 行政区划 •4 地理o 4.1 地貌o 4.2 矿产资源 o 4.3 水资源 o 4.4 森林与植被 o 4.5 气候 •5 经济o 5.1 农业 o 5.2 工业 •6 交通与旅游 o 6.1 交通 o 6.2 旅游 •7 来源参考 •8 外部链接[编辑] 历史望城区汉属临湘县、湘南县地;隋属长沙县、衡山县,唐属长沙、湘潭县地;宋属长沙、善化县;历南宋、元、明、清各朝均无多大异动。
民国元年(1911年)始将长沙、善化两县并入长沙府,直属湖南省管辖。
1951年自长沙县析置望城县;5月26日政务院以政行齐字第129‘号文件批复自长沙县析设望城县;6月25日长沙专署民政字第61号令,宣布成立望城县政府,因驻地望城坡得名“望城县”。
1952年3月县政府迁址高塘岭。
1952年9月长沙专区改称“湘潭专区”,望城县隶属湘潭专区。
1958年12月24日,望城县和长沙县划归长沙市管辖。
1959年3月22日,望城县撤销,并入长沙县;1977年12月21日,按1959年3月撤销时的行政区域复置望城县。
2011年6月20日撤销望城县,设立长沙市望城区,以原望城县行政区域为新设长望城区行政区域[2]望 城 区望城行政区划图门户网站[编辑]居民1990年人口普查,共计有22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为767人。
2010年人口普查,总人口523,489人。
[编辑]行政区划2011年撤望城县设望城区时,辖14镇1乡,其中雷锋镇由雷锋镇由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代管,总面积969平方公里,户籍人口53.68万人(2010年人口普查523,489人)。
注:雷锋镇由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代管。
[编辑]地理望城地处洞庭湖南缘、长浏盆地的西部,长衡丘陵向滨湖平原过渡的地带。
东北、西南及南部群山重叠,地势较高,低山与丘陵交错,有较广阔的山间盆地,西北与滨湖平原相连,中间多为丘陵岗地。
整个地形由南向北倾斜,形成一个向北开口的漏斗形。
地理上位于位于湖南中部偏北、长沙城区北半部,京广铁路纵贯东部,石长铁路、319国道穿境,有长湘公路、湘江路、潇湘路、金洲大道、雷高公路、雷锋大道和金星路直连主城区,湘江常年通航。
地势由南向北倾斜,境内山脉纵横,位于本县东北角桥驿镇境内的黑麋峰海拔590.5米,为全区第一高峰。
年均温17℃,年均降水量1370毫米。
[编辑]地貌西北滨湖冲积平原区,本区与宁乡县、益阳市赫山区与湘阴县接壤。
包括老沩水河、八曲河、团山湖和湘江以东的苏蓼垸一带地区,这一带政区为大众垸内的靖港镇、格塘乡、新康乡、乔口镇,乌山镇部分地区、东城镇苏蓼垸地区。
区内地势低平,海拔在25至30米,最低处为乔口镇附近为,海拔23米。
东北部中低山、岗地区,本区与长沙城区开福区、长沙县、汨罗市和湘阴县接壤。
包括桥驿镇的黑麋峰、茶亭镇的九峰山和丁字镇的丁字湾等地。
低山见于茶亭镇和桥驿镇,岗地广泛分布于低山、丘陵的前沿和江湖沿岸。
成土母质多为花岗石,面积达14.5万亩(9670公顷),铜官、茶亭、桥驿三镇第四纪红土面积约为15.6万亩(10400公顷),占该区面积的67%,并间有板页岩和湖中沉积物,全县海拔最高处黑麋峰就位于本区的桥驿镇境内。
中部丘岗区。
本区东部南部与长沙城区部分的岳麓区接壤,西与宁乡县毗邻,包括雷锋镇、白箬铺镇、星城镇、高塘岭镇以及乌山镇部分地区,海拔大都在100米左右。
本区山地与旱土约为25万亩(16700公顷)。
西南低山丘陵区,位于县西南部,紧靠宁乡县。
包括嵇珈山、白鹤山、金盘山、雷打石、黄毛大岭和甑皮岭。
区内低山、丘陵、岗地、间山盆地俱全,而且低山与丘陵交错,一般海拔在400米左右,低山的主要组成物质为石英砂岩,岩性坚硬,抗蚀性强,山坡中上部风化层厚度一般为1~1·5米,低山地区的相对高度为200—300米之间,小丘的相对高度为200米以下,桐木盆地为本区最大盆地。
[编辑]矿产资源矿产主要有花岗石、陶土、硅砂、河砂、石灰石、磷矿石、煤、黄金等十多种,其中尤以花岗石与陶土著称。
花岗石主要分布在丁字镇一带约为120平方公里的地带,陶土只要分布在铜官镇与茶亭镇。
[编辑]水资源水资源丰富,地表径流量历年平均值26·98亿立方米。
河流:河流为湘江及其支流,以湘江河为界,从河西流入湘江的有柳林江、撇洪河、沩水河、八曲河、马桥河、大泽湖水系、龙王港、靳江河、观音港和百泉河,其中最有名的为靳江河和沩水河。
从湘江东岸流入的有黄龙河、石渚河与霞凝河。
湖泊:较大的湖泊有团山湖、天井湖和格塘水库,此外,还有位于雨敞坪镇境内的泉水冲水库,库容量达到1000万立方米,其他库容量100—1000万立方米有,黄金乡的观音岩水库、茶亭镇境内的茶亭水库都很有名。
[编辑]森林与植被属于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历史上曾广泛分布常绿阔叶林,到1960年代,大部分原生植被已经不复存在,现东北低山和西南丘陵仍保留小部分针、阔叶混交林和天然竹林。
19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逐步发展,建筑用才工业的发展和广大居民生活燃料改为燃煤和液化石油气,农民的耕作逐步走向退耕还林,经过自然的休养生息和人工育林,森林植被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全县的森林覆盖率接近30%,丘陵、岗地与低山地区,除了耕作用地与生活用地之外,植被与森林都在逐步恢复。
人工育林栽种的主要树种为杉树、马尾松、意大利杨、国外松、池树、水杉和果树等。
[编辑]气候属亚热带气候,受季风影响明显,气候特征为春季温度变化大,夏初雨水多,伏秋高温旱,冬季少严寒。
一月为一年中最低的一个月,平均气温为4.4度,7月为气温最高,平均30℃。
全年无霜期除高山的黑麋峰外,其他地区约为270—300天。
年降水约为1370毫米,年平均江水日达146天,五、六月份降水每月达200毫米以上,七、八月份每月100毫米以上。
洪涝灾害为突出的自然灾害,现代历史上遭遇的洪涝灾害有:1.1949年6月12日,湘江水位猛涨至36.97米,全县62个堤垸溃决50多个。
2.1954年,占全县五分之一的大众垸溃决3.1969年8月9日和10日,全县连降暴雨,降雨量达370毫米,局部最多达500毫米,溃垸31个,淹没田地11.7万亩(7800公顷),死亡140余人。
[编辑]经济[编辑]农业1.种植业,水稻和经济作物,经济作物则以蔬菜、水果和茶叶为主,经济林木有油茶、茶树和柑桔。
2.畜牧养殖业,本县畜牧业生猪养殖为传统优势,年出栏生猪超过100万头,另外耕牛、山羊养殖平原地区也比较普遍。
淡水渔业养殖发展也比较快,全县年产鲜鱼超过1万吨。
[编辑]工业该县主要的工业有建材、食品加工、化工、机械、电器、轻纺、造纸、印刷、服装、工艺制品和陶器生产等,高塘岭镇和星城镇为工业重镇。
[编辑]交通与旅游[编辑]交通1.铁路,京广铁路从本县东北过境,长度约为30公里;长石铁路贯穿东西,与京广线相连,长度达31.2公里。
2.地铁,长沙地铁四号线起于望城县县城-高塘岭经长沙主城区终于长沙火车南站(武广高铁火车站)3.公路,全县公路线约为200条总计长度为900公里,其中三环线、国道319线、长张高速长益段、长湘高速、长湘公路、湘江路、潇湘路、金星路、雷锋大道、金洲大道和雷高公路为主要干线。
4.水运,河网为湘江及其支流沩水河和靳江河,通航总长度达68公里,可以停靠1000吨的泊位。
5.公交,与长沙市区实现了公交无缝对接,长沙903路、长沙918路、长沙907A路三条公交线路直通长沙市区。
[编辑]旅游•铜官窑遗址博物馆(湘江以东丁字镇)•靖港古镇(湘江以西的大众垸区靖港镇)•铜官古镇(湘江以东铜官镇)•雷锋纪念馆(位于湘江以西的雷锋镇)•郭亮故居(中共早期活动家、湖南早期个人运动领袖、烈士,郭亮出生地,位于湘江以东茶亭镇)•戴公庙(位于湘江以西的星城镇)•黑麋峰森林公园(位于湘江以东桥驿镇)•长沙千龙湖湿地公园(位于湘江以西的大众垸区格塘镇)[编辑]来源参考1.《国务院关于同意湖南省调整长沙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国函〔2011〕57号2.中共长沙市委、长沙市人民政府6月21日以长发[2011]18号文件明确,撤销望城县,设立长沙市望城区,望城正式成为长沙市第六区。
相关文件明确,望城撤县设区后,区政府驻高塘岭镇。
望城区以原望城县行政区域为新设长望城区行政区域,即辖丁字镇、桥驿镇、茶亭镇、东城镇、铜官镇、乔口镇、靖港镇、乌山镇、高塘岭镇、星城镇、雷锋镇、白箬铺镇、格塘镇、黄金镇和新康乡等14镇1乡,总面积969平方公里,总人口53.68万人。
望城撤县设区后,原望城县属各机构整体更名为区属机构,干部整体转任为区属机构干部。
此外,望城撤县设区后,维持“一改三不改”的原则,即职能、体制和区划不改,实行“城乡一体”的管理体制,享有县级管理权限。
•撤销望城县,设立长沙市望城区相关文件资料来源:•1、湖南省民政厅:《2011年湖南省行政区划调整公告(10号)》,•2、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撤销望城县设立长沙市望城区的通知》(湘政函[2011]167号),•3、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地理信息与地图司:《关于在公开地图上调整湖南省长沙市部分行政区划的函》(地图函〔2011〕5号)•部分参考·望城县初中乡土教材《望城地理》2001年版、长沙市志、望城县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