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的区别与应用

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的区别与应用

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的区别与应用[摘要] 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是两种基本翻译方法,两者各有特长。

从文化层面对两种翻译法进行比较和分析,可以从中得到启示,把握好在何时何地使用不同的翻译法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关键词] 语义翻译交际翻译区别应用
一、引文
翻译涉及的是从形式到内容、从语音到语义、从达意到传情、从语言到文化的多层次、多方面的语际转换。

翻译是一种艺术,有其本身的艺术法则、审美意识和体验过程。

同时,翻译还有其本身的内部规律、工作规范和实施程序。

从事翻译的人必须运用自己的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还必须运用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才可以赋予自己的成果以真实的价值。

社会效益是检验翻译的意义、翻译的质量和翻译的价值的标尺。

翻译要同时解决语言和文化的问题。

因为,翻译不仅是语言的翻译,而且也是文化的翻译。

因受文化习惯的影响,中外文化有较大差异。

二、概念
纽马克在《翻译教程》一书中借助buhler的语言三大功能首次提出了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

语义翻译把表达内容限制在原文文化范围内,不改变原文中寓有民族文化色彩的概念,力求保留原作者的语言特色和独特的表达方式,试图再现原文的美学价值,因此在结构和词序安排上更接近原文;交际翻译注重译文读者对象,试图使读者阅读译文时能尽可能地接近原语读者阅读原文所产生
的效果。

因此,交际翻译会把原文中富有民族文化色彩的概念转化为符合目的的语言和文化的表达方式,使译文更合于译语规范,在翻译过程中,两种方法常常结合使用,但在不同的文本类型中各有侧重。

语义翻译指在译入语语义和句法结构允许的前提下,尽可能准确地再现原文的上下文意义,而交际翻译指译作对译文读者产生的效果应尽量等同于原作对原文读者产生的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交际翻译的定义与等效翻译的定义如出一辙;同时,“尽量等同”、“尽可能准确”还说明了翻译中不可能做到完全绝对的等同。

纽马克认为只有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能够达到翻译的准确性和简洁性之目的。

二者既有相同之处。

三、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比较
1.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的区别
从理论上讲,两者的区别是很大的。

语义翻译为了表现原作的思维过程,力求保持原作的语言特色和独特的表达方式,发挥了语言的表达功能,而交际翻译关键在于传递信息,让读者去思考、去感受、去行动,为某类读者“量体裁衣”,发挥了语言传达信息、产生效果的功能。

(1)语义翻译较客观
须讲究准确性,屈从原语文化和原作者,翻译原文的语义,只在原文的内涵意义构成理解的最大障碍时才加以解释。

但语义翻译也不能忽视向读者传达信息。

因此,原文如果不是现代作品,也要用现代语言来翻译,以便译文更接近读者。

原文中的象征性因素和表达
因素,译文读者如果无法理解,译者也得设法使其易懂。

而交际翻译较主观,只注重译文读者的反应,使原语屈从译语和译语文化,不给读者留下任何疑点与晦涩难懂之处。

为此,译者可对原作进行修正,但这并不等于说译者可以不尊重原语文本,毕竟原文本是翻译的唯一源泉。

(2)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在表达形式上存在差异
语义翻译使译文与原文的形式更为接近,并尽量保留原文的声
音效果。

如果原文语言偏离了原语文体规范,译文也应体现出来,即译文语言也应偏离译语的风格规范。

如果原文语言与译文语言规范差距不大,译者还得保留原文句子的长短,保留原文用于强调的词
的位置。

交际翻译则是重新组织句法,运用更为常见的搭配和词汇,使译文流畅地道,简明易懂。

译者可以摆脱原文语言结构的束缚,发挥译语的优势,为此,译者有权调整原文的逻辑关系,使含糊不清的概念明朗起来,则去重复赘述,使独特的语言普通化。

译者还有权改正原文中的事实错误和笔误,而在语义翻译中是不可能这样做的,
只能原样保留,并在脚注中注明。

(3)当信息的内容与效果发生矛盾时,语义翻译重内容而不重效果,交际翻译则重效果轻内容
例如,在翻译德语句子“bissiger hund”和法语句子“chien mechant”时,语义翻译会译为“dog that bites”(咬人的狗)或是“savage dog”(很凶的狗),译文的内容与原文一样,但效果不如原文。

交际翻译则会译为英国人的习惯说法“be aware of the dog”
(当心这条狗),语言就很地道,达到了提醒人的目的和效果。

再以“wet paint”为例,语义翻译会译为“湿油漆”,传达了信息内容,但效果显然不如交际翻译的译文“油漆末干,请勿触摸”。

2.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的共同点
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两者的区别也不是绝对的,二者往往有重
合的时候,并不能绝对地区分开来。

第一,两种翻译方法都是建立在认知翻译的基础之上的,是对认知翻译的修正和完善,都必须反映原文的思想内容,都必须服从译
入语的语法结构和某些固定的文体特征。

例如英语有些文体多长句,译为汉语时,由于英汉语序和表达方式的差异,一般须译成短句才
符合汉语的特点。

第二,如果原文信息带有普遍性,不带文化特性,信息内容的重
要性与表达信息的方式和手段同等重要,而译文读者的知识水平和兴趣又与原文读者相当,就可以同时采用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应
该说这是最“理想”的翻译,因为可以同时照顾到原文作者和译文读者。

如翻译重要的宗教、哲学、艺术、科学文献,用语义翻译或交际翻译都会产生彼此相似的效果。

另外,在处理常规引喻、搭配、技术术语等标准语言等问题时,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的效果也都是相似的。

第三,在翻译中往往会出现这种情况:在同一篇作品中,有的部
分须采取语义翻译,有的部分须采用交际翻译,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因此,没有绝对的语义翻译,也没有绝对的交际翻译。

一篇翻
译,甚至是其中的一个部分或句子,可以语义翻译的成分多一点,也可以交际翻译的成分多一点。

参考文献:
[1]韦忠生,胡奇勇.不可译现象和翻译补偿手段的应用[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
[2]覃士坎.英汉文化差异与翻译的可译性限度[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s2).
[3]曾兆令.试论等效翻译[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
报,200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