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焦虑状态及其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
【摘要】介绍调查对象、研究方法和调查结果之后,对影响护士焦虑感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认为:身体健康状况、付出与收入的失衡、对医疗纠纷的担心等因素会增加护士的焦虑感。
【关键词】护士焦虑感;心理健康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1020-02
1 前言
由于护士工作多是轮流倒班制,所以,上夜班的情况经常出现,这是对人类生物规律的破坏。
事实上,很多护士也表现出了焦虑和压抑等反应,这对于护士本身的健康和她们所从事的工作都会产生消极影响。
不过,值夜班只是引起护士焦虑状态的一个因素,还有很多因素也会引起或者增加护士的焦虑。
本文以某医院的护士为样本,对她们的焦虑状态及其相关因素进行了调查分析,希望能够为护士的管理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2 研究对象及方法
2.1 调查对象本次调查所选取的112例调查对象来自于绵阳某医院,向她们发放了调查问卷并全部收回。
经过统计,问卷填写的有效率符合统计要求,有效率为0.9375(105/112)。
调查对象的平均年龄为25.2岁;受教育程度都在中专及以上,其中中专学历的有37名,大专学历的有54名,本科学历的有14名;科室来源分布如下:内科护士有50例,外科护士有20例,妇儿科护士有19例,危急重科(icu)护士有16例;结婚与否:已婚者为67例,
未婚者38例;工作年限分布情况如下:2年以内的有48例,工作3-5年的有39例,工作年限在6年以上的有18例;职称分布如下:护士职称者有75例,护师职称及以上的有30例。
2.2 研究方法首先运用sas(焦虑自评量化表)问卷对选取对象的年龄、婚姻、学历和工作年限等情况进行了解,并让她们回答描述自身感受的焦虑感测评问题。
在收回问卷以后,将所得的资料按照测评标准转化为数据形式,并将这些数据运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处理,包括t检验额方差分析,以初步确定数据有效性,为进一步分析提供依据。
3 焦虑感调查结果
本次护士焦虑感调查得分为52.32±8.67(t=0.692,
p=0.0410.05)。
4 讨论
4.1 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整体偏低虽然普通人都有一定程度的焦虑情绪,人们也承认焦虑是正常的情绪之一。
但是,从医学和健康的角度来看,焦虑却会对人类的心理健康造成消极影响,如果焦虑感超过临界值以后还会对身体健康造成损伤。
焦虑感对于护士这个特殊的群体则更值得关注。
调查结果表明,护士的焦虑评分均值为52.32±8.67(t=21.69,p=0.000),这要高于普通人群的均值33.7±
5.6,差异显著(p<0.01)。
由于我国医疗行业规范化和职业化的提升,管理部门和患者对于护士的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护士的职业危险性也就相应地上升了。
但是,长期高水平的
焦虑感对于护士的心理和身体会造成消极影响,也会影响到其护理工作质量的提升[1]。
4.2 影响护士焦虑感的相关因素分析
4.2.1 身体健康对焦虑感的影响由于医疗行业的特殊性,护士需要昼夜轮班,这就扰乱了人体的生物钟,从而会对她们的睡眠质量、体力和内分泌产生不利影响。
由于护士在白天也需要参与家庭成员以及社会外界的交际活动,因此她们白天往往无法获得充足而高质量的睡眠,所以,护士带着前一晚的疲劳进入下一班的情况很常见。
如此一来,护士的休息时间、进食规律等都被打乱,营养摄入、内分泌等身体内部活动就十分敏感,这就会引起其身体机能的下降,身体健康就很容易出现不良表现,比如头晕、面色憔悴和便秘等。
身体内部的不舒服也就很容易影响心情,她们表现出焦虑的几率就大大增加(虽然她们会保持职业性的克制)[2]。
4.2.2 付出与收入之间的失衡对护士焦虑感的影响护士不仅仅要昼夜轮班,而且要经常面对焦急暴躁的病人及其家属,这就要求她们经常克制甚至是掩饰自己的真实情绪而耐心细致地提供护理服务。
而一旦出现医疗事故,护士又常常会成为医院内部首先被追责的人。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护士的收入在医疗体系内是很低的,她们的工资与一般的工薪阶层相仿(本调查中的护士月固定工资在2300-2700之间),她们没有“灰色收入”,也少与绩效奖金有缘[3]。
相比较于医生或者医师而言,她们付出的同样多甚至更多,却收入得低得多。
这种付出与期待收入之间的失衡极易引起其
情绪的波动,从而会加剧焦虑感的产生和持续。
5 小结
焦虑感不仅仅会影响护士的工作质量,也会对其身体和心理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因此,如何减轻护士的焦虑感已经成为卫生管理部门和医院需要予以关注的问题。
为了减少其焦虑感,应该在护士的待遇、工作制度、身体常规定期检查、医疗纠纷合理分责和补偿等方面进行探索;同时,要定期对护士进行心理辅导,增强其自我调节的能力,从而减少其焦虑感,提升其工作的愉悦感。
参考文献
[1] 郭欣颖,郭爱敏,李艳梅.icu新护士焦虑状况及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9,41(4):371.
[2] 石莉芬.icu新护士焦虑状况调查分析[j].today nurse,2011,4:100.
[3] 向艳君,赛冬红,罗彦丽,时艳华.轮值夜班护士焦虑状况及其相关因素调查分析[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9,1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