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16年心肺复苏业务学习 (1)
2016年心肺复苏业务学习 (1)
14.呼气末二氧化碳(ETCO2) 监测:
经过20分钟心肺复苏后,呼气末二 氧化碳(ETCO2)仍然较低的插管患 者复苏的可能性很低。尽管不能单凭 此项指标进行决策,此指标与其他因 素综合考虑,进行评估并帮助医生确 定终止心肺复苏的时间。
15.
呼吁
美国每年有 20 万例院内心脏骤停 发生。CPR 培训是基础必会的课程。然 而,研究显示,这一技能会在接受培训 后数月内逐渐生疏。所以应进行反复、 高频的培训来保证院内持续掌握,并熟 悉如何将患者转运到最高质量的心血管 急救部门。
12、低温治疗
有关TTM目标温度管理的建议有所更 新:所有心跳骤停后恢复自主循环的 成年人, 都应采用TTM目标温度管 理,目标体温在32-36摄氏度,并至 少维持24小时。 24小时后积极预防 昏迷患者发热是合理的。
13、C-A-B 顺序仍需坚持
对于施救顺序,最新的指南重申应遵 循 10 年版指南内容,即单一施救者的施 救顺序:应先开始胸外按压再进行人工呼 吸(C - A - B),减少首次按压的延时; 30 次胸外按压后做 2 次人工呼吸。 但遇到溺水、窒息原因引发的呼吸心 脏骤停患者按A-B-C顺序施救。
院外急救
手机时代,充分利用社会媒体呼叫 施救者,手机等现代化电子设备能够在 院外急救中发挥重要作用
院内急救
院内急救应以团队形式实施心肺复苏: 早期预警系统、快速反应小组(RRT) 和紧急医疗团队系统(MET)。
3、按压深度变更
首次规定按压深度的上限:在胸外按压时, 按压深度至少5厘米,但应避免超过6厘米。 旧指南仅仅规定了按压深度不低于5厘 米。新指南认为,按压深度不应超过6厘米, 超过此深度可能会出现并发症,但指南也指 出,大多数胸外按压不是过深,而是过浅。 对于儿童(包括婴儿[小于一岁]至青春期 开始的儿童),按压深度胸部前后径的三分之 一,大约相当于婴儿4厘米,儿童5厘米。对 于青少年即应采用成人的按压深度,即5~6 厘米。
9、(1)加压素被「除名」
10 年版指南认为一剂静脉 / 骨内推注的 40 单位加压素科替代第一或第二剂肾上腺素治 疗心脏骤停。而新版则指出,联合使用加压 素和肾上腺素,相比使用标准剂量的肾上腺 素在治疗心脏骤停时没有优势。给与加压素 相对使用肾上腺素也没有优势,因此,加压 素已被新版指南「除名」。 如果当患者的心律不适合电除颤时,应尽早 给予肾上腺素。 有研究发现,针对不适合电除颤的心律时, 及早给予肾上腺素可以增加存活出院率和神 经功能完好存活率。
专业人员该怎么做?
8. 瘾君子的福音-----纳洛酮地位的首次提升 若患者有疑似生命危险或与阿片类药物 相关的紧急情况,应给与纳洛酮
对于已知或疑似阿片类药物成瘾的患者, 救治同时可以给予患者肌内注射或鼻内给 予纳洛酮。同时给出了纳洛酮的用法,即 纳洛酮 2 mg 滴鼻或 0.4 mg 肌注。并可 根据患者反应情况,在 4 分钟后重复给药。
7、除颤
2010 年的指南中,在 AED 就 绪时,应先进行 1.5 - 3 分钟的 CPR, 然后再除颤。 2015版则提出:当施救者可以 立即取得 AED 时,对于成人心脏 骤停患者,应尽快使用除颤器;若 不能立刻取得 AED,应该在他人前 往获取以及转变 AED 的时候开始 心肺复苏,并且示患者情况,应在 设备提供后尽快尝试进行除颤。
4、按压的频率
按压频率规定为100~120次/分。 原指南仅仅规定了每分钟按压频率 不少于100次/分,但一项大样本的注册 研究发现,如果按压频率(超过140次/ 分)过快,按压幅度则不足。 新指南指出:在心肺复苏过程中, 施救者应该以适当的速率(100至120次/ 分)和深度进行有效按压,同时尽可能 减少胸部按压中断的次数和持续时间。
5、离开胸壁
为保证每次按压后使胸廓充分回弹,施 救者在按压间隙,双手应离开患者胸壁。 原指南仅建议,每次按压后,施救者应 让胸廓完全回弹,以使心脏在下次按压 前完全充盈。如果在两次按压之间,施 救者依靠在患者胸壁上,会妨碍患者的 胸壁会弹。
6、通气
无论是否因心脏病所导致的心脏骤停,医护 人员都应提供胸外按压和通气。 旧版指南仅指出,急救人员和院内专业救援 人员都可为心骤停患者实施胸外按压和人工 呼吸。 按压与通气比未变,设定固定的高级气道通 气频率按压/通气比:2015目前仍推荐沿用 2010版本:按压/通气比为30︰2,每个周期 为5组30︰2的CPR,时间大约2分钟。 对于实施了高级气道措施(气管插管、喉罩 等)的患者2010年指南要求通气频率为每分 钟8~10次,2015新指南,将通气频率设定 为每6秒1次(即10次/分)。
10、及早冠脉造影
新指南建议,所有疑似心源性心脏骤停 患者,无论是ST段抬高的院外心脏骤 停患者,还是疑似心源性心脏骤停而没 有心电图ST段抬高的患者,也无论其 是否昏迷,都应实施急诊冠状动脉血管 造影。
11、及早PCI
患者若在急诊科出现ST段抬高心肌梗死 (STEMI),而医院不能进行冠脉介入治疗 (PCI),应立即转移到PCI中心,而不应在最 初的医院先立即接受溶栓治疗。 如果SEMEI患者不能及时转诊至能够进 行PCI的医院,可以将先接受溶栓治疗,在 溶栓治疗后最初的3到6小时内,最多24小时 内,对所有患者尽早转诊,进行常规血管造 影,不建议只在患者因缺血需要血管造影时, 才转诊。
新指南规定,胸部按压在整个心肺复苏中的 目标比例为至少60%。为了提高按压效率, 减少按压中断【中断小于10秒】十分必要
指南把心肺复苏与驾车行驶进行了比较。在 驾车行驶时,一天行驶的里程数不仅受行驶 速度影响,还受中途停顿的次数和时间影响。 以60英里/小时的速度不中断行驶,则实际行 驶距离为一小时60英里。以60英里每小时的 速度行驶,但中途停顿10分钟,则实际行驶 距离为50英里/小时的行驶距离。停顿越频繁, 停顿时间越长,则实际行驶里程越少。 按压部位未变,同2010版。但在院外复苏急救 链中,强调胸外按压是目测法:部位为胸骨 下段。
(2)提升利多卡因地位
提升利多卡因地位,儿童复苏几乎与胺 碘酮平起平坐
目前的证据不足以支持心脏骤停后利多卡因 的常规使用。但若是室颤 / 无脉性室性心动 过速导致心脏骤停,恢复自主循环后,可以 考虑立即开始或继续使用利多卡因。 特别注意:儿童高级生命支持提升了利多卡 因在治疗电击难以纠正的室颤或无脉性室性 心动过速的心律失常中的作用,与胺碘酮平 起平坐。
单县中心医院
对20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年心肺复苏指南进行解读
泌尿外科 贺春荣 2016-1-4
心肺复苏指南(AHA)
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主任——于学忠
2015在新的心肺复苏指南中强调快速 行动、合理培训、使用现代科技及团队 协作来增加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存几率
1. 快速反应,团队协作
及早EMMS:一旦发现患者没有反应,医 护人员必须立即呼救,同时检查呼吸和脉 搏,以缩短开始首次按压的时间;然后再 启动应急反应系统或请求支援。 施救者应同时进行几个步骤,如同时检查 呼吸和脉搏,由多名施救者形成综合小组, 同时完成多个步骤和评估(分别由施救者 实施急救反应系统;胸外按压、进行通气 或取得球囊面罩进行人工呼吸、设臵除颤 器同时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