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框架与方法课件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框架与方法课件
劳动者个人决策?
什么样的人选择工作,为什么有的人选择就业,有人选择深造? 为什么有人喜欢假期和休闲,有人喜欢多工作? 同工同酬,为什么有的人一小时赚100,有人赚1000? ……
社会的公共政策?
地方政府规定最低工资限额,有没有道理? 加快技术进步会不会导致失业率上升? 为什么经济衰退时,有人反而加薪? ……
劳动经济学的形成:古典经济学(4)
亚当·斯密的劳动经济学思想 劳动分工对劳动生产力增长的分析 工资性质的分析 决定工资差别的因素 劳动力供需的分析 高工资经济的原则分析 经济运行的天赋自由权 自由企业的市场经济体制中的政府职能
“……各种各类不同的工人,在整个政治社会中占其多数……凡足 以改善多数人之生活,便永远不能视为有害于社会全体。……当社 会最大部分的分子穷苦无依,则那个社会断然不能昌盛而安乐,是 以凡耕种五谷以养人、缝制衣服以衣人,及建筑房子以居人者,应 使他们本身在他们自己的工作内获有一部分的产品以勉资自养、自 衣自居,毕竟是最公道不过的事。” ——《国富论》
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如何生产? 为谁生产? 谁做出经济决策以及用什么程序作出决策?
劳动经济学:劳动力作为生产要素
(联系)是经济学的分支 (联系)在一般概念、理论基础、方法上与经济学一致 (区别)研究重点不同。特殊化VS一般化
劳动经济学是什么(3):与管理学的区别
与我们的学科(HRM)有何关系?
人力资源管理者也应该掌握劳动经济学的关键思想,但 要将经济学与管理学的研究区别开来
经济学与管理学的行为主体有着本质区别 行为主体的倾向性不同
经济学:经济人、理性人、机会主义 管理学:超越经济人的复杂人、社会人、管理人
行为主体的关系差异
经济学:分工和交易形成资源配置,平等的契约关系 (个体差异性被忽视了)
劳动经济学是对劳动力市场现象系统化之后的理论认 识
是基于经济学的人性假设而来的 《帕尔格雷夫大辞典》:研究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人
力的需求和供给的科学 研究劳动力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它的价格(工资)和配
置(就业量)由哪些因素决定的
劳动经济学是什么(3):与经济学的区别
经济学研究稀缺资源如何有效配置和利用的问题。进 一步说,就是国民经济中资源配置、价格、产出等。 研究四个问题(斯蒂·格雷茨)
学》,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北京大学出版社
杂志: 人大复印资料,《劳动经济与劳动关系》
劳动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劳动经济学的形成 劳动经济学的发展 马克思的经济学说影响 当代中国的劳动经济学
❖劳动经济学的形成
• 早期
• 形成过程: – 重商主义
• 形成
– 古典经济学
• 发展
– 历史方法与制度分析
威廉·配第的分配论和劳动价值论 英国经济学之父 《赋税论》、《政治算术》、《货币略论》 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好比人体,工农业好比国家的血
液,商业犹如血管,经济运动与人体生理活动一样有 其内在联系和规律 “政治算术”
数量方法带来的严密分析 对亚里士多德三段论式演绎法的挑战
“经验主义者像蚂蚁一样,只会收集和使用;理性主 义者则类似于蜘蛛,他们用自己拥有的材料织网。但 蜜蜂取中间过程:他们从花园和田野的花中采集材料 ,并以自己的力量来转化和消化他们。真正的哲学思 考与此相似:因为它既不是全部或主要依赖于心智的 力量,也不是接受从自然史和机械实验中收集的事实 ,并原原本本将它整个储存起来;而是在变化和消化 的理解中将他们储存起来”——培根·《新工具论》
(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行动指导?
工资是如何确定的? 劳动力的需求和供给是如何的? 企业内部的劳动力市场和外部劳动力市场是如何作用的? ……
劳动经济学是什么(1)
劳动经济学来源于经济学,是一门经过演化后的独立 学科
1925,美国《劳动经济学》 具有自己的研究对象、研究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
劳动经济学的形成:重商主义
重商主义mercantilism,也称作“商业本位”,产生于 16至18世纪,后被古典经济学取代
产生于1763,米拉波;其后,亚当·斯密《国民财富 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第四篇“论政治经济学体系”。
财富是由货币或金银构成的, 因此,富足的国家往往 被认为货币更多,储积金银被认为是致富的捷径。
劳动经济学的形成:古典经济学(3)
亚当·斯密在1776年奠定了古典经济学的基础(《国 富论》)
分配是以价值为基础的,劳动是创造价值的源泉和商业 价值的尺度
社会财富增长依赖于资本积累和劳动分工等。 利己的功利人可以创造国民财富的增加 自然法则
“每个人并不企图增进公共福利,他所追求的仅仅是他个人的利益, 而且,在这样做时正象在许多其他场合一样,他被一只看不见的手引 导到去促进一种目标,而这种目标绝不是他所追求的东西。由于追逐 他自己的利益,他经常促进了社会利益,其效果要比他真正想促进社 会利益时所得到的效果大得多。”——《国富论》
当时的社会背景:16-17世纪广泛的存在大贸易国,通过 探险和殖民化增强国力
重商主义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进行了最 Nhomakorabea的理论考察。
劳动经济学的形成:古典经济学(1)
主要代表人物
威廉·配第(过渡时期) 亚当·斯密 大卫·李嘉图 让·萨伊 约翰·穆勒 魁奈
劳动经济学的形成:古典经济学(2)
管理学:行为主体在人格上平等,但在地位上并不对等 (个体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性—激励的来源)
劳动经济学参考书目
(美)伊兰伯格 史密斯 著,潘功胜 、刘昕 译:《现代劳 动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杨河清主编:《劳动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美)爱德华•拉齐尔(又译拉泽尔)著:《人事管理经济
劳动经济学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框架与方法
为什么学习劳动经济学?(1)
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 生产与消费
依靠什么获得生产? 劳动力、资本、土地
“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
——威廉·配第
劳动力与资本和土地不同,他具有极强的能动性
为什么学习劳动经济学?(2)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重心:劳动力市场及其运行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