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课后答案陈朋辉、李辉
工资水平:工资水平是指在单位时期和一定统计范围内劳动者平均工资的数额
收入政策:是政府通过非强制性或强制性手段控制工资总水平的政策。
最低工资制度:有关最低工资确立与实施的一系列法律、法令、条例、规定及办法的总称。
包括最低工资法、最低工资标准、实施范围、水平调控及监督手段等内容、它是国家干预用人单位工资水平的一种法定形式。
工资指导线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对企业工资分配进行宏观调控的一种制度。
其实施方式为,有关地区结合当年国家对企业工资分配的总体调控目标,综合考虑本地区当年经济增长、物价水平及劳动力市场状况等因素的基础上,提出本地区当年企业工资增长指导意见,企业根据国家的指导意见,在生产发展、经济效益提高的基础上,合理确定本企业当年的工资增长率。
(补充)工资指导线: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为保证宏观经济目标的实现,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相关经济指标的现状与变动,提出的关于年度工资水平增长标准的权威性建议。
工资谈判制度: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企业、雇主或其组织为一方,以雇员或工会组织为另一方,双方在政府的指导协调下,就企业工资分配问题进行协商的制度。
劳动负效应补偿性工资差别:有些职业的劳动环境恶劣,给劳动者带来精神损失、健康损失,这种由于“劳动负效应”造成的“非货币损失”需要在工资中给予补偿。
风险补偿性工资差别:有的职业的工资较稳定,有的则变动大;有的职业较稳定有的则不稳定甚至有失业风险,因此,虽然其他条件相同,工资却会有差别,这种差别就成为风险补偿性工资差别。
人力资本补偿性工资差别:人们对人力资本投资是要取得回报的,劳动者进行了教育费用等投资后,在工资上就应有所回报这种对人力资本投资的补偿就在工资上体现出来了。
工资指数化:即通过立法,将工资增长指数与生活费价格指数直接挂钩,定期按照规定的比例自动增加工资。
竞争性工资差别:在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可以自由流动的充分竞争条件下,劳动者之间由于本身的劳动效率或劳动技能的差异而形成的工资差别。
垄断性工资差别: 是非补偿、非竞争性的工资差别。
它是指因某种制度性因素,或劳动力的某些自然特征导致劳动力供求的特殊矛盾,从而使某些职业的劳动者处于垄断地位所形成的工资差别。
洛伦兹曲线:在一个总体(国家、地区)内,以“最贫穷的人口计算起一直到最富有人口”的人口百分比对应各个人口百分比的收入百分比的点组成的曲线。
基尼系数:是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根据劳伦茨曲线所定义的判断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
是比例数值,在0和1之间,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
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
1、决定工资水平的宏观因素与微观因素包括哪些方面?
答案:从全国范围来看,影响工资水平的主要因素包括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劳动生产率水平、国民收入的分配比例、可供个人消费的消费品数量、就业规模、人口增长以及城乡收入差别等。
决定微观工资水平的因素可以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大方面。
企业外部影响工资水平的因素,主要有市场劳动力供求状况、政府对宏观工资水平的决策以及物价水平的变动等。
企业内部因素对工资水平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员工之间的劳动差别、分配形式和企业经济效益三个方面。
2、政府对工资总水平实行控制的收入政策是什么?
答案:1、权威性劝说政策
2、工资-------物价指导线或者指路标政策
3、补偿或税收性收入政策
4、工资-------物价管制或冻结政策
3、试述工资指导线制度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答案:
主要内容:1、基期年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2、本年宏观经济形势预测
3、本年度工资增长建议
4、实现工资指导线的相关措施(P216)
意义:1、完善工资宏观调控体系。
工资指导线的适用范围为各种经济类型的企业,较之过去传统的只调控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的做法是一大进步,有利于国家宏观调控的整体性和完整性。
同时,政府通过实施工资指导线,调控工资总量、工资水平的增长情况,使工资增长与经济增长保持合理的比例关系,促进宏观经济目标的实现。
2、引导企业工资适度增长。
政府运用工资指导线,向企业提供宏观经济信息,发布工资水平增长指导意见,让企业掌握宏观经济形势和国家政策导向,正确进行工资决策,以实现职工工资正常、适度的增长,达到调动职工生产积极性。
合理控制人工成本,增加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目的。
3、促进劳动力市场均衡价格的逐步形成。
通过实行工资指导线制度,结合个人所得税的实施,限制过高收入,特别是对工资水平偏高,增速过快的职工收入加以抑制,可以逐步解决工资分配中行业间、地区间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促进社会平均工资率的形成,并使社会平均工资率逐步成为劳动力市场价格的信号。
4、为企业进行集体协商决定工资水平提供主要依据。
进行集体协商决定工资水平,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依法自主决定工资的基本形式。
政府公布的工资指导线是企业与职工双方集体协商确定工资水平的主要依据,企业针对职工工资增长的意见均应围绕工资指导线提出,劳动部门依据工资指导线制度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对工资集体协商进行指导、协调和监督。
4、工资指数化的具体内容包括哪些?
答案:
主要形式:1)全挂:即劳动者的全部工资收入均实行指数化,与物价挂钩浮动。
2)半挂:即劳动者的一部分工资收入与物价挂钩浮动,一般可采用标准工资挂钩、基本生活费用挂钩等方法。
从挂钩比例看有4种具体方法:
1完全指数化
2部分指数化
3极限指数化
4超物价指数化
5、人力资本补偿性工资差别的成因是什么?
答案:进入不同职业所必需的技能成本不同,会造成不同职业工资的差别。
也就是说,教育投资的差别带来补偿性工资差别,某些职业的高工资只是对长期教育和培训所作投资的一种收益。
人的时间偏好内生率不同,工资会有差别。
所谓时间偏好内生率,即使投资现值等于成本现值的贴现率。
人们的时间偏好内生率不同,其差别会导致人们在人力资本投资方面的差别,进而导致收入(工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