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礼仪养成教育的策略唐山市第三幼儿园甘晓香幼儿礼仪指幼儿在幼儿园、家庭、社会活动中所遵守的一些简单的行为规范.幼儿礼仪教育应是人之初的“必修课”.在个体的发展中,某些行为的习得有一个关键期,期间个体处在一种积极的准备和接受状态,如果给予必要的刺激和帮助,某种行为能力就会迅速发展起来,并产生长久的影响.学前期幼儿,可塑性强,易接受外界的各种信息,因而也是了解社会、学习各种行为要求的理想时期,更是礼仪等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对幼儿进行礼仪启育,有助于促进幼儿社会化的进程,对幼儿今后的学习和整个人生的发展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尤其对幼儿的个性、社会性及道德品质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幼儿园里,幼儿特别喜欢模仿老师的一举一动。
幼儿对老师的崇拜心理,使他们喜欢认真地模仿和学习老师的各种行为表现。
幼儿还特别喜欢模仿父母的言行,家长的一些不良的、错误的言行对幼儿的发展有很大的消极影响。
因此,要使幼儿养成良好的礼仪行为素养,就需要家庭和幼儿园共同努力。
那么,怎样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培养幼儿的礼仪规范呢?一、优化育人环境,营造礼仪氛围孩子成长需要和谐的环境,教师的任务就是要为幼儿创设宽松、愉快的环境.这样幼儿可以在宽松、愉快、和谐的环境中潜移默化的受到教育,因此说幼儿礼仪的培养离不开和谐的环境.可以在“家园桥”栏目中张贴“致家长的一封信”和幼儿礼仪的相关知识,这样家长可以通过读“致家长的一封信”来了解班上开展的主题系列活动的内容及要求,通过学习幼儿礼仪知识使家长明白了应从哪些方面对幼儿进行礼仪培养,从而配合教师对幼儿进行礼仪培养,起到了家园共育的效果.幼儿园的环境创设既包括家园共育,又包括环境育人,两者缺一不可.尤其是环境育人在教育幼儿和培养幼儿良好习惯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培养幼儿生活礼仪中我就充分利用幼儿周围的环境在活动室门外的走廊制作了“做个懂事的乖宝宝”专栏.我们把幼儿在幼儿园礼貌表现,拍摄成照片贴在专栏中.我们还教育幼儿注意观察平时谁表现的最好.随时让幼儿将自己看到的或者自己做到的用五颜六色的笔画出来,教师将他们的作品贴在“我是小画家”栏目中.幼儿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了,创作欲望越来越浓,于是小小睡眠床就贴上了一张张美丽的儿童作品.这时幼儿有了成就感,他们的环境变得和谐美丽了,同时也给幼儿营造了一种文明礼仪的氛围.二、注重日常礼仪渗透,细化礼仪内容幼儿美好的心灵,优良品质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一事一物,一个活动就能见效的.于是,我把礼仪养成教育自然灵活地渗透在一日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随即进行.一日生活为幼儿提供了很多社会性的礼仪行为发展的契机,幼儿只有在社会生活中才能积累社会经验,学习怎样做人、怎样生活.因此,我们在游戏、入园、进餐、入厕、午睡、户外活动、教育活动、过渡环节等一日生活中,为幼儿提供各种各样的情境,制定各项行为规则.同时对每个环节的行为提出具体要求,把礼仪内容细化到个环节中.如入园:要求幼儿仪表整洁、进园主动与老师、同伴打招呼,与父母说再见等,进餐做到文明用餐,保持桌面干净,爱惜粮食,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餐后自觉收拾餐具,饭后养成漱口和擦嘴的好习惯.入厕:要求幼儿互相礼让,随手冲马桶,便后洗手做到节约用水,喝水时喝多少就接多少绝不浪费.午睡:要求幼儿安静入睡,不打扰小朋友入睡,上床时将鞋子、衣服摆放整齐,起床时自觉整理床铺.户外活动、区域活动和教育活动时:要求幼儿讲话文明,不争抢玩具,小朋友之间懂得谦让,并乐意与同伴交流合作,形成友好的同伴关系.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认为:“人格教育,端赖六岁以前的培养,凡人生态度、习惯、倾向,皆可在幼稚时代立一适当基础”.幼儿在幼儿园学习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物品要摆放好,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周围的大自然.概括起来就是,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我在一日活动中注重日常礼仪的渗透,使幼儿在幼儿园的各项活动中受到礼仪教育.为了使活动不流于形式,我们在整个学期开展了主题是“我是中班小朋友”的活动.内容包括:入园、离园打招呼;进餐;游戏;午睡;教育活动;上下楼梯等等.把每月做为一个阶段,进行总结表扬.这样幼儿既可以在平时受到奖励又能得到阶段性的鼓励.三、注重榜样的示范,强化礼仪行为爱模仿是幼儿的特点,是幼儿礼仪行为养成教育的另一种学习方法,这种隐性的教育是一种“威力”无比的教育.我们在教育幼儿时往往采用说教的方式但是效果不佳. 说一次、两次可能见效,但是次数多了就不起作用了, 树立榜样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是身教重于言教吧!(一)教师榜样的作用在幼儿面前教师行为落落大方,注重言谈举止,幼儿就会以老师为榜样,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礼仪习惯.因此,作为一名教师要起到榜样示范作用.只要是上岗我就做到衣着整洁、大方,精神饱满,笑脸相迎每一个幼儿和家长,主动与幼儿到招呼,积极热情地与家长沟通,并做到礼貌大方.当早晨接待幼儿时我会非常动情的和每个幼儿到招呼:“杜政阳小朋友,你好!你今天穿的衣服真漂亮.胡成,你好!你的迷彩服新买的吧,你穿着真精神,真像个解放军!王浩齐,你好!你好几天没来了,老师都想你了……”我在接待每个幼儿时都会根据每个幼儿的具体情况用生动的语言主动与他们打招呼,家长离园时我也会说:“您慢走!”在我的启发和带动下孩子们都能够主动与教师、小朋友问好,打招呼与家长说再见.在要求幼儿之间礼貌、友好相处时,我和班上两位教师交谈时有礼貌,和每一位小朋友交流时都注重亲和、有礼貌,就像朋友一样.当孩子们看到老师这么有礼貌时他们也会模仿老师的样子去和老师、小朋友交流.班上形成了和谐融洽的氛围.(二)幼儿榜样的作用在幼儿中树立榜样,促进幼儿间的友好交往.通过树立榜样幼儿可以产生竞争意识,这将是幼儿礼仪培养的重要有效手段.例如:我表扬孙丞墨小朋友时说,今天早晨孙丞墨见到老师声音特别宏亮的问老师好,还主动和小朋友打招呼,大家给他鼓鼓掌.第二天就会有很多小朋友向他学习和老师、小朋友打招呼;在午睡时我表扬刘星良安静入睡不打扰周围的小朋友,正在说话的小朋友就会马上停止下来,我的不断表扬鼓励就会使全班小朋友很快入睡;孙宁不小心摔倒了,懂事的王子怡马上将她扶起来还对她说疼吗?我给你揉揉.见此情景我立刻在全班表扬王子怡,大家向她投去了羡慕地目光.没想到第二天陈俣彤在水房划了一跤,更没想到的是一向爱欺负小朋友的方佳伟居然把陈俣彤扶起来.我不失时机地表扬了方佳伟,看到他脸上得意的笑容,大家也笑了. 我的教育在不知不觉中减少方佳伟了无意伤害小朋友的行为.这使我真正看到了榜样的作用,更体会到了教师的身教重于言教的内涵.四、以人为本,注重礼仪教育的游戏化(一)在游戏中培养幼儿良好的礼仪习惯著名教育家杜威说幼儿阶段“生活即游戏,游戏即生活.”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在游戏中,不仅需要幼儿克服困难,还需要与他人合作共享成功的乐趣,这时向幼儿进行礼仪教育能获得最佳效果,教师在指导幼儿游戏时,根据幼儿行为品质形成的发展特点,充分调动幼儿游戏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培养幼儿对待周围人和事的正确态度,发展其观察、语言、想象、社会交往能力,从而促进幼儿良好的道德情感和行为习惯的形成.例如:幼儿在玩“娃娃家”时他们会主动划分出不同的角色,有的扮演爸爸;有的扮演妈妈;有的扮演宝宝.游戏前我会提示他们:在娃娃家里做爸爸妈妈的要爱护孩子,孩子要对爸爸妈妈有礼貌,看谁扮演的角色最好.在玩的过程中他们把各自的角色扮演得活灵活现,简直就是一个充满温馨和睦的家庭.孩子们在玩积木时我要求他们小组合作大家共同商讨一起动手搭建出自己喜爱的东西来.孩子们可高兴了几个人一起搭积木,他们边搭边商量经常搭出老师意想不到的东西来.(二)注重幼儿礼仪教育的游戏化在游戏中可以培养幼儿的良好的礼仪习惯,那么把一些日常礼貌用语编成儿歌再配上简单的动作,利用饭前、午睡前和离园前的空闲时间和幼儿一起互动,这样既可以减少时间的隐形浪费又可以对幼儿进行常规培养,使礼仪教育游戏化、兴趣化.现在的幼儿都是独生子女, 家长的溺爱大多数孩子变得刁蛮任性、以我为中心,不懂得谦让.他们经常会争抢一个玩具争吵不休甚至动起手来.老师的耳边经常会响起这样的声音:“老师他(她)挤我,老师他(他)抢我的玩具,老师他(她)往我的纸上乱画,老师(他)她打我……”.我在解决这种事时采取互相找不足,互相赔礼道歉.他们都能说出自己错在哪,主动赔礼道歉,愉快的进行游戏.为了教育全体幼儿我自编了儿歌《乖宝宝》,内容是:小力不小心,踩了我一脚.我不把他骂,也不把他打.打骂都不好,做个乖乖宝宝.我班的位置处在二层,平时我们都教育他们走路要轻,不要乱蹦乱跳,楼下的小弟弟和小妹妹们怕吵.根据这种情况我编了儿歌《走路静悄悄》,内容是:我要学小猫,走路静悄悄.楼下小朋友,最怕吵和闹.走路咚咚咚,吓得哇哇叫.要是吓出病,那可怎么好?孩子们在边说边做中懂得了不影响他人的道理,学会了如何做人,如何与人相处那么在家庭中怎样对孩子进行礼仪教育呢?无论是探亲访友,还是在家中款待亲朋好友,这都是让孩子学习礼仪,提高交往能力的好机会。
一、做客父母可在去做客的路上,以交谈的方式对孩子进行礼仪教育,这常常是十分有效的,因为这时父母说的话,孩子听得进,记得牢。
父母应告诉孩子要去哪里,怎样称呼主人,并介绍他们与父母的关系,与孩子自己的关系。
鼓励和启发孩子想出一些新年祝词,向主人致以节日的问候。
当主人端上糖果糕点、茶水时,应先道谢。
然后用双手去接。
告诉孩子不要随便玩弄主人家的摆设和物品,更不能任意开柜子门、冰箱等。
考虑到主人可能会留客吃饭,父母也应提前对孩子进行餐桌礼仪教育,让孩子吃出“文雅”来,要小口进食,闭起嘴咀嚼,不要发出声响来。
挟菜、舀汤时动作要轻,不要光挟自己爱吃的菜,也不要对菜的味道评头论足。
提醒孩子临走时应向主人道谢,说“再见”。
二、待客在等待客人拜访前,对孩子进行礼仪教育也是很有必要的。
告诉孩子见了客人应面带微笑,起立主动问好。
对客人的提问,必须认真回答。
要孩子以小主人的身份热情招待客人,为客人端茶送水。
在父母与客人交谈时,不要随便插嘴、吵闹。
不对客人评头论足,不讨要礼物等。
客人临走时,也要孩子送至家门口,说:“再见,下次再来!”等礼貌用语。
当然,父母的言行举止是孩子学习社交礼仪的最好榜样。
因此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则,给孩子好的影响。
平时,父母就应创造机会让孩子多实践,鼓励孩子参加各种人际交注活动。
对孩子的礼貌行为及时肯定赞扬,让孩子体验到礼貌行为带来的愉悦,以利于巩固,重复这种行为,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
另外,值得父母注意的是:当着客人的面,千万不可责怪孩子,这会让客人难堪,孩子恼怒。
不要当着客人和孩子的面将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作比较,这样会损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