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线上线下零售的利弊分析

线上线下零售的利弊分析

线上线下零售的利弊分析
零售的本质,是连接“人”与“货”的“场”;而“场”的本质,是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的万千组合。

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在互联网的帮助下,正在用线上的数据强项,赋能线下的体验优势,从传统的“用商品差价,补贴信息流成本”流向“不卖货的体验店”。

这种线上赋能的线下零售,就是“新零售”。

1.信息流:高效性vs体验性
货比三家这种行为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传统零售的信息流效率较低,而互联网的出现为信息的传递效率得到了巨大的提升。

然而根据中国商务部在2018年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依然有85%的消费发生在线下。

并没有出现线上对线下的全面碾压。

为什么?因为互联网电商相对于传统零售,在提升效率的同时,也损失了体验性。

互联网擅长信息流的“高效维度”,更快、更全、更便宜;线下擅长信息流的“体验维度”,更复杂、更多感、更立体。

正如我之前所从事的家用中央空调行业,需要根据用户的房型做个性化地设计,绝大多数时候为了准确性还需要到现场做实地测量。

很显然,就目前的互联网技术尚不能就此提供更高效率的解决方法。

2.资金流:便携性vs可信性
相对来说,消费者在线下的单笔消费额度要高于线上的单笔消费额度。

因为每个消费者心中都有一个“零钱账户”。

比如你钱包里有
一张100元的整钞,你舍不得把它破开花掉,但只要你买了1元钱的东西,剩下的99元零钱很快就会花光。

所以,零钱账户里面的钱,花起来心理上没有压力。

但是整钱的心理账户,每次花销都需要经过慎重思考。

线上购物因为无法获得复杂“信息流”(体验性),而“资金流”和“物流”无法双向同时发生,始终缺乏“可信性”,所以,相对来说,大家更愿意用“零钱账户”里的钱在网上“试错”。

但在线下购物,信任感明显就会提升很多。

很多老年人不喜欢网上购物,并不仅仅是因为技术上的问题,而是他们觉得线下的门店就在那里,万一有事儿,那个店跑不掉。

涉及价格昂贵的物品更是如此,比如一块名表,在实体店要卖十多万,网上只十万,但你可能不太敢买。

由此可见,由于相对于线下缺乏可信性,线上资金流更容易发生在小额交易上;而大额交易,可能会带来可信性的心理障碍。

所以,面对互联网,线下零售要明白自己可信性强这个独特性,在大金额交易上寻找战略优势。

3. 第四节物流:跨度性vs即得性
无论你是去超市买东西,还是去商场,去任何一个线下的零售业态,都是人在移动接近商品。

按照物流的方向划分,我们称其为“人找货”;货离你尽量近,然后等着你去找它。

这有一个明显的缺点,即受距离的限制较大。

一个人的生活半径有限,能找到的货,永远是较少的。

人们之所以感叹万能的淘宝没有买不到,只有想不到,就是
因为在现实生活的活动半径中,接触不到多少货。

进入电商时代后,人找货变成了货找人。

你在网上下单后坐在家里就可以等着货移动着来找你。

和人不同,货的活动半径就是地球的半径。

这是互联网电商在物流方面带给我们的改变,它实现了跨度性。

人找货,活动的范围有限,但如果变成货找人,就会出现一种新情况:全世界的货物都可以奔向你,价格也会被拉平。

这就是互联网电商物流的跨度性优势。

然而线下仍然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

线下物流,依然是传统零售在“三流”中最大的优势,因为它拥有一种电商物流做梦都想要的能力,那就是即得性。

马上下单,马上就可以拿走货物。

那么如何兼顾线上的跨度性和线下的即得性呢?有两条路径可以参考:
•让线下商品离你更近,越近越有即得性。

如果能更智慧地安排库存,把我想买的商品,放在离我最近的地方就好了。

•让互联网的物流更快。

互联网的跨度性,比你可以买到几乎任何产品,但终究有时差。

如果能增加物流速度,用快来对冲距
离就好了。

让线下商品离你更近,或者让互联网的物流更快,都是新零售的机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