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历史上册 期末总复习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素材 北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 期末总复习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素材 北师大版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一、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分立(国家分裂)与统一
1、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更迭
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分裂中孕育着统一的因素
(1)从直观上看,中国封建社会是在国家分裂与统一的交替发展中最终走向统一的,多次交替过程的实现,都使国家统一的基础更加牢固,条件更加充分,因此,从分裂走向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自进入封建社会,我国先后出现了三次大分裂、四次大统一的局面。

战国时期的分裂走向秦的统一;三国的分立走向西晋的统一;东晋十六国到南北朝的政局混乱和南北对峙走向隋的统一,五代、辽、宋、夏、金的分裂走向元的统一。

(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孕育着统一的因素:江南地区的发展,使南北经济发展差距逐步缩小,为统一奠定了经济基础。

由于迁徙、统治者的改革等因素的作用,北方出现民族大融合,使南北对峙的民族矛盾和隔阂逐渐消失。

局部统一的出现,如曹魏、前秦、北魏、北周等统一黄河流域,南方宋、齐、梁、陈四个朝代,是走向全国统一的基础。

长期分裂割据混战,人民渴望统一,统一成为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

为结束分裂局面,统治阶级中的一些人物,进行过不同程度的努力。

东汉
魏 蜀 吴 西晋 十六国 五胡南下 东晋 北朝 东魏 北齐 北魏 西魏 北周 隋
南朝:宋 齐 梁 陈
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经济继续发展
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战争频繁,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更为严重。

但在分裂和动荡中,社会经济仍有所发展。

其原因有:各个政权的统治者都重视发展经济,以增强和扩大在自己统治区域中的势力;各族人民之间的大融合,互相学习农牧业生产技术,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2、这一时期经济发展最突出的表现是:江南地区的开发。

自东汉末年以来,南方相对安定。

西晋末年起,北方居民大量南迁,增加了大量劳动力,也带来了比较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统治者注意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有利于促进江南经济的发展,使南北经济发展差距逐渐缩小,为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3、启示:政局的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统治者对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先进的科学技术的应用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

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
1、民族融合的本质含义
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民族融合为一体,各自的民族特征自然消失(至少是大部分消失)或者形成一个新的民族。

民族融合是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基本现象和最高形式,在中国古代历史发展进程中呈现出三次高潮:春秋战国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五代宋元时期。

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的两个阶段
(1)东汉末年以来,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族陆续内迁,到西晋初年,人数达到几百万。

他们同汉族杂居,互相影响,民族界限日益缩小。

(2)北魏建立后,适应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趋势,孝文帝进行了改革,特别是汉化政策,进一步加强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3、北方民族大融合的基本途径包括:各族人民的友好往来,各族人民的联合斗争;民族迁徙,婚姻关系;少数民族的封建化改革;国际统一局面或实行有关的政策;民族战争等。

4、民族融合的主要历史作用体现在:提高了民族素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加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巩固了国家统一,推动了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