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表水环境容量测算技术报告成都验收会会议纪要(精)

地表水环境容量测算技术报告成都验收会会议纪要(精)

地表水环境容量测算技术报告成都验收会会议纪要中国环境规划院2004年12月6日2004年11月24日~30日,地表水环境容量测算技术报告预验收会在成都市顺利召开。

国家环保总局石效卷、钱勇、郭瑾珑等参加了会议,江西、甘肃、海南、湖南、山西、吉林、青海、广西、四川、广东、上海、云南、陕西、内蒙古、宁夏、黑龙江、辽宁、贵州等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环保局(厅)负责水环境容量测算工作的管理和技术人员70余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由规划院吴舜泽主任主持,对江西、甘肃、海南、湖南、山西、吉林、青海、广西、四川、广东等10个省(自治区)环保局(厅)水环境容量测算工作及其技术报告进行了验收,对云南、陕西、内蒙古、宁夏、黑龙江、辽宁、贵州等7个省(自治区)的水环境容量测算技术报告进行了预验收。

会议通过了江西、海南、湖南、山西、吉林、青海、广西、广东等8个省(自治区)的地表水环境容量核定技术报告,原则通过了四川、甘肃2个省的地表水环境容量核定技术报告,其中广东、广西、湖南、江西等省工作成果完成较好。

通过验收的省(自治区)环保局(厅)将按照专家意见修改完善技术报告,提交规划院审核或确认后按程序上报国家环保总局。

会议对云南、陕西、内蒙古、宁夏、黑龙江、辽宁、贵州等7个省(自治区)地表水环境容量核定技术报告提出了修改完善意见,并请预验收省市按照专家意见,尽快完善技术报告,准备正式验收。

上海市、湖北省主管水环境容量测算工作的管理及技术人员也到会学习了其他省市的测算工作经验。

从会议情况来看,目前各省市在对水环境容量计算的理解、数据口径对应、面源、容量测算结果与基于容量的总量控制方案关系、省界衔接、源头水处理、上下游水质衔接、二维计算∆C,一维计算长度与达标率控制、一维计算和二维计算关系、数据分析说明和汇总核实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规划院将尽快进一步明确相关环节要求。

考虑到各省技术报告有关问题具有一定的共同性,现将有关意见汇总纪要如下,以便全国各省市参考:一、云南1、部分河段划分的容量计算单元长度过长,应加密水质控制节点(包括市界、县界、取水口),原则上计算单元长度应控制在10公里,达标河长占计算单元长度的比例严格控制不低于60%。

2、容量计算单元上游来水水质浓度不能取实测浓度,否则存在容量重复利用的问题,应使用所属功能区的水质目标值(上限值)。

要单独列表说明容量测算中上游省界来水和下游出省界水质,以便最后统一衔接3、上下游功能区水质目标要衔接,模型计算中所有的C0都要使用功能区划水质目标值。

源头水功能区划为Ⅲ类和Ⅳ类,是不合理的。

4、补充大江大河干流的径流量数据,部分容量计算河段使用了多年均径流量数据,设计流量值要核实。

5、控制单元统一排序编号,加强数据前后对照和校核分析。

6、综合衰减系数K值的测定的影响因素很多,技术上存在一定的难度,建议使用规划院提供的参考值。

7、容量计算单元上游区划为低功能,下游为高功能的情况下,可以采用两种技术处理方法:一是在计算单元内预留一定长度的过渡带;二是计算单元上下游交接的控制断面取功能区划的下限和上限之间的一个值。

8、对采用正向、反向计算的容量计算单元要列表说明,对采用反向计算的单元要注意控制达标河长的比例。

对于没有排污口的水域,往往都是容量难以利用的水域,要从严控制。

9、污染源调查面源排放量估算值偏高,入河系数取值偏小,应结合丰、平、枯水期水质评价结果,分析确定合适的取值。

10、控制单元水质评价应以容量测算因子进行评价,如果一个控制单元重金属超标而容量测算因子达标,应视其水质达标。

二、陕西1、稀释容量采用零维模型的径流量与水质目标差值的积,自净容量采用一维模型,二者综合在一起进行计算单元的容量计算,需要进行理论推导,并作好对比分析。

2、将所有控制单元的水质目标统一定为Ⅲ类,并不利于水环境功能区的管理,过分强调了水资源的自然属性。

对跨省界控制断面的水质目标确定,必须按照水环境功能区划的要求进行调整。

3、采用此方法计算,一维计算控制单元长度不宜过长,否则将出现过长河段严重超标的现象,应将县界、市界、重要的取水口作为水质控制节点。

4、虚拟点源在控制单元中间输入,不符合达标河长比例不低于60%的计算原则,应作调整。

5、每一控制单元的本地产水(主要为降雨)水质浓度均定为10mg/l,是否偏低,以Ⅱ类水质目标要求似更合理。

6、补充污染源调查数据,所有的污染源数据也要对应到相应的控制单元7、按照《技术报告编制大纲》的统一要求,加强数据的规范性,重新编制技术报告。

三、内蒙古1、设计流量值要进一步核实,采用90%保证率的河流使用近十年左右的水文数据是不合理的,至少要收集近二三十年的数据资料。

对采用75%保证率的要列表说明。

2、容量计算单元的长度要控制在10~20km以内,在市界、县界、重要的取水口和水源保护区等处要划分水质控制节点,每个计算单元都要严格控制达标河长的比例,防止仅下游控制断面达标。

3、45页“混合区”有别于二维计算中的“混合区”概念,应明确定义。

将混合区划定为几百公里,容量计算结果将非常巨大。

一般情况下,排污混合区下游为过渡区,然后才是功能区,应根据功能区划情况,进一步核实纳污区(劣Ⅴ类)的长度,不计算其水环境容量。

4、降解系数取值偏大,不要使用实测值,统一使用规划院提供的参考值。

5、报告中规划了2005年和2010年的理想水环境容量值,是在不断进行功能区划目标调整下得到的,但时间界定严格,在报告书写中可定义为“近期”、“远期”。

6、黄河包头段需应用二维模型计算,要控制每个排污口的污染带长度符合标准,同时混合区的总长度占二维计算单元长度的比例要控制在8%以内。

饮用水源地不要算容量。

7、上下游计算单元的水质目标注意衔接,报告中出现计算单元长度、水质目标前后对应不一致的情况,要进一步核实。

8、每个排污口污水混合后的浓度超标范围控制在相应功能区水质目标值的20%之内。

9、二维计算模型中横向混合系数Ey取值为0.6m/s偏大,对容量计算结果影响很大,应参考规划院提供的二维计算原则合理取值。

10、有关概念表述要规范统一,必须提供计算过程参数和结果以便核查。

11、对零维应用进行分析。

四、宁夏1、用一维模型来计算河宽大于200米的大江大河,不均匀系数的取值偏大。

应按照全国统一的大江大河容量计算原则和技术要求,利用二维模型来计算容量。

2、叶盛桥段计算单元,反帝沟入口浓度小于黄河来水浓度,不属于污水,可视为径流,不符合模型的输入要求,代入模型计算会引起误差。

3、对氨氮降解系数K的研究中,所使用的监测数据不仅要保证足够的数据量,而且要收集分水期的水质监测和评价数据,对应到相应的入河量数据资料,注意入河量估算为全年平均值所引起的差异;同时点源排污量调查和面源污染物估算是否准确也会影响到分析的结果。

4、跨省界交接断面水质目标要衔接,在公平、公正的原则上,各省协商解决,本次容量核定中将出省水质目标定为Ⅳ类是不合理的。

5、清水河在黄河入口前,在保证干流水质的前提下,提出控制目标值,可对清水河计算容量。

6、注意上下游水质目标衔接,对上游低功能、下游高功能的情况可参考上述规划院提供的技术处理意见。

而在计算过程中,如果上游低功能计算单元充分利用了容量,则下游高功能计算单元容量计算结果就是负值,不允许定为零,这属于容量上下游区域内部调整的问题。

五、黑龙江1、调整容量计算单元的长度在合适的范围之内,在所有的监测点处细化计算单元。

2、工业GDP排水系数前后不一致,工业排水系数值偏小,是否是统计口径的差异,应注明原因。

工业废水排放量数据也出现前后不一致的情况,需进一步核实。

3、技术报告83页COD及氨氮排放量值较高需说明原因。

85页污染源调查基础数据表中城镇生活废水排放量与COD排放量折算出的废水浓度太高,需核定污染源数据。

4、注意上下游水质目标的衔接。

如技术报告103页黑哈03、146页黑鸭08等上游水质目标Ⅴ类下游水质目标Ⅲ类的容量计算单元,即由劣水到好水要说明计算中的处理过程,如果上游计算单元使用了区划水质目标上限值,则下游计算单元存在水质跨度,容量计算结果就是负值,不能为零。

直观可理解为下游的容量转移到了上游,或上游侵占了下游的容量,而区域内总的容量没有变化。

5、进一步对功能区划进行核实,从表中看出很多河段区划水质由Ⅲ类直接进入Ⅴ类,即使经核实确认后,在容量计算中也不宜由20mg/l(Ⅲ类水)直接利用到40 mg/l(Ⅴ类水),应在控制单元中间节点处控制断面水质为30 mg/l(Ⅳ类水),不能所有控制断面都取40 mg/l。

6、在容量测算中没有利用零维模型,可在报告中去掉这部分内容。

哪些单元用一维正向,哪些单元用一维反向虚拟排污口,哪些单元用二维计算都要说明。

在一维计算中用了整个江段的流量要乘以不均匀系数折算;凡河宽大于200m都应用二维计算(包括佳木斯),控制每个排污口的混合区长度,污染带总长度占计算单元长度的比例控制在8%以内。

7、报告105页表中主要排水口松江铜矿等概化在一起的排水口,应写为松江铜矿、东苇纸板厂、宾西兴业造纸厂、宾西益民造纸厂、哈市沈氏纸制品公司排水口0.41。

8、进一步加强各地市数据的汇总、核实、分析,在技术处理上保持一致。

六、辽宁1、技术报告52页无排污口的计算单元不要用零维计算,要采用一维反向计算;53页加权系数调污染带长度的一维模型选用问题可以进行分析。

2、对有排污口的计算单元要采用正向计算,控制达标河长占计算单元长度比例不低于60%,排污口处污水混合后浓度超标幅度在20%以内,河宽过大的河流不能采用全河段流量参与计算。

3、注意上下游水质目标的衔接,对辽沈05及辽沈06等上游水质目标四类下游水质目标三类的计算单元,即由劣水到好水要说明计算中的处理过程。

4、水环境容量计算基础数据表中混合区长度应改为控制单元长度,上断面至下断面水质目标应填几类到几类而不是仅填几类。

5、技术报告47页2002年各市污染物入河量一览表中的数据需重新核实。

进一步加强数据的汇总分析,将不同口径在汇总时调整为统一口径。

6、报告51页扩散参数的确定,与叙述内容不符,应改为降解系数的确定,降解。

7、鸭绿江要用二维模型计算容量,污染带总长度占计算单元长度的比例控制在8%以内,其中计算单元的长度要使用单岸线长度,并在容量汇总表单独列出。

8、鸭绿江等感潮段河段容量计算如果在技术处理上存在难度,可不计算其容量,在报告中注明。

七、贵州1、技术报告中未提供污染物入河量数据,补全并核实。

2、补充具体的EXCEL计算过程,便于校核分析。

例如黔104、黔105计算单元,除了设计流量不同之外,所有的计算条件都一致,但设计流量大的计算单元,容量值反而小,如何解释?3、功能区划为劣Ⅴ类的水环境功能区,如何计算其水环境容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