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堆积体大断面隧道进洞施工工法

堆积体大断面隧道进洞施工工法


图2
三台阶七步开挖法施工工序( 单位: m)
图3
三台阶临时仰拱法施工工序( 必要时标准设计
RAILWAY
STANDARD
131
·施工技术与工艺·
4 初期支护
张小明—堆积体大断面隧道进洞施工工法
开挖后钢架及时落底接长, 封闭成环 。 钢架与喷混凝土形成一体, 钢架与围岩间的间隙 用喷混凝土充填密实; 各种形式的钢架全部被喷射混 凝土覆盖, 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 50 mm。 4. 4 喷射混凝土 喷射混凝土采用洞外自动计量拌和站拌和, 湿式 喷射混凝土施工, 湿喷混凝土可减少回弹量, 降低粉 尘, 提高工作效率和施工质量。 5 径向注浆 采取在喷射混凝土预留注浆孔的方法进行注浆, 注浆范围按 2 m 范围设置, 注浆孔按梅花形布置, 孔口 环向间距 1. 8 m, 孔底间距 2. 5 m, 纵向间距 1. 8 m, 注 浆采用风枪开孔, 孔径为 52 mm, 孔口管采用 50 mm, 钢管全长 1 m, 孔口管 壁厚 3. 5 mm 的热压无缝钢管, 设置牢固, 并有良好的止浆措施, 一般采取尾部焊接阀 门的办法来实施, 注浆压力宜为 0. 5 ~ 1. 0 MPa, 注浆 材料选普通水泥浆, 初次注浆完成后再进行二次补浆, 具体详见图径向开挖注浆如图 4 所示。
铁道标准设计
RAILWAY
STANDARD
DESIGN 2012 ( 增刊)
张小明—堆积体大断面隧道进洞施工工法
·施工技术与工艺·
表1
队伍名称
劳动力安排
工种 人数 任务划分 爆破工 3 负责隧道开挖爆破 司机 10 负责隧道装渣、 扒渣、 运渣 操作手 20 负责隧道钻孔开挖、 锚杆安装 隧道施工队 锚喷工 12 负责隧道拱架安装、 网片安装、 喷射混凝土 钢筋工 8 负责隧道拱架、 锚杆、 网片制作 4 负责隧道拱架、 锚杆、 网片制作安装 电焊工 混凝土工 13 负责隧道仰拱、 二衬混凝土施工
图1 超前预加固示意( 单位: cm)
或控制爆破开挖, 以保护围岩; 各部之间的间距 2. 4 喷、 网、 锚及格栅钢 m。各部开挖后及时封闭掌子面, 架联合支护作业, 施作临时仰拱。拱脚、 中下导墙角增 设锁脚锚管, 初期支护及时成环。 爆破时采用风动凿 岩机钻孔, 非电毫秒雷管微差起爆, 湿喷机湿喷作业 。 仰拱施工长度 3 m。 各部实行平行作业, 在监控量测 中如发现沉降过大应在上台阶采用竖向临时支撑, 以 稳定围岩, 确保安全, 三台阶临时仰拱法施工工序流程 见图 3 。 3 施工运输 隧道进入正洞后采用无轨运输方式, 挖掘机械扒 砟, 侧卸式装载机装砟, 大吨位自卸汽车运砟 。
1
工程概况及洞口围岩分析 工程概况 上东京隧道起讫里程为 GDK289 + 824 - GDK295 +
滑坡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但由于洞口段围岩以沙加石 堆积体为主, 密实度差, 孔隙多, 预注浆及管棚注浆大 部分流入洞口下部及两侧, 渗透到拱部的较少, 所以拱 部范围围岩稳定性还是较差。加上由于管棚施工误差 及操作不当, 会有部分管棚掉入洞内, 部分倾角远远大 于设计, 故部分管棚将失去应有的作用, 这也将影响开 挖后拱部围岩的稳定性和滑动面的摩阻系数 。所以开 挖后还会有拱部掉块及产生滑坡的危险 。 2 施工方案 上东京隧道进口洞口段根据工期要求应优先采用 三台阶预留核心土七步流水作业( 上台阶拱架预留临 时仰拱钢板) , 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加强监控量测 结果指导施工, 及时反馈围岩变化情况, 围岩变形超过 规范规定时, , 采取上台阶加临时仰拱稳定围岩, 转换 为三台阶临时仰拱法, 如果围岩持续变形, 应采取上台 阶加竖向支撑减跨来稳定围岩变形, 具体开挖方法根 据监控量测的结果反馈确定开挖方法, 施工方法如下 。 2. 1 采用超前小导管进行超前预支护 对于上东京隧道进口段洞口堆积体段, 采取在超 前管棚间加设超前小导管补充管棚注浆, 以保证拱顶 松散体注浆固结的效果, 减少在开挖拱顶松散体失稳 的几率, 同时施做洞口全环保温层加固预注浆, 扩大在 松散体中注浆的范围, 增大隧道固结圈, 增强隧道的水 平摩擦力, 使隧道初支能抵消拱顶松散体对隧道初支 的水平推力, 如图 1 所示。 预加固采用在大管棚间间隔使用超前小导管预支 护, 小导管采用 42 mm 热轧无缝钢管加工, 长度为 3. 5 m, 环向间距 0. 4 m, 纵向间距 3 m, 超前小导管配 合刚架使用, 其纵向搭接长度不小于 1 m。 2. 2 三台阶预留核心土七步流水作业法 三台阶预留核心七步流水作业法施工工序示意见 图 2。 2. 2. 1 上中下导坑开挖
RAILWAY STANDARD DESIGN 2012 ( 增刊)
1. 1
全长 5 327 m, 本隧道正洞围岩主要有 151, Ⅱ "Ⅲ"Ⅳ" 其中Ⅱ 级占 37. 1% , Ⅴ级, Ⅲ级占 51. 8% , Ⅳ级占 7. 8% , Ⅴ级占 3. 3% 。 隧 道 进 口 采 用 倒 切 式 帽 檐 洞 门 ( 1 ∶ 出口采用斜切式帽檐洞门( 1 ∶ 1. 5 ) 。该隧道位 1. 25) , 于长白山脉东北段, 线路穿越低山丘陵区, 多为“V” 形 形河谷, 谷底与分水岭相对高差 河谷, 少部分为“U ” 100 ~ 320 m, 山 顶 一 般 呈 浑 圆 状, 地 面 高 程 为 142 ~ 山坡自然坡度较陡倾, 变化较大, 部分上陡下缓, 510 m, 部分下陡上缓, 纵向自然坡脚为 16° ~ 28°, 进口纵向坡 出口纵向坡度 15°, 隧址区多为阔叶与针叶混生 度 19°, 林, 植被覆盖率约 95% 。工程地质设计为隧道进出口边 坡土质分别为花岗闪长岩的残坡积层及全风化层, 抗剪 强度低, 且边坡坡度较大, 边坡稳定性差。但通过隧道 进口洞口开挖发现洞口围岩以沙加石堆积体为主。 1. 2 洞口围岩分析 通过管棚及临时边仰坡施工过程, 通过现场观察 及记录, 将上东京隧道进口洞口段围岩情况通过图表 的方式经过分析如下。 洞口段 9 m 范围内围岩以沙加石堆积体为主, 密 实度差, 孔隙多, 部分空隙较大, 岩体稳定性差。 拱顶 松散体较厚, 拱腰往下较薄, 松散堆积体与基岩交界面 坡度与山体自然坡度相近, 坡度约为 1 ∶ 0. 9 。 线路左 侧松散体较薄, 距基岩面较近, 右侧较厚, 距基岩面较 远。若不进行相关的加固措施, 开挖后, 松散体肯定会 有局部以及大范围的塌落, 以松散堆积体与基岩交界 面为滑动面, 产生滑坡的危险。 通过管棚施工, 以及预注浆, 洞口段松散的堆积体 的整体稳定性有所提高, 滑动面的摩阻系数加大, 产生
爆破中应采取预裂爆破, 爆破中严格控制装药量, 毫秒 雷管的段位要错开, 形成交叉起爆, 减少对围岩的扰 动; 上、 中、 下台阶开挖进尺为 1 榀拱架, 上台阶开挖至 3. 5 m 时进行中台阶开挖, 中台阶先开挖围岩相对较 差的一侧, 中台阶左右两侧台阶错开 2. 4 m, 中台阶开 挖长度宜为 2. 4 m, 两侧不能同时开挖, 拱架要错开 3 榀以上, 防止拱架悬空造成安全隐患; 下台阶与中台 阶保持 2. 4 m 间距, 两侧不能同时开挖, 拱架要错开 3 榀以上, 防止拱架悬空造成安全隐患, 左右掌子面要 先开挖围岩较差的一侧, 左右错开 2. 4 m, 各部开挖时 预留核心土, 以保证掌子面的稳定, 各部开挖后及时封
本隧道进洞初期支护全环采用 I20 钢拱架, 间距 0. 6 m; 6 mm 钢筋网片, 网格间距 20 cm × 20 cm; 拱部 采用 22 mm 组合中空锚杆, 边墙采用 22 mm 砂浆锚 杆; 拱墙 采 用 28 cm 厚 C30 喷 射 混 凝 土, 仰拱采用 28 cm 厚 C25 喷射混凝土, 支护紧跟开挖面及时施作, 尽量减少围岩暴露时间, 抑制围岩变形, 防止围岩在短 期内松弛剥落。 钢架、 钢筋网和锚杆在洞外钢构件厂加工, 人工安 装钢架, 挂设钢筋网, 螺旋钻施作系统锚杆, 湿喷机喷 射混凝土。 4. 1 系统锚杆 本隧道系统锚杆采用 22 mm 组合式中空组合锚 杆及砂浆, 锚杆采用厂家订购。 施工时锚杆钻孔位置及孔深必须准确; 锚杆要除 去油污、 铁锈和杂质; 锚杆体插入孔内不小于设计长度 的 95% , 注浆应饱满。 4. 2 钢筋网 隧道钢筋网预先在洞外钢构件厂加工成型 。钢筋 类型及网格间距按设计要求施作 。钢筋冷拉调直后使 油污、 颗粒或片状锈蚀。 安 用, 钢筋表面不得有裂纹、 装搭接长度为 1 ~ 2 个网格, 采用焊接。 先铺挂钢筋 网, 沿环向压紧后再喷混凝土。 钢筋网随受喷面起伏 铺设, 与受喷面的间隙一般不大于 3 cm。 与锚杆或其 缩短喷头至受喷 他固定装置连接牢固。 开始喷射时, 面的距离, 并调整喷射角度, 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 5 cm。喷射中如有脱落的土块或混凝土块被钢筋网卡 住时, 应及时清除。 4. 3 钢架 ( 1 ) 钢架按设计预先在洞外钢构件厂利用冷弯机 加工成型, 在洞内用螺栓连接成整体 。 ( 2 ) 钢架架设要求 安装前清除底脚下的虚砟及杂物 。钢架安装允许 偏差: 钢架间距、 横向位置和高程与设计位置的偏差不 超过 ±5 cm, 垂直度误差为 ±2° 。 钢架拼装可在开挖面以外进行, 各节钢架间以螺 栓连接, 连接板密贴。 沿钢 架 外 缘 每 隔 2 m 用 钢 楔 或 混 凝 土 预 制 块 楔紧。 钢架底脚置于牢固的基础上, 不得有虚砟。 钢架 尽量密贴围岩并与锚杆焊接牢固, 钢架之间按设计纵 向连接, 连接牢固。 分步 开 挖 法 施 工 时, 钢拱架拱脚打设锁脚锚管 ( 锚杆) , 并设置 “U ” 卡, 加强锚杆与拱架的连接, 锚杆 长度不小于 5. 0 m, 数量为上、 中台阶各 4 根。 下台阶 132
·施工技术与工艺·
堆积体大断面隧道进洞施工工法
张小明
( 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太原 摘 030024 )
要: 结合具体工程实例, 介绍大断面堆积体隧道进洞施工方案, 分析大断面堆积体隧道进洞具体施工步骤, 得
出了大断面堆积体隧道安全顺利进洞的施工工法, 从而推广此方法在大断面堆积体隧道中的应用 。 关键词: 堆积体; 隧道; 进洞方案; 施工 中图分类号: U45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4-2954 ( 2012 ) S-0130-0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