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东师2020离线作业德育原理

东师2020离线作业德育原理

离线考核
《德育原理》
满分100分
一、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80分。


1、德育的意义是什么?
对社会发展的意义;对整体教育的意义;对个体成长的意义。

2、简述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模式。

3、简析体谅模式的利弊。

体谅模式的主要优点是:第一,有助于教师较全面认识学生对特定人际——社会问题的各种可能反应。

第二,通过学生在解决特定的人际——社会问题的各种可能遭到的种种困难,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会关心。

第三,有助于指导学生围绕大家提出的行动方针进行讨论或角色扮演的主题。

第四,提供了一整套提高
学生人际意识和社会意识的开放性情境教材,并为教师了解和使用这套教材提供了一系列的教师指南。

同时,体谅模式也有一定的理论缺陷。

体谅模式的理论基础薄弱,缺乏深层次的理论论据,难以指导实践的深入展开。

4、简述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

集体教育提出要把对学生的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结合起来。

只有尊重人、信任人才能把人教育好。

在德育中,两者是合二为一、密切统一的关系。

马卡连柯的基本教育原则永远是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

在他看来,这两者是一个东西:对我们不尊重的人,不可能提出很多的要求。

当我们对一个人提出了很多要求的时候,在这种要求里也就包含着对个人的尊重,因为我们向他提出了要求,正因为他完成了我们的要求,所以我们才尊重他。

5、生活德育模式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生活德育模式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具体表现为:第一,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观认为,扎根于人的现实生活的道德理论才是彻底的。

道德教育必须回到现实生活世界,立足于社会实践,立足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

第二,生活教育理论是生活德育的基础。

杜威的“教育即生活”、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等,都在强调生活的教育作用,认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就是死教育。

”教育与生活的联系,为生活德育奠定了基础。

第三,人本主义教育理论。

人本主义培养完整的人的教育目的,为生活德育提供了一定的启发。

6、欣赏型德育模式的目标是什么?
欣赏型德育模式的目标是“让道德学习在欣赏中完成,让孩子在欣赏道德人生之美、德育智慧之美的过程中,自觉自愿地接受道德的生活方式,使道德教育的价值引导与道德主体的自主建构两个方面在欣赏过程中得以统一。


7、简析制度德育模式的利弊。

制度德育模式强调制度与德育相结合,具有一定的现实性与合理性。

但是,由于制度本身的性质和道德教育的复杂性,制度德育仍存在许多局限。

首先,制度往往影响个体的行为习惯,但很难对道德信仰、道德精神境界以及心性养成产生影响。

其次,由于制度自身的性质局限,制度无法完成道德教育的全部使命。

从未来发展看,“学校道德教育中的制度教育只有合乎内涵制度和道德在发生学上的原初意义,才是一种好的道德教育的现实形态。


8、品德评价法的方式是什么?
品德评价法的方式,包括奖励、惩罚、评比、操行评定、成长记录袋等。

奖励,是对学生品行的肯定性评价,以激励学生继续发扬其积极因素。

惩罚,是对学生不良品行的否定性评价,旨在帮助学生克服其消极因素。

评比,是奖励先进、督促落后的措施。

操行评定,是在一定阶段对学生思想、行为等方面做出的全面评价,目的在于使学生全面了解自己。

成长记录袋,主要是搜集、记录学生自己、教师或同伴作出评价的有关材料,通过学生的作品、反思,还有其他相关材料,以此来评价和督促学生的品德发展。

二、论述题(共20分)
1、具体论述“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这一德育原则。

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是指在德育中教师既要教育集体、培养集体并通过集体活动、舆论、优良风气和传统教育个人;又要通过个人影响集体的形成和发展,把集体教育和教育个人辩证地统一起
来。

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性质,决定了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方式,这是社会主义社会与个人、个人与集体之间关系在教育领域的反映。

集体是学生活动和交往的最佳环境,学生生活的大部分时间,是在集体中度过的,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集体。

集体和个人相互依赖、相互促进。

集体的活动、舆论、优良风气影响个人,促进个人自我教育;个人尊重、爱护集体,成为集体中的积极分子。

贯彻这一原则,首先,必须教育、培养好学生集体。

实践证明,一个良好的集体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优良个性品质,改变不良行为习惯。

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就利用集体的力量成功地改造了许多犯罪青年,他的“平行教育影响”就要求教师首先培养一个拥有共同奋斗目标、良好的风气、严格的纪律的学生集体,然后利用集体的巨大的力量去教育个人,影响个人。

其次,教师要善于发挥集体教育的作用。

作为教师,在集体中,应做好组织协调工作。

让集体中的成员各尽其职,分工合作。

在集体中,应该开展主题丰富、气氛活泼的集体活动。

再次,在对集体进行教育时,应注意针对集体中各个成员进行个别教育。

同时,通过对每个成员的个别教育来影响集体,促进集体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个别教育与集体教育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只抓集体教育,不进行个别教育,只会让教育效果一般化,缺乏针对性,对个人的影响较少。

同时,只抓个别教育,不进行集体教育,就不能培养健康向上的集体、形成良好氛围,也不利于个体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