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九章 帝国主义的经济实质和基本经济特征
第九章 帝国主义的经济实质和基本经济特征
现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奠定了物质基础。
德国在1907年,占企 美国在1904年,产值 业总数0.9%的大企 在100万美元以上的 业,占有了全国3/4 大企业约1900个,占 以上的蒸汽力和电力, 企业总数的 0.9%, 20世纪初,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生产 雇佣了全国39.4%的 而它们拥有的工人占 和资本的集中,已经达到了惊人的程度 工人,而在冶金和机 工人总数的25.6%, 器制造业中竟分别占 产值占国民总产值的 97.5%和84.7%。 38%。
原义协定或同盟,是垄断组织的一种重要形 式。指生产同类商品的企业,为了获取高额利润, 在划分销售市场、规定商品产量、确定商品价格等
方面达成协议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联合。
参加卡特尔的企业在生产上、贸易上、财务
上和法律上都保持各自的独立性。因此,卡特尔这 种垄断联合并不稳固。但如果违背共同协议的规定, 也会受到罚款、撤销享受的特权等处罚。德国曾是 卡特尔最为盛行的国家。 卡特尔主要是在销售领域。 (战前)
四、战后资本输出的新特点 国家资本输出日益成为占重要 地位的资本输出形式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向发展中国 家的资本输出,多采取所谓“援 助”的方式进行
发达 国家
发展中 国家 发达 国家 发达 国家
五、跨国公司 是一种国际性企业,它以 本国总公司为基地,通过对外 直接投资在其他国家和地区设 立子公司,从事跨越国界的生 产经营活动
2. 辛迪加(法语Syndicat),
原义是“组合”、“联合”。是垄断组织的
一种重要形式。指同一生产部门的少数大企业为了
获取高额利润,通过签订共同销售产品和采购原料 的协定而建立的垄断组织。 参加辛迪加的企业在生产上、法律上保持独立,
但在商业上已失去了自主性。辛迪加较卡特尔牢固。
辛迪加主要是在采购与销售领域。(战前)
3、金融资本的形成
工业 垄断 银行 竞争
普通的 中介人
银行集中 和垄断
银行的 新作用
工业 资本 银行 资本
金 融 资 本
万能的 垄断者
4、作为垄断实质表现的帝国主义基本特征 帝国主义五大基本经济特征
生产与资本的集中,形成垄断组织
生产 生产 资本 集中
垄断组织
资本
在金融资本的基础上形成金融寡头
三、垄断和竞争
• 1、垄断并不排斥竞争,与竞争并存
• (1)竞争是商品经济存在和发展的核心机制和
内在规律,有商品经济就必然存在竞争。
•
(2)从垄断资本主义社会中现实的经济主体来
看,虽然在某些部门存在着垄断组织,但也还存在未 形成垄断的部门及大量的非垄断企业。不存在纯粹的 垄断。
• 2、垄断竞争与自由竞争的区别
益集中于少数大企业的过程,其结果是大
企业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加。
②资本集中
——大资本吞并小资本,或由许多小资
本合并而成大资本的过程,其结果是越来
越多的资本为少数大资本家所支配。
③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是资本家追求剩
余价值的结果
资本家为了追求更多的剩余价值,展 开你死我活的竞争,为了在竞争中获胜, 除了加强对雇佣劳动者的剥削外,还必须 不断积累资本,扩大生产规模。 竞争和信用是加速资本集中的强有力 杠杆
1、含义:
金融寡头——掌握了金融资本,能操 纵国民经济命脉,并在实际上控制国家政 权的少数垄断资本家或垄断资本家集团。
2、金融寡头的统治
(1)在经济上 实行“参与制”实现的。 (金字塔) 参与制 ——主要是指通过控制一定数量的股
票,从而层层控制许多企业的经济上的统治方式。
(2)在政治上 “个人联合”的方式实现 的。 使资产阶级政府成为他们的统治工具
(19世纪末、20世纪初—20世纪40、50年代)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二次大战后——)
第一节 垄断的形成与垄断组织
一、自由竞争走向垄断 1、垄断——垄断是指少数资本主义大企
业为获得高额垄断利润,通过协议或联合对 一个或几个部门的生产和市场的控制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相继由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垄断阶段。
第九章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序: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 和帝国主义理论
科技革命以 机械化为特 征,以蒸汽机 的广泛运用 为标志。
一 、第一次
第一次产业革命导致以发动机、传动 机和工具机组成的机器体系代替了手工工 具。 第一次产业革命的影响是: 分工更加精细:分工协作不是根据人的 特长而是根据机器本身的特点和要求来 进行。 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 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确立起来。
弗· 伊· 列宁 1870-1924
帝国主义对内加强剥削和控制,
对外疯狂掠夺和扩张。战争唤醒了 人民的觉悟,当时,新旧大陆出版
的经济和政治著作,已经用帝国主
义这个概念来说明资本主义最新阶
段和时代的特征了。
资 本 主 义 发 展 的 阶 段
资本原始积累时期 (16世纪初—18世纪末) 自由竞争时期 (18世纪末—19世纪末) 私人垄断资本主义 垄断 时期
资本输出
第三节 资本输出
一、资本输出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资本输出是指垄断资本 1、 和资本主义国家把它们手 含 中掌握和控制的大量资本 义 输往国外,攫取高额垄断 利润或谋求经济、政治和 军事利益
2、 形 式
借贷资本输出
生产资本输出
3、必要性
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各种垄断 组织掠夺和奴役其他国家人民, 争夺经济霸权的重要手段
1、跨国公司的作用 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发展 在调节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同时, 在世界范围内加深资本主义各种矛盾 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着 一定的负面影响
2、跨国公司的经营策略
(1)生产策略 (2)销售策略 (3)定价策略 (4)科研开发策略
三、资本输出的作用和后果
资本输出国
给输出国带来了大量来自海 外的高额利润和利息
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内的 矛盾和危机 引起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经济 发展缓慢 加深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矛盾
资本输入国
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这些国 家民族经济的发展和整个国民 经济水平的提高
造成输入国对输出国在资金 技术等方面的依赖,乃至最终 在政治上成为输出国的附庸
4.康采恩(来自德语Konzern), 原义为多种企业集团。这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垄 断组织形式。它指分属于不同经济部门的许多企业
联合在一起,以其中实力最为雄厚的垄断企业为核
心组成的多种企业集团。 康采恩通常以金融控制为基础,其核心可以是大 银行,也可以是大工业企业。(战前)
5、混合联合公司
(1)规模往往超过二战前的垄断企业。 (2)生产经营项目已不限于同类或相关产品的生产 和经营活动,而是跨行业跨部门进行混合联合生产与经 营。 (3)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极大地增强。 一方面可以保证一定时期内最大限度地提高公司 的利润率; 另一方面还可在经济结构不断变化,新产业部门层 出不穷,市场行情不断波动的条件下,能够通过 混合经营规避风险,稳定、平衡、持久地保持垄断地位 和获得高额利润。
三、金融资本及其形成
1、金融资本 是由垄断的工业资本和垄断的银行资本 融合或混合生长形成的一种新的资本形式, 是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中社会经济生活各个方 面实际上的统治者。 2、途径 (1)大银行通过向工业投资或贷款来控制大 工业企业 (2)垄断的大工业企业渗透到银行中 (3)在大工业企业和大银行之间的资本融合 基础上实现人事融合
第三节 银行垄断和金融资本
一、银行的集中和垄断
1、银行的集中 (1)生产的集中,形成了生产规模巨大的企业 (2)银行的集中是其自身自由竞争的结果
二、银行的新作用
1.银行新作用及其产生
普通的中介人
万能的垄断者
2.战后银行新作用的进一步发展
(1)信托业务的迅速发展 (2)银行广泛吸收居民个人储蓄和向居民 个人提高消费信贷
(2)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的形成
集中发展到一定 阶段,可以说就自然 而然地走到垄断。
2、垄断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
垄断:是指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或大企业的联合, 通过控制某个或若干部门的生产和流通以获取高 额垄断利润
(1)自由竞争引起生产和资本的集中 (2)生产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 就会形成垄断
生产集组织在销售或购买 商品时,凭借其垄断地位规定的、旨在保证获取 最大限度利润的价格。(垄断高价、垄断低价 )
2、制约垄断价格的因素 受到商品需求的制约 受到商品供给的制约 受到产品成本的制约
3、垄断价格的出现,并不违背价值规律:
①垄断价格的制定不能极大地脱离商品的价值。 ②垄断的形成并不能增加价值总量,全社会商品 价格的总额仍然只能等于商品价值总额。 ③垄断利润,归根到底是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 值和其他劳动者创造的一部分价值。
3. 托拉斯(英语Trust的音译),
是较高级的垄断组织形式。指由许多生产同
类商品或在生产上有密切关系的企业为了垄断某
些商品的产销,以获得高额利润而组成的大垄断 企业。
以其组成的方式不同,有分为各种类型。如以
金融控制为基础的托拉斯、以企业合并为基础的
托拉斯等。
托拉斯在美国最为普遍。 — 托拉斯的作用覆盖整个采购、生产、销售,它 可说就是一个大的垄断的企业。 (战前)
3、垄断的实质:
垄断资本家通过对生产和市场的操纵和 控制,以保证获得大大高于一般平均利润的 垄断高额利润。
1873年爆发的经济危机,使生产集中 和垄断的趋势大大加强,出现了一批著名 的垄断组织。
1873年爆发的危机是西方市场经发展过程中的 一个分水岭,它表明自由竞争体制的结束和垄 断时代的到来。
大规模生产的出现
19世纪五六十年代 ,新兴的重工业开始充当 主要角色,生产集中和大规模生产体制初露 19 世纪最后30年发生的技术革命,即第二次工业 革命引起的以重工业为中心的经济巨大发展,为实 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