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居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 PPT课件

居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 PPT课件

• 50年代末按照苏联的小区理论先后建设了不少 居住小区,并且一直延用至今,影响深远,并 不断发展完善。近年来在国家建设部门的指导 下,我国居住区组织结构开始向多元化发展。
SCHOOL OF ARCHITECTURE TIANJIN UNIVERSITY
一. 居住区规划概述
居住区规划相关概念
社区—— • 社区概念最早是由费孝通引入我国的,但社 区真正得到关注和发展还是近些年的事情。
SCHOOL OF ARCHITECTURE TIANJIN UNIVERSITY
居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
2012- 11 - 16
概念与沿革 整体布局 规划要点 技术要点
SCHOOL OF ARCHITECTURE TIANJIN UNIVERSITY
内容提要
居住区规划概述 居住区规划的整体布局 居住区主要用地规划要点 居住区规划主要技术指标
SCHOOL OF ARCHITECTURE TIANJIN UNIVERSITY
一. 居住区规划概述
我国居住区规划组织形式的简要演进历程
• 20世纪30年代,美国学者佩里提出了“邻里单 位”的概念,以小学的服务半径控制邻里单位 的人口规模,并作为组织居住区的基本形式和 构成城市的“细胞”。50年代出引入我国,并 在上海曹阳新村的建设中得到体现。
居住区规划布局形式可采用居住区—小区—组团、居 住区—组团、小区—组团及独立式组团等类型。
SCHOOL OF ARCHITECTURE TIANJIN UNIVERSITY
一. 居住区规划概述
居住区规划相关概念
城市用地中,居住用地占20~32%,人均用地指 标为18~28㎡/人。
规模:以人口和用地规模来表示,主要以人口 规模为依据划分为三个等级。
•里坊制:秦汉时期出现了面积约为1平方里(约17公 顷)的“闾里”;三国时期,曹魏邺城的居住单元称为 “里”,面积约30公顷左右,发展到唐代的“坊”, 面积有了进一步的扩大。里坊制的居住组织形式与早期 运用井田制路网的规划理念是分不开的。
•街巷制:北宋时期,由于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里坊 的组织形式被商业街和坊巷的形式所替代,住宅直接面 向街巷,与商店、作坊混合排列。
• 社区的含义很丰富,简单地讲,社区是指 “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 生活共同体”。
• 德国社会学家腾尼斯提出的社区形成的四个 条件:①有一定社会关系;②在一定地域内相 对独立;③有比较完整的公共服务设施;④有 相近的文化、价值认同感。
SCHOOL OF ARCHITECTURE TIANJIN UNIVERSITY
• 公建用地——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的配建公共设 施用地,包括建筑基底占地及其所属场院、绿地和 配建停车场等。
• 道路用地——居住区内除宅间小路和公建专用车道 以外的各级车行道、停车场、回车场等。包括居住 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及除公建专属外的居民汽 车地面停放场地。
• 公共绿地——满足规定日照要求、适于安排游憩活 动设施的、供居民共享的集中绿地。包括居住区公 园、居住小区的小游园、组团绿地及其他块状带状 绿地等。
SCHOOL OF ARCHITECTURE TIANJIN UNIVERSITY
一. 居住区规划概述
居住区规划相关概念
居住小区—— • 一般称小区,是由城市道路或城市道路和自然界限
(如河流等)划分,与居住人口规模10000~15000人 相对应,配建有一整套能满足该区居民基本物质文化 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居住组团—— • 一般称组团,指一般被小区道路分隔,并与居住人口 规模1000~3000人相对应,配建有居民所需的基层公 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SCHOOL OF ARCHITECTURE TIANJIN UNIVERSITY
一. 居住区规划概述
居住区规划相关概念 — 居住区用地控制指标(%)
用地构成
住宅用地 (R01)
公建用地 (R02) 道路用地 (R03) 公共绿地 (R04) 居住区用地
(R)
居住区 50~60 15~25 10~18 7.5~18
• 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居住区的环境水平,可以作为规 划设计方案评定和建设管理机构审定方案的依据之一。
SCHOOL OF ARCHITECTURE TIANJIN UNIVERSITY
二. 居住区规划整体布局
SCHOOL OF ARCHITECTURE TIANJIN UNI000 3000~5000
组团
300~1000
人口(人) 30000~50000 10000~15000 1000~3000
SCHOOL OF ARCHITECTURE TIANJIN UNIVERSITY
一. 居住区规划概述
居住区规划相关概念
• 住宅用地——包括住宅建筑基底占地及其四周合理 间距内的用地(包括宅旁绿地、宅间小路、家务院 等)。
一. 居住区规划概述
居住区规划相关概念
居住区—— • 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 特指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
人口规模30000~50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整 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文化生活所 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 居民日常生活所需基本可以在居住区内得到解 决,居住区实际已具备小型城市的功能。
100
小区 55~65 12~22 9~17 5~15
100
组团 70~80 6~12 7~15
3~6 100
SCHOOL OF ARCHITECTURE TIANJIN UNIVERSITY
一. 居住区规划概述
居住区规划相关概念 — 居住区用地平衡表
• 通过指标平衡和控制居住区用地,是衡量居住区规划设 计是否科学、合理和经济的重要标志。
SCHOOL OF ARCHITECTURE TIANJIN UNIVERSITY
一. 居住区规划概述
SCHOOL OF ARCHITECTURE TIANJIN UNIVERSITY
一. 居住区规划概述
我国居住区规划组织形式的简要演进历程
•我国最早的居住环境组织形式: 周代,出现一些规模较 小的单一的组织形式,被称为“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