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武威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

武威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

武威市农业节水灌溉对策与发展战略研究热度 1已有 138 次阅读2011-9-1 10:45|系统分类:门户日志|节水灌溉, 项目, 新华社, 天祝县, 常住人口武威市位于甘肃省中部,河西走廊的东端,东临兰州,西通金昌,南依祁连山,北接腾格里沙漠。

截至2011年1月1日,武威市辖1个市辖区(凉州区)、3个县(民勤县、古浪县、天祝县)。

其中1个藏族自治县(天祝县),乡镇政府116个,其中镇政府41个。

面积33249平方公里,全市常住人口为1815054人(182万人)。

2001年9月,新华社报导了民勤县生态恶化非常严重,温家宝总理当即做了批示“绝不能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时任甘肃省长陆浩经过详细调研,向温总理提交了一份报告,并得到温总理批示。

自此,石羊河的治理就提到了国家层面。

从2002年开始,甘肃省组织力量编制“石羊河流域治理规划”。

经过长期的论证调研,2006年~2007年,国家安排专项资金3亿元,先期启动了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应急项目,即修建西营河(石羊河六河之一)专用输水渠道。

2007年,《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被国家发改委批准,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正式提上武威市政日程。

《规划》指出:“流域行政区划包括武威市的古浪县、凉州区、民勤县全部及天祝县部分,金昌市的永昌县及金川区全部,以及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和山丹县的部分地区、白银市景泰县的少部分地区,流域共涉及4市9县。

流域主要行政区分属武威、金昌两市,武威市是以农业发展为主的地区”。

所以,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中的农业部分,主要集中在武威市。

因此,武威市的整体发展战略,以《规划》为中心展开。

通过研读《规划》,2008年,武威市制订了《武威市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2006-2012年工作方案》,重点治理项目正式开始。

《规划》以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为主线,以生态环境保护为根本,以水资源的合理配置、节约和保护为核心,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按照下游抢救民勤绿洲、中游修复生态环境,上游保护水源的总体思路,对石羊河流域进行重点治理。

其中,调整经济结构,强化节约用水,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是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的关键;而最核心的部分,就是农业节水。

一、武威市节水型社会建设武威市深居内陆,气候干旱,降雨稀少,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特别是石羊河流域,现状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仅有600立方米,耕地亩均占有水资源量220立方米,分别是全省水平的1/2和1/3、全国水平的1/3和1/9,系全国乃至世界上最干旱缺水的地区之一。

2008年4月,水利部把武威市列为全国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市,试点工作全面启动。

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核心是制度建设,其本质特征是建立水权、水市场理论为基础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形成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机制,不断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

节水型社会建设首先要明晰水权,确定水资源的宏观控制指标和微观定额指标;其次建立和规范水权交易市场,实行超额用水加价及累进加价制度,通过水权交易,充分发挥价格杠杆作用,调动全社会节水的积极性,逐步形成政府宏观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的节水型社会运行机制,切实改变全流域对水资源的粗放利用方式,在流域内所有县(区)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

为进一步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根据水利部的有关要求,结合武威市的实际,武威市人民政府制定出台了《武威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编制了《武威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大纲》,并经水利部组织的专家审查同意。

在此基础上,编制了《武威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对全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水资源开发利用和节水潜力进行了分析预测;形成了“以人为本、流域统筹、技术支撑、制度约束”的基本思路;勾画出了“以水定产、以供定需、以水定电、以电控水,总量控制、定额管理,水权明晰、配置优化,配水到户、凭票供水,水价调节、水量交易,公众参与、统一管理”的节水型社会基本框架。

根据《规划》,节水型社会建设可以分为以下五大方面,对于其政策研究,笔者沿袭了这个结构。

(一)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流域水资源分配方案明确了流域各县区的用水总量控制指标。

2007年3月31日,依据《甘肃省行业用水定额》和《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分配方案》中确定的宏观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和微观定额指标体系而制订的《武威市行业用水定额(试行)》开始实行,规定了武威市农业、工业、生活和生态用水定额指标。

其供水保障优先次序是:城乡居民生活用水——适度的生态用水——工业用水——农业用水。

为了进一步做好计划用水和节约用水工作,2008年8月19日,《武威市2008-2010年关闭部分农业灌溉机井规划》发布,计划在2010年前在武威市石羊河流域属区关闭灌溉机井3300眼,其中:民勤县3000眼,凉州区250眼(不包括城区的50眼),古浪县50眼。

同日,《武威市2008年-2010年农业溉灌面积压减规划》发布。

计划在“十一五”期间民勤县、凉州区压减灌溉面积63万亩,当年已压减15万亩,之后三年压减全部剩余的48万亩(其中民勤县30万亩,凉州区18万亩)。

《2010年武威市水务工作总结及2011年工作重点报告》中指出:全市配置水量从2006年实际用水量的23.26亿平方米减少到2010年配置水量的16.12亿立方米,减少了7.14亿立方米,蔡旗断面过水量达到了《规划》所要求的2.5亿立方米的目标;2010年前事实累计关闭机井3318眼,其中凉州区250眼,民勤县3018眼,古浪县50眼,2010年当年关闭733眼,超额完成了规划任务。

从节水总量上来看,近几年这些政策的效果十分显著。

(二)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为了更好地进行流域治理,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建立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明确流域管理的法律地位。

根据石羊河流域的特点,以流域管理为主,区域管理为辅,建立权威、高效、协调的流域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合理划分事权,明确流域管理机构的职能职责。

(1)明确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的职能职责。

石羊河流域管理局负责流域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调配。

地方政府按照省政府批准的水量分配方案和年度调水指标,层层分解落实水资源总量控制目标,地表水调度和地下水开采量削减量任务;根据流域实际,科学合理的制定有关水权制度改革、行业用水定额管理、水价改革、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规范性文件,对区域内的所有水事活动实施规范有序管理。

对流域内控制性水利工程(包括西营水库、皇城水库、南营水库、黄羊水库、十八里堡水库、曹家湖水库、红崖山水库、金川峡水库、西营河渠首、东大河渠首、杂木河渠首、金塔河渠首、黄羊河渠首、古浪河渠首、迎山坡渠首)统一由流域管理机构管理,负责编制其地表水量年度分配方案和调度方案,并负责水量调度的实施;对机井比较集中,完成流域水量分配方案和实现规划目标关系密切的井灌区,要有选择的上收流域管理机构,以加强流域地下水的管理,由流域管理机构负责组织划定地下水禁止开采区和限制开采区,制定流域地下水年度开采计划并监督实施。

(2)加强地表水量调度管理。

为了优化水资源配置、节约和保护,实现可持续利用,按照《甘肃省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和《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分配方案》,2007年3月31日,武威市政府发布了《关于2007年水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并从2007年开始发布下一年的《水资源配置和完善水权制度的意见》,以提供水资源配置的基本思路、配置原则、供需水分析预测、控制指标、水量分配方案以及工作任务、工作重点、工作要求和保障措施,使水资源分配和水权制度政策能适应最新状况。

(3)加强地下水的管理。

鉴于石羊河流域地下水严重超采的局面,该流域地下水取水许可审批权全部上收至流域管理机构。

2007年6月5日,武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发布《关于落实以水定电以电控水工作的意见》,通过水与电之间和相依关系控制地下水的开采使用。

2008年8月7日,《石羊河流域武威属区地下水取水计量控制设施运行管理办法(试行)》发布,用法律文本的形式确保了地下水的合理开采。

另外,从2002年开始,武威市政府已关闭了城区大部分自备水源井,到2007年3月16日《武威市人民政府关于限期关闭武威城区自备水源井的决定》发布后,城区所有行政、企事业单位、驻武部队管理使用的自备井全部关闭,对于保护地下水起到了重要作用。

(4)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

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核心是制度建设,其本质特征是建立水权、水市场理论为基础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形成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机制,不断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

所以水权和价格制定是武威市节水政策的重点之一。

2007年4月10日,《武威市水利工程供水价格改革方案》和《武威市城市供水价格改革方案》出台,通过价格杠杆促进农业和城市生活节约用水。

(5)建立跨流域调水水费筹集机制。

已经建成的景电二期延伸向民勤调水工程,是国家投资兴建的,用来抢救和改善流域生态环境,实现国家区域性目标的跨流域调水工程,所以应建立能确保工程良性运行的管理费用筹集机制。

随治理发展需要,2010年7月4日,《武威市节水型社会建设专项资金筹集使用管理办法(暂行)》出台。

(6)建立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建立健全以水资源有偿使用为核心的用水总量控制、取水许可、排污许可、水环境容量有偿使用等制度,运用价格杠杆调整用水结构。

2007年3月7日,《武威市水资源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出台,详细规定了各类用水的水费价机格、征收办法等相关问题。

随着政策不断实行,新的问题和解决思路开始出现,其中重要的就是水量的定额分配矛盾和水权的市场化交易。

2010年7月4日,《武威市农业用水水权交易指导意见》出台,规定了水权交易的原则、交易范围、交易条件交易程序、价格限额、交易方式,并明确了监督管理机构。

2011年2月22日,武威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水权水市场建设的指导意见》,对于前一年的意见内容进行了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

(7)建立节水投入机制。

坚持“谁投资谁受益、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进一步拓宽节水治污投融资渠道。

引导企业和公众加大节水治污投资,鼓励民间资本参与节水治污产业开发。

(三)高效水资源利用体系建设2007年4月6日,武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发布《关于全面推行和落实田间节水灌溉技术有关事宜的通知》,强调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

同日,武威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依法推进全市节约用水的若干规定(暂行)》,从法规上确定了全市节水的细节问题。

2008年8月6日,《关于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发布,并提出了全市节水的奋斗目标。

其中农业节水目标为:全面进行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普及小畦灌、沟灌、膜上灌等常规节水灌溉技术,小提灌和井灌区全面推行管道输水:大力推广管灌、大田滴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模式,设施农业实行微灌化,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推行非充分灌溉措施;优化种植结构,控制农业灌溉规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