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8课 百家争鸣(课堂PPT)

第8课 百家争鸣(课堂PPT)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 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8课 百家争鸣
学习目标
1.了解老子和他的辩证思想、孔子及其学说、战国时 期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2.掌握孔子在教育和文化上的贡献。诸子百家的言论。 3.初步理解百家争鸣产生的原因和历史影响。
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辈出、学术繁荣的时代
在我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从奴隶制向封建制
历史影响:孔子的学说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对后世的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成为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正统思想。
定格孔子
孔子的一生几乎是标本式的 一生,每一个心怀理想,或者说 对精神世界有所追求的人,都像 孔子一样,一生不断在现实的大 地上寻求理想实现的可能性。追 求、碰壁,然后或者坚持立场, 或者修正理念,我们每一个人都 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完善自己,直 到在人间找到最诗意的栖居方式。 回望两千多年前那个风尘仆仆的 背影,它不仅是我们精神的父亲, 也是我们命运的引领者。
老子被世人称为哲学之父、智慧之父。
我受中国孔子、孟子影响很大, 受老子的影响巨大。 ——托尔斯泰 老子的哲学和希腊哲学是世界 哲学的两大源头。 ——黑格尔
一、智者老子及其辩证思想
人法地,地法天,天 法道,道法自然。
历史地位: 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1.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 应自然;
“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世界上最早的兵书:
《孙子兵法》书影
孙武
孙膑:
孙武
孙膑
战国时期军事家。继承和发展了 孙武的军事思想,反对空谈仁义, 提出“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
孔子的“爱心”、 孟子的“正气”、 墨子的“热血”、 韩非的“冷眼”
孔子:提出“仁者爱人”,即要有爱心和同情 心,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 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墨子:兼爱,救助苦难,扶弱济贫。 韩非:主张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就要 铁面无私,公正公平。
庄子名片
庄子: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 人物。 主张: ■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 ■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要保持 独立的人格。
庄子的哲学主要接受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作为道家学派始祖的老庄哲学是 在中国的哲学思想中唯一能与儒家和后来的佛家学说分庭抗礼的古代最伟大的学 说。它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占有的地位绝不低于儒家和佛家。
诺贝尔奖获得者
汉内斯·阿尔文 “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 存下去,必须回首2500多年 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1980年美国出版的《人民年鉴手册》列出世界十大思想 家,孔子被列为十大思想家之首。 “对西方文明提出的诸多课题,孔子思想是应该有回应 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孔子已经不仅是中国的了,他是世界 的。”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
孔子的教育名言中对你的学习有帮助或指导的有哪些? 要有区别地施以教育
要经常温习
因材施教。
要谦虚多向他人学习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 学习要和思考相结合
二、仁者孔子及其儒家学说
韩非名片
韩非: • 战国时期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
• 思想主张:
• 强调以法治国,反对空谈仁义; 韩非 • 树立君主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 统治 ; • 提倡改革。
《韩非子》
《韩非子》书影
孙武名片
孙武:春秋晚期杰出的军事家,
兵家学派创始人;
所著《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 的兵书;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为其军 事格言。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百家争鸣”有什么影响?
百家争鸣有利的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
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
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
要而深远的影响。
问题思考:为什么说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文化的 繁荣?
参考答案:春秋战国时期,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 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探讨自然、社会和人性,提 出各种治国方略和政治思想,直接促成了思想的空前繁 荣。再者,百家争鸣中形成的大胆思考,自由讨论的学 术风气,也有力地促进了文学艺术,自然科学的发展。 总之,百家争鸣形成了我国思想文化发展史上的第一个 高峰。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出自《孟子·滕文公下》
不受富贵诱惑,不为贫贱动摇,不为武力屈服,这才叫大丈夫。
高官厚禄收买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 了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这是强调做人不卑不亢,应有 坚定立场,坚强意志,不屈不挠精神。
荀子名片
《荀子》书影 荀子: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另 一代表人物。 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 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 序。
一、智者老子及其辩证思想
难—— 易
辩 证 思 想
认为一切事物都有 对立面,对立的双 方可以互相转化。 主张以柔克刚。
长—— 短
高—— 矮
强—— 弱
前—— 后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生—— 死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道德经》的核心是“道”和“无为”
“道”是一种无形无迹但又无处不在、看不见、摸不 着、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是天地万物的本原, 老子学说为先秦诸子百家提 是一切变化的总门。“道”遵循的是自然而然的规 律。 供了哲学基础和思想营养。其思 在政治上,他也提出了“无为而治”的思想,指出人 想智慧对于解决现代人类所面临 在没有私心杂念时处理事情就能够做到“无为而无 的种种问题具有启迪意义。 不为”,从而使人与人之间各尽其力而不争名利、 和睦相处、共同发展。
材料研读
仁者爱人
……厩(jiù)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论语》之乡党篇
有一天,孔子家的马棚失火了。孔子从朝廷下班回 家,他看见马棚烧没了,就问家人:“马棚失火伤着 人了吗?”他却不问马怎么样了。
材料研读
以德治国,反对苛政
材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 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 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 “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选自《礼记·檀弓下》 孔子路过泰山,见一个妇人在坟墓前哭得十分忧伤,便遣子路前 去问讯。子路问道:“你哭得那么伤心,好像有很伤心的事。”妇人 说:“是的,之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吃了,我的丈夫以前被老虎吃了, 现在我的儿子也被老虎吃了。”孔子问:“那为何不离开这里呢?” 妇人回答说:“(这里)没有苛刻的暴政。”孔子说:“学生们记住, 苛刻的暴政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
三、战国时期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
百 家 争 鸣
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什么是“百家争 鸣”?“百家争鸣” 的局面是怎样形成 的?
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历史原因:
• 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 在此种情形之下,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聚 2.分裂的政局和社会的剧变使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 之间展开激励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 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他们提出各种 形成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史称“诸子百家”; 相互影响,取长补短。这一思想文化的繁荣 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 3.面对动荡的兼并局势,各国君主都想称霸争雄, 局面,历史上称为“百家争鸣”。 社会问题。 所以他们竟相礼贤下士、廷揽人才。
自主先学
课文第1-6段中介绍了春秋时期的哪两大思想流派的哪 两位思想家?了解他们各自的主要思想主张。
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 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
一、智者老子及其辩证思想 老子:春秋后期楚 国人,道家学派的创始 人。姓李名耳,做过周 朝的史官,管理王室的 藏书。他学识渊博,据 说孔子曾向他请教过很 多问题。
思想主张: 2.世间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 相互转化; 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
3.政治上“无为而治” 学说记录: 《道德经》(道家学派的经典)
“人们依据于大地而生活劳作,繁衍生息;大地依据于上天而寒暑 交替,化育万物;上天依据于大“道”而运行变化,排列时序;大“道” 则依据自然之性,顺其自然而成其所以然。” 《道德经》书影
历史地位: 春秋时期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创 始人 历史贡献: 文 化 成 就
精心整理古代重要的文献资料(整理《诗》《书》 《礼》《易》 ,编订《春秋》;其言论由其弟子 整理成《论语》一书。),对传承中国古代文化经 典和学术思想作出巨大贡献。 的影响,他所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中国社会 的发展也具有深远的影响。
根本原因 :社会正处在剧烈的大变革时期。
1.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是百家争鸣出现的根本原因;
兵家
孔子
“百家”主要指哪些学派?各派代表 人物有哪些?
儒家
孟子 老子
孙武
道家
法家
韩非子
荀子
庄子
墨子
墨家
墨子名片
墨子: • 名翟,战国时期鲁国人,墨家学派创 始人。
• 思想主张:
“兼爱”:要求人们互爱互利; “非攻”:反对掠夺战争,残害生命; 尚贤:要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
二、仁者孔子及其儒家学说
历史地位: 春秋时期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创 始人 历史贡献: 大 思 想 家
1.核心思想是“仁”,提出“仁者爱人”,即要有爱 心和同情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政治上推崇西周的礼制,主张“为政以德” ,反 对苛政。
材料研读
仁者爱人
• 孔子:当今世风纷乱,要治理国家只有两个字—“仁”和“礼”! 弟子:请问先生,什么叫“仁”和“礼”呢? • 孔子:“仁”就是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互相谦让,和睦相处。 “礼”就是人的行为规范要符合社会的要求。 弟子:弟子不明白。怎么样才能做到“仁”? • 孔子:仁者爱人,不但要爱自己的亲人,也要爱天下所有的人。自 己不愿意做的事情,千万不可强加于人。正所谓 “己所不 欲,勿施与人”。此乃仁也。 弟子:那请问怎样才能做到“礼”呢? • 孔子:不同阶层的人要加强个人修养。国君要有国君的风度,大臣 要有大臣的忠诚,长辈要有长辈的表率,晚辈有晚辈的顺从。 这样人人循规蹈矩,岂不天下太平! 弟子:弟子明白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