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左思咏史诗赏析

左思咏史诗赏析

左思咏史诗赏析咏史左思郁郁涧底松①,离离山上苗②。

以彼径寸茎③,荫此百尺条④。

世胄蹑高位⑤,英俊沉下僚⑥。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⑦。

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⑧。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⑨。

[1]作者简介左思西晋文学家。

字太冲。

临淄(今山东淄博)人。

生卒年不详。

他家世业儒学。

少时曾学书法鼓琴,皆不成,后来由于父亲的激励,乃发愤勤学。

左思貌丑口讷,不好交游,但辞藻壮丽,曾用一年时间写成《齐都赋》(全文已佚,若干佚文散见《水经注》及《太平御览》)。

公元272年(泰始八年)前后,因其妹被选入宫,举家迁居洛阳,曾任秘书郎。

元康(291-299)年间,左思参与当时文人集团“二十四友”之游,并为贾谧讲《汉书》。

元康末年,贾谧被诛,左思退居宜春里,专意典籍。

后齐王召为记室督,他辞疾不就。

公元303年(太安二年),左思移居冀州,数年后病逝。

左思作品旧传有集5卷,今存者仅赋两篇,诗14首。

《三都赋》与《咏史》诗是其代表作。

左思的作品收录于严可均所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和逯钦立所辑《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4]作品注释①郁郁:严密浓绿的样子。

涧:两山之间。

涧底松:比喻才高位卑的寒士。

②离离:下垂的样子。

苗:初生的草木。

山上苗:山上小树。

③彼:指山上苗。

径:直径。

径寸:直径一寸。

径寸茎:即一寸粗的茎。

④荫:遮蔽。

此:指涧底松。

条:树枝,这里指树木。

⑤胄:长子。

世胄:世家子弟。

蹑(niě聂):履、登。

⑥下僚:下级官员,即属员。

沉下僚:沉没于下级的官职。

⑦“地势”两句是说这种情况恰如涧底松和山上苗一样,是地势造成的,其所从来久矣。

⑧金:指汉金日,他家自汉武帝到汉平帝,七代为内侍。

(见《汉书·金日传》)张:指汉张汤,他家自汉宣帝以后,有十余人为侍中、中常侍。

《汉书·张汤传赞》云:“功臣之世,唯有金氏、张氏亲近贵宠,比于外戚。

”七叶:七代。

珥(ěr耳):插。

珥汉貂:汉代侍中、中常侍的帽子上,皆插貂尾。

这两句是说金张两家的子弟凭借祖先的世业,七代做汉朝的贵官。

⑨冯公:指汉冯唐,他曾指责汉文帝不会用人,年老了还做中郎署长的小官。

伟:奇。

招:招见。

不见招:不被进用。

这两句是说冯唐难道不奇伟,年老了还不被重用。

以上四句引证史实说明“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情况,是由来已久。

[2]【赏析1】作品鉴赏这首诗写在门阀制度下,有才能的人,因为出身寒微而受到压抑,不管有无才能的世家大族子弟占据要位,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晋书·刘毅传》)的不平现象。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四句,意为茂盛的松树生长在山涧底,风中低垂摇摆着的小苗生长在山头上。

由于生长的地势高低不同,凭它径寸之苗,却能遮盖百尺之松。

作者以比兴手法表现了当时人间的不平。

用“涧底松”比喻出身寒微的士人,以“山上苗”比喻世家大族子弟。

仅有一寸粗的山上树苗竟然遮盖了涧底百尺长的大树,从表面看来,写的是自然景象,实际上诗人借此隐喻人间的不平,包含了特定的社会内容。

形象鲜明,表现含蓄。

中国古典诗歌常以松喻人,在此诗之前,如刘桢的《赠从弟》;在此诗之后,如吴均的《赠王桂阳》,皆以松喻人的高尚品格,其内涵是十分丰富的。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四句,意为贵族世家的子弟能登上高位获得权势,有才能的人却埋没在低级职位中。

这是所处的地位不同使他们这样的,这种情况由来已久,并非一朝一夕造成的。

作者写当时的世家大族子弟占据高官之位,而出身寒微的士人却沉没在低下的官职上。

这种现象就好像“涧底松”和“山上苗”一样,是地势使他们如此,由来已久,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至此,诗歌由隐至显,比较明朗。

这里,以形象的语言,有力地揭露了门阀制度所造成的不合理现象。

从历史上看,门阀制度在东汉末年已经有所发展,至曹魏推行“九品中正制”,对门阀统治起了巩固作用。

西晋时期,由于“九品中正制”的继续实行,门阀统治有了进一步的加强,其弊病也日益明显。

段灼说:“今台阁选举,涂塞耳目;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即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沉者哉!”(《晋书·段灼传》)当时朝廷用人,只据中正品第,结果,上品皆显贵之子弟,寒门贫士仕途堵塞。

刘毅的有名的《八损疏》则严厉地谴责中正不公:“今之中正不精才实,务。

依党利;不均称尺,务随爱憎。

所欲与者,获虚以成誉,所欲下者,吹毛以求疵,高下逐强弱,是非由爱憎。

随世兴衰,不顾才实,衰则削下,兴则扶上,一人之身,旬日异状,或以货赂自通,或以计协登进,附托者必达,守道者困悴,无报于身,必见割夺;有私于己,必得其欲。

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暨时有之,皆曲有故,慢主罔时,实为乱源,损政之道一也。

”(《晋书·刘毅传》)这些言论都反映了当时用人方面的腐败现象。

左思此诗从自身的遭遇出发,对时弊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

“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四句,紧承“由来非一朝”。

内容由一般而至个别、更为具体。

汉代金日磾和张安世二家就是依靠了祖上的遗业,子孙七代做了高官.(珥汉貂:珥,插.汉代侍中官员的帽子上插貂鼠尾作装饰。

) 金,指金日磾家族。

据《汉书·金日磾传》载,汉武帝、昭帝、宣帝、元帝、成帝、哀帝、平帝七代,金家都有内侍。

张,指张汤家族。

据《汉书·张汤传》载,自汉宣帝、元帝以来,张家为侍中、中常侍、诸曹散骑、列校尉者凡十余人。

“功臣之世,唯有金氏、张氏,亲近宠贵,比于外戚”。

这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是冯公,即冯唐。

他是汉文帝时人,很有才能,是个奇伟的人才,可就因为出身微寒,白头发了仍不被重用,只做到中郎署长这样的小官。

这里以对比的方法,表现“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具体内容。

并且,紧扣《咏史》这一诗题。

何焯早就点破,左思《咏史》,实际上是咏怀。

诗人只是借历史以抒发自己的怀抱,对不合理的社会现象进行无情地揭露和抨击而已。

这首诗通首皆用对比手法,所以表现得十分鲜明生动。

加上内容由隐至显,一层比一层具体,具有良好的艺术效果。

【赏析2】郁郁涧底松〔郁郁涧底松〕松树郁郁葱葱地生长在山涧之底。

郁郁,形容草木繁盛的样子。

,离离〔离离〕形容小草分散下垂的样子。

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径寸茎〕直立一寸的茎,指小草短小的枝叶。

,荫此百尺条〔百尺条〕指松树高大的树枝。

世胄〔世胄〕世族子弟。

胄,后裔。

蹑〔蹑(niè)〕登,踩踏。

高位,英俊沉下僚〔僚〕官职。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汉代的金日(dī)和张汤两家,凭借祖先的功业,从汉武帝时起,到王莽篡汉止,七个朝代,世代做汉朝的高官。

七叶,七世。

珥汉貂,插着貂尾的帽子。

汉代侍中、中常侍等官帽上都插着貂尾。

藉,借助、依靠。

珥,插。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像汉代冯唐这样的英俊之士,到了老年时尚职位低微,不被重用。

冯公,汉代的冯唐,文帝时年已七十左右,仍作中郎署长,一个很小的官。

伟,人才出众。

招,召见、重用。

欣赏指要左思出身寒门,虽有振世济困的志向和令洛阳纸贵的才华,却因为生活在“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魏晋时期,终究得不到重用。

左思的这首咏史诗是在借咏史而咏怀,表达自己对曹魏以来严酷的门阀制度的不满和批判。

诗人从涧底松和山上苗起兴,以“涧底松”喻寒微出身者,以“山上苗”喻世族出身者。

在诗人看来,造成“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这是门阀制度的必然结果。

诗人还从历史人物中找出了例证:“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在金张和冯公的对比中揭露和谴责腐朽制度所衍生出来的光怪陆离的社会现象,为自己的思想感情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在魏晋诗坛上,用诗来抨击门阀制度,左思是第一人。

他以古喻今,从切身之痛出发表达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在历史上是具有进步意义的。

他在咏史诗方面的贡献,犹如谢灵运之于山水诗,陶渊明之于田园诗,可以说有着开创性的意义。

其慷慨激昂之气、质朴豪迈之风与“建安风骨”一脉相承。

朗读时需要多加体会。

有关资料据《世说新语》记载,左思貌丑口讷。

与左思同时代的潘岳是著名的美男子。

《世说新语·容止》记载:“潘安仁夏侯湛并有美容,喜同行,时人谓之连璧。

”“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

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

”与此相对应,《世说新语》描写左思:“左太冲绝丑,亦复效岳游遨,于是群妪齐共乱唾之,委顿而返。

”据《晋书·左思传》云,左思少时学书与音乐不成,其父认为他笨,左思受到刺激,发奋勤学,历十年而写成《三都赋》。

《三都赋》在京城洛阳广为流传,人们啧啧称赞,竞相传抄,一下子使纸价涨了几倍。

原来每刀千文的纸一下子涨到两千文、三千文,后来竟倾销一空;不少人只好到外地买纸,抄写这篇千古名赋。

洛阳纸贵这个成语就是由来于此!《文心雕龙·神思篇》称“左思炼都以一纪”,把他列为古来文思迟缓的作者之一,评为:“虽有巨文,亦思之缓也。

”沈德潜说:“太冲(左思)胸次高旷,而笔力又复雄迈,陶冶汉魏,自制伟词,故是一代伟手。

”(《古诗源》卷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