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某高速公路合同段桥梁工程高墩柱施工专项方案(附示意图).d o c目录一、编制依据及原则 (3)(一)、编制依据 (3)(二)、编制原则 (3)二、工程概况 (3)(一)、高墩柱工程简介 (3)(二)、主要技术标准 (5)(三)、施工准备 (6)三、高墩柱承台施工方案 (17)(一)、承台施工概述 (18)(二)、承台施工具体步骤 (18)(三)、承台施工其他注意事项 (20)四、高墩柱墩身施工方案 (20)(一)、高墩柱墩身施工通用部分 (20)(二)、高墩柱墩身施工专用部分 (29)(三)、高墩柱工程进度计划 (41)五、高墩柱盖梁施工方案 (42)(一)、盖梁施工概述 (42)(二)、盖梁模板安装方案 (44)(三)、盖梁普通钢筋制作及安装 (44)(四)、盖梁预应力施工方案 (45)(五)、盖梁预应力压浆施工方案 (51)六、确保工程质量的措施 (54)(一)、质量总体目标 (55)(二)、质量自检系统 (55)(三)、质量保证措施 (56)七、安全保证措施 (57)(一)、安全生产目标 (57)(二)、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57)(三)、认真执行安全检查制度 (58)(四)、高墩施工属高空作业,要牢记“安全第一”的指导思想 (58)八、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措施 (58)(一)、文明施工措施 (58)(二)、环境保护 (59)T形变截面实心墩、空心墩高墩柱施工(安全)专项方案针对**高速公路第4合同段内30m以上的高墩柱特制订本方案。
内容主要涉及承台、墩柱、盖梁三个部分。
一、编制依据及原则(一)、编制依据1、**高速公路第4合同段桥梁施工设计图;2、JTJ041-2000《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3、JTG F80/1-200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4、JTJ076-95《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
(二)、编制原则1、突出重点项目和关键工序,整个工程统筹组织,超前计划,合理安排工序衔接;2、响应和遵守招标文件中的安全、质量、工期、环保、文明施工等的规定及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条件、合同协议条款及补充协议内容;3、安全无事故,确保质量第一,保证施工人员人身健康安全;4、坚持专业化作业与综合管理相结合。
充分发挥专业人员和专用设备的优势,综合管理,合理调配,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科学安排各项施工程序,组织连续、均衡、紧凑有序地施工。
二、工程概况(一)、高墩柱工程简介本合同段30米以上高墩柱共计26颗,墩柱采用T形变截面实心墩(12颗)和变截面空心墩(14颗)两种,其中40米以下为变截面实心墩,40米以上为变截面空心墩。
涉及到的具体桥梁有K19+497马鞍村1号大桥(实心墩4颗),K21+509罗富村大桥(实心墩4颗,空心墩10颗,共14颗),K22+634者北1号大桥(实心墩4颗,空心墩4颗,共8颗),共三座大桥。
最高墩柱位于K21+509罗富村大桥,K21+548.91右幅9号变截面空心墩,墩高63m。
其中K21+509罗富村大桥,为本合同段内桥梁工程的关键控制性工程,其进度直接影响整个工程的工期和形象。
该桥孔跨布置为左幅16孔40M(路中线处)、右幅16孔40M预应力混凝土先简支后连续T形梁桥。
该桥9#墩柱为变截面空心墩,墩身高左幅62.5米,右幅63.0米。
下部为群桩承台,上部为40米T形梁。
该墩柱立面尺寸为4米宽,侧面顶宽2.2米,往下按80:1的坡度递宽。
桥墩纵桥向两侧墩壁设置通风孔,通风孔按垂直间距五米交错设置,墩底设置泄水孔。
本合同段其他T形墩施工工艺及方法参照K21+509罗富村大桥9#墩柱。
**高速公路第4合同段30m以上高墩柱统计表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二)、主要技术标准1、设计标准(1)、设计荷载:公路-I级;(2)、地震基本烈度为VII度,地震峰值加速值为0.15g;(3)、设计车速80km/h。
2、地形、地貌、地质简况:(1)、地形、地貌本合同段地处低中山地形地貌区,地形起伏较大,山体自然坡度25º~35º。
地层主要由侏罗系中统张河组(J2Z)组成。
地层岩性为泥岩夹泥质粉砂岩、砂岩、泥灰岩组成。
由于长期遭受剥蚀,地形切割不大,为低中山陡坡型,相对高差小于200米。
泥岩抗侵蚀力弱,常形成缓坡和台地;砂岩抗侵蚀能力较强,常组成单面山脊,山脊狭窄,多呈现锯齿状。
本段路线最低点在K22+640,海拨1712.94m;最高点在K19+140,海拨1918.31m,最大相对高差205.37m。
(2)、工程地质条件1)、地质岩性路线所经区域内地层主要有:侏罗系中统张河组(J2Z)地层、震旦系上统灯影组(Zbdn)地层和第四第(Q)层。
2)、地质构造测区位于滇中径向构造带和云南山字型构造脊柱复合部位。
路线所经区域构造复杂,椐调查,新拟建的武定~昆明高速公路中,穿越路线的断层共有21条。
本合同段中没有断层与路线相交。
但断层F8从本合同段起点段K18+000~K19+300路段右侧通过,受断层影响该岩体较破碎。
3)、地震路线所经区域地处绿汁江断裂带、和小江断裂带之间,地震活动频繁。
普渡河-滇池断裂带的地震运动极为强烈,地震多发生在活动性强的主干断裂或傍侧两组以上断裂的交汇部位。
根据国标《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富民至昆明地区地震动峰值加速为0.2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0.45秒,与之对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Ⅷ度。
各人工构造物应按相关地震动参数抗震设防。
4)、水文地质条件根据地下水的赋存条件,水理性质及水动力特征,路线区域内地下水可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两种类型。
①、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残坡积及冲洪积的粘性土、砂性土及卵石土的孔隙中。
残坡积层中的孔隙水为季节性上层滞水,富水性弱,补给来源以大气降水为主,排泄于下伏基岩裂隙及沟谷、箐沟中。
冲洪积层中的孔隙水为潜水,富水性强。
补给来源以大气降水及沟谷水入渗补给为主。
地下水埋深较浅。
②、基岩裂隙水:以带状或层状形态分布于基岩断层带、层间破碎带中,富水性不均,一般具有承压性。
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在山脊、山坡补给后渗入地下,沿风化裂隙,构造裂隙顺山坡方向由高处向底处迳流,由溪沟和地形低洼处排泄。
无统一排泄基准面,动态变化受季节控制明显。
矿化度低,水质良好,适合于工农业生产及人畜生活饮用。
(三)、施工准备1、临时施工道路施工便道根据工程需要和自然地形条件,可以利用老108国道,以混凝土搅拌站为起点修筑便道到各个墩柱施工点。
新修便道采用泥结碎石路面,路基宽5.5m,路面宽4.5m,最大纵坡9%,最小曲线半径30米。
便道需设专人养护,保证晴雨畅通。
2、施工用电本合同段各桥梁施工用变压器已经安装到位,施工用电正常,有保障。
混凝土拌合站配备大型发电机备用,各桥梁施工队均备有发电机以备停电时急用。
3、施工用水本合同段区域内,地表水主要有小甸河、者北河,水质良好,矿化度低,可直接用于本工程。
桥梁工程施工用水基本靠就地解决。
经实地调查研究,混凝土搅拌站供水,可由搅拌站旁边的小甸河水源供应,水量能满足施工需要,但需建一储备水池。
4、材料堆放场地原材料按要求堆放、垫好,并通过了监理工程师的检测,各项指标均符合规范要求。
5、拟投入人员及机械情况(1)、施工人员安排施工高峰期拟投入施工人员数量计划表(2施工高峰期拟投入施工机械设备数量计划表6(1)、模板方案选择模板方案分实心墩和空心墩两类,40米以下的墩柱为变截面实心墩,40米以上的墩柱为变截面空心墩。
重点讲述空心墩模板。
桥墩身的四个拐角设计为直角,但直角的混凝土容易发生掉角、漏浆的质量通病,因此设计模板时,在征得监理工程师书面同意后我们把墩身的直角改为直径2~3cm的小圆角,这样既不用变更钢筋的位置,又能保证拐角处混凝土的质量。
1)、实心墩翻模实心墩采用“钢管爬架翻模”(简称“翻模”)施工,充分利用常用构件,且工艺较简单易行。
在承台顶放线立第1节2m高模板,浇筑墩底的2m段。
第1节模板混凝土浇筑后暂不拆卸,然后开始搭设墩身四周的钢管脚手支架,同时在第1节模板顶上安装支立好第2、3节共4m高外模板,绑扎墩身钢筋,浇筑第2、3节模板内的墩身混凝土。
待第2、3节模板内的墩身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先后拆除第1、2节模板(第3节模板暂不拆),利用配套的提升机构(塔吊或支撑于已浇筑的混凝土以及墩身四周的钢管脚手架上的手提或电动导链(葫芦)提升吊架)提升模板,提升达到要求的高度后悬挂于吊架上,绑扎墩身钢筋,将第1、2节模板依次安装支立于第3节模板顶上,浇筑墩身混凝土。
循环交替翻升模板、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每次只翻升2节共4m高模板,浇筑4m高墩身,依次周而复始,直至完成整个实心高墩身的施工。
2)、空心墩翻模设计及稳定性分析①、空心墩翻模设计空心墩模板系统主要由外模、内模、模板加固系统等组成。
外模共计配备4套翻模,每一套翻模共6m高,每一套翻模分三节,每节2m。
内模采用钢模,配备数量同外模,每节内模10块,即四个拐角各一块,顺桥向每侧各两块,横桥向每侧各一块,以方便内模拆模。
模板由专业模板生产企业加工,每节外、内模高2.0m,面板为5mm 厚钢板,竖向采用[100槽钢加固,间距30cm,横肋采用2根[槽钢,距模板边缘30cm,模板四周采用∟80角钢包边。
模板四角设有倒角拉杆,同拉杆共同防止胀模现象发生。
模板大样图一:模板布置图二:(施工平台和安全系统未标示)②、模板稳定性墩身底部2.5m为实心部位,先浇注实心段混凝土,以利内模支立的稳定。
2.5m以上墩身为空心墩,为保证模板的稳定性,内、外模之间采用“内顶外拉”的工艺,且易于控制内外模之间的间距。
因外模所受混凝土的侧压力大于内模,外模长边方向顶面之间采用手拉葫芦拉紧(每边一道,共两道),内模之间用钢管架顶紧(长边、短边都顶),以保证长边的稳定性。
同时,内、外模间穿Ф22钢筋拉杆,以防止胀模。
确保模板的稳定性。
为保证模板刚度以及墩身混凝土外观质量,内外模板均采用钢模板。
模板设计面板用5mm厚钢板,与63×63×6mm角钢焊成,方格35×35cm,模板接缝之间用1cm厚的橡胶海绵,并用M16螺栓连接夹紧,外侧骨架用8#槽钢分横、竖两层,拉杆间距80cm设一道,用Φ22圆钢筋机械开芽,垫片用2cm厚的钢板。
在设置拉杆处的内外模板之间放Φ25mmPVC 硬管,以便拉杆拔出再次利用。
拆模后,Φ25mmPVC硬管管道内用等强度的混凝土填塞,表面用水泥浆涂刷,做到不影响墩身美观。
在内外模板之间用同等标号混凝土顶筒支撑,以控制墩身壁厚。
模板(Ф22钢筋拉杆)刚度,强度,稳定性验算详见相关计算书,模板尺寸及样式详见《模板设计组图》,模板检算详见相关的《翻模设计计算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