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PPT课件
“人和”的最高境界:天下顺之
.
4
【译文】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
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
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
团结。
三里的内城,七里的外城,包围着攻
打它却不能取胜。包围着攻打它,必定
是得到天气时令的有利条件了,这样却
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
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完好无损。国王不由得感慨:假如狗能像羊
一样和睦相处,不仅不会受伤,还能享用美
味的肉。确实,只有和,才能使人和睦相处,
更好的生存。和,是生. 存的保证。
2
人和: 上下一心,团结一致。
1、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
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
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雷锋
2、个人离开社会不可能得到幸福,正如植物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
恒敬之。”人人互敬互爱,就能达
到人和的境界。
.
15
第三则
爱人不亲,反其仁;
行有不得
治人不治,反其智; 者,皆反 礼人不答,反其敬。 求诸已。
.
16
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 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 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诗》 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君子的忧虑在已不在人,君子的忧虑 不在遇上横逆之人,而在自己的德行不 能达到舜那样高的水平,以为天下人的 楷模,并且垂范后世。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徒, 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论语》) 14
思考:国君要达到人和的境界, 必须施行仁政,必须具备仁德。 那么就一般的社会成员来说, 如何能够营造人和的社会关系 呢?
人和思想是我国传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民族是最讲究和的民族。在中华民族的语
汇中,“和乐”“和美”“和洽”“家和万事
离开土地而被扔到荒漠不可能生存一样。 —
托尔斯泰
3、人心齐,泰山移;众人拾柴火焰高
4、二人同心,其利断金。——《易经》
5、一朵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雷锋
6、荷花虽好,也要绿叶扶持。一个篱笆三个
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 毛泽东
3
第一则
孟子是如何阐述“人和”的重要性的? 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论证: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推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如 何做 到“人和”)
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武
器装备不是不精良,粮食不是不多,但守
城者弃城而逃走,这是因为对作战有利的
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
团结。
.
5
所以说:使百姓定居下来,不能依靠 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 险要,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器装备的强 大。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 就多,不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 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 兄弟骨肉都会背叛他。帮助他的多 到了极点,天下人都归顺他。凭借天 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攻打兄弟骨肉 都背叛他的人,所以施行仁政的人要 么不作战,作战就一. 定胜利。 6
凡事没有做好,都要从自己
身上找原因,要严于律己,宽以
待人。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才是
根本。
.
18
何为“智”?Βιβλιοθήκη 智主要是对仁义是非的 持守。
.
19
主旨:
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已。 一切都要从自己身上下功夫,不 断提高和完善自己才是根本。抓 住了这个根本,就可以赢得天下, 达到人和的境界了。
.
20
联系实际谈谈人和的重要性
.
10
经过反省,做到了尽心竭力,那人的粗暴蛮横 还是这样,君子就说:‘这不过是个狂人罢了。像 他这样,同禽兽有什么区别呢?对于禽兽又有什么 可计较的呢?’因此君子有终身的忧虑,没有一时 的担心。至于终身忧虑的事是:舜是人,我也是人; 舜给天下的人树立了榜样,影响可以流传到后世, 我却仍然不免是个平庸的人,这是值得忧虑的。忧 虑了怎么办?像舜那样去做罢了。至于说到君子 (一时)所担心的,那是没有的。不仁的事不干, 不合礼的事不做。即使有一时的担心,君子也不认 为值得担心了。”
如果有了例外,要面对这
种例外,君子要怎么做呢?
自反——反省自己
.
9
翻译:孟子说:“君子之所以不同于一般人, 是因为他保存在心里的思想不同。君子把仁保存 在心里,把礼保存在心里。仁人爱人,有礼的人 尊敬人。爱人的人,别人就一直爱他;尊敬人的 人,别人就一直尊敬他。假设有个人,他以粗暴 蛮横的态度对待我,那么君子必定会反省自己: 我(对他)一定还有不仁的地方,无礼的地方, 要不这种态度怎么会冲着我来呢?反省后做到仁 了,反省后有礼了,那人的粗暴蛮横仍然如此, 君子必定再反省:我(待他)一定还没有尽心竭 力。
孟子说:“爱别人,别人不来亲近,就 要反问自己仁的程度;治理别人却治理不好, 就要反问自己智的程度;礼貌待人,别人却 不理睬,就要反问自己恭敬的程度。行为有 得不到预期效果的,都要反过来求问自己。 自身端正了,天下的人就会来归附他。《诗 经》上说:‘永远配合天命,自己求来众多 的幸福。’”
.
17
“爱人不亲,反其仁; 治人 不治,反其智; 礼人不答,反 其敬。”从这句话你得到了什么 启发?
.
11
孟子所谓的“忠” 具体指什么?
.
12
“教人以善谓之忠”——《孟子·滕文公 上》 “忠者,尽己之谓”——朱熹释上 “忠者,尽已也。尽已者,仁礼无一 毫不尽。”——黎靖德《朱子语类》
孟子所谓的“不忠”指没有尽 心竭力、没有尽仁尽礼。
.
13
二、是故君子有终身之忧,无 一朝之患也。
君子一辈子的忧虑是什么?
《孟子》选读
.
1
一位印度国王曾让手下做样一个实验:
将十只羊关在一间屋子里,然后往屋子里放
一筐鲜草;将十条狗关在另一间屋子里,然
后往屋子里放几块肉。第二天国王打开第一
间屋子的门,发出十只羊都安然地睡着觉,
而筐中的鲜草都己被吃光,国王打开第二间
屋子的门,令他大吃一惊……十条狗都遍体
鳞伤,满身鲜血,奄奄一息,而几块肉却都
何为“得道”,何为“失 道”?
孔子曰: “ 道二,仁与不仁而已 矣。” (《孟子·离娄上》)
得道者:有仁德,践履仁的国君 失道者:没有仁德,背离仁的国君
.
7
思考:孟子为什么说 “君子有不战,战必胜 矣”?
•因为“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
.
8
第二则
一、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 人常爱之。敬人者,人常敬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