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人和》上课优秀课件
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 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 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 赴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
译文:如果现在大王发布政令、施行仁政, 使得天下做官的人都想到大王的朝廷里任职, 农夫都想到大王的田野里耕作,商人都想到大 王的市场上做买卖,旅客都想从大王的道路上 来往,各国痛恨他们国君的人都想跑来向您诉 说。果真做到这样,谁能阻挡大王统一天下?”
所以:-------的原因 以:因为 以 :用 横逆:形作名,蛮横无理 的态度 由:犹 乃若:至于这样 法:规范、标准、榜样 如此则与禽兽奚择哉!于 禽兽又何难焉! 像他这样,同禽兽有什么 区别呢?对于禽兽又有什 么可计较的呢?
翻译:孟子说:“君子之所以不同于一般 人,是因为他保存在心里的思想不同。君子 把仁保存在心里,把礼保存在心里。仁人爱 人,有礼的人尊敬人。爱人的人,别人就一 直爱他;尊敬人的人,别人就一直尊敬他。 假设有个人,他以粗暴蛮横的态度对待我, 那么君子必定会反省自己:我(对他)一定 还有不仁的地方,无礼的地方,要不这种态 度怎么会冲着我来呢?反省后做到仁了,反 省后有礼了,那人的粗暴蛮横仍然如此,君 子必定再反省:我(待他)一定还没有尽心 竭力。
【译文】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 部团结。 三里的内城,七里的外城,包围着攻打它却不能取胜。 包围着攻打它,必定是得到天气时令的有利条件了,这 样却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 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不是不精 良,粮食不是不多,但守城者弃城而逃走,这是因为对作 战有利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所以说:使百姓定居下来,不能依靠疆域的界限,巩 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器装备的 强大。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 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兄 弟骨肉都会背叛他。帮助他的多到了极点,天下人都归 顺他。凭借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攻打兄弟骨肉都背 叛他的人,所以施行仁政的人要么不作战,作战就一定胜 利。
• • • • • • • • • •
城:内城 郭:外城 环:包围 然而:这样却 是:这 委:丢弃,抛弃 域:使……在界限内 固:使……坚固 畔:叛,背叛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 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 兵革之利 所以说:老百姓不是靠封锁边 境线就可以限制住的,国家不 是靠山川险阻就可 以保住的, 扬威天下也不是靠锐利的兵器 就可以做到的。
1.“爱人不亲,反其仁; 治 人不治,反其智; 礼人不答, 反其敬。‛从这句话你得到了什 么启发?
爱人不亲,反其仁; 治人不治,反其智; 礼人不答,反其敬。
行有不得 者,皆反 求诸已。
“爱人不亲,反其仁; 治人 不治,反其智; 礼人不答,反 其敬。‛从这句话你得到了什么 启发? 凡事没有做好,都要从自己 身上找原因,要严于律己,宽以 待人。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才是 根本。
论点: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论证: 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推论: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如何 做到“人和”)
1.孟子是如何阐述“人和”的重要性 的?
“人和”的最高境界:天下顺之
2.何为“得道”,何为“失道”?
得道者: 有仁德,践履仁的国君 失道者: 没有仁德,背离仁的国君
3.思考:孟子为什么说“君子 有不战,战必胜矣”?
第一则
•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 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 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 天时者矣; 然而不胜者,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 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 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 多也; 委而去之,是地 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 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 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 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 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 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 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 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3、是故君子有终身之忧,无 一朝之患也。
君子一辈子的忧虑是什么?
君子的忧虑在已不在人,君子的忧虑 不在遇上横逆之人,而在自己的德行 不能达到舜那样高的水平,以为天下 人的楷模,并且垂范后世。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徒,不善 不能改,是吾忧也。”(《论语》)
4思考:国君要达到人和的境界,必 须施行仁政,必须具备仁德。那么 就一般的社会成员来说,如何能够 营造人和的社会关系呢?
智主 2.何为‚智‛? 要是 对仁 义是 弗去是也。礼之实,节文斯二 非的 持守。
“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孟子· 公孙丑上 》) ‚是非之心,智也‛ (《孟子· 告子上 》) ‚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 从兄是也。智之实,知斯二者 者是也。‛ 子· 离娄上 》) (《孟
动词 遵守礼节
3.主旨:
•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 恒敬之。” • 人人互敬互爱,就能达到人和的境 界
第三则
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 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 而天下归之。《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孟子说:“爱别人,别人不来亲近,就要反问自己 仁的程度;治理别人却治理不好,就要反问自己智的 程度;礼貌待人,别人却不理睬,就要反问自己恭敬 的程度。行为有得不到预期效果的,都要反过来求问 自己。自身端正了,天下的人就会来归附他。《诗经》 上说:‘永远配合天命,自己求来众多的幸福。’”
《孟子》选读
和平共处
和衷共济 (面对困难的时候)
(各个国家、民族之间)
人和:
上下一心,团结一致。
一位印度国王曾让手下做样一个实验: 将十只羊关在一间屋子里,然后往屋子里放 一筐鲜草;将十条狗关在另一间屋子里,然 后往屋子里放几块肉。第二天国王打开第一 间屋子的门,发出十只羊都安然地睡着觉, 而筐中的鲜草都己被吃光,国王打开第二间 屋子的门,令他大吃一惊……十条狗都遍体 鳞伤,满身鲜血,奄奄一息,而几块肉却都 完好无损。国王不由得感慨:假如狗能像羊 一样和睦相处,不仅不会受伤,还能享用美 味的肉。确实,只有和,才能使人和睦相处, 更好的生存。和,是生存的保证。
1、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 人常爱之。敬人者,人常敬之。 如果有了例外,要面对 这种例外,君子要怎么做呢?
自反——反省自己
2孟子所谓的 “忠”具体指什么?
“忠者,尽己之谓”——朱熹释上
“忠者,尽已也。尽已者,仁礼无一毫不 尽。” ——黎靖德《朱子语类》
孟子所谓的“不忠”指没有尽心 竭力、没有尽仁尽礼。
• 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已。一 切都要从自己身上下功夫,不断提 高和完善自己才是根本。抓住了这 个根本,就可以赢得天下,达到人 和的境界了。
第四则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孟子对齐宣王)曰: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 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刑 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言举斯心加诸 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 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
• 因为“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
第二则
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 • 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 • 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 • 恒敬之。有人于此,其待我以横 • 逆则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仁也, 必无礼也;此物奚宜至哉!其自 反而仁矣,自反而有礼矣,其横 • 逆由是也;君子必自反也:我必 • 不忠。自反而忠矣,其横逆由是 • 也;君子曰:『此亦妄人也已矣! 如此则与禽兽奚择哉!于禽兽又 何难焉!』是故,君子有终身之 忧,无一朝之患也。乃若所忧则 • 有之。舜,人也,我亦人也;舜 为法于天下可传于后世,我由未 免为乡人也:是则可忧也。忧之 如何?如舜而已矣!若夫君子所 • 患,则亡矣。非仁无为也,非礼 无行也。如有一朝之患。则君子
统治者要做到“人和” 还有什么方法?
1、推恩
2、发政施仁,制民之产, 3、治礼义,“驱而之善”
联系实际谈谈人和的重要性
• 人和思想是我国传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中 华民族是最讲究和的民族。在中华民族的语汇中, “和乐”“和美”“和洽”“家和万事兴”等, 都显示出“和”是大家崇尚的目标。“和”意味 着团结以及这种团结给人们的适意的体验。 • 现代社会是一个张扬个性的社会,我们的确 需要个性,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需要团结。人 和才能兴邦安国,人和才能家庭美满,人和才能 生意兴隆,也只有人和,我们才能共渡难关,取 得抗震救灾的全面胜利!一个集体也只有上下一 心,团结一致才能取得胜利。(例如球赛)
“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 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 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 译文:‚而现在规定的百姓的产业,上不 够奉养父母,下不够养活妻儿,好年成也还 是一年到头受苦,坏年成还避免不了饿死。 这(就使百姓)连维持生命都怕来不及,哪 有空闲去讲求礼义呢?
“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 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 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 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 王者,未之有也。‛ 译文:‚大王想行仁政,那么何不返回到根本上来 呢?五亩的宅地,(房前屋后)栽上桑树,五十岁的 人就能穿上丝棉袄了。鸡、狗、猪等禽畜,不要错过 它们的繁殖时机,七十岁的人就能吃上肉了。一百亩 的田,不要占夺农时,八口之家可以不挨饿了。搞好 学校教育,反复说明孝顺父母、敬重兄长的道理,上 了年纪的人就不会肩扛头顶着东西赶路了。老年人穿 上丝棉吃上肉,一般百姓不挨饿受冻,这样还不能统 一天下的,是从来不会有的。‛
王曰:“吾惛,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 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译文:宣王说:“我脑子昏乱,不能进到这一 步了。希望先生辅佐我实现大志,明白地教给我 方法。我虽然迟钝,请让我试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