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文凭教育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策略

国际文凭教育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策略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第29卷,2018年3月 (R e s e a r c ho n M o d e r nB a s i cE d u c a t i o n)V o l .29,M a r .2018国际文凭教育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策略罗华荣1,李冠岚2(1.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200234;2.上海市松江区第四中学,上海201601) 摘 要: 上海市教委2013年规定,开展中外融合课程试点㊂其中国家课程中的思想政治课为必修课程之一㊂文章在此背景下提出了 以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为依据整合教学内容㊁以国际文凭学情为基准,充分挖掘传统文化开发校本课程㊁借鉴国外公民教育丰富教学形式㊁以德育实践活动作为教学的延伸和补充 四条国际文凭教育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策略㊂ 关键词: 国际文凭教育;思想政治课;教学;策略作者简介:罗华荣,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课程与教学论研究㊂李冠岚,上海市松江区第四中学教师,硕士,主要从事高中语文教学及德育研究㊂上海市教委于2013年出台了‘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开展普通高中国际课程试点工作的通知(沪教委基(2013)37号)“㊂文件在 试点类别 第2条明确规定:开展中外融合课程试点㊂中外融合课程方案㊁课程计划及其教材须经审查,其中国家课程中的语文㊁思想政治㊁历史和地理四门课程应为必修课程㊂ 这一文件表明,在上海,无论接受哪种国际教育的学生,都必须学习语文㊁思想政治㊁历史㊁地理四门课程㊂在国际文凭教育的D P 课程中,上好思想政治课必然会面临许多思考㊁问题和挑战,关键在于要立足教学实践和实际学情,找到能够融入国际文凭教育体系的㊁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㊂一㊁以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为依据整合教学内容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是思想政治在教材选择㊁教材编写㊁教学方法㊁教学评价等多方面的重要依据㊂课程标准首先对思想政治课的课程性质㊁目标㊁内容㊁评价方式等进行了规定,同时还提出了对课程和评价等的实施意见,是教师把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内容㊁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程的重要指导㊂国内高中的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是以素质教育为主导,以学生的日常生活为根基,以学科知识体系作为支撑,构建课程内容的㊂‘上海市中学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中指出高中(十至十二年级)的思想政治课程,宜结合经济生活㊁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注意渗透对学生的道德教育㊁法制教育㊁心理品质引导和爱国情操熏陶,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㊂上海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主要分为三大部分:经济生活㊁政治生活㊁生活与哲学㊂1.经济生活部分的教学内容整合‘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规定,经济学类课程有必修和选修两类,此文仅讨论必修课程内容㊂鉴于目前部编教材处于推广使用的初始阶段,全套教材尚未编写完成,因此,本文仍以正在使用的上教版‘思想政治“教材作为依据,探讨教学内容的整合问题㊂从上海教育出版社的思想政治教材经济学部分可以看出,上海国内高中经济常识内容主要是以学生身边的经济生活为主题,以经济学科知识为基础,围绕国家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㊁分配制度,以及经济生活发展根本指导思想和大政方针政策来进行,其中渗透着浓厚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㊂[1]112国际文凭教育大多开设了经济学课程,国际文凭教育高中D P经济学课程的2011年版的教学大纲中,概括了I B经济学课程的教学目的:(1)让学生理解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理论㊁概念及其现实应用㊂(2)让学生理解国家间的经济交往给个人与社会带来的影响㊂(3)让学生意识到不同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不同发展㊂国际文凭教育高中D P课程中的经济课程主要分成 微观经济学㊁宏观经济学㊁国际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 这四个部分㊂将国际文凭教育I B经济学课程和上教版‘思想政治“经济生活部分的内容对比可以看出,虽然多数的经济术语或者原理相同,但在教学内容的侧重点和深浅程度上有很大的区别㊂总体来说,上教版‘思想政治“的经济生活部分的内容相对较浅㊂在国际文凭教育体系中构建思想政治课程,其中经济生活部分可以较好地和I B经济学课程及D P经济学课程融合㊂2.政治生活部分的教学内容整合政治生活部分是国际文凭教育中构建思想政治课程的重点与难点㊂这一部分具有较强的政治性㊁德育性,介绍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各种政治制度㊂为了让学生的视野更好地植根于对国家意识形态的深刻理解,政治生活的教学内容是十分重要的㊂政治生活教学在国际文凭教育中落实的一大挑战是学生的接受程度㊂政治生活的教学不能照本宣科,可以根据课标中提炼的知识点,用丰富的生活案例让学生加以体会㊂还可以尝试将知识点解构分散在其他人文社会学科,尝试开发校本课程,并适当增开专题选修课程,以主题㊁研究问题等模式,激发学生去思考,去体会㊂‘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指出: 学校要从具体的地域特点出发,发挥地域资源的优势,使课程资源的开发呈现多样性㊁丰富性㊁独特性,有效实现特色开发㊂ [2]政治生活部分更应该结合上海的特色,开发地域资源,学生只有亲身经历过,才能对政治生活有更深的体悟㊂3.哲学生活部分的教学内容整合哲学生活的内容在国际文凭教育体系的人文社会类课程中有极大的共通性,重点在于对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习上㊂哲学生活和国际文凭教育高中D P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结合比较紧密,落实的难度较小㊂国际文凭教育高中D P课程要求在两年内完成学习,对于内容相对较少的哲学生活,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在事例中挖掘其背后的哲学思想㊂当然案例的选择不是拿来就能用的,首先一定要按照课程标准有机地整合与提炼㊂其次,生活与哲学强调的还是 生活 ,要选取学生生活中能够理解且可以接触到的生活案例㊂再次,从教学过程来说,教学提问内容要基于课程标准,改变提问方式,由封闭式转化为开放式,启发学生思考;教学活动要注重多让学生讨论,包容不同思想,激发深层次的思考,让思想的火花碰撞㊂最后,课后要及时总结评价,并引导学生尝试用辨证的方法进行思考,以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分析问题㊂二㊁以国际文凭学情为基准,充分挖掘传统文化,开发校本课程国际文凭教育中的思想政治课程,虽有规定要完成统一的学业水平测试,但是并没有规定统一的教材,尽管如此,在国际文凭教育中构建思想政治课程,充分把握学情㊁挖掘传统文化开发校本课程,是必不可少的㊂1.国际文凭教育的学情分析国际文凭教育提倡学生以多种方式合作建构意义并理解世界,通过质疑㊁行动和思考之间的交互作用这种建构主义的方法,使得课堂走向开放和民主㊂国际文凭教育使青少年能够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开展终身学习㊂国际文凭教育培养了一个学习者社区,通过探究㊁行动和反思来应对全球性挑战㊂国际文凭教育有自身的课程体系,了解清楚国际文凭教育课程体系,特别是高中阶段的D P 课程是至关重要的㊂D P课程是国际文凭组织要求的高中课程,类似于大学预科课程㊂适合16-19岁的中学生,学生要在两年内从6个学术领域的学科板块中选择6个科目进行学习,并且通过考核,艺术类课程可由其他5组学术领域代替㊂同时完成三大核心项目㊂根据课程的深广度划分为H i g h L e v e l(高级课程)与S t a n d a r d L e v e l, I B O规定6门课程的考试中必须有3门是高级课程(见图1)㊂在国际文凭教育体系中攻读D P课程的生源,主要是中国地区或者具有亚洲教育背景的学生,其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都比较东方化㊂这些212第29卷‘现代基础教育研究“(R e s e a r c ho n M o d e r nB a s i cE d u c a t i o n)2018年3月图1 D P课程设置解析学生的英语水平基本处于第二语言水平,无法像母语学生那样全面深刻地理解西方人文思想精髓㊂同时国内学校普遍比较重视理科的教学,在人文学科上涉及的背景知识不是很多㊂加上国际文凭教育着重培养国际公民,较少涉及不同国家的价值观,因此,学生的学习空间很大㊂思想政治校本课程恰好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深入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机会,为他们分析问题提供理论基础㊂2.充分挖掘传统文化,开发校本课程教育部颁布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明确了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具体方向,对加强人文教育特别是传统文化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㊂要求思想政治课程能够多从传统文化中去挖掘学习内容,希望国际教育不要照搬教材,要创新开发符合本校学情的校本课程,以满足本校的教育特色和学生需求㊂鼓励学校和教师根据本校学生的特点㊁已有的知识结构体系㊁前期的学习经验以及未来的发展需要,来进行校本教材的探索与实践㊂开发校本课程也要注意许多问题,首先教学资料的选择是对国际文凭教育教师的考验,教师除了要研读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还要融合国际文凭教育课程的教学知识点㊂在日常教学中,要善于从各网络㊁论坛㊁期刊㊁书籍中去挖掘新的信息和资料,有效地融合资源去开发校本课程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中,旨在让国际文凭教育的本国青少年学生在通过各个学科的综合学习扩展国际视野的同时,能够深刻地理解本民族的传统文化㊂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国际文凭教育中构建思想政治课程,要充分挖掘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怀和人文素养㊂三㊁借鉴国外公民教育,丰富教学形式从公民的概念上,公民教育涉及政治㊁经济㊁文化多方面的内容㊂公民教育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的公民教育包括道德伦理㊁社会㊁经济㊁政治生活;狭义的公民教育只强调政治上的权利与义务㊂ 整合概念,可以看出公民教育主要包括三方面: 培养主动㊁负责的国民政治教育;养成健全人格的伦理道德教育;继承文化传统的民族精神教育㊂ [3]1.学习美国 渗透式 的教学模式从课程内容上看,美国的公民教育首先将公民道德分为 私德 和 公德 ㊂公德包括公民道德和公共道德㊂公民道德强调作为公民的个体与国家的关系,公共道德包括所有与他人交往和公共场所㊁公共领域中的行为规范㊂其次强调美国精神,值得注意的是美国的中学是以 生活技能(L i f eS k i l l) 为名来进行公民教育的㊂从教学模式上看,美国的公民教育不专门开设道德教育课程,而是在学科教学中渗透道德教育㊂美国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大部分学校都推行了 品格教学(C h a r a c t e rE d u c a t i o n) 或 重视品格(C h a r a c t e rC o u n t s) 的项目,这些品格教学都是以活动的形式开展的㊂在国际文凭教育中构建思想政治课,美国的这种公民教育模式值得我们学习,这是一种渗透式的教学,使思想道德教育渗透到学生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㊂同时,美国公民教育已经形成了 学校 家庭 社会 三位一体的相互协调与促进的结构化教育网络㊂开设国际文凭教育课程的学校在增设思想政治课程的过程中,除了注重课程本身的建构外,还应该注意到思想政治课教学环境的构建,在 润物细无声 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㊂2.借鉴新加坡 价值澄清 的教学模式新加坡的公民教育关注共同道德价值观的培养,基于对国家现实的思考,不断汲取儒家传统伦理道德的精华,从而缓解由现代化和国际教育多元文化所带来的认同危机,形成个人道德㊁政治思维以及与行为相关的价值观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基因元素,是植根在中国人内心,能够潜在影响中国人的思312罗华荣,李冠岚:国际文凭教育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策略想方式和行为方式的㊂我们在国际文凭教育中构建思想政治课时,新加坡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值得借鉴㊂新加坡公民教育采用五步骤 价值澄清 模式:找出各种可能的选择 衡量各种选择的利弊 做出选择 愿意公开做出的选择 根据自己的选择采取行动㊂其教学过程不说教,而是引导学生思辨,这种教学模式尤其适合国际文凭教育环境下的思想政治课教学㊂四㊁以德育实践活动作为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在国际文凭教育中,特别是D P的课程中,学生申请的国外学校,更注重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情况㊂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㊁专业选择㊁未来职业发展等方面开展具有特色的社会实践活动㊂结合国际文凭教育中注重学生探究性㊁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的理念,增设德育活动,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魅力,让活动德育成为国际文凭教育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延伸和补充㊂首先,可以借鉴普通高中的传统德育活动,如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保证国际文凭教育中的高中生和普通高中的高中生有同样的成长体验,例如,每周的升旗仪式与 国旗下演讲 这类德育活动也是必不可少的,结合国际文凭教育的特色和学情开展班会活动等㊂其次,开展与国际文凭教育相关的各种实践活动㊂D P课程要求学生完成核心项目:长篇论文(E x t e n d e d E s s a y)㊁知识理论(T h e o r y o f K n o w l e d g e)和创新㊁行动与服务(C r e a t i v i t y,A c-t i o n,S e r v i c e)㊂思想政治课程可以结合这三个核心任务设计德育实践活动,引导学生选取自己感兴趣的政治话题,在导师的指导下,通过资料收集㊁案例分析㊁同伴讨论或实地考察等形式完成一篇长篇论文㊂在创新㊁行动与服务上,可以结合课程内容开展实践活动,例如 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可以让学生还原维权现场,模拟维权事件㊂还有政治生活中关于联合国知识的学习,可以充分利用国际文凭教育的 模拟联合国 社团来开展,以增加学生的实践活动体验㊂最后,应该更多地利用社会文化机构㊁大众传媒㊁新媒体等力量,让学生接受德育㊂上海是国际化大都市,有较为完善的资源体系,如果学校和思想政治课教师能够很好地结合地域特色㊁学校特色㊁学生特色开展德育实践活动,对于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将会是很好的补充㊂参考文献:[1]唐盛昌.高中国际课程的实践与研究㊃经济学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3.[3]唐克军.比较公民教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29.T h eT e a c h i n g S t r a t e g y o f t h e I d e o l o g i c a l a n dP o l i t i c a l C o u r s ei n t h e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D i p l o m aE d u c a t i o nL U O H u a r o n g1,L IG u a n l a n2(1.S c h o o l o fM a r x i s m,S h a n g h a iN o r m a lU n i v e r s i t y,S h a n g h a i,200234;2.S h a n g h a i F o u r t h M i d d l eS c h o o l o f S o n g J i a n g D i s t r i c t,S h a n g h a i,201601)A b s t r a c t:I n2013,t h eS h a n g h a iM u n i c i p a l E d u c a t i o nC o mm i s s i o n i s s u e d t h e n o t i c e o n c a r r y i n g o u t t h e p i l o tw o r ko f t h e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c u r r i c u l u mi n s e n i o r h i g hs c h o o l s.T h e i d e o l o g y a n d p o l i t i c s i so n eo f t h e r e q u i r e dc o u r s e s.A c c o r d i n g t o t h i sb a c k g r o u n d,t h e p a p e r c o m e s u p w i t h f o u r t e a c h i n g s t r a t e g i e s.I n c l u d i n g t h e i n t e g r a t i o n o f c u r r i c u l u mc o n t e n t b a s e d o n t h e i d e o l o g i c a la n d p o l i t i c a lc u r r i c u l u m s t a n d a r d s,f u l l y d e v e l o p i n g t h et r a d i t i o n a lc u l t u r ea n ds c h o o l-o r i e n t e dc o u r s e sb a s e do n t h e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b ac c a l a u r e a t e,u s i n g f o r e i g n c i t i z e n ed u c a t i o n t oe n r i c h t h e t e a c h i n gf o r m,t a k i ng th em o r a l e d u-c a t i o n p r a c t i c e a s t h e e x t e n s i o na nd s u p p le m e n t of t h e t e a c h i n gp r a c t i c e.K e y w o r d s: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d i p l o m a e d u c a t i o n,i d e o l o g i c a l a n d p o l i t i c a l,e d u c a t i o n,s t r a t e g i e s412第29卷‘现代基础教育研究“(R e s e a r c ho n M o d e r nB a s i cE d u c a t i o n)2018年3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