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 心理学基础1 心理过程

第二章 心理学基础1 心理过程

种不对称被称为大脑两半球单侧化
(2)边缘系统 与情绪(杏仁核及快乐中枢)、记
忆(海马体)、动机(下丘脑)有关
(3)脑干及其相连结构 基本生命活动及运动(心跳、呼吸、
睡眠、骨骼肌等,不需意识参与)
(二)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
• 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 心理是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 • 社会生活实践对人的心理起制约作用
容量大小

7±2组块 无限
3、记忆的过程*
(一) 识记 (二) 保持 (三) 再现和回忆
识记:记忆的开始阶段,是获得知识、经验的过程。
根据目的性
识 记
有意识记 无意识记
识 记 根据理解性
机械识记 意义识记
4、遗忘及其规律
• 遗忘 :回忆不起或回忆错误。 • 原因:编码缺失、记忆痕迹衰退、 干扰、提取失败等。
人类特有 与社会、精神需要有关 产生较晚(社会交往中 产生) 可不外露,少有冲动性, 稳定性
情绪和情感的联系
• 情绪是情感的外在表现; • 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 • 统称为感情(affection)
3、情绪和情感的维度及两极性
1)在需要满足与否方面,有肯定与否定两极 2)在动力性方面有增力和减力两极 3)从激动性看有紧张和轻松两极 4)在强度方面,有强和弱两极 5)在紧张度上有紧张与轻松两极
三、意志过程
(一)概述 1、概念
意志(will)是人们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 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种种困 难,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意志对行为的调节:发动或抑制
2、意志的特征*
• 以随意运动为基础 • 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 有自觉目的的行动
(二)意志的品质*
• 自觉性(动摇性和独断性) • 果断性(优柔寡断和草率) • 坚韧性(虎头蛇尾和见异思迁) • 自制性(任性和怯懦)
• 按记忆的内容分: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 绪记忆、动作记忆
• 按信息储存时间分:瞬时记忆、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分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
• 按记忆是否被意识分:内隐记忆、外显记忆
三种记忆系统的关系*
感觉记忆 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
保存时间 不超过2秒钟 不超过1分钟 >1分钟
编码形式 物理特征
听觉 言语 表象
其中:爱国感、集体感、责任感是道德感的核心。
②理智感:指人在智力活动中其认识、探求、维护真 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情感体验。
③美感:人审美需要是否得到满足产生的情感体验。
(三)情绪表达
• 外部表现(表情动作) • 生理变化
1、表情动作*
面部 表情
身段 表情
言语 表情
言语表情
“吴老师在吗?” “不在。” “不在?” “不在!” “哦,不在……”
遗忘规律:*
• 遗忘的进程并不均衡,而是先快后慢,遗忘速 度随时间延长而愈来愈慢。 • 24小时内遗忘很快,以后逐渐减慢,72小时后 约20%的内容保持下来。
遗忘规律的应用*
• 时间规律 • 材料的性质和数量
有意义<无意义,形象<抽象,量小<量大 • 学习程度 过度学习遗忘慢(150%最佳) 学习程度 33% 100% 150% 超过 遗忘比 57.3% 35.2% 18.1% 不下降 • 记忆材料的系列位置 首尾遗忘少 • 识记内容的框架不易忘 • 识记者的态度 • 识记方法
*
人格
人格心理特征
自我意识系统
二、心理的发生和发展
(一)心理现象的发生
– 心理出现的标志:信号性反应 – 心理活动的物质基础:动物神经系统
(二)动物心理的发展
– 感觉阶段——知觉阶段——思维萌芽阶段
(三)人的心理的发生发展
– 人与动物心理的本质区别:人出现意识 – 意识是人所特有的反映客观现实的最高形式
第二节 心理过程
一、认知过程
(一)感觉 (sensation)
1.感觉的概念*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 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我看到一个白色的、圆柱状的物体 我听到一种声音 我尝到一股酸酸的味道 我闻到一种香味 我觉得脖子上冷飕飕的
2、分类
1)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 和皮肤觉(温觉、冷觉、触觉和痛觉) 2)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和机体觉 (内脏觉)
三、心理的实质*
(一)心理是脑的功能*
1、大脑功能研究的历程及方法
菲尼亚斯.盖奇:思考大脑与心理的联系 保罗.布洛卡:失语症,左前部布洛卡区 怀尔德.潘菲尔德:微电极刺激发现大脑表面有许多
具有独特功能的区域 现代生物心理学家:脑电图仪、fMRI、PET等
大脑两半球的功能分工
• 大脑两半球具有相同的功能区域 • 左、右半球在某些方面成为优势半球,这
1.心理定势(mental set) 2. 功能固着
3. 迁移
4.动机强度
5.人格特征
(五)想像
• 表象(representation) 是指事物脱离感觉后感知过的事物的形
象在头脑中的再现。 • 想像(imagination)
是指人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 重新组合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分类
激情
一种迅猛爆发、激动而短暂的情绪状态。
强度、紧张度高,具有明显外部表现 意识狭窄:一念之差、一气之下
激情性犯罪
应激
出乎意料之外的紧张、危急情况 所引起的情绪状态,是人对意外的 环境刺激作出的适应性反映。
3、从情感性质和内容上分
①道德感:指人的言论、行为、思想是否符合人的道 德需要和道德观点的内心体验(善恶的评价)。
联觉
•视觉易产生联觉
指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
感觉补偿
– 某种感觉受损或缺失后,其他感 觉予以补偿的现象。
– 人的各种感受性可在生活实践中 进一步发展。
(二)知觉(perception)
1、知觉的概念*
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 观事物的整体属性反映。
2、分类
按知觉对象的特性分: • 空间知觉 • 时间知觉 • 运动知觉
2、生理变化
1)循环系统的活动变化 2)呼吸系统的活动变化 3)皮肤电反应 4)内外分泌腺的反应
(四)情绪理论
• 1、情绪的外周理论 • 2、情绪的丘脑理论 • 3、情绪的认知理论 • 4、情绪-脑机制的有关理论
(五)情绪的调控
• 认知调节:改变认知评价方式 • 转移调节:改变或转换环境 • 建立社会支持系统 • 放松训练:自我控制 • 调整行为目标 • 增加幽默感:心理防御或应对 • 适度宣泄
• (三)了解:心理的发生和发展;感受性与感觉 阈限;知觉分类;问题解决的思维;想象;情绪 和情感的维度与两极性;情绪、人格理论;情绪 与健康。
一、心理现象
护理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护理 领域中个体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 应用科学。
感知觉
认知过程 思维
情绪过程 注意、记忆
心 心理过程

意志过程


人格倾向性
品酒师
4、感觉的特性 *
1)感觉适应 2)感觉对比 3)感觉后象 4)联觉 5)感觉补偿
感觉适应
视觉适应最复杂 痛觉适应最难发生*
感受器在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发生的 感受性变化。
感觉对比
•同时对比 •先后对比
指同一感受器官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 发生变化的现象。
感觉后象
•视觉后象最明显
指当刺激停止后,感觉并不立即消失,还能暂时 保留极短时间的感觉印象。
3)有意后注意
广度
转移
3、注意的品质*
稳定性
分配
二、情绪与情感过程
(一)概述
1、概念 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
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2、情绪与情感的区别和联系
表1 情绪和情感的区别*
情绪(emotion) 情感(feeling)
• 动物和人类共有 • 与生理需要有关 • 产生较早(三月 • 乳儿就有表现) • 有明显外露,有冲动性 • 不稳定性
第二章 心理学基础1 心理过程
教学目标
• (一)掌握:心理现象;感觉、知觉的概念和特 性;记忆概念;记忆的过程;思维概念;注意概 念;注意的品质;情绪和情感概念、分类。
• (二)熟悉:心理的实质;感觉、记忆、思维、 注意分类;遗忘及其规律;思维的基本过程;情 绪与情感的区别与联系;情绪的外部表现和生理 变化;意志概述、品质。
记忆成功的条件
注意力集中 记忆目标明确 积极思维,力求理解 在活动过程中记忆 及时复习 合理用脑,讲究心理卫生
(四) 思维(thinking)
1、概念 (1)概念*
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人 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 (2)特点*
1)间接性 2)概括性
2、分类
动作思维
形象思维 凭借物 抽象思维
3、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感受性是指感觉器官对刺激的感觉能 力。常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衡量其高低。 (一)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 小刺激量。 (二)差别感觉阈限:在感觉上能觉察到刺 激物变化的最小差别量。
差别感觉阈限
• 能力特征 具有敏锐的色觉、视觉、嗅觉、味觉
和分析、推理、判断能力;具备准确的 表达能力和计算能力。
思考题
• 举例说明知觉的基本特征。 • 遗忘规律对你有何启示?你如何针
对性增强自己的记忆力? • 比较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认
知过程的概念异同?
汇报结束
谢谢大家! 请各位批评指正
(二)分类
1、从基本情绪上分 2、从情绪状态上分 3、从情感性质和内容上分
1、从基本情绪上分四种原始情绪*
快乐
类别
愤怒
悲Hale Waihona Puke 恐惧2、从情绪状态上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