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主体违法行为具体情形1.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作为主管机关监督检查违法行为处罚.a.不正当竞争行为处罚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
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或者使用与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购买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
销售明知或者应者应知是仿冒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的商品。
擅自使用他人的企业名称或者姓名,引人误认为是他人的商品。
在商品上伪造或者昌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等质量标志,伪造产地,对商品质量作引人误解的虚假表示。
经营者采用财物或者其他手段进行贿赂以销售或者购买商品。
有关单位或者个人购买或者销售商品时收受贿赂。
公用企业或其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限定用户、消费者只能购买和使用其附带提供的相关商品,而不得购买和使用其他经营者提供的符合技术标准要求的同类商品。
公用企业或其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限定用户、消费者只能购买和使用其指定的经营者生产或者经销的商品,而不得购买和使用其他经营者提供的符合技术标准要求的同类商品。
公用企业或其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强制用户、消费者购买其提供的不必要的商品及配件。
公用企业或其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强制用户、消费者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提供的不必要的商品。
公用企业或其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以检验商品质量、性能等为借口、阻碍用户、消费者购买、使用其他经营者提供的符合技术标准要求的其他商品。
公用企业或其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对不接受其不合理条件的用户、消费者拒绝、中继或者消减供诮相关商品,或者滥收费用。
被公用企业或其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指定的经营者,借此销售质次价高商品或者滥收费用.经营者利用广告或者其他方法,对商品的质量、制作成分、性能、用途、生产者、有效期限、产地等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广告经营者在明知或者应知的情况下,代理、设计、制作、发布虚假广告.以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以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违反约定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掌握的商业秘密.第三人明知或者应知侵犯商业秘密行为,获取、使用或者披露他人的商业秘密.谎称有奖销售或者对所设奖的种类,中奖概率,最高奖金额,奖品种类、数量、质量、提供方法等作虚假不实的表示.从事有奖销售故意让内定人员中奖.从事有奖销售故意将设有中奖标志的商品、奖券不投放市场或者不与商品、奖券同时投放市场;故意将带有不同奖金金额或者奖品标志的商品、奖券按不同时间投放市场。
抽奖式的有奖销售,最高奖的金额超过5千元。
利用有奖销售的手段推销质次价高的商品。
投标者之间相互约定,一致抬高或者压低投标报价。
投标者之间相互约定,在招标项目中轮流以高价位或者低价位中标。
投标者之间先进行内部竞价,内定中标人,然后再参加投标。
招标者在公开开标前,开启标书,并将投标情况告其他投标者,或者协助投标者撤换标书,更改报价。
招标者向投标者泄露标底。
投标者与招标者商定,在招标投标时压低或者抬高标价,中标后再给投标者或者招标者额外补偿。
招标者预先内定中标者,在确定中标者时以此决定取舍。
经营者有违反被责令暂停销售,不得转移、隐匿、销毁与不正当竞争行为有关的财物的行为。
在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滥用行政权力,限定他人购买指定经营者的商品的情形下,被指定的经营者借此销售质次价高商品或者滥收费用。
.b.侵犯消费者权益行为处罚生产的商品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要求。
销售的商品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要求在商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商品冒充合格商品生产国家明令淘汰的产品销售失效、变质产品伪造产品的产地,伪造者或者冒用他人的厂名、厂址。
伪造者或者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等质量标志销售的商品应当检验、检疫而未检验、检疫或者伪造检验、检疫结果对消费者提出修理、重作、更换、退货、补足商品数量、退还货款和服务费用或者赔偿损失的要求,故意拖延或者无理拒绝销售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商品采取虚假或者其他不当手段使销售的商品份量不足制造、推销冒牌商品、假商品、劣质商品,坑害消费者,或者掺杂使假,偷工减料情节严重以虚假的“清仓价”、“甩卖价”、“最低价”、“优惠价”或其他欺骗性价格表示销售商品以虚假商品说明、商品标准、实物样品等方式销售商品不以自己的真实名称和标记销售商品采取雇用他人等方式进行欺骗性的销售诱导销售商品作虚假的现场演示和说明利用广播、电影、报刊等大众传播媒介对商品作虚假宣传骗取消费者预付款利用邮购销售骗取价款而不按照约定条件提供商品以虚假的“有奖销售”、“还本销售”等方式销售商品经营者向消费者销售下列商品,且不能证明自己确非欺骗、误导消费者而实施此种行为[1]失效、变质商品;[2]侵犯他人注册商标权的商品;[3]伪造产地、伪造或者冒用他人企业名称或者姓名的商品;[4]伪造或者冒用他人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的商品;[5]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等质量标志的商品..c.制售假冒伪劣产品违法行为处罚生产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产品。
销售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产品。
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好,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充合格产品。
生产国家明令淘汰的产品。
销售失效、变质产品。
生产者、销售者伪造产品的产地或厂名、厂址,或者冒用他人的厂名、厂址。
生产者、销售者伪造或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等质量标志。
产品标识没有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明。
产品标识没有中文标明产品名称、生产厂厂名和厂址。
产品标识没有根据产品的特点和使用要求标明产品规格、等级、所含主要成分的名称和含量。
限期使用的有包装的产品标识、没有标明生产日期和安全使用期或者失效日期。
使用不当,容易造成厂品本身损坏或者可能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产品、没有警示标志或者中文警示说明。
伪造检验数据或者伪造检验结论。
.d.非法拼(组)装进口汽车、摩托车行为处罚未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利用进口汽车车身(含驾驶室)拼(组)装生产汽车。
未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利用进口摩托车发动机(含全套发动机散件)、车架拼(组)装生产摩托车。
经销非法拼(组)装汽车、摩托车。
非法拼(组)装的车辆非法使用他人注册商标。
2.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协助其他行政管理机关监督检查违法行为处罚.a.违反食品卫生管理法规行为处罚在集市上出售有毒、有害、污秽不洁、腐烂变质食物及病死、毒死或死因不明的禽、畜、兽、水产及其制品。
.b.非法经营农业生产资料行为处罚生产假农药、假兽药、假化肥的,销售明知是假的或者是失去使用效能的农药、兽药、化肥、种子,或者生产者、销售者以不合格的农药、兽药、化肥、种子昌充合格的农药、兽药、化肥、种子。
未有《兽药经营许可证》和《营业执照》,在城乡集市贸易市场经营兽药。
违反《兽药管理条例》关于兽药进口的有关规定,进口兽药。
未经批准擅自从事粮食收购活动的。
未按规定申请领取《农作物种子生产许可证》、《农作物种子经营许可证》和营业执照而生产、经营农作物种子的。
超范围生产经营农作物种子的,视为未按规定取得《农作物种子生产许可证》、《农作物种子经营许可证》生产、经营种子。
掺杂使假、以次充好、销售不合格农作物种子。
农作物种子包装标识或农作物种子标签载明的项目与包装内的种子不符的,视为销售不符合质量标准种子或以次充好,掺杂使假。
利用合同生产经销伪劣农作物种子或骗取对方钱财。
未取得《种子经营许可证》和《营业执照》经营种子。
销售不条符合质量标准种子的,以次充好,掺杂使假。
.c.非法经营药品行为处罚未持有《药品经营企业许可证》,在集市贸易市场上出售中药材以外的药品。
.d.非法经营野生动物行为处罚非法出售、收购、运输、携带国家或者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
伪造、倒卖、转让特许猎捕证、驯养繁殖许可证或者允许进出口证明书。
.e.非法经营文物行为处罚未经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批准,从事文物购销活动。
文物经营单位经营未经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许可经营的文物。
将私人收藏的文物私自卖给个国人。
.D.非法经营烟草行为处罚无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经营烟草制品零售业务。
倒卖烟草专卖品。
.E.非法经营邮政业务行为处罚非法经营信件和其他具有信件性质的物品的寄递业务。
或未经邮政企业委托、擅自代办邮政企业专营业务。
.G.违反计量法规行为处罚使用不合格的计量器具或者破坏计量器具准确度,给国家和消费者造成损失。
经营销售残次计量器具零配件,情节严重的。
.H.违反标准化法规行为处罚生产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产品。
销售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商品。
进口不符合强制标准的产品。
.I.非法经营矿产品行为处罚非法收购和销售国家统一收购的矿产品。
. J.违反野生植物保护规定行为处罚出售、收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伪造、倒卖、转让采集证、允许进口证明书或者有关批准文件、标签。
. K.非法经营野生药材行为处罚违反“一级保护野生药材物种属于自然淘汰的,其药用部分由各级药材公司负责经营管理,但不得出口”规定。
违反“二、三级保护野生药材物种属于国家计划管理的品种,由中国药材公司统一经营管理;其余品种由产地县药材公司或其委托单位按照计划收购”规定。
违反“二、三级保护野生药材物种的药用部分,除国家有关规定外、实行限量出口”规定。
.L.违反印刷业管理规定行为处罚擅自设立印刷企业、从事印刷经营活动的。
.M.非法经营盐业行为处罚将不符合质量和卫生标准的盐产品出厂。
未经省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同级盐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在食盐中添加任何营业强化剂或药物。
利用盐土、硝土和工业废渣、废液加工制盐(但以盐为原料的碱厂综合利用资源加工制盐不在此限)。
委托、寄售商店收购或者寄售金银制品、金银器材。
珠宝商店收购、销售金银制品和金银器材。
在食用盐市场销售下列盐制品:(1)不符合食用盐卫生标准的原盐和加工盐;(2)土盐、硝盐;(3)工业废渣、废液制盐;将未经加碘的食用盐进入碘缺乏病地区的食用盐市场..N.非法经营金银行为处罚擅自收购、销售、交换和留用金银。
私自溶化、销毁、占有出土无主金银。
未经批准,擅自经营(包括加工、销售)金银制品,含金银化工产品以及从含金银的废渣、废液、废料中回收金银。
未按照批准的金银业务范围从事经营,擅自改变经营范围或在经营中克扣、挪用和套购金银。
中国人民银行以处的其他单位铸造、依造和发行金银质地纪念币。
委托、寄售商店收购或者寄售金银制品、金银器材。
珠宝商店收购、销售金银制品和金银器材。
个体银匠收购和销售金银制品。
将金银计价使用、私相买卖、借贷抵押。
.p.非法经营电力行为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