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联邦德国职业教育法

联邦德国职业教育法

联邦德国职业教育法(1969年8月14日公布,1981年12月23日职业教育促进法最后修订)第一编总则第一条职业教育(一)本法所指“职业教育”包括职业培训、职业进修和转业培训。

(二)职业培训的目的是通过系统的培训计划,为某一职业提供广泛的基础训练,并传授熟练从事这一职业所必需的技能和知识。

别外,它应使受培人获得必要的职业经验。

(三)职业进修的目的是使受培人能够保持并扩展其职业知识和技能,从而适应技术发展,或为职业晋升开辟道路。

(四)职业培训可在下列场所进行:在从事经济活动的企业内;在从事非经济活动的类似机构,特别是公共事业和在自由职业成员的组织内;在家庭或住户内(以上三类都是企业内培训);在职业学校内;在职业学校培训和企业内培训两种系统以外的其他职业培训机构内。

第二条适用范围(一)凡各州学校法所辖职业学校以外的职业教育,均适用本法。

(二)本法不适用于:1.公共供职关系中提供的职业培训;2.根据1951年2月8日国旗法的规定,悬挂联邦德国国旗的商船上所提供的职业教育,只限不从事小规模远洋捕捞或近海捕捞的船只。

第二编职业培训关系第一章职业培训关系的建立第三条职业培训合同(一)任何人招雇别人给予职业培训(培训主),应与受培人订立职业培训合同。

(二)有关劳动合同的法律和法规原则均适用于培训合同,但合同的性质、目的或本法的规定均不得与有关劳动合同的法律和法规原则相抵触。

(三)与其子女订立职业培训合同的父母,不受民法第一百八十一条所述禁律的约束。

(四)关于招雇受培训人的权利或为其提供培训权利的任何不合法行为,均不影响职业培训合同的效力。

第四条职业培训书面合同(一)职业培训合同一经订立,在任何情况下,培训主应在培训开始之前将合同的重要内容以书面形式记载下来。

书面合同至少要包括以下各项内容:1.培训的性质、培训内容、时间的不同阶段和培训目的,特别是将提供培训的职业活动;2.职业培训的开始日期和培训期限;3.培训场所之外的培训措施;4.日常培训课时数;5.试培期限;6.培训津贴的支付和高低;7.休假期限;8.解除培训合同的条件。

(二)该书面合同文件应由培训主、受培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签名。

(三)培训主应随即将一份经签名的书面合同交给受培训人及其法定代理人。

(四)(一)至(三)款也同样适用培训合同变更时。

第五条无效的协议(一)凡限制受培人于职业培训关系结束后留本企业工作的任何协议一律无效。

但在职业培训关系最后的三个月内,有下列情形之一者除外:1.受培人与培训主约定在职业培训关系结束后与之建立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关系;2.受培人与培训主约定在职业培训关系结束之后与之建立期限不超过五年的劳动关系,并由培训主负担职业培训关系之外对受培训人提供其它职业教育的费用,此费用与受培人承担义务的期限相适应。

(二)具有下列内容的任务协议一律无效:1.受培人有支付职业培训补偿义务的;2.合同中含有处罚规定的;3.排除或限制要求损害赔偿权利的;4.规定一次付清损害赔偿费用的。

第二章职业培训关系第一节培训主的义务第六条职业培训(一)培训主应履行下列义务:1.保证向受培人传授为达到培训目的所必需的技能和知识,并应按照培训内容和时间阶段计划、以符合预期目标的方式提供培训,以便能在预定期限内达到培训目的;2.由本人亲自培训或明确委托培训人员负责培训;3.给受培人免费供应必需物品,如受培人在培训、参加中间考试和结业考试时所必需的工具和用品,即使在职业培训关系结束后参加考试也应免费提供;4.鼓励受培人上职业学校学习,督促他们保管成绩报告册,必要时检查学习成绩册;5.关心受培人个性发展,保护受培人在身体上和精神上不受伤害。

(二)交给受培人的工作只能是与培训目的的有关并与受培人体能相称的工作。

第七条自由支配时间培训主必须允许受培人有必要的自由支配时间以便到职业学校学习或参加考试。

上项规定也适用于必须在培训场所之外实施的培训措施。

第八条证书(一)职业培训关系结束时,培训主应发给受培人一份证书。

如培训主未亲自培训,则证书也应由培训人员签名。

(二)证书应载明职业培训的性质、期限、目的以及受培人已经获的得技能和知识之详细内容。

根据受培人要求,证书还应包括受培人的表现、学习成绩和特殊技能的详细内容。

第二节受培人的义务第九条职业培训期间的行为受培训人应努力获得为达到培训目的所必需的技能和知识。

受培人有义务做到:1.谨慎完成交给他的在职业培训范围内的各项工作;2.按第七条规定参加自由支配时间的培训课程学习;3.听从培训主、培训人员或其他有权对之发布指令的人员的各项指令;4.遵守培训场所行为守则;5.爱护工具、机器和其他设备;6.不得泄露有关企业和或企业经营秘密。

第三节培训津贴第十条享受培训津贴的权利(一)培训主应支付受培人适当的津贴。

津贴金额应按受培人的年龄确定,以使培训期间每年至少增加一次。

(二)(1)津贴可以实物支付,依帝国保险条例第一百六十条第二款的规定确定实物价值的比率,但实物津贴不得超过津贴总额的百分之七十五。

(三)工作时间如超过协定的每日正常培训课时,应支付加班津贴。

第十一条津贴金额的确定和支付日期(一)津贴金额按月计算。

为计算按天支付的津贴金额,一个月设定为三十天。

(二)当月应付的津贴应在该月的最后一个工作日支付。

第十二条津贴照付(一)在下列情况下应给受培人照付津贴:1.按第七条规定给予的自由支配时间;2.照付津贴最长期限为六个星期,如:(A)受培人本欲参加职业培训,而职业培训未开始;(B)受培人因病不能受培训而发病原因非他所控制,或因由医生做了绝育或堕胎手术不能按受培训;(C)由于非受培人所能控制的任何其他个人原因妨碍他履行培训关系中的义务。

依据第(一)款第2项(B),受培人就医做合法绝育与堕胎手术,视为不以他本人意志为转移的情况(2)。

(二)如受培人的津贴因正当理由不能用实物形式支付,应按第十条第二款的规定确定该项实物的价值,给予现金补偿。

第三章职业培训关系的开始和结束第十三条试培期限职业培训关系应以试培期开始,试培期限不得短于一个月,亦不得长于三个月。

第十四条培训终止(一)职业培训关系应于培训合同期满时终止。

(二)如受培人在培训期满之前结业考试及格,其职业培训关系应于通过考试时结束。

(三)如受培人结业考试不及格,其职业培训关系可根据其申请延长到下次他能参加考试之时,但延长期限最多为一年。

第十五条解雇(一)在试培期内职业培训关系可在任何时候勿需遵守解雇期限被解除。

(二)试培期满后职业培训关系只有在下列情况下才可以被解除。

1.出于重要原因而勿需遵守解雇期限的解雇;2.受培人愿意放弃培训或接受其他职业培训的,在遵守四个星期的解雇期限的条件下的解雇。

(三)解雇应以书面方式提出,如属第(二)款的情况,并应写明解雇理由。

(四)如构成某一重要原因的事实已为有权提出解雇一方知晓达二个月,则在此之后仍因此提出解雇,则此解雇无效。

如由除法院外有关机构进行调解,则上述时限在调解结束后开始计算。

第十六条提前终止的损害赔偿(一)试培期满后如职业培训关系提前终止,且培训主或受培人应对终止原因负责,则无责任的一方有权向有责任的一方要求赔偿损害。

上项规定不适用于第十五条第(二)款第2项所述情况。

(二)如要求损害赔偿的权利不在培训关系终止后三个月内提出,即丧失此项权利。

第四章附则第十七条继续雇佣如受培人紧接职业培训关系结束之后继续在培训主设施内工作,虽无书面合同,则应视为已经建立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关系。

第十八条禁用否认的条款偏离本法本章条款、对受培人不利的任何协议一律无效。

第十九条其他合同关系未订立关于雇佣关系的协定而被招用获取职业知识、技能或经验而非接受本法所称的职业培训的人,均适用第三至十八条的规定,但得缩短法定试培期限;合同无需采用书面形式,不受第十六条第(二)款的限制;如合同关系在试培期未满之前终止,不得要求损害赔偿。

第三编职业培训组织第一章招雇受培训人和提供培训的资格第二十条个人资格和专业资格(一)凡具有必要的个人资格者,允许招雇受培人。

凡具有必要的个人资格和专业资格者,允许培训受培人。

(二)下列人员不具有必要的个人资格:1.未经批准雇佣儿童或青年的人;2.多次或严重违反本法或违反依本法制定的条例和规定的人;(三)符合下列条件者,为具有专业资格的人员:1.具备有关职业活动所必要的技能与知识;2.具备有关职业和劳动教学法所必需的知识。

(四)任何不具备必要的必要专业资格或不亲自培训学徙的人员,若聘任具有必要的个人资格和专业资格的培训人员,则允许其招雇受培人。

第二十一条(1)附加资格(一)联邦教育与科学部长与联邦职业教育委员会(4)协商后,可以无须经过联邦参议院批准的命令规定,凡具有本法第二十条和第七十六至第九十六条规定的必要技术资格的人,也必须提出证件,以证明他具有有关职业和劳动教学法所必需的知识。

该项命令可以规定取得上述知识的有关课程的内容、范围与结业等事项。

(二)联邦经济部长或其他主管部长会同联邦教育与科学部长与联帮职业教育委员会(5)协商后,可以无须联邦参议院批准的命令规定,凡具有本条例第二十条和第七十六至九十六条规定的必要技术资格的人,还必须提出证件,证明他具有附加的专业知识。

第(一)款第2项同样适用。

第二十二条培训场所必备的条件(一)除非具备下列条件,任何人不得招雇受培人:1.培训场所的种类和设备适合职业培训;2.受培训人数与该业务设施内培训空额或熟练人员比率适当,并且该项比率大小对培训工作并无妨碍。

(二)在该培训场所内虽不能全面传授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如借助于在该培训场所外实行的培训措施可以补救,则该培训场所仍得视为适合职业培训。

第二十三条认可(一)主管部门应确认个人资格、专业资格和培训场所均符合必要的条件。

(二)如发现缺点而可以补救并不危害受培人,则主管部门应责令有关培训主在该主管部门限定时间内实行补救。

如无补求之可能,或可能危害受培人,或未在限定时间内实行补救。

则主管部门应将以上情况报告有关州的法定主管当局。

第二十四条禁止招雇受培人和提供培训(一)对于不具有或不再具有必要的个人资格者,有关州的法定主管当局应禁止其招雇受培人或提供培训。

(二)如培训场所不符合或不再符合第二十二条规定的条件,有关州的法定主管当局也可禁止招雇受培人或提供培训。

(三)在实行以上禁止之前,应与有关各方和主管部门协商。

上项规定不适用于第二十条第(二)款第1项所包含的情况。

第二章培训职业的认可;培训期限的变更第二十五条培训规章(一)(6)联邦经济部长或其他主管部长会同联邦教育与科学部长,可以无须联邦参议院批准的命令,正式认可某一培训职业、撤销此类认可、并颁布各该项职业的培训规章,作为统一的职业培训制定之基础,并使培训制度有条不紊地适应技术方面、经济方面以及社会方面的要求和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