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代花鸟画课件 共30页

中国古代花鸟画课件 共30页


北宋 赵佶 《芙蓉锦鸡图》
富 贵 气 息 浓 厚 的 院 体 画
• 《芙蓉锦鸡图》,绢本设色,纵81.5厘米,横 53.6厘米。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全图设色艳丽, 绘芙蓉及菊花,芙蓉枝头微微下垂,枝上立一五 彩锦鸡,扭首顾望花丛上的双蝶,比较生动地描 写了锦鸡的动态。这种表现形式,在宋代花鸟画 中很是流行。五彩锦鸡、芙蓉、蝴蝶虽然均为华 丽的题材,但如此构图便不同于一般装饰,而充 满了活趣。加以双勾笔力挺拔,色调秀雅,线条 工细沉着;渲染填色薄艳娇嫩,细致入微。锦鸡、 花鸟、飞蝶,皆精工而不板滞,实达到了工笔画 中难以企及的形神兼备、富有逸韵的境界。画上 有赵佶瘦金书题诗一首,并有落款。
重点欣赏:各时期的重点画作
北京海淀八里庄王公淑墓 《牡丹芦雁图》
唐 韩干 《牧马图》
师法自然,形神兼备
• 唐代大诗人杜甫《丹青引》,曾间接评论曹霸的 弟子韩干画马的技巧。《牧马图》描绘骏马肥硕 雄骏马的英姿。图中画黑白二马,一奚官虬髻戴 头巾,手执缰缓行。此图线条纤细遒劲,勾出马 的健壮体形,黑马身配朱地花纹锦鞍,更示出其 神彩;人物衣纹疏密有致,结构严谨,用笔沉着, 神采生动,纯是从写生中得来。元汤垕《画鉴》 说韩干“画马得骨肉停匀法……至于传染,色入 兼素”。宋董卣《广川画跋》说;“世传韩干凡 作马,必考时日,面方位,然后定形骨毛色。” 这些记载从这幅《牧马图》可得见其大概。《牧 马图》原为《名绘集珍》册中之一帧,左有宋徽 宗赵佶的“韩干真迹,丁亥御笔”题字。
显示了作者娴熟的造型能力和精湛的笔墨 技巧,令人赞叹不已。
北 宋
北宋
崔白
《双喜图》
崔 》高 193.7厘米、宽103.4厘米,可以想见此 画的气魄,这与画史中记载的崔白性情 “疏阔”倒也一致。崔白还特别擅长把握 画面的整体气氛,无论是《双喜图》,还 是他的另一幅代表作《寒雀图》,同样都 在一种统一、和谐的画面氛围中又含有无 数丰富、细腻的变化,让人可以在画卷中 玩味许久,仍然会不断有新的东西发现, 感到无穷的趣味。
整幅画作以潇湘二水的交汇点为中心,远山
• 烟水,风雨瘦竹,近水与云水、蹲石与远山、筱竹与烟树 产生强烈对比,画面极富层次感,让人在窄窄
• 画幅内如阅千里江山。
北 宋
北宋 文同 《墨竹图》
文 同

墨 竹 图 》
• 《墨竹图》乃文同代表作,绢本水墨,纵 113.6厘米,横105.4厘米。画一枝低垂而 又“S”形倔曲向上的墨竹。用凝重圆浑的 中锋画竿,节与节虽断而意连;小枝用笔 迅疾坚挺,左右顾盼;竹叶则八面出锋, 挥洒自如,浓淡相间,在叶尾折转处提笔 露白,以示向背之势,聚散无定,疏密有 致,显示了作者深厚的功力。
• 五代在唐人卓有成就的基础上,花鸟画进入一个重要发展时期,形成南唐徐熙和孟蜀 黄筌为代表的在花鸟画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两大流派,即后人所称“徐”“黄”二体。
• 至宋花鸟画到达高峰。北宋前期沿袭“黄家”画风,中后期则出现了钟情于野景野趣 的画家。代表作如赵佶《芙蓉锦鸡图》,苏轼的《潇湘竹石图》。
• 水墨写意“四君子画”(梅、兰、竹、菊)相继出现在南宋和元代。著名的是王冕的 《墨梅图》。明代是花鸟画大发展的时期。花鸟画融入了一些水墨写意的笔势从而赋 予画面更多的生动性。随着写意花鸟的深入发展,以明末的徐渭为代表自觉实现了以 草书入画并强烈抒写个性情感的变革。至清初朱耷达到史无前例的高水平。 明清两朝,画家众多,画派从起,花鸟画在工笔和写意两方面都有新突破,分别以恽 寿平和八大山人为代表。
唐 韩滉 《五牛图》
传世品中最早的纸本作品
• 《五牛图》卷是唐代画家韩滉的作品,该 画作是目前所见最早作于纸上的绘画,纸 质为麻料,具有唐代纸张的特点。图画五 牛,形象不一,姿态各异,或行或立,或 俯首,或昂头,动态十足。其中一牛完全 画成正面,视角独特,显示出作者高超的 造型能力。《五牛图》是韩滉作品的传世 孤本,也是为数寥寥的几件唐代纸绢绘画 真迹之一,因此不论其艺术成就还是历史 价值都备受世人关注。
元 郑思肖 《墨兰图》
• 《墨兰图》卷是郑思肖留下的唯一传世作 品,也是反映他创作思想和艺术造诣的代 表作。这是一幅非常抒情的文人写意水墨 画,描绘出兰的野逸、不畏风霜,孤高自 傲,无人花自馨的高尚品格。作者借笔墨 抒发胸中逸气,是自我思想品格的写照。
北宋 《出水芙蓉图》
南 宋
《 出 水 芙 蓉 图 》
• 一幅中国古画 、扇面画,作者宋代吴炳。 《出水芙蓉图》一画虽小,画得却十分精 致生动。此画系用没骨法。用笔轻细,敷 色柔美,几乎不见笔迹,浅粉色的花瓣、 嫩红花蕊似乎还带有拂晓时分的露珠,这 正是花苞初发的最佳时刻。粉红色的莲花 在碧绿的荷叶映衬下显得格外的清妍艳丽。
第三课
中国古代花鸟画
中国古代花鸟画发展史略
• 花鸟形象出现在器物和其他艺术品上是新石器时期如《三鱼纹彩陶盆》、《鹳鱼石斧 图彩陶缸》等。
• 六朝时期,顾恺之的《凫雀图》、史道硕的《鹅图》等标志着花鸟画已经作为独立的 绘画种类,出现在我国画坛上。
• 至唐代花鸟画才发展为独立画科并走上成熟的阶段。出现了专门的花鸟画家。韩干画 马,戴嵩画牛,薛稷画鹤,边鸾画孔雀等。韩滉的《五牛图》是传世品中最早的纸本 作品。
五代 黄筌 《写生珍禽图》
• 写生珍禽图是黄筌传世的重要作品。画家 用细密的线条和浓丽的色彩描绘了大自然
中的众多生灵,在尺幅不大的绢素上画了 昆虫、鸟雀及龟类共24只,均以细劲的线 条画出轮廓,然后赋以色彩。这些动物造 型准确、严谨,特征鲜明。鸟雀或静立, 或展翅,或滑翔,动作各异,生动活泼; 昆虫有大有小,小的虽仅似豆粒,却刻划 得十分精细,须爪毕现,双翅呈透明状, 鲜活如生;两只乌龟是以侧上方俯视的角 度进行描绘,前后的透视关系准确精到,
北宋 苏轼 《潇湘竹石图》
• 苏轼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州人,北宋词坛最杰出的代表 人物,他在政治上长期失意,生活坎坷,胸
• 怀大略,却壮志难酬。他是大诗人,同时又是著名画家, 与许多怀才不遇的古代文人一样,他的画作中
• 大有屈子离骚的情怀。 美术馆珍藏的《潇湘竹石图》为绢本,纵28厘米,横
105.6厘米。画作采用长卷式构图,展现湖南 • 省零陵县西潇、湘二水合流处,遥接洞庭巨浸的苍茫景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