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问题的原因分析

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问题的原因分析

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问题的原因分析摘要: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人民的生活整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同时意识形态发展有了良好的开端,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也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挑战。

本文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发展问题的原因分析作出理性审视和深
层思考,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意识形态发展面临着意识形态“淡化”、意识形态“多元化”、西方意识形态渗透方式“多样化”等一系列严重的问题。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这需要我们不断的去探索。

当前,我们应该首先找出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才能有效的去解决这些问题,因此,探讨当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发展问题的原因,对当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任务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内涵
(一)意识形态
马克思认为,意识形态是“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

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
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

[1](p.143)意识形态是一种自觉地反映一定社会集团(在阶级社会就是阶级)经济政治利益的系统化、理论化的思想观念体系,是一定社会集团、阶级的政治理想、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思想基础。

[2]它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文学艺术、宗教、哲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等意识形式.
(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反映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经济、政治利益的、自觉的、系统化的思想观念体系,因此又可称之为无产阶级或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体系,它包括唯物辩证的哲学世界观、历史唯物主义的政治社会观、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道德观、面向生活和面向群众的艺术观、信仰自由并接受人民政府领导和遵守法律的宗教观等。

[3]就中国而言,以维护无产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沦、“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发展过程中不同时期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它们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

二、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问题的原因分析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国的意识形态工作既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又面临着新的严峻挑战。

正确分析影响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原因,对当前我国进行意识形态建设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市场经济的趋利性
现代社会作为一个复杂的有机体存在着多元主体,存在着不同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追求,因而也就必然存在着多种多样的意识形态。

并且由于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经济的物质利益原则和趋利性,容易使人们滋生拜金主义,引发唯利是图。

“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追求利润的市场行为法则极易演化为一些成员重实惠、重个人物质利益,导致利己主义、个人主义冲击社会主义、集体主义。

”[4]市场经济行为的分散性,经济利益主体的多元化、经济决策的分散化和利益差距的扩大化,导致全局意识淡化,一些社会团体受经济利益驱动,必然滋生团体主义、分散主义和地方保护主义,使新时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着分散主义和自由主义的冲击。

这不仅严重冲击着马克思主义占统治地位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更容易扭曲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方向。

(二)现阶段我国生产力发展不平衡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我国的人民生活水平整体提高,但同时不同地区、人群、职业的收入差距明显扩大,出现了新的社会弱势群体。

在农村,不少学龄儿童因家庭困难、交不起学费而不能就学或中途辍学;在城市,不少下岗失业人员因技能单一,年龄偏大缺乏市场竞争力,其基本生活难以保障,更谈不上意识形态的发展了。

主要原因是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平衡,农业人口比例高,城市化程度低,人们的劳动很大程度上还是谋生的手段,而非自觉自由的行为。

(三)国外敌对势力企图对我国实行“西化”和“分化”
冷战结束以后,西方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国进行各种破坏活动和意识形态渗透。

在各种思想文化交错和激荡的大格局中,西方文化居于“霸权”地位,西方一些国家总是企通过实施“意识形态帝国主义”,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和平演变”。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较量和斗争依然是长期的、复杂的,有时甚至是非常尖锐的,西方国家加紧向全世界传播他们的价值观念,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将长期面对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

当代中国思想文化领域正经受着处于强势地位的西方文化的巨大冲击,面对纷繁多样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追求,马克思主义对于社会思想文化的引领和主导作用正受到消解,主流意识形态遭遇严峻挑战。

(四)信息网络化的迅速普及给我国意识形态工作带来阻力
西方发达国家拥有强大的经济、科技实力,拥有强大的信息手段和信息资源。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他们以经济、科技、信息为载体或渠道,向我国推行他们自以为公正的法规,向我国国民扩散西方思想与价值观念。

我国虽然一直重视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宣传和研究,但对于如何在网络环境中宣传主流意识形态,回应和瓦解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攻击,则因经验不足和技术相对落后在网络意识形态的斗争中常常处于劣势地位。

这使得西方的些主流价值观念如自由主义、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等在网上得以广泛传播,使一
些网民尤其是青少年网民深受影响,逐渐失去了对社会主义的信仰和支持。

(五)先进的意识形态普及是一个复杂和长期的历史过程
先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普及特别是在全体社会成员的头脑中扎根是一个长期复杂的历史过程,而且现存社会里孕育成长着的代表新生力量和前进方向的新意识形态因素,既需要在实践中锤炼,又需要理论总结和提炼升华,并努力使之成为社会主体意识。

同时,还要看到,先进的意识形态和落后的旧意识形态之间的斗争是不可避免的。

特别是在变革的时代和开放的世界里,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时期,国际范围各种精神文化力量相互激荡,各种社会思潮纷然杂陈,冲击着人们的思想,改变着人们的观念,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着一系列的严峻考验和重大挑战。

参考文献:
[1] 邓小平文选,第2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 郑永廷.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m].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
[3] 俞吾金.意识形态论[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
[4] 张翔,刘维宽,丁国怀,王天力.论新时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j].当代思潮,200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