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福建省泉州市2017届高三高考考前适应性模拟(二)语文试题

福建省泉州市2017届高三高考考前适应性模拟(二)语文试题

福建省泉州市2017届高三高考考前适应性模拟(二)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旧唐书》中曾记载:唐天宝年间,在全国各地运到京城长安的进贡之物中,宣城郡船中有“纸、笔”等贡品,这说明当时宣城郡已生产纸、笔。

《新唐书》也载宣州宣城郡土贡有“纸、笔”等物。

“宣纸”二字连用,作为一个表示纸张的专有名词出现,始于唐代张彦远所著《历代名画记》。

其卷二中云:“江东地润无尘,人多精艺,好事家宜置宣纸百幅,用法蜡之,以备摹写。

”这种所谓“宣纸”不是用青檀皮和沙田稻草为原料生产出来的纸张,而是“好事家”“用法蜡之”以后才可用的其他种类的皮纸。

这说明:唐代“宣纸”是宣州地区所产高级纸张的总称,这是以产地而称的“宣纸”。

唐代宣州虽有“纸、笔”之贡,但不能将这种当时的优质纸张与后来的“宣纸”视为等同,因为原料不同;唐代起已有“宣纸” 之名,但其时是取地名命名,泛指宣城所产之纸;从造纸技术发展的历史过程来看,唐代尚未见有以青檀皮为原料的“宣纸”。

但不可否认,当时宣州已经产出名纸,以地名命名的“宣纸”就此产生了。

据《泾县小岭曹氏宗谱》记载,元代至元 26 年,曹大三因避乱率族人迁居小岭。

初期条件十分艰苦,为谋求生计,根据当地条件开始了“宣纸”的试制和生产。

宋末经元到明中叶之前的一段时间内,皖南山区一带社会相对稳定,文化繁荣,小岭虽为偏远山区,但盛产优质青檀皮,加上水质、温湿度皆有利于造纸。

这一时期以青檀皮为主要原料制作的“宣纸”,主要用于书画装裱托纸等,还不宜于书画。

此时,曹氏族人根据社会需求,已开始不断试用多种复合材料制作纸张,其中就包括稻草。

明朝中叶后,宣纸的原料已非采用青檀皮单一原料,而是掺和了沙田稻草。

由于青檀皮的纤维较长,单一用它作为原料,成纸性质较硬,柔韧性不足,在这种纸上进行书法绘画时,润墨性稍逊,写意性不能得到充分展现。

而稻草的纤维较短,用青檀皮浆掺和稻草浆造纸,则增加了成纸的绵柔度和书法绘画的润墨效果,这既是适应写意画逐步成为时代潮流的结果,客观上也缓解了对青檀皮原料的压力,实乃一举两得之事。

及至清代,“宣纸”已经普遍采用青檀皮和沙田稻草作为原料。

元明之际起,“宣纸”开始以青檀皮和沙田稻草为主要原料并一直延续至今,产地也由小岭传播到泾县及其周边地区,国内少数地方也曾在原产地技术人员指导下生产过仿宣,但皆因无法满足生产“宣纸”的所有条件,产品质量难与正宗“宣纸”相比。

我们今天所谓正宗“宣纸”,就是采用产自安徽省泾县境内及周边地区的青檀皮和沙田稻草,并利用当地独有的山泉水,按照传统工艺流程和独特配方,在严密的技术监控下生产的,具有润墨性、耐久性、抗腐性兼具的独特性能,主要供书画、裱拓、水印等用途的高级艺术纸张。

(摘编自曹天生《宣纸的前世今生》)【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唐天宝年间,泾县生产的宣纸由于纸质优于各地手工纸张,成为朝廷的独家“贡品”。

B.曹大三等人根据当地条件开始了“宣纸”的试制,后又不断试用多种复合材料制作纸张。

C.稻草是生产书画纸所需的主要原料之一,但不是所有的稻草均可充当宣纸生产的原料。

D.从明清开始起,“宣纸”普遍采用以青檀皮和沙田稻草为主要原料并一直延续至今。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宣纸质地特殊,不是泾县的原料与水质,任何一地的仿宣纸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宣纸。

B.稻草的纤维较短,增加成纸的绵柔度和书画的润墨效果,因此书画纸以稻草为制作原料。

C.在宣纸发展历史过程中,它的产地不断扩大,原料加工不断改进,使用的范围不断扩大。

D.宣纸具有易于保存,经久不脆,不会褪色等特点,是最能体现中国艺术风格的书画纸。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地名命名宣纸,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产地泾县境内及周边地区大量种植青檀树和水稻。

B.书画家对纸张所要求的吸附润墨效果指标,应是宣纸生产中最主要的一项质量指标。

C.人们掺和稻草浆制宣纸,可以弥补青檀皮成纸性质较硬,柔韧性不足,润墨性较差等缺陷。

D.现在人们所称“宣纸”,实际上应称之为“泾纸”,这更符合宣纸制作的历史事实。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哼”匠老梁尚书华认识老梁是四十多年前的事。

那时他在林业局文工团当美工,其貌不扬,个矮、罗圈腿,走起路来左摇右晃。

当年他不过四十多岁,但说六十岁有人信。

我到文工团报到的第一天,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他。

见面时一怔,心想:文工团不都是俊男靓女待的地方吗?怎么长这模样的也能进来?随之又一想,莫非这人有大本事?这个想法很快得到了证实,此人的确不可小觑。

有人告诉我,老梁是“特招”进文工团的。

起初,他只是山里林场一个普通木匠,干些杂活。

加之形象不佳,很被人瞧不起。

一次,同寝的一个年轻人,趁他不在,把他的工具箱扔到了外面。

老梁回来了,呆愣愣瞅半天,默默地把东西拾回了屋。

谁也不知他心里是怎么想的,大家能看见的,就是他不愿说话,不愿接触人,没事总一个人憋在木匠房里鼓捣。

但是,活倒是越干越好。

渐渐的,戏耍他的人少了,有人还当面夸他两句。

他听了都不以为然,顶多用鼻子“哼”一声,宠辱不惊。

那年,文工团排了一台大型话剧,布景难度很大,当时的美工完成不了。

有人推荐老梁去试试,老梁去了。

工会主席打量他半天,问:你行吗?老梁听了,二话没说,扭头就走。

工会主席连忙一把拽住说:试试,试试。

老梁“哼”一声,勉强留了下来。

老梁到了文工团,原来那个美工成了他的助手,给他打下手,一百个不服气。

于是,工作上极不配合,时不时还故意制造点麻烦。

老梁对这些麻烦根本不在意。

助手干的活儿他若看不上,什么也不说就咣咣几斧子砸了,自己动手重来,那意思谁都明白,是打个样给你看看。

几次下来,助手服了,夹着尾巴乖乖地当起了徒弟。

就这样,老梁有条不紊地利用十几天时间把全场布景赶了出来。

全团员工都感到神速,直夸老梁。

工会主席乐得眉飞色舞,彩排那天把局党委书记请到了俱乐部,看完演出后,把老梁拽了过来,对书记说:这可是个大能人,宝贝呐!调文工团吧!书记说:就按你意见办。

就这样,老梁调进了文工团。

最让我佩服的是老梁给文工团做了把贝司大提琴。

这实在让我感到神奇!乐队低音部力量薄弱,团长做梦都想有把贝司大提琴。

这事不知啥时装进了老梁心里。

他把自己反锁进布景制作室,一天天不出来,连下班吃饭时间也很少看见他。

直到两个多月后的一天,老梁将一把崭新的贝司大提琴交到团长面前时,团长顿时蒙了,问:多少钱?老梁“哼”了一声,扔出俩字:做的。

谁做的?团长更懵了。

老梁没再回答,转身走了。

团长瞅着他晃晃走远的背影,猛然醒过来。

好你个老梁啊,可真有你的!老梁渐渐有了名气,在意他的人越来越多。

而老梁还是老梁,处人待物跟先前没有任何两样。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全国上下各行各业大搞技术比武。

省林业厅要在全省林业企业中举办一次“新兴林场沙盘模型设计”比赛,地点在省城。

老梁自然被选中。

临行前,局工会主席就这次比赛的意义、影响等,好一番叮嘱。

老梁听到最后,习惯地用鼻子“哼”一声,连句话也没有。

没曾想,刚一报到就惹得老梁不高兴。

别人签上名就领了钥匙进房间休息了,他却被报到处的人问来查去好长时间,跟审特务一样。

老梁气得差点想打道回府。

比赛共十天时间,前七天筹备,后三天安装。

参赛的人都想得个好名次,所以前七天大家都各自憋着劲闷在房间里鼓捣。

待到后三天,才按组委会分好的选手区段,在展厅里忙活起来。

只有老梁这边,剩下最后一天了,还是一片空白。

于是,闲话出来了:这几天除了在食堂能见到他,再也不着面,没准是来混饭吃的……然而,就在比赛的前一天晚上,老梁开始从房间往展厅一趟趟折腾东西,随之忙活起来。

他干活有个习惯,不愿让别人看,似乎是怕别人偷着学去。

老梁一直忙到天亮,整个晚上眼都没眨。

比赛正式开始了。

在老梁的展区,一夜之间魔幻般地呈现出一座漂亮的林场模型。

厅长参观时更是乐得合不拢嘴,说想不到咱林区还真有能人,瞧瞧,除了小点,跟真的一样,以后的林场就按这个样子建。

面对荣誉和赞美之声,老梁依旧习惯性地用鼻子“哼”一声。

如今,老梁已故去十几年了,但有关他的故事仍在林区流传,且愈传愈神奇、版本愈多。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A.老梁是“特招”进文工团的,“特招”加引号有特殊含义,暗示着老梁是因残疾获得特殊照顾进团的,但这丝毫无损于老梁的形象。

B.小说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先写老梁外表的缺陷,然后极力表现他令人刮目相看的高超技艺,呈现出既有悬念又有波澜的艺术效果。

C.老梁手艺超群,但干活时不愿让别人看,怕被人偷学去,可见他虽然文化程度不高,却有那个时代少有的技术专利保护的意识。

D.老梁赴省城参赛,受到报到处的人严格查问,虽是正常的审查制度,老梁却很生气,可见他性格中也有略显偏执的“倔”的一面。

【小题2】小说以“‘哼’匠老梁”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小题3】老梁的故事“愈传愈神奇、版本愈多”的原因有哪些?请谈谈你的看法。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我实际上是个宅男回声报:您是个低调的人,我们希望了解您是什么样的人,您的童年是怎样的,您来自哪里?任正非(以下简称“任”):我认为自己从来都很乐观,无论身处什么样的环境,我都很快乐,因为我不能选择自己的处境。

包括小时候很贫穷,我也认为自己很快乐,因为当时我也不知道别人的富裕是什么样的。

直到 40 多岁以后,我才知道有那么好吃的法国菜。

我小时候生长在贵州的一个少数民族边缘小镇(镇宁县),虽然我父母他们没有给我们宽松的物质生活条件,但在我们的教育上付出非常大。

费加罗:华为公司的名字是您建立初就起的,还是后来起的?华为是中国繁荣的意思?任:我们当初注册公司时,起不出名字来,看着墙上“中华有为”标语响亮就拿来起名字了,有极大的随意性。

华为这个名字应该是起得不好。

因为“华为”的发音是闭口音,不响亮。

所以十几年来我们内部一直在争议要不要改掉华为这个名字,大家认为后面这个字应该是开口音,叫得响亮。

最近我们确定华为这个名字不改了。

我们要教一下外国人怎么发音,这个名字,不要老发成“夏威夷”。

世界报:为什么你只有 1.4%的股份,而不是更多,以便更好地把握企业的经营?任:为什么要持有更多的股份?能不能解释一下?难道我要一辈子承担企业的经营责任吗?迟早一天我会得老年痴呆的。

总有后面的人比我们优秀,就让他们去管好了。

费加罗:您想怎样把您的股份传给子女?任:我太太的观念是把儿女培养成有能力的人。

我赞同她的观点。

我太太为了教育孩子,一生就是做家庭妇女。

因为我孩子总体教育是成功的,所以我从来没有考虑过财产怎么分配的问题。

新工业:您刚才说华为现在处在转型时期,你们在国外有很成功的发展,很多研发力量在国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