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黄河流域地表水资源质量公报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2012年7月目录前言概述................................................. 1水资源质量状况综述...................................... 2省界水体水资源质量状况.................................. 3黄河干流重要城市供水水源地水资源质量状况 ................ 7重点水功能区水资源质量状况.............................. 8水质变化趋势分析...................................... 13水资源质量特点........................................ 15重要水事.............................................. 16附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标准限值》(GB3838—2002)...................................................... 20《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项目标准限值》(GB3838—2002)...................................................... 22前言《2011年黄河流域地表水资源质量公报》(以下简称《公报》)的编发,旨在向社会公告2011年黄河流域水资源质量状况,为各级领导、有关部门提供水资源保护与管理依据,促进黄河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本《公报》主要包括水资源质量状况综述、省界水体水资源质量状况、黄河干流重要城市供水水源地水资源质量状况、重点水功能区水资源质量状况、水质变化趋势分析、水资源质量特点、重要水事七部分。
本《公报》由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黄河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负责编制,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八省(自治区)水利厅和黄委会水文局等为《公报》编制做了大量工作,其所属水质监测单位提供了相应的水质资料,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概述2011年汛期黄河没有发生流域性大洪水,但受华西秋雨影响,渭河华县站和伊洛河黑石关站出现了近30年来最大洪水,黄河潼关站出现1998年以来的最大洪水。
2011年黄河干流重要控制水文站实测径流量与多年均值比较,唐乃亥站偏大,其余站偏小;与1987~2010年均值比较,龙门站偏小,其余站偏大;与上年相比较,唐乃亥、三门峡、小浪底、花园口和高村站增大,其余站减小。
实测年输沙量与多年均值、1987~2010年均值和上年度比较全部偏小。
2011年黄河重要支流控制水文站实测径流量与多年均值比较,渭河咸阳、渭河华县和伊洛河黑石关站偏大,其余站偏小(皇甫川皇甫站全年河干);与1987~2010年均值比较,洮河红旗、窟野河温家川、无定河白家川、延河甘谷驿和泾河张家山站偏小,其余站偏大;与上年度比较,窟野河温家川站基本持平,无定河白家川、延河甘谷驿、泾河张家山和伊洛河黑石关站减小,其余站增大。
实测年输沙量与多年均值和1987~2010年均值比较偏小;与上年度比较,无定河白家川和渭河咸阳站增大,其余站减小。
2011年选择黄河干流和重要支流重点河段,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选取化学需氧量(COD)、氨氮、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氰化物、砷、挥发酚、六价铬、铜、铅、锌、镉、汞、氟化物、石油类、pH等参数,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对黄河流域水质进行评价,并对照功能区水质目标进行达标统计分析。
2011年黄河流域全年评价河长19734.2千米,50.2%的河长水质劣于Ⅲ类标准;37个省界断面中,18个未达到水质目标要求,占48.6%;15处城市供水水源地中,6处不符合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水质要求。
对照功能区水质目标,2011年黄河流域评价的210个重点水功能区中,参加达标统计的188个重点水功能区,全年达标率为46.3%,水污染形势依然严峻。
水资源质量状况综述黄河流域2011年选取黄河干流和重要支流共19734.2千米河长进行水质评价,结果表明:黄河流域年平均符合Ⅰ~Ⅲ类水质标准的河长9832.7千米,占评价总河长的49.8%;符合Ⅳ~Ⅴ类水质标准的河长4170.9千米,占评价总河长的21.2%;劣于Ⅴ类水质标准的河长5730.6千米,占评价总河长的29.0%。
2011年黄河流域不同水期各类水质河长及所占百分比见表1。
表1 2011年黄河流域不同水期各类水质河长及所占百分比表黄河干流评价河长5463.6千米,年平均满足Ⅱ类水质标准的河长占评价总河长57.8%,符合Ⅲ类水质标准的河长占22.8%,符合Ⅳ类水质标准的河长占19.3%。
主要污染项目为氨氮、化学需氧量等。
主要支流评价河长14270.6千米,年平均满足Ⅱ类水质标准的河长占评价总河长27.7%,符合Ⅲ类水质标准的河长占10.3%,符合Ⅳ类、Ⅴ类水质标准的河长分别占11.2%、10.7%,劣于Ⅴ类水质标准的河长占40.2%。
支流污染以湟水西宁至老鸦峡河段、大黑河呼和浩特以下、汾河太原以下、渭河甘谷至太碌、耿镇以下、沁河武陟县王顺以下等河段,以及祖厉河、宛川河、苦水河、清水河、东排水沟、银新沟、三川河、偏关河、蔚汾河、湫水河、延河、涑水河、双桥河、宏农涧河、新蟒河等入黄河段尤为突出,其水质全年基本为劣于Ⅴ类,主要污染项目为氨氮、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挥发酚等。
省界水体水资源质量状况评价省界断面37个,年平均满足Ⅱ类水质标准的断面占评价省界断面的29.7%,符合Ⅲ类水质标准的断面占16.2%,符合Ⅳ类、Ⅴ类水质标准的断面分别占16.2%、10.8%,劣于Ⅴ类水质标准的断面占27.0%。
劣于Ⅴ类水质断面主要分布在黄河山西入黄支流湫水河碛口、三川河后大成、汾河河津、涑水河蒲州;陕西入黄支流孤山川孤山川大桥、清涧河延川、延河呼家川、渭河吊桥;河南入黄支流宏农涧河坡头、双桥河双桥等断面。
对照功能区水质目标,有19个省界断面达到水质目标要求,占51.4%。
干流玛曲、大河家,大通河享堂、板涧河解村、亳清河上亳城、天然文岩渠渠村断面全年达标率为100%;干流下河沿、兴神大桥、吴堡、龙门、南村、高村、孙口、利津,沁河五龙口、丹河电厂桥断面达标率均在75%以上;干流河曲,湟水民和、昕水河大宁、渭河拓石、金堤河曹堤口断面达标率在50.0%~70.0%之间;干流麻黄沟、喇嘛湾、潼关、三门峡,湫水河碛口、窟野河温家川、清涧河延川、渭河吊桥断面达标率在15.0%~45.0%之间,孤山川孤山川大桥、延河呼家川断面达标率在15.0%以下,支流三川河后大成、无定河辛店、汾河河津、涑水河蒲州、双桥河双桥、宏农涧河坡头断面全年均未达标。
主要污染项目为氨氮、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等,见表2。
表2 2011年黄河流域省界水体水质状况表黄河干流重要城市供水水源地水资源质量状况选取黄河干流新城桥、水川吊桥、石嘴山、昭君坟、画匠营、镫口、头道拐、万家寨库区、三门峡公路桥、花园口、开封大桥、高村、泺口、滨州、利津15处重要城市供水水源地(饮用水)进行水资源质量评价。
结果显示,6处水源地水质不符合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要求,占40%,见表3。
对照功能区水质目标逐月统计,15处重要城市供水水源地达标率变化较大,其中新城桥、水川吊桥、开封大桥断面全年100%达标,花园口、泺口、高村断面达标率较高,均在80%以上,利津、万家寨库区、滨州断面达标率均在70%左右,三门峡公路桥、昭君坟、头道拐、画匠营断面达标率在50%以下,石嘴山、磴口断面全年均未达标,主要超标污染物为化学需氧量、氨氮。
表3 2011年黄河干流15处重要城市供水水源地水资源质量状况表重点水功能区水资源质量状况2011年评价重点水功能区210个,其中22个未确立水质目标的排污控制区仅作水质类别评价,不参与水功能区达标分析,其余188个水功能区进行达标统计。
本年度达标水功能区87个,占46.3%;未达标水功能区101个,占53.7%。
评价重点水功能区河长11116.8千米,其中参加达标统计河长10892.1千米,达标河长6059.7千米,达标率为55.6%。
黄河干流评价重点水功能区43个,其中排污控制区3个,参与达标统计水功能区40个,达标23个,达标率为57.5%。
主要支流评价重点水功能区167个,其中排污控制区19个,参与达标统计水功能区148个,达标64个,达标率为43.2%。
各类水功能区按水功能区个数统计,保护区和渔业用水区达标率最高,均为75.0%;保留区达标率最低,为25.0%。
按水功能区河长统计,保护区和保留区达标率最高,分别为85.8%、74.1%;景观娱乐用水区达标率最低,为31.1%。
22个排污控制区中,水质满足Ⅱ类4个,Ⅲ类、Ⅳ类、Ⅴ类均为2个,劣于Ⅴ类12个。
重点水功能区达标情况详见表4。
各省(区)水功能区青海省全年评价水功能区21个,参与达标统计20个,达标14个,达标率为70.0%;四川省评价水功能区1个,参与达标统计1个,达标;甘肃省评价水功能区38个, 参与达标统计37个, 达标25个,达标率为67.6%;宁夏回族自治区评价水功能区9个, 参与达标统计9个, 达标5个,达标率为55.6%;内蒙古自治区评价水功能区14个,参与达标统计13个,达标3个,达标率为23.1%;陕西省评价水功能区共58个,参与达标统计54个,达标19个,达标率为35.2%;山西省评价水功能区30个,参与达标统计24个, 达标12个,达标率为50.0%;河南省评价水功能区58个,参与达标统计48个,达标27个,达标率为56.2%;山东省评价水功能区13个, 参与达标统计13个,达标3个,达标率为23.1%。
各省(区)水功能区达标情况详见表5。
达标统计结果显示,总体上2011年黄河流域重点水功能区水质污染依然严重,支流污染重于干流。
干流、支流水功能区达标率分别为57.5%和43.2%;全流域各水期达标率变化不大,全年、汛期、非汛期达标率分别为46.3%、45.2%、46.5%。
主要超标污染物为氨氮、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挥发酚、氟化物、石油类等。
不同水期重点水功能区达标情况见表6。
表6 2011年黄河流域不同水期重点水功能区达标情况统计表水质变化趋势分析黄河流域2011年黄河流域Ⅰ~Ⅲ类水河长占49.8%,Ⅳ~Ⅴ类水河长占21.1%,劣于Ⅴ类水河长占29.0%。
与2010年相比,Ⅰ~Ⅲ类水河长所占比例增加了5.6个百分点,Ⅳ~Ⅴ类水河长所占比例基本不变,劣于Ⅴ类水河长所占比例减少了4.9个百分点,整个流域水质有所好转。